中间的孩子
是谁最先发现“中间子女综合症”的?这个人一定上有一大群姐姐哥哥,下有一大群弟弟妹妹。因为不是中间的孩子,就不注意这被忽略的中间部分。我们家兄弟姐妹五个,我上有姐姐哥哥,下有俩个弟弟。我排行老三,我就是个中间的孩子。小的时候,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倒霉的孩子。那时,我就明白美丽,智慧,权力和金钱不平均分配。
我不明白的是爸爸妈妈为什么把美丽全都给了他们的老大,我的姐姐?我知道姐姐好看,我不好看。我常常跟着她一起去爸爸工作的地方看电影,不认识她的人看见她都问:这是谁家的孩子?长得这么漂亮!除了收发室看大门的,从来没有人问过我是谁家的孩子。
姐姐会拉小提琴,会唱歌,还是学校文艺联欢晚会的报幕员。每次过年,都从看姐姐报幕开始。记得大礼堂坐满了学生,老师,家长,说说笑笑地等着晚会开始。“迎接新年文艺联欢晚会”几个金闪闪的大字缀在紫红色的幕布上。正当大家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姐姐把幕布轻轻一掀,一袭花裙子,微笑着款款走出来。场子里一下子就静了下来。几百双几千双眼睛盯着台上。我吓得心怦怦乱跳,嘴巴张着,嗓子又干又紧,好象是我站在台上。姐姐居然能不慌不忙地走到圆柱灯光的中心,站定,身体微微往前倾,笑得更好看了:“迎接新年联欢晚会 - 现在开始”,字是唱出来的,和着台下一片掌声。我松了口气,这才感到过年的快乐,真的希望站在台上的是我。
姐姐是老大,个子也高出我们好多,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她自然就成了领导。分配我扫地,哥哥擦地板,大弟倒垃圾,小弟刷碗 . . .。偶尔,哥哥挑战她的领导地位,她会悠悠地说:“这是妈妈早上走时说的。”或者:“爸爸希望咱们 . . .。”我们下面这四个就无话可说,始终弄不清楚把我们支得东跑西颠地究竟是她的主意还是爸爸妈妈的主意。
我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把智慧全都给了他们的老二,我的哥哥?少先队的臂章白底儿红色一道杠是班级里小组级的干部,两道杠是班级一级的干部,中队长,文艺委员,体育委员都是两道杠。三道杠是全校级的干部。哥哥的臂章总是在两道杠和三道杠之间。那时我们学校大门口有两排黑板报。哥哥的名字常常出现在上面。有一次,我竟然看到了号召全校同学向他学习的通知。于是每次走过黑板报时,我就把这条通知指给我们班同学看,加上一句:“这是我哥。”爸爸妈妈偶尔到学校去,一定会在黑板报前停下来,我知道他们在找姐姐哥哥的名字。那一刻,我真希望有奇迹发生,让我的名字出现在黑板报上。
在我还弄不清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有一次爸爸过生日,哥哥用四周有金边的信纸给爸爸写了首诗。是我和哥哥一起到爸爸的办公室给爸爸送去的。一进门,哥哥先给爸爸行了个少先队举手礼,然后双手把信封交给爸爸。爸爸有些莫名其妙地接过信封,打开念了几段,抬头看看哥哥,又高兴,又惊讶。低头再念几段,又抬头看看哥哥,这回笑了。哥哥一直看着爸爸,也笑了。那时我虽然小,但也能感到有种特殊的感情,不同于爸爸和其他人的感情,在他们俩人之间流动。那一刻,他们俩在一个别人进不去的世界里。后来,爸爸把哥哥的诗压在他办公桌玻璃板的下面。一个夏天过去,纸上的字被太阳晒得有些褪色。我看见爸爸把信纸小心地从玻璃板下抽出来,收在文件柜里,和他那些红头的“绝密”文件锁在一起。
我下面的俩个弟弟一有机会就赖在妈妈的身边,一边一个。他俩是妈妈的“大宝”和“小宝”。遇上家里白天出了惹祸的事,这种事好象天天都有,象好吃的东西少了,盘子砸了,谁和谁打架了,要是爸爸先回来,准听姐姐哥哥的汇报。要是妈妈先回来,俩个弟弟就抢过去,眼泪汪汪地告状。妈妈一句:“他们俩还小,你们大的有责任。”大事不用先化小,就直接化了。爸爸妈妈后来说我小的时候“蔫淘,不爱说话。”也许姐姐哥哥汇报,俩个弟弟告状,轮到我开口时爸爸妈妈已经没时间听了。我有时也想挤到妈妈身边去,哥哥马上说:“那么大了还耍娇!”那时,一晚上能贴着妈妈的脊梁睡觉能让我高兴好几天。
爸爸有许多朋友,小时候最高兴家里来客人。爸爸总是让姐姐或者哥哥给客人倒茶。她从茶几上拿过茶杯,先用暖壶的水冲下杯子,把水倒在痰盂里。再拿出茶叶筒,抖点茶叶在杯子里,冲上开水。开水不倒满,只倒大半杯子。然后盖好茶杯盖,双手送到客人面前。这功夫,客人往往问到这是第几个孩子,读几年级。爸爸平时从不夸奖我们,这时就告诉客人,姐姐在学校乐队里拉小提琴,哥哥是“大队长,三好学生”。每次姐姐哥哥倒完茶从客厅里走出来时,都是一脸得意的神色。我常常躲在门后看,羡慕得不得了。于是自己也在脑袋里演习着倒茶。有一次客人来了爸爸喊姐姐倒茶,姐姐在屋里先换了件衣服,照照镜子,然后才过去。那时我不明白,给客人倒茶为什么还要换衣服?
一个暑假的下午,我正在马路边上和邻居家的孩子玩,忽然看见爸爸领着位客人朝家里走来,已经快进胡同口了。一个念头忽然闪出来,姐姐哥哥都不在家,轮到我给客人倒茶了!爸爸还不知道我早就会倒茶了。我顾不上跟朋友说什么就拼命朝家里跑,抢在他们前面冲进家门。一进屋,我赶紧抓起件姐姐的衣服套在身上,又象姐姐那样照照镜子,看见一张被太阳晒得冒油的红脸。听见大门响,他们进了屋,我装得没事似的从屋里转出来,好象无意中在走廊碰见了他们。我故意在爸爸面前晃来晃去。爸爸好象没看见我,进屋就找姐姐哥哥,当然没找到。“爸爸,他们都到学校去了,”我提着醒儿地说:“就我自己在家。”想到姐姐哥哥俩个弟弟都不在,家里只有我和爸爸,我高兴得差点笑出声来。
我最终没能笑出声来,因为爸爸没听见我说什么。他在屋子里转了几圈,就领着客人进了客厅。我跟在他们后面,看见爸爸拿起暖壶,茶叶筒,自己给客人倒了茶!我在客厅外面站了好久也没有被爸爸发现,就只好象没事似的转回屋里。锁好门,把姐姐的衣服扒下来摔在床上。这时,满眼的眼泪就再也忍不住了。
那天晚上,爸爸妈妈不知因为什么吵架。他们房门关着。我从旁边过,爸爸说什么我听不清,但妈妈的声音很高。我听妈妈说:“好!我们分开过!你喜欢大孩子就带大的,我带小的!”中间的呢?中间的谁带呢?我竖起耳朵,警觉起来。看看周围没人,就轻手轻脚地趴在门上偷听,生怕漏了一个字。听了大半天,耳朵被压得生疼,也没有听见谁带我。他们都不记得还有我吧?小时候,孩子们中间流传着好几个恐怖故事,其中有一个是“拍花子的”。讲有一种人,多半是老头,专门拐卖小孩子。他用手往小孩的头上一拍,小孩眼前立刻出现汪洋大海,只有一条干净路能走。小孩如果顺着这条路走,就被拐走了。解救的方法是故意往旁边的水里跳,“拍花子的”迷魂术就破了。几个被“拍”过的孩子都给我讲过他们的亲身经历。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被“拍花子的”“拍”走了,爸爸妈妈也许都不知道我不在了吧?心里闷了很久。
中间的孩子没有名字。姐姐哥哥的朋友懒得问也懒得记我的名字。提到我时就是谁谁谁的妹妹。那个谁谁谁或者是姐姐的名字,或者是哥哥的名字。邻居当面叫我“三儿”,我不在眼前时提到我是“他们家的老三”。中间的孩子没有新衣服穿,不光我们家这样,左邻右舍也这样。那时家家都是多子女,少的是三个,多的七,八个。新衣服从老大穿起。老大穿小了给老二,老二穿小了缝缝补补给老三。只要这件衣服缝缝补补还是个衣服样,就一路传下去。这次回家看见我在幼儿园时的老师,“三岁看到老”,她们还能认出我来。我想知道我小时候是什么样,她们说:“你小时候可真有意思。”怎么有意思呢?她们还记得她们逗我:“哎,你姐姐你哥哥过年都穿了新皮鞋,你怎么没有呵?”我喘了口气,不知道说什么。她们一边笑一边说:“你说:等我长大了就有新皮鞋穿了。”我心里抽了一下。我看见一个小女孩,她姐姐哥哥都穿上了新皮鞋,而她没有。她每天看着姐姐哥哥脚上的新皮鞋,心里想象着新皮鞋在她脚上是什么样,直到她看着新皮鞋渐渐地不再发光,磨得起了毛,掉了原来的颜色,姐姐哥哥穿着小了,这双鞋才能归她。这大概就是中间的孩子“真有意思”的地方。
那时我常想,家里要是只有我一个孩子该多好。我就不用拣姐姐哥哥的旧衣服,旧皮鞋穿了。爸爸妈妈看着我上台报幕,在学校黑板报上找我的名字。客人来了,只有我给客人倒茶,每天晚上都能挨着妈妈的脊梁睡觉。即便家里有好几个孩子,我要能跟姐姐换个位置该多好,那就是我指挥下面的弟弟妹妹。或者,我要能跟小弟换个位置该多好,那妈妈的“小宝”就是我。我弄不明白为什么这些没有一样是真的。是不是我生错了时间,生错了地方?小时候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想入非非地过去,直到有一天妈妈领我上第五百货商店。
妈妈领我上第五百货商店,那是几十年前的事吗?妈妈真的拉着我的手去过第五百货商店?说不定什么时候,路边的一朵小花,微风吹过,天上的白云,我就看见我和妈妈上第五百货商店。妈妈拉着我的手,我们静静地走着,路边上没有麻将桌,马路上没有一辆接一辆的出租车,楼房没有红红绿绿的广告,我们象走在黑白电影里。
那一定是真的。我看见商店的大门正吱吱咯咯地朝上卷着。我从门底下钻了进去,我在门的这边,妈妈在门的那一边,我们谁也看不见谁。我跳着喊着让妈妈也快点儿钻过来。接着我们直奔二楼。一上二楼,我忽然有种莫名其妙地激动。猛然一抬头,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这里有一个宝贝,一个真正的宝贝。我看见一件红艳艳的烫绒衣服,高高地挂在大厅的中间,这件红烫绒衣服是圆领子,领子转圈镶着白色的花边,构出一个好看的心形。俩个口袋也是心形的,也镶着白花边。扣子是红烫绒的包扣,衣服的左手插在心形的口袋里,右手在臂弯的地方往上折,和我打招呼。这件衣服站得这么高,这么红,这么漂亮,把整个大厅照得亮亮的。看着她我都有些头晕。我和她是认识的,认识了很久了。她一直站在这等着我来。
我直觉妈妈是不会给我买这件红烫绒衣服的。说还是不说呢?不管我说还是不说,妈妈是不会给我买的。但这衣服是我的,她在这里站着等了我这么久,我要带着她一起回家去。看着红烫绒衣服,我下了决心。
“妈妈,你看那是什么呀?”我用手指着红烫绒衣服。
“烫绒衣服。”妈只是扫了一眼,没好好看,这可不是好兆头。
“妈,你没看着是哪一件。就是那件。那件衣服好不好看?”
“好看。”妈妈淡淡地说,眼睛又看别处去了。
“妈,那件衣服我穿上好不好看?”
“好不好看咱们也不能买,没钱。”妈妈板着脸说,转过身拽着我的手就走。
我被妈妈拽着往前走了几步,回头一看,红烫绒衣服还在那高高地挂着,只是离我越来越远了。她显得孤单,好象被朋友丢了一样。她举着手和我“再见”。不。我不能把她丢在这,我要带着她一起回家去,我不能没有这红烫绒衣服,这衣服是我的。
“妈妈,我们班阿姨说我总穿旧衣服给全班丢脸。”
“穿什么都是假的,学习好才是真的!”
“妈妈,你给我买这件衣服,我一辈子什么都不要了。”
“咱们没钱,不买。”妈妈还是不想给我买。我说什么才能让她给我买呢?
“妈妈,你给我买吧,我以后什么都不要了。”我不信妈妈没钱。出门时,我明明看见她把好多钱装到钱包里。
“小孩子怎么能见什么要什么!”妈妈不耐烦了。我的手被她拽得很痛。
“妈妈,我从来没要过什么!”我身体朝后仰,往后拽着妈妈的手,站定了。
“见啥要啥,再也不带你上商店了!”
“妈妈,我从来没要穿过新衣裳!”我委屈极了,开始纠正妈妈。为了红烫绒衣服,我豁出去了。
“挑什么呀!我象你这么大时能有囫囵衣服穿就不错了!”
我说不过妈妈,又怕被妈妈拽走,干脆坐到了地上。
“你不给我买我就不走!”我太喜欢那红烫绒衣服了。那不是件衣服,是我的朋友。有她,我一辈子都能高兴。“妈,我要买!”
“走,回家去!”妈妈在我背上打了一巴掌。
如果给我买了打我一巴掌还行,妈妈既然不给我买,为什么还打我?她明明有钱,给我买了我会高兴一辈子。可是她为什么不能给我买,为什么不能给我买呢?我从来没穿过新衣裳。我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
“我要那件衣服!我要那件衣服!你给我买!”我边哭边喊,两手紧紧地拽住妈妈的裤脚,不让她走。
“我不管你了!我走了,我走了呵。”妈妈甩开我的手,不见了。
我坐在地上,双手捂着脸嚎啕大哭。四周围了一大群人。顺着手指缝看出去,我看不见妈妈。妈妈真的走了?我停了哭,放下手,仰起脸看着一转圈陌生的脸。这中间是不是有“拍花子的”?我拿不准是在这里继续哭下去还是自己回家去,回家的路我是认识的。是妈妈带着我来的,她不会把我扔在这自己回家。想到这,我两手捂着脸,接着大哭。
渐渐地,眼睛脑袋都有些发昏,我捂着眼睛坐在地上的时间长得超过了自己的准备。也许妈妈不会回来了吧?我动摇了,开始打算自己走回去。
忽然有人拉下了我的手,果然是妈妈!她这回没喊,也没再打我一巴掌。只听她简简单单地说:“咱们回家吧。我一定让你穿上红烫绒衣裳。”
“你保证?”
“我保证。一定要让你穿上红烫绒衣裳。”
以后发生的事,我只是片片段段地记着:
. . .,饭桌上堆着一团红艳艳的烫绒布,阳光从窗户照进来,照到红烫绒布上,布变成了一团火 . . .;
. . .,我把一小卷白花边扔出去,收回来,再扔出去,白花边滚成一条小路 . . .;
. . .,我放学回家,缝纫机咯噔咯噔响着,妈妈低头轧着一大团布 , . .;
. . .,我站在妈妈旁边,妈妈一抬头,我吓得呆住了。妈妈的脸色煞白煞白的。那时我虽然小,也看出妈妈累了 . . .;
. . .,我出了校门,忽然发现妈妈在校门口等我。我朝妈妈飞跑过去,妈妈从大挎包里掏出一团火红火红的衣裳,说:“你穿上吧。”
这件红烫绒衣服真的和第五百货商店的那件一模一样!红艳艳的,圆领子,领子转圈镶着白色的花边。俩个心形的口袋也镶着白花边。扣子是红烫绒的包扣。拿在手里,软软的,贴在脸上,能闻出新衣服的香味儿。就在校门口,我把旧衣服脱下来,换上了新的红烫绒衣服。那一瞬间,我,妈妈,周围来来往往的人,整个世界,立刻都变了样!
那是我头一次正正经经地在路上走路,头一次好多路上的行人回头看我,头一次我觉得我自己很漂亮,头一次我能飘在空中,看着下面有个穿红衣服的孩子挺着胸脯甩着胳膊走路,头一次觉得我在这个世界,在这个时间,走在这条路上有种我解释不清,但又特别想知道的什么 . . .。
那天晚上,我跟妈妈说我要穿着红烫绒衣服睡。梦中听爸爸说:“这孩子怎么穿着罩衣睡觉?”妈妈说:“她乐得舍不得脱,就让她穿着吧。那天她在商店说她从来没穿过新衣裳,哭得我心里也挺难受的。我说一定让她穿上烫绒衣裳。咱们不能骗孩子,我省了几个月的加班费就有了。”又听见爸爸说:“这孩子能跟俩个大孩子的玩,也能跟俩个小孩子的玩。能让着大的也不欺负小的,她也挺不容易的。”
迷迷糊糊地,我好象明白了,虽然我不象姐姐那样美丽,哥哥那样聪明,俩个弟弟那样乖巧,但我在爸爸妈妈心中也有个位置。
五商店的大门卷起,五商店的大门落下。五商店的楼上挂着红红绿绿的广告。商店旁边的麻将桌一个接一个,停车场上排满了出租车。衣服拎进来,衣服甩出去。衣服别人送过来,衣服给别人送过去。几块钱的,几千块的。
说不定什么时候,路边的一朵小花,微风吹过,天上的白云,我就能看见一个小女孩,梳着前边一剪子,后边一剪子的娃娃头,挺着胸脯,甩着胳膊地走在马路上。路上的人都回头看她。这孩子满脸是笑,身上穿着一件火红火红的新衣裳。圆领子,领子转圈镶着白花边,心形的口袋也镶着白花边。后面跟着孩子的妈妈。惨白惨白的脸上,也满是笑。
很可能不一样。按社会学的一般规律,如果你说的成立,那一个推论就是,党员干部的平均文化程度较高。
一个很有趣的论文题目。
连贴都没读就乱喷。
中间的孩子
是谁最先发现“中间子女综合症”的?这个人一定上有一大群姐姐哥哥,下有一大群弟弟妹妹。因为不是中间的孩子,就不注意这被忽略的中间部分。我们家兄弟姐妹五个,我上有姐姐哥哥,下有俩个弟弟。我排行老三,我就是个中间的孩子。小的时候,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倒霉的孩子。那时,我就明白美丽,智慧,权力和金钱不平均分配。
我不明白的是爸爸妈妈为什么把美丽全都给了他们的老大,我的姐姐?我知道姐姐好看,我不好看。我常常跟着她一起去爸爸工作的地方看电影,不认识她的人看见她都问:这是谁家的孩子?长得这么漂亮!除了收发室看大门的,从来没有人问过我是谁家的孩子。
姐姐会拉小提琴,会唱歌,还是学校文艺联欢晚会的报幕员。每次过年,都从看姐姐报幕开始。记得大礼堂坐满了学生,老师,家长,说说笑笑地等着晚会开始。“迎接新年文艺联欢晚会”几个金闪闪的大字缀在紫红色的幕布上。正当大家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姐姐把幕布轻轻一掀,一袭花裙子,微笑着款款走出来。场子里一下子就静了下来。几百双几千双眼睛盯着台上。我吓得心怦怦乱跳,嘴巴张着,嗓子又干又紧,好象是我站在台上。姐姐居然能不慌不忙地走到圆柱灯光的中心,站定,身体微微往前倾,笑得更好看了:“迎接新年联欢晚会 - 现在开始”,字是唱出来的,和着台下一片掌声。我松了口气,这才感到过年的快乐,真的希望站在台上的是我。
姐姐是老大,个子也高出我们好多,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她自然就成了领导。分配我扫地,哥哥擦地板,大弟倒垃圾,小弟刷碗 . . .。偶尔,哥哥挑战她的领导地位,她会悠悠地说:“这是妈妈早上走时说的。”或者:“爸爸希望咱们 . . .。”我们下面这四个就无话可说,始终弄不清楚把我们支得东跑西颠地究竟是她的主意还是爸爸妈妈的主意。
我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把智慧全都给了他们的老二,我的哥哥?少先队的臂章白底儿红色一道杠是班级里小组级的干部,两道杠是班级一级的干部,中队长,文艺委员,体育委员都是两道杠。三道杠是全校级的干部。哥哥的臂章总是在两道杠和三道杠之间。那时我们学校大门口有两排黑板报。哥哥的名字常常出现在上面。有一次,我竟然看到了号召全校同学向他学习的通知。于是每次走过黑板报时,我就把这条通知指给我们班同学看,加上一句:“这是我哥。”爸爸妈妈偶尔到学校去,一定会在黑板报前停下来,我知道他们在找姐姐哥哥的名字。那一刻,我真希望有奇迹发生,让我的名字出现在黑板报上。
在我还弄不清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有一次爸爸过生日,哥哥用四周有金边的信纸给爸爸写了首诗。是我和哥哥一起到爸爸的办公室给爸爸送去的。一进门,哥哥先给爸爸行了个少先队举手礼,然后双手把信封交给爸爸。爸爸有些莫名其妙地接过信封,打开念了几段,抬头看看哥哥,又高兴,又惊讶。低头再念几段,又抬头看看哥哥,这回笑了。哥哥一直看着爸爸,也笑了。那时我虽然小,但也能感到有种特殊的感情,不同于爸爸和其他人的感情,在他们俩人之间流动。那一刻,他们俩在一个别人进不去的世界里。后来,爸爸把哥哥的诗压在他办公桌玻璃板的下面。一个夏天过去,纸上的字被太阳晒得有些褪色。我看见爸爸把信纸小心地从玻璃板下抽出来,收在文件柜里,和他那些红头的“绝密”文件锁在一起。
我下面的俩个弟弟一有机会就赖在妈妈的身边,一边一个。他俩是妈妈的“大宝”和“小宝”。遇上家里白天出了惹祸的事,这种事好象天天都有,象好吃的东西少了,盘子砸了,谁和谁打架了,要是爸爸先回来,准听姐姐哥哥的汇报。要是妈妈先回来,俩个弟弟就抢过去,眼泪汪汪地告状。妈妈一句:“他们俩还小,你们大的有责任。”大事不用先化小,就直接化了。爸爸妈妈后来说我小的时候“蔫淘,不爱说话。”也许姐姐哥哥汇报,俩个弟弟告状,轮到我开口时爸爸妈妈已经没时间听了。我有时也想挤到妈妈身边去,哥哥马上说:“那么大了还耍娇!”那时,一晚上能贴着妈妈的脊梁睡觉能让我高兴好几天。
爸爸有许多朋友,小时候最高兴家里来客人。爸爸总是让姐姐或者哥哥给客人倒茶。她从茶几上拿过茶杯,先用暖壶的水冲下杯子,把水倒在痰盂里。再拿出茶叶筒,抖点茶叶在杯子里,冲上开水。开水不倒满,只倒大半杯子。然后盖好茶杯盖,双手送到客人面前。这功夫,客人往往问到这是第几个孩子,读几年级。爸爸平时从不夸奖我们,这时就告诉客人,姐姐在学校乐队里拉小提琴,哥哥是“大队长,三好学生”。每次姐姐哥哥倒完茶从客厅里走出来时,都是一脸得意的神色。我常常躲在门后看,羡慕得不得了。于是自己也在脑袋里演习着倒茶。有一次客人来了爸爸喊姐姐倒茶,姐姐在屋里先换了件衣服,照照镜子,然后才过去。那时我不明白,给客人倒茶为什么还要换衣服?
一个暑假的下午,我正在马路边上和邻居家的孩子玩,忽然看见爸爸领着位客人朝家里走来,已经快进胡同口了。一个念头忽然闪出来,姐姐哥哥都不在家,轮到我给客人倒茶了!爸爸还不知道我早就会倒茶了。我顾不上跟朋友说什么就拼命朝家里跑,抢在他们前面冲进家门。一进屋,我赶紧抓起件姐姐的衣服套在身上,又象姐姐那样照照镜子,看见一张被太阳晒得冒油的红脸。听见大门响,他们进了屋,我装得没事似的从屋里转出来,好象无意中在走廊碰见了他们。我故意在爸爸面前晃来晃去。爸爸好象没看见我,进屋就找姐姐哥哥,当然没找到。“爸爸,他们都到学校去了,”我提着醒儿地说:“就我自己在家。”想到姐姐哥哥俩个弟弟都不在,家里只有我和爸爸,我高兴得差点笑出声来。
我最终没能笑出声来,因为爸爸没听见我说什么。他在屋子里转了几圈,就领着客人进了客厅。我跟在他们后面,看见爸爸拿起暖壶,茶叶筒,自己给客人倒了茶!我在客厅外面站了好久也没有被爸爸发现,就只好象没事似的转回屋里。锁好门,把姐姐的衣服扒下来摔在床上。这时,满眼的眼泪就再也忍不住了。
那天晚上,爸爸妈妈不知因为什么吵架。他们房门关着。我从旁边过,爸爸说什么我听不清,但妈妈的声音很高。我听妈妈说:“好!我们分开过!你喜欢大孩子就带大的,我带小的!”中间的呢?中间的谁带呢?我竖起耳朵,警觉起来。看看周围没人,就轻手轻脚地趴在门上偷听,生怕漏了一个字。听了大半天,耳朵被压得生疼,也没有听见谁带我。他们都不记得还有我吧?小时候,孩子们中间流传着好几个恐怖故事,其中有一个是“拍花子的”。讲有一种人,多半是老头,专门拐卖小孩子。他用手往小孩的头上一拍,小孩眼前立刻出现汪洋大海,只有一条干净路能走。小孩如果顺着这条路走,就被拐走了。解救的方法是故意往旁边的水里跳,“拍花子的”迷魂术就破了。几个被“拍”过的孩子都给我讲过他们的亲身经历。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被“拍花子的”“拍”走了,爸爸妈妈也许都不知道我不在了吧?心里闷了很久。
中间的孩子没有名字。姐姐哥哥的朋友懒得问也懒得记我的名字。提到我时就是谁谁谁的妹妹。那个谁谁谁或者是姐姐的名字,或者是哥哥的名字。邻居当面叫我“三儿”,我不在眼前时提到我是“他们家的老三”。中间的孩子没有新衣服穿,不光我们家这样,左邻右舍也这样。那时家家都是多子女,少的是三个,多的七,八个。新衣服从老大穿起。老大穿小了给老二,老二穿小了缝缝补补给老三。只要这件衣服缝缝补补还是个衣服样,就一路传下去。这次回家看见我在幼儿园时的老师,“三岁看到老”,她们还能认出我来。我想知道我小时候是什么样,她们说:“你小时候可真有意思。”怎么有意思呢?她们还记得她们逗我:“哎,你姐姐你哥哥过年都穿了新皮鞋,你怎么没有呵?”我喘了口气,不知道说什么。她们一边笑一边说:“你说:等我长大了就有新皮鞋穿了。”我心里抽了一下。我看见一个小女孩,她姐姐哥哥都穿上了新皮鞋,而她没有。她每天看着姐姐哥哥脚上的新皮鞋,心里想象着新皮鞋在她脚上是什么样,直到她看着新皮鞋渐渐地不再发光,磨得起了毛,掉了原来的颜色,姐姐哥哥穿着小了,这双鞋才能归她。这大概就是中间的孩子“真有意思”的地方。
那时我常想,家里要是只有我一个孩子该多好。我就不用拣姐姐哥哥的旧衣服,旧皮鞋穿了。爸爸妈妈看着我上台报幕,在学校黑板报上找我的名字。客人来了,只有我给客人倒茶,每天晚上都能挨着妈妈的脊梁睡觉。即便家里有好几个孩子,我要能跟姐姐换个位置该多好,那就是我指挥下面的弟弟妹妹。或者,我要能跟小弟换个位置该多好,那妈妈的“小宝”就是我。我弄不明白为什么这些没有一样是真的。是不是我生错了时间,生错了地方?小时候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想入非非地过去,直到有一天妈妈领我上第五百货商店。
妈妈领我上第五百货商店,那是几十年前的事吗?妈妈真的拉着我的手去过第五百货商店?说不定什么时候,路边的一朵小花,微风吹过,天上的白云,我就看见我和妈妈上第五百货商店。妈妈拉着我的手,我们静静地走着,路边上没有麻将桌,马路上没有一辆接一辆的出租车,楼房没有红红绿绿的广告,我们象走在黑白电影里。
那一定是真的。我看见商店的大门正吱吱咯咯地朝上卷着。我从门底下钻了进去,我在门的这边,妈妈在门的那一边,我们谁也看不见谁。我跳着喊着让妈妈也快点儿钻过来。接着我们直奔二楼。一上二楼,我忽然有种莫名其妙地激动。猛然一抬头,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这里有一个宝贝,一个真正的宝贝。我看见一件红艳艳的烫绒衣服,高高地挂在大厅的中间,这件红烫绒衣服是圆领子,领子转圈镶着白色的花边,构出一个好看的心形。俩个口袋也是心形的,也镶着白花边。扣子是红烫绒的包扣,衣服的左手插在心形的口袋里,右手在臂弯的地方往上折,和我打招呼。这件衣服站得这么高,这么红,这么漂亮,把整个大厅照得亮亮的。看着她我都有些头晕。我和她是认识的,认识了很久了。她一直站在这等着我来。
我直觉妈妈是不会给我买这件红烫绒衣服的。说还是不说呢?不管我说还是不说,妈妈是不会给我买的。但这衣服是我的,她在这里站着等了我这么久,我要带着她一起回家去。看着红烫绒衣服,我下了决心。
“妈妈,你看那是什么呀?”我用手指着红烫绒衣服。
“烫绒衣服。”妈只是扫了一眼,没好好看,这可不是好兆头。
“妈,你没看着是哪一件。就是那件。那件衣服好不好看?”
“好看。”妈妈淡淡地说,眼睛又看别处去了。
“妈,那件衣服我穿上好不好看?”
“好不好看咱们也不能买,没钱。”妈妈板着脸说,转过身拽着我的手就走。
我被妈妈拽着往前走了几步,回头一看,红烫绒衣服还在那高高地挂着,只是离我越来越远了。她显得孤单,好象被朋友丢了一样。她举着手和我“再见”。不。我不能把她丢在这,我要带着她一起回家去,我不能没有这红烫绒衣服,这衣服是我的。
“妈妈,我们班阿姨说我总穿旧衣服给全班丢脸。”
“穿什么都是假的,学习好才是真的!”
“妈妈,你给我买这件衣服,我一辈子什么都不要了。”
“咱们没钱,不买。”妈妈还是不想给我买。我说什么才能让她给我买呢?
“妈妈,你给我买吧,我以后什么都不要了。”我不信妈妈没钱。出门时,我明明看见她把好多钱装到钱包里。
“小孩子怎么能见什么要什么!”妈妈不耐烦了。我的手被她拽得很痛。
“妈妈,我从来没要过什么!”我身体朝后仰,往后拽着妈妈的手,站定了。
“见啥要啥,再也不带你上商店了!”
“妈妈,我从来没要穿过新衣裳!”我委屈极了,开始纠正妈妈。为了红烫绒衣服,我豁出去了。
“挑什么呀!我象你这么大时能有囫囵衣服穿就不错了!”
我说不过妈妈,又怕被妈妈拽走,干脆坐到了地上。
“你不给我买我就不走!”我太喜欢那红烫绒衣服了。那不是件衣服,是我的朋友。有她,我一辈子都能高兴。“妈,我要买!”
“走,回家去!”妈妈在我背上打了一巴掌。
如果给我买了打我一巴掌还行,妈妈既然不给我买,为什么还打我?她明明有钱,给我买了我会高兴一辈子。可是她为什么不能给我买,为什么不能给我买呢?我从来没穿过新衣裳。我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
“我要那件衣服!我要那件衣服!你给我买!”我边哭边喊,两手紧紧地拽住妈妈的裤脚,不让她走。
“我不管你了!我走了,我走了呵。”妈妈甩开我的手,不见了。
我坐在地上,双手捂着脸嚎啕大哭。四周围了一大群人。顺着手指缝看出去,我看不见妈妈。妈妈真的走了?我停了哭,放下手,仰起脸看着一转圈陌生的脸。这中间是不是有“拍花子的”?我拿不准是在这里继续哭下去还是自己回家去,回家的路我是认识的。是妈妈带着我来的,她不会把我扔在这自己回家。想到这,我两手捂着脸,接着大哭。
渐渐地,眼睛脑袋都有些发昏,我捂着眼睛坐在地上的时间长得超过了自己的准备。也许妈妈不会回来了吧?我动摇了,开始打算自己走回去。
忽然有人拉下了我的手,果然是妈妈!她这回没喊,也没再打我一巴掌。只听她简简单单地说:“咱们回家吧。我一定让你穿上红烫绒衣裳。”
“你保证?”
“我保证。一定要让你穿上红烫绒衣裳。”
以后发生的事,我只是片片段段地记着:
. . .,饭桌上堆着一团红艳艳的烫绒布,阳光从窗户照进来,照到红烫绒布上,布变成了一团火 . . .;
. . .,我把一小卷白花边扔出去,收回来,再扔出去,白花边滚成一条小路 . . .;
. . .,我放学回家,缝纫机咯噔咯噔响着,妈妈低头轧着一大团布 , . .;
. . .,我站在妈妈旁边,妈妈一抬头,我吓得呆住了。妈妈的脸色煞白煞白的。那时我虽然小,也看出妈妈累了 . . .;
. . .,我出了校门,忽然发现妈妈在校门口等我。我朝妈妈飞跑过去,妈妈从大挎包里掏出一团火红火红的衣裳,说:“你穿上吧。”
这件红烫绒衣服真的和第五百货商店的那件一模一样!红艳艳的,圆领子,领子转圈镶着白色的花边。俩个心形的口袋也镶着白花边。扣子是红烫绒的包扣。拿在手里,软软的,贴在脸上,能闻出新衣服的香味儿。就在校门口,我把旧衣服脱下来,换上了新的红烫绒衣服。那一瞬间,我,妈妈,周围来来往往的人,整个世界,立刻都变了样!
那是我头一次正正经经地在路上走路,头一次好多路上的行人回头看我,头一次我觉得我自己很漂亮,头一次我能飘在空中,看着下面有个穿红衣服的孩子挺着胸脯甩着胳膊走路,头一次觉得我在这个世界,在这个时间,走在这条路上有种我解释不清,但又特别想知道的什么 . . .。
那天晚上,我跟妈妈说我要穿着红烫绒衣服睡。梦中听爸爸说:“这孩子怎么穿着罩衣睡觉?”妈妈说:“她乐得舍不得脱,就让她穿着吧。那天她在商店说她从来没穿过新衣裳,哭得我心里也挺难受的。我说一定让她穿上烫绒衣裳。咱们不能骗孩子,我省了几个月的加班费就有了。”又听见爸爸说:“这孩子能跟俩个大孩子的玩,也能跟俩个小孩子的玩。能让着大的也不欺负小的,她也挺不容易的。”
迷迷糊糊地,我好象明白了,虽然我不象姐姐那样美丽,哥哥那样聪明,俩个弟弟那样乖巧,但我在爸爸妈妈心中也有个位置。
五商店的大门卷起,五商店的大门落下。五商店的楼上挂着红红绿绿的广告。商店旁边的麻将桌一个接一个,停车场上排满了出租车。衣服拎进来,衣服甩出去。衣服别人送过来,衣服给别人送过去。几块钱的,几千块的。
说不定什么时候,路边的一朵小花,微风吹过,天上的白云,我就能看见一个小女孩,梳着前边一剪子,后边一剪子的娃娃头,挺着胸脯,甩着胳膊地走在马路上。路上的人都回头看她。这孩子满脸是笑,身上穿着一件火红火红的新衣裳。圆领子,领子转圈镶着白花边,心形的口袋也镶着白花边。后面跟着孩子的妈妈。惨白惨白的脸上,也满是笑。
很可能不一样。按社会学的一般规律,如果你说的成立,那一个推论就是,党员干部的平均文化程度较高。
一个很有趣的论文题目。
连贴都没读就乱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