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看世界(6)
蒋闻铭
(六)
到了正经的新闻节目,更有意思,从全国到地方,美国这一天天的,就没什么好事,也没个好人。偶尔有,也是一带而过,电视新闻里一讲到有权有钱人的烂事倒霉事,就看主持人的那个劲头。大天灾小人祸,报道起来,明显的讲热闹盼事大的样子,满满的负能量。
美国总统,隔三岔五开记者会,都有直播。电视报纸,所有大的传媒,一大堆记者,轮着问话。这些记者挖空心思跟总统为难,问问题的目的,是让总统难堪答不上,最好能惹得他发火失风度。他冲你一发火,你就火了,有本事多搞几次,就成了名记者,指定了三大台找你做节目主持。当时三大台每日新闻的主播,Tom Brokaw,Peter Jennings,Dan Rather,那叫一个威风。总统高官跟他们说话,小心翼翼。这个事对袁磊,也是开眼界。
八八年是大选年,袁磊到美国,正好落在了选举最热闹的时间段,电视里的竞选广告,铺天盖地。不过这个热闹,以他当时的英文听力和对美国的了解,看了跟没看没啥分别。总统副总统候选人辩论,他不记得看了直播,唯一有印象的,是副总统辩论,老布什的搭档丹奎尔(Dan Quale)自比肯尼迪,被对方笑话了一顿。
袁磊记得丹奎尔,是因为下面四年,他是副总统。说起被新闻媒体贬损攻击,丹奎尔最惨。老布什的精明强干,写在脸上,想说他蠢有难度,但是骂丹奎尔蠢就容易被听众接受。美貌和智慧不能共存,丹奎尔长得超级帅,所以他必须超级愚蠢。堂堂的大帅哥美国副总统,四年下来,被新闻媒体骂成了排名第一的蠢猪。说他蠢的事实根据,是有一回他视察幼儿园,发昏把土豆这个词拼错了。美国的副总统,从来都是新闻媒体最热门的攻击对象。尼克松做艾森豪威尔的副总统,选总统输给了肯尼迪,决定退出政坛,开记者会宣布,开口就说报告一个对各位不大好的消息,这几年里被你们成天骂的尼克松,不干了,您各位下面要费劲重找人骂了。
新闻媒体和政府官员之间的互动,这些事的底层逻辑,袁磊也是多年后才有了理解。当时看,就是吃瓜的热闹。美国的新闻媒体,报纸电视,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买卖生意。报纸电视赚钱,靠博人眼球,能博人眼球的,是新奇有趣的事。普通人的生活, 波澜不惊,算不得新奇有趣。新奇有趣的,是小概率的偶发事件和有钱有权的人们七七八八的趣事。偶发事件,是新闻;有权人有钱人的趣事,是花边新闻,都好卖。但是最好卖的,是与大家利益直接相关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政府公权力,就成了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
普通老百姓,对有权人有钱人,基本的心态,是羡慕嫉妒恨。说他们好,讲他们的好事,没人爱读没人爱看。说他们的坏事倒霉事,爱读爱看的就多。所以联邦政府地方政府,总统州长市长,做了好事,媒体记者,都装看不见,记者们想写的,是他们的坏事倒霉事。结果是美国的报纸电视,对政府只批评不表扬,社会新闻,满满的负能量。
买卖生意,最重要的是信誉。讲什么人不好,什么事不对,必须有绝对的事实依据,要再三查实,慎重又慎重,哪一次说错话,都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绝对不可以。故事不靠编,就得挖空心思,钻山打洞地找。结果无数的新闻记者,整天盯着,看有权有钱的人在干什么。看有钱人的这一拨,就成了专拍富豪明星绯闻的狗仔队。盯有权人的这一拨,就成了新闻记者,无冕之王,民众监督政府的代表。新闻记者,整天不是说政府这儿不好,就是说总统那儿不对。他们骂错了不算诽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中国和美国,过去现在,最不同的,是社会管理制度。中国政府自上而下的制度,袁磊是了解的,但是来了美国一年,即使到了八九六四以后,对美国社会是如何运作的,还是一头雾水。民主自由,在普通人日常现实中是什么,袁磊要等到四年后见证了下一次大选,才算从整体上看懂了。刚到美国的几年,看到的是方方面面的不同,长见识但是不连贯。
说起电视新闻,辛辛那提的地方电视台,倒真出了一枚奇葩。袁磊刚到辛辛那提那几年,天天到点看他主持的地方新闻。回来听说这哥们以前做过辛辛那提的市长,因为嫖娼出了丑闻,市长做不下去,改了做新闻主持人。他后来又转口做了脱口秀主持。别人主持脱口秀,往优雅里做,他别出心裁,往粗暴恶心那边做。专找恶心人的事,恶心的人,在电视上对骂打架。这个脱口秀,当年在美国红透了半边天。他也成了最让人恶心,但又是最当红的节目主持人。好名坏名都是名,是名有人看就是钱。这一位,叫Jerry Springer。
儿时的记忆
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美国媒体的本质是犹太资本操纵的洗脑工具。
开眼看世界(6)
蒋闻铭
(六)
到了正经的新闻节目,更有意思,从全国到地方,美国这一天天的,就没什么好事,也没个好人。偶尔有,也是一带而过,电视新闻里一讲到有权有钱人的烂事倒霉事,就看主持人的那个劲头。大天灾小人祸,报道起来,明显的讲热闹盼事大的样子,满满的负能量。
美国总统,隔三岔五开记者会,都有直播。电视报纸,所有大的传媒,一大堆记者,轮着问话。这些记者挖空心思跟总统为难,问问题的目的,是让总统难堪答不上,最好能惹得他发火失风度。他冲你一发火,你就火了,有本事多搞几次,就成了名记者,指定了三大台找你做节目主持。当时三大台每日新闻的主播,Tom Brokaw,Peter Jennings,Dan Rather,那叫一个威风。总统高官跟他们说话,小心翼翼。这个事对袁磊,也是开眼界。
八八年是大选年,袁磊到美国,正好落在了选举最热闹的时间段,电视里的竞选广告,铺天盖地。不过这个热闹,以他当时的英文听力和对美国的了解,看了跟没看没啥分别。总统副总统候选人辩论,他不记得看了直播,唯一有印象的,是副总统辩论,老布什的搭档丹奎尔(Dan Quale)自比肯尼迪,被对方笑话了一顿。
袁磊记得丹奎尔,是因为下面四年,他是副总统。说起被新闻媒体贬损攻击,丹奎尔最惨。老布什的精明强干,写在脸上,想说他蠢有难度,但是骂丹奎尔蠢就容易被听众接受。美貌和智慧不能共存,丹奎尔长得超级帅,所以他必须超级愚蠢。堂堂的大帅哥美国副总统,四年下来,被新闻媒体骂成了排名第一的蠢猪。说他蠢的事实根据,是有一回他视察幼儿园,发昏把土豆这个词拼错了。美国的副总统,从来都是新闻媒体最热门的攻击对象。尼克松做艾森豪威尔的副总统,选总统输给了肯尼迪,决定退出政坛,开记者会宣布,开口就说报告一个对各位不大好的消息,这几年里被你们成天骂的尼克松,不干了,您各位下面要费劲重找人骂了。
新闻媒体和政府官员之间的互动,这些事的底层逻辑,袁磊也是多年后才有了理解。当时看,就是吃瓜的热闹。美国的新闻媒体,报纸电视,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买卖生意。报纸电视赚钱,靠博人眼球,能博人眼球的,是新奇有趣的事。普通人的生活, 波澜不惊,算不得新奇有趣。新奇有趣的,是小概率的偶发事件和有钱有权的人们七七八八的趣事。偶发事件,是新闻;有权人有钱人的趣事,是花边新闻,都好卖。但是最好卖的,是与大家利益直接相关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政府公权力,就成了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
普通老百姓,对有权人有钱人,基本的心态,是羡慕嫉妒恨。说他们好,讲他们的好事,没人爱读没人爱看。说他们的坏事倒霉事,爱读爱看的就多。所以联邦政府地方政府,总统州长市长,做了好事,媒体记者,都装看不见,记者们想写的,是他们的坏事倒霉事。结果是美国的报纸电视,对政府只批评不表扬,社会新闻,满满的负能量。
买卖生意,最重要的是信誉。讲什么人不好,什么事不对,必须有绝对的事实依据,要再三查实,慎重又慎重,哪一次说错话,都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绝对不可以。故事不靠编,就得挖空心思,钻山打洞地找。结果无数的新闻记者,整天盯着,看有权有钱的人在干什么。看有钱人的这一拨,就成了专拍富豪明星绯闻的狗仔队。盯有权人的这一拨,就成了新闻记者,无冕之王,民众监督政府的代表。新闻记者,整天不是说政府这儿不好,就是说总统那儿不对。他们骂错了不算诽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中国和美国,过去现在,最不同的,是社会管理制度。中国政府自上而下的制度,袁磊是了解的,但是来了美国一年,即使到了八九六四以后,对美国社会是如何运作的,还是一头雾水。民主自由,在普通人日常现实中是什么,袁磊要等到四年后见证了下一次大选,才算从整体上看懂了。刚到美国的几年,看到的是方方面面的不同,长见识但是不连贯。
说起电视新闻,辛辛那提的地方电视台,倒真出了一枚奇葩。袁磊刚到辛辛那提那几年,天天到点看他主持的地方新闻。回来听说这哥们以前做过辛辛那提的市长,因为嫖娼出了丑闻,市长做不下去,改了做新闻主持人。他后来又转口做了脱口秀主持。别人主持脱口秀,往优雅里做,他别出心裁,往粗暴恶心那边做。专找恶心人的事,恶心的人,在电视上对骂打架。这个脱口秀,当年在美国红透了半边天。他也成了最让人恶心,但又是最当红的节目主持人。好名坏名都是名,是名有人看就是钱。这一位,叫Jerry Springer。
儿时的记忆
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美国媒体的本质是犹太资本操纵的洗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