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我的北京轶事(八)差一点成了乘龙慢婿

老生常谈12
楼主 (文学峸)

那一年,我差一点成了乘龙快婿。

1985年的一天,大连至北京的131次快车硬卧铺车厢里,一位年不到40岁的女同志正在倾听坐在对面的一位戴着眼睛的中年男同志侃侃而谈。这位女子是北京某大学的老师,工农兵学员C大姐,此次回到阔别几年的曾经生活过的大连,而男子正是我的家父。父亲是1980年初中国最早的几批中美共办的工商管理MBA班毕业的,是最早懂得现代企业管理的一批人之一,正在跟C老师讲美国工商管理的新理念像组织行为、市场营销、战略决策、公司财务、生产与运营,案例法等, 这一切在当时都是非常新颖的观念和方法。然后他们谈到了我,在京部直属科研单位工作,距离她所在的大学仅仅几百米。得知我是77级的,单身,决定帮我介绍一位邻居女朋友。

某天,接到陌生人C老师的电话,说是认识我父亲,让我这个星期日到她的办公室去一趟,有事相商,我一头雾水, 之前父亲并没与我谈起此事。星期天,十几分钟我走到了某大学的东门,有战士持枪站岗,她在大门口把我接到她化工系的办公室,拿点东西,告诉我说要帮我介绍女朋友,比我小一岁,身高1.72米,大专学历。不等我说是否同意,就带我走。乘车到了公主坟,下车往南走,走到一个巨型部队大院,有2个战士持枪站岗。先到她家,一栋二层楼的一楼,一进门一个40平米的大厅,看见一个小伙子他弟弟站着看电视,29寸彩电!1985年29寸彩电!但愿我没看错,因为1988年我有日本原装25寸彩电。他弟弟根本就没搭理我。

然后走到女孩家里,一摸一样的另外一栋二层小楼的二楼。南北通透的房子,有厨房,一个20平米的小厅,一个40平米的大厅,五间卧室,一间家里办公室,共九间房子,我立即吓傻了,当时父亲家里才40平米房子。C老师把正在大厅里面玩遥控小汽车的一位身材高挑的姑娘介绍给我,身材均匀细挑柔和,脸型好看,皮肤细腻,像是江南姑娘,就是眼睛小,圆圆的小,可惜了,不然的话就是一位大美女。谈话中得知父亲还是母亲是杭州人,她现役军人,在某军种科技中心莲花池工作,就在家门口, 科技中心主要部分已搬迁到北沙滩。她说现在科技中心招人只招研究生,项目是L主抓的。一听到L,我很拘谨,她不动声色。一个多小时后,来了一位阿姨,把我叫到另外一间房子问我感觉怎样?其实没有不好的印象,但是也是没有心理准备,不知如何面对,慌乱之中说没感觉,这事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星期一上班后,C老师来电话问我能不能再考虑一下?她妈妈很着急,四个孩子都没有朋友都没有结婚,1米85的哥哥30多岁了,姐姐和她还有一个妹妹都是军人,姐妹三人都是1米72,1米73,她妈妈说你看这姐妹三个能不能考虑一个?其实只有这个二姑娘有学历。我问她家是干什么的?得知她父亲是某大军种前几位领导,而C老师父亲则是军种某部部长。她父亲和C老师父亲长期以来是L的部下,这些子女跟L也熟悉。听到这些,我很震惊,就我的性格和能力,不可能有太大的野心和能力及作为,不可能给她带来所期望的。77级是香饽饽,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不是所有77级都是有胆识有大抱负有大才,这岂不是耽误人家吗?这次心真的很虚,如果是一位师级的子女也许我还能应付。事后跟父亲说起此事,父亲说如果你有本事,会借此起飞;如果没有本事,你不会给人家带来幸福,你会难受一辈子不好过 。

1982年人家介绍的第一位姑娘是副部级(部党校校长)的子女,我没有感到任何压力,只觉得相貌不能接受。后来还有一位少见的姓的副部级(部纪委书记)的1.72米的独生女长得不漂亮,但还是能够接受。她话语中说以前有男朋友是为了利用她家的海外关系出国,我觉得她希望我出国,而当时我因为某种原因并不想出国。她说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是她父亲的同学。她家无锡人,到她家里,她妈妈做大大的肉汤圆,很好吃,和饺子差不多。她妈妈还提到李东野如何如何。对她,我并无任何压力,因为我不想借她的光,当时心里灰暗,情绪低落,和她不了了之,我也没那么优秀,她也没再找我。但是这次面对军种机关大院的子女,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感到了空前的压力,也可能是因为L能通天的原因。

我就是这样一位胸无大志的无能无用的碌碌无为的人, 现在想起来这件事的决定做得对, 不然的话以后难以收场。结论是:没有那个金刚钻,不要揽那个瓷器活。

补充1: 1980年8月18日,国家科委、经委、教育部和美国商业部正在实施一个中美合作的管理培训新项目。国际化、高水准的“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在大连工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以此为标志,培训中心开创了我国现代管理教育的先河。

补充2:查到C老师父亲1988年中将军衔,是某种大国重器研制的组织者负责人;某女父亲1985年是副大军区级,1988年中将军衔。

补充3:查到C老师是1974年毕业的工农兵学员,1986年来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做过博士后,工作后在1995年底回国到母校任教授,院长,取得很大成就,兼任很多各种工作,有很多头衔,写过不少回忆父亲的文章,现在还活跃在北京。谢谢C老师给我提供一个机会,也让我认清了自己。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2024年回国纪实20 -- 滨海东路 拒绝下乡当知青的几个人 我曾经一顿吃过一百个饺子 2024年回国纪实19 --菱角湾 Lake Williams走Boardwalk水上长桥
老生常谈12
rmny,已经把你从黑名单上拿下来了

不过你好是为之,别再胡说八道了。

A
Amita
你们赶上了好时候,大学文凭值钱
方外居士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根本就没有交往!也许交往后面对挑战会激发潜能?
老生常谈12
从来没有走仕途的愿望和雄心

刚工作时的一位78级的同事,有远大理想和目标,干成不少大事,最后干到副部级。

老生常谈12
换句话说就是人才断层,急需年轻人成长接过班
方外居士
看来志向很重要。
f
f2022f
高干子女一般都结好几次婚。
老生常谈12
不知道这句话是褒义还是贬义,

有能力结几次婚,应该是混得不错。

方外居士
我一初中同学暗恋上了老师的女儿(同班同学),知道只有考上大学才有戏,从此发奋学习考上大学。后来果然娶了老师的女儿。
方外居士
人家有能力换老婆换老公。
f
f2022f
是褒义。
郭大平
和能力无关,主要是薄情寡义。
r
rmny
现在拿把枪重上井冈举义旗也不晚
方外居士
也许是生活目标高,又有机会接触很多新的诱惑。
老生常谈12
有动力。做决定比努力重要,机会比做决定重要。这几项其实

我都有,但是努力不够,做决定不总是对的。

f
f2022f
为什么要重上井冈?为什么不成为高干的亲戚?
郭大平
所以说,人生怎么过,运气最重要。而运气来自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郭大平
你以为成为高干的亲戚,就比你现在非高干的亲戚,人生更幸福吗?
老生常谈12
其实

我运气真不错,只是性格不够坚毅,没抓住机会。

f
f2022f
有可能。任正非不就是先跟一个高干子女结婚,拿到第一桶金的吗?当然后来靠他自己的努力。
郭大平
成功者寥寥无几,失败者过江之鲫。
f
f2022f
基本上都混的不错。你举几个不好的例子?
方外居士
任正非没有从第一段婚姻拿到第一桶金,反而是因为任被骗200万而离婚。当时任与妻同在南油,是妻的下属。
s
supercs88
要有志气一些,成为高干子女他爹。
f
f2022f
任是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第一次结婚,他妻子给他很大帮助。

参军入伍 1967年,在离开家庭以后,任正非面临毕业就业问题;1968年,迎来分配工作机会。按照通例,任正非应当成为工农大军中的一员,然而他毅然选择应征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任正非所属部队是基建工程兵部队,在国家基本工程建设和国防施工布局方面地位很高。任正非所在部队很快有机会参与一项规模庞大的军事工程建设任务,有幸参与其中的任正非和战友们所要做的,是建立起成规模的军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制造工厂。经过这次军事工程建设任务,任正非体悟到团队的力量和组织的重要,这些都为他日后创建华为发挥借鉴作用。任正非科技素养很高,在技术发明中表现优异,表现出色的任正非很快当上了领导,在工程兵队伍中继续深造、成长,也迎来了更好的时代机遇 [168]。   1974年,加入辽阳化纤总厂,从事工程建设任务,先后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技术副团级)。在此期间,因作出贡献,于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00],并出席全国科学大会 [31]。 1982年,当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 [94],并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31]。
方外居士
帮助大是肯定的,是阅历上,不是金钱上。
s
skipjack1
大概能猜出,几个千金都是生于旅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