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六七香港大暴动,又称五月风暴

华人lee
楼主 (文学峸)

香港大暴动,六七年暴动亦称香港五月风暴,当时是我到香港第三个年头,由九龙湾木屋搬到观塘乐意山木屋没多久。暴动是由天星小轮加价引发的,天星小轮加价五仙由五仙加至一毫,即加价一倍,天星小轮加价事件引发市民不满。

暴动起因 1967年5月,位于九龙新蒲岗塑胶花厂发生劳资纠纷,部分工人阻止工厂出货场面紧张。 防暴警察到场戒备,引起厂外工人与在场警察发生冲突,多名工人被警方逮捕更有8人被判入狱,工会代表前往警署亦被扣押,工人与其他支持者上街集会示威。警方施放催泪弹及木弹,新蒲岗塑胶花厂工潮演变成暴动。当局鉴于事态严重,于当晚宣布东九龙实施宵禁,所有后备警员取消休假候命。

新蒲岗暴动蔓延至黄大仙东头村和土瓜湾,大批群众在街上聚集,当局出动大批英军和防暴队镇压,巴士、电车、煤气公司、天星小轮等开始出现定时罢工。暴动蔓延至中环并进一步恶化,当局最后在港岛北岸实施宵禁,是香港岛在战后首次宵禁。

约百名大陆民兵在沙头角与香港的警察枪战,香港出现传言,指北京打算收回香港。之后暴动进一步升级,开始以罐头罐制造土制炸弹,汽水瓶来制造燃烧弹袭击警署,警方以武力还击,市民升级炸弹行动还击,在港九各处闹市放置真假炸弹。炸弹上多数以大字写有同胞勿近,电车、巴士、街道上都有发现。到处都是真真假假菠萝,还遇到香港制水。

暴动由罢工及示威开始。发展至后来的暗杀、炸弹放置和枪战。在事件中,所有警员取消休假候命,多次与左派对峙,作出驱散、镇压和拘捕行动。现在一般公认其于1967年5月6日开始,于同年12月基本结束,是一场对抗香港政府最初的工人运动,演变成后来的炸弹袭击等行动。

我家附近山上挂红旗,警察经常过来查,暴动期间街道上,真真假假菠萝(炸弹)到处都是,多数用报纸包着,有些写着同胞勿近,我上班习惯一边行一边看报纸,期间踢过两次假波罗。暴动期间到处罢工罢市,巴士司机也罢工,上下班搭小形货车,电台林彬号召抵制国货,不食大陆橙改食美国金山橙,不饮東江水改用矿泉水。做人不能大狂妄,后来一命呜呼自找灭亡。在電台支持港英的林彬于上班途中被人伏击。放火将林及其堂弟烧至重伤,二人其后死于医院,明报社长查良镛亦因为在报章内明确反对暴动,收到死亡恐吓而一度离港暂避。

香港殖民地政府研究六六、六七两次暴动成因后,察觉到有需要适量调整过时的管治策略。政府透过主动关心及改善一般市民民生,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同时缓和市民不安情绪及与政府的对立。政府在暴动结束后一年,即1968年已着手修改劳工法例,大幅加强对劳工的保障。暴动亦间接催生了香港在七十年代在教育、医疗、廉政、房屋等各方面的改革。

由于六七暴动期间,不少公共巴士路线被逼暂停服务(部份更没有重投服务),上班下班都受到影响,搭车上班下班都因没巴士,很多人改坐小形货车上下班,当时叫这种货车为(顿半重)。引致不少九座位载客白牌车应运而生,获准到市区载客,最终致使殖民地政府认为白牌车可以辅助公共交通不足,促成1969年将白牌车合法化,成为今日的公共小巴,座位限制由9座位提升至14座位(1988年增至16座位),对香港公共交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暴动结束后市民开始有秩序排队搭巴士,香港治安好转得益于六七暴动。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香港】我进入香港的第一份工在洗衣房渡过 每日一杯茶 酒吧人家喝酒我饮茶! 【回忆】怀旧说电影 【香港】一九五六年暴动,又称“双十暴动” 【香港】一九五六年暴动,又称“双十暴动”
r
rmny
香港人摊上了一个好仁慈外国统治者真是好福气,在大陆那里会有那么自由
r
rmny
要是在大陆那么折腾,早就在监狱了渡余生了
郭大平
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仙皇帝,好社会制度的建立,要靠我们自己。中国人应该改变自己的思维,改良,改良,不断改良,社会就会不断变好
咲媱
不要做梦了,政权掌握在谁手里,谁就掌握了改良的权力。谁掌握了这个权力又不受制衡,那就只会改良为:抢我的权力更难的社会
r
rmny
你是受国际歌毒害太深,还真以为""全靠我们自己"
郭大平
英国的制度是不是英国人自己建立的?法国的制度是不是法国人自己建立的?他们仰赖了神仙皇帝吗?
咲媱
英法那是有教会的国度,教会的力量足以制衡政府,中国?想也别想,中国的几千年历史都是在学习怎么控制和洗脑屁民。
郭大平
你把西方的先进制度归结为教会?不敢苟同。
咲媱
你不同意可以归结你认为的理由嘛。
精木
中共伪政权太猖狂了!企图将文化大革命引入到香港,六七暴动不仅杀害香港电台林彬和堂弟,还到处放置炸弹,这是搞恐怖活动!

六七暴動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期 地点 起因 目的 方法 结果
1967年5月至12月
 英属香港
1940年代晚期起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接收大量逃港的中国大陆居民,香港人口急增,来到香港的亲国民党右派人员与敌对的亲中共左派人员进行群众斗争及统战活动,造成部分群众左右两派对立及社会动荡[ 1]1960年代香港贫富及阶层矛盾加剧,基层只能分享到小量经济成果,香港政府未有及时疏导民怨,低下阶层感到诉求被漠视[2],左派团体因而能够利用这股不满情绪对殖民地政府发起政治斗争[3]。 1966年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在中国发起文化大革命,中国的外交及对香港的政策因夺权运动而被极左派控制,并鼓励香港左派发起骚乱及将行动升级[4]。 澳门左派发动的一二·三事件于1967年1月成功压服葡属澳门政府香港工委新华社香港分社受到鼓舞,企图由香港左派团体利用文革造反思想鼓动亲左派群众,参与夺取香港政局主导权及将文革引入到香港的暴动[4]
将文化大革命引入到香港,并参照澳门左派在一二·三事件成功夺权的经验,捕捉机会发起大规模骚乱压服香港殖民地政府,达致由左派团体支配香港政局,并肃清敌对国民党在香港的势力[4]
游行、集会、罢工、抢掠、纵火、炸弹袭击、枪战、滥杀平民及杀害警察
左派因香港主流社会抗拒文革思想,公众对左派滥杀无辜甚为反感[1],港府坚持镇压[5],及在同年12月中共不再支持其以武斗手段对抗殖民地政府[6],暴动于同年年尾告终。 香港政府、警队及英军成功平息左派暴乱及遏止炸弹袭击恐怖活动[7],为19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起飞奠定安全保障。 香港政府推行一系列涵盖社会、经济及政治的改革,推动经济发展之余,也提升福利及加强青年政策,港府亦增加与民间沟通及市民投诉政府的途径,政治制度逐渐迈向民主化,政策的制定加强考虑民意,香港市民对香港政府的拥护程度大幅提升[8]。 大部分香港市民对香港左派及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转为负面[9]。 在暴动初期有部分市民既不支持左派骚乱,也没有热烈支持香港政府。 虽然港府于二战后全面废除带有歧视的法例,但行政上看待西方白人和华人仍有区别,1960年代经常发生劳资纠纷,政府却倾向支持资方,因此左派以反英抗暴等口号发起工运,最初曾经得到部分市民的谅解,然而左派却把工运作为斗垮香港殖民地政府及由中国内地势力全面控制香港的手段,又发动炸弹浪潮并造成多名无辜市民丧生, 导致原本同情左派的市民都转向支持香港殖民地政府的立场[7]。 左派组织的力量被大幅削弱,左派形象亦严重受损[9],虽然左派势力后来因香港主权移交而抬头,但依然无法摆脱六七暴动产生的负面形象[1]。 引发香港战后的第一波移民潮[7] 小巴合法化 香港警队成立爆炸品处理课[10]
咲媱
就是这个原因。任何事件都要看历史背景和周边环境。绝不能孤立的看一个事件。
精木
澳门。一二·三事件是1967年香港六七暴动爆发的起因之一[
方外居士
德国也有教会,还是新教的故乡:管不了希特勒。
咲媱
有可能制衡,不等于次次都能制衡。没有教会那就完全不能制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