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胜利县,三年干了六件大事

申芝堂主
楼主 (文学峸)

湖北黄冈是中共的红色据点,共产党和国民党长期在此相互“剿匪”。双方均有大量人员伤亡,中共夺取政权前处于地下,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1948年,刘邓大军离开大别山后,国民党军一部又乘机而入,鄂豫皖边邻近各县自卫队败退后也纷纷进山,聚集于此,相继成立“鄂东剿匪总司令部”和“鄂豫皖三省人民军总司令部”,号称人马数千,下有12个支队,蒋介石还下令三次空投枪支弹药和生活用品。这帮人马流窜于深山老林,疯狂骚扰破坏,直至1949年冬,这股残匪才基本肃清,但并未一网打尽,山区群众时有担忧。1952年8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向中共中央提出申请,拟在鄂东黄冈设立胜利县,当年10月1日,胜利县以召开大会形式宣告正式设立。1955年7月22日,胜利县召开首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宣布政务院命令,撤销胜利县。从设立到撤销,胜利县历经34个月。

在设县的3年时间里,胜利县委、县政府急百姓之所急,解百姓之所难,带领全县人民主要干了六件大事:     一、确保灾民有饭吃。这是胜利县设县之时面临的头等大事。为解决这个问题,奉命从各地调往胜利的干部住所尚未安顿,就分头下乡入户,查访灾情,并火速向上级汇报,终于争取到300万斤救灾粮食,赶在大雪封山之前运送到全县各个发放点。这批粮食通过以工代赈的形式发放,每个中等劳力出工一天一般可得粮食4斤左右。对缺乏劳力的烈军属和老弱病残户,则发放救济粮、救济款。经上级批准,当年的田粮税全部免收,对走乡串户的小商小贩和集镇摆摊设点者给予税赋减免。干部还分头下到受灾严重的地方蹲点,一方面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一方面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帮助他们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由于措施得力,确保了大灾之年没有饿死人,也无人外出讨荒要饭。     二、修筑进山公路。因地处山区,当年的胜利县除抗战时国民党驻军通过拉派款修筑了一段由新昌河通往罗田的便道外,境内皆为羊肠小道,进出物资全靠肩挑人驮,山货只能贱卖,工业品都十分昂贵。百把斤一担的稻谷只能换得两三斤食盐。到黄州办事,往返一趟路上要走四、五天。建县之初,上级为县里配了一头老马和老驴,作为交通工具,但不久都累死。其后又设法弄到一台旧摩托车,因路况太差,县委书记於保成有次骑着去开会险些摔死在路沟里,群众外出就更难,因此,县里将修路列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头等大事。1952年冬至1953年春,由副县长王志生挂帅,组成2万人的开河修路专班,同时在全长60华里的滕家堡至黄土坳(现属三里畈镇)、30多华里的大河埂(今属河铺镇)至石狮坳(今属平湖乡)两条路段摆开战场,奋战一个冬春,终于接通胜(利)团(风)、胜(利)罗(田)两条公路,同时架设了敢鱼咀等3座大木桥。此后,又组织专班,炸掉了牌形地至河铺数十里河道中的狰狞怪石,使河道放排的条件大为改善。公路修通后,黄冈行署立即为县里配备一部在战争中缴获的美国“雪佛来”卡车,此车燃料为木炭,每次出山要加炭两百多斤,上坡嚎嚎叫,还要用人推。这是胜利县开天辟地以来使用的第一台汽车,吸引了众多乡民从大山上赶来观看,有的还以伸手一摸为幸。1954年,县里买了一台载重3吨的“布拉格”牌汽油车,从此,境内大量的皮油、桐油、茯苓等农副产品大量外销,山里的楠竹、木材也通过“放排”运到城里搞建设,外地产的水果和布匹等生活必需品从此源源不断进山。     三、发展农业生产。措施主要有五条:一是兴修水利。采取农闲大突击、农忙专班干、大小工程结合、遍地开花施工的办法,在全县许多山冲、田畈、高山挂上修建了一批塘堰。鹅公包乡还请来了苏联专家帮助勘察设计。肖家坳乡小塘并大塘,扩面积与增深度相结合的经验在全县推广。蓄水400万方、灌溉数千亩的博士坳水库,通过万余劳力集中会战也如期完工。这批水利设施充分发挥了“命脉作用”,有的至今仍在使用。二是推广良种。应县里要求,省里及时抽调一批农校毕业生进山,在周家兴办全县第一个示范农场,繁育水稻良种“胜利籼 ”和棉花良种“岱子棉”。群众开始对种植新品种有顾虑,繁育试种成功后,通过组织现场参观,认识有转变,良种获得较大面积推广,亩产水稻达到500斤以上,比本地老品种增产200多斤。过去县内只有少数地方种棉花,通过示范,岱子棉也开始推广。三是创办林场。1953年,在陈家畈开办苗圃,培育各种用材林苗木和以桑苗为主的经济苗木,还首次从江浙引进栽桑养蚕技术。1954年创办了全县第一个林场――韭菜岩杉树林场,当年垦荒200多亩,全部栽上杉树。四是恢复扩建土铁厂。恢复了邮亭寺、形地两座土铁厂,新建了八迪河铁厂。铁厂利用当地河中铁砂和木炭土法炼铁,再制作锄头、犁尖、铁锅、铁罐等生产生活用具。农民既可从出售木炭、铁砂中增收,又能节省到县外购买铁器的费用。五是成立互助组和初级农业合作社。1953年春在鹅公包乡试办了全县第一个互助组,同年冬,又在该乡试办了第一期初级合作社,带动了全县互助组、合作社的发展。     四、建中学办医院。胜利原只有一所小学,是1927年4月由共产党人肖方、李梯云等组织创办的。为解决山区孩子上学难,1953年春,县委、县政府决定创办胜利中学,校址原在周家祠堂,校长由副县长孙岱远兼任,县文教科主任科员叶芬调任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首次招生150人,分3个班,学生主要来自本县,也有少量外省外县邻近子弟。不久,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在洛家畈新建了校舍,当年秋季就在新校舍上学,原来的小学一并迁入。各区、乡小学也充实领导和师资,扩建维修校舍,增加招生名额,在校学生大量增加。建县之后,全县各地纷纷开办农民夜校和识字班,开展扫盲工作,取得较好效果。不少农民通过扫盲,能够识字写信,学会了打算盘,有的还担任了小队会计和记工员。与此同时,申请上级从鄂城、蕲春、浠水选调3名医疗骨干,在原滕家堡卫生所的基础上,于1952年秋创办了县医院,医院设有门诊部、住院部。1953年,从浠水调入的徐品超医生主刀做了第一例外科手术,成为当地第一例外科手术记录。各区乡卫生所也想方设法加强这方面工作,使全县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胜利医院如今定名为罗田县第二人民医院,大概也与这段历史有关。     五、肃残敌保平安。胜利县地处鄂皖交界,境内地势险要,地形复杂,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岳飞抗金和太平军与清军曾在境内多次发生激战。罗田的第一个中共党组织诞生于滕家堡,国民党部队也长期在此驻扎,解放前,国共“拉锯战”连续不断,这里的百姓一直生活在动荡之中,过着“半夜狗一叫,心里就发慌,披衣跳下床,打开后门就往山上跑”的日子。解放后,人心逐渐安定,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叫嚣和一些隐藏的敌特分子的暗中活动,又引起一些群众的不安和恐慌。针对这一状况,县里采取群防群治和专班打击相结合的办法,迅速肃清残敌,确保一方平安。一是防空降。解放初,国民党妄图在大别山一侧建立反攻基地,进行过空投。据此,县里在天堂寨、薄刀峰、笔架山等主要山头建立了13处防空望哨,组织民兵轮流值班。1954年,天堂寨上空出现不明空投物,守哨民兵发现后,一边搜山一边快速上报,县大队连夜出动,终于在密林中搜到空投物体。空投的虽只是气象探测器,但说明防空哨的设立的确发挥了作用。二是控敌台。县公安部门通过监测,发现在松子关、天堂寨、严家河一带深山密林中有敌台联络讯号,便迅速组织联合搜山,终使敌台无藏身之地,逐渐消失。三是挖暗藏。在全县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和法律法令宣传,组织群众检举揭发暗中作恶分子。在强大政治攻势之下,一批潜留敌特人员相继到政府坦白交待,受到宽大处理,少数罪大恶极负隅顽抗之徒则受到严惩。四是追外逃。对逃窜在外的敌伪人员,一方面动员亲友劝说他们主动回乡自首,改过自新,对自首人员分清情况,区别对待,一方面对民愤极大、罪行严重而又拒不归案的,则一一追捕,严厉制裁。先后从金寨、麻城、武汉等地追辑到一批外逃分子。五是捉潜入。一批外地敌特人员被派遣到山里,以小商小贩和工匠身份游走乡村,利用朝鲜战争和自然灾害之机,造谣惑众,搅乱人心,大肆宣扬变天思想,企图推翻新生人民政权。有的还牵头成立反动会道门组织,挑动宗族之间发生械斗,扇动组织暴乱。对此,全县各地对外来可疑人员进行了全面清查,及时揭露反动分子阴谋,教育群众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县公安局组织工作组通过深入细致调查,抓捕了一批反动分子。来自浠水一名以做椅子为掩护的敌特人员,在高山乡暗中成立反动组织“同善社”,引诱一百多名群众加入,经群众揭露,使其罪行败露,受到惩处,“同善社”被取缔,上当群众全部退出。通过两年多的斗争,全县治安状况大为好转,当地一些老人感叹:“现在可以伸脚睡觉,大胆过日子了。”     六、培养锻炼干部。建国之初,各地都急需干部,胜利县刚刚成立,干部更显不足。为此,上级分别从各地选派一批干部到县任职,并先后安排两批湖北革命大学(简称“革大”)学生前往工作。由于条件十分艰苦,有一段时间睡觉都要“借歇”,一些同志不太安心,年轻的大学生不少想打退堂鼓,但看到当年在这里打游击的许多老同志刚刚进城坐机关不久又主动要求进山,没日没夜的工作,思想很快发生转变,工作激情迸发。县委在用好这批干部的同时,对本地干部更是放手大胆启用,注重发展党员,培养年轻干部和妇女干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52年国庆和54年夏天,县委在召开大会期间,将60名新党员集中起来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各区乡也相继吸收一批表现优秀的积极分子入党。建县两年间,全县113个乡80%的乡通过普选陆续配备了女副乡长或女乡长。各级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加强,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领导保障。 三年后,鉴于当地人民生活已渡过困难时期,社会秩序明显好转,区域经济基本形成,为有利大局发展,1955年5月,国务院决定撤销胜利县。
明初
往北可以流窜到桐柏山大别山;革命年代共匪的老巢:)记得有本革命小说以桐柏山为背景,电影小花取之其中一个情节,陈冲由

陈冲由于革命人物以及革命事迹,从而出名大江南北。。。。。。

后来好像又持续在美利坚,扬名天下 ?

 

老生常谈12
桐柏英雄
明初
对!
衡山老道
鄂豫皖边区是共党的根据地,包括这个地方。建国后共党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但过早搞公社,导致农民长期贫困。
明初
拔苗助长操之过急的结果;老道对此言之有理。
r
rmny
支持公社的人说长期贫困是正常现象本来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发展起来
衡山老道
他们根本不了解农村,靠想象。
衡山老道
愿望是好的,但操之过急。
明初
主要是宋江一伙坚持所谓“工农翻身”的革命初衷所造成的;他们很反感毛大仙领着一帮满清遗老们在天安门城楼谈笑风生的样儿 :)
明初
不一定;那是宋江一伙证明自己动机而造成的恶果。后来又利用毛大仙对此在党内整风的意图,借力搞成文化大革命的社会运动,为自己

后来又利用毛大仙对此在党内整风的意图,借力搞成文化大革命的社会运动,掩盖自己的路线错误,翻本!

 

r
rmny
为什么总有人发牢骚说中央没给他们东北政策?东北到底需要什么政策中央拒绝给
立竿见影-1
别的都忘了,只记得有一人藏身装大粪的桶里得以逃生。
立竿见影-1
沈飞后来造压力锅,本来牌子很好的,结果卖牌子外包给别人,新闻报道几起压力锅爆炸案后就砸了牌子
明初
我倒是什么都记不得。记得另一部有个叫迟龙章的,一有风吹草动就质问家丁:是不是共军残余?
r
rmny
这和有没有政策有什么关系?
z
zillos
沈飞造高压锅?估计记错了。
老生常谈12
中央给上海浦东和广东政策给东北了吗?

在浦东和广东获得国家优惠扶持的时候,东北上万家国企还被各部委管的死死的,税利上缴。而广东叶选平一直抗争少交不交税利。

h
hkzs
没有记错,我家有过一个。

略带黄色的厚实铝锅。是我家第一只压力锅。

h
hkzs
上海国企直接就关门了。和你们东北一样。

全员大下岗。特别是棉纺厂们。几十家国营大厂啊。现在还有谁知道上海曾经是中国纺织工业重镇?

走资派还在走
我家也有过
十具
成飞也有揭不开锅的时候,为求生存,生产过摩托车、铝门窗、燃气热水器(我父母用过),大型洗衣机。成飞牌洗衣机是滚筒式的,J

据说是歼-20总设计师杨伟亲手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