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伪满警察如此卖命于日寇?这其实是一种“内化的压迫”(internalized oppression)现象。
回顾中外历史,不难发现类似的例子:
为何处于弱势地位、同为受害者的群体成员,反而会对其他受害者表现出更为严苛甚至凶残的态度?
这是“受害者加害者”双重身份带来的心理矛盾的表现。他们面对强权,为了自保和获得一定的权力,通过严厉对待其他受害者来证明忠诚,换取安全感。
结合网络上的相关论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统治阶层刻意制造弱势群体内部的分化和对立,防止他们联合起来反抗;
二、身份焦虑与认同追求:社会中存在明显的阶层和身份差异,一些边缘群体成员为了“向上流动”或获得统治者认同,主动强化内部差异,通过对同胞的压制维护自身利益。例如,台湾籍日本兵因被视为“二等日本人”,常通过更极端的行为来证明忠诚与价值,避免被边缘化;
三、对外部权威的恐惧与愤怒易转化为对同类的攻击,形成压迫链条的向下传递。台湾籍日本兵在军中受歧视,便将暴力转嫁给战俘和平民,以补偿自身被侮辱的感觉;首陀罗歧视达利特,证明自己“不是最底层”。
社会心理学和殖民研究中的“内化的压迫”概念指,弱势群体在高度等级化的压迫体系中,为自保会认同并执行加害者的规范,甚至极端时表现出残忍行为。
这就解释了为何“二鬼子”有时比“真鬼子”更可恨——因为他们的心理更扭曲。
当然, 那些跑进关, 无论去延安还是到重庆的东北人,都应该是好汉
上海有些红二代叹叹还差不多,虽然那个回不去的日子里,自己一家七口住在一间20平方的房间里,至少在文革中去资本家洋房里抄过家砸过东西嘛
为什么伪满警察如此卖命于日寇?这其实是一种“内化的压迫”(internalized oppression)现象。
回顾中外历史,不难发现类似的例子:
纳粹占领东欧时期,犹太警察(Judenrat)及集中营内的犹太裔看守(Kapo)往往对其他犹太同胞采取更严厉甚至残酷的手段; 在殖民地统治中,英、法、日等帝国常用本地人组建殖警,这些殖警对同胞的镇压往往比宗主国派来的警察更为积极; 二战时,台湾籍日本兵对战俘的残忍程度往往超过日本本土兵员; 印度部分首陀罗阶层积极支持并维护种姓制度,以求巩固自身地位; 文革期间,知识分子之间存在互相揭发、攻击的现象。为何处于弱势地位、同为受害者的群体成员,反而会对其他受害者表现出更为严苛甚至凶残的态度?
这是“受害者加害者”双重身份带来的心理矛盾的表现。他们面对强权,为了自保和获得一定的权力,通过严厉对待其他受害者来证明忠诚,换取安全感。
结合网络上的相关论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统治阶层刻意制造弱势群体内部的分化和对立,防止他们联合起来反抗;
二、身份焦虑与认同追求:社会中存在明显的阶层和身份差异,一些边缘群体成员为了“向上流动”或获得统治者认同,主动强化内部差异,通过对同胞的压制维护自身利益。例如,台湾籍日本兵因被视为“二等日本人”,常通过更极端的行为来证明忠诚与价值,避免被边缘化;
三、对外部权威的恐惧与愤怒易转化为对同类的攻击,形成压迫链条的向下传递。台湾籍日本兵在军中受歧视,便将暴力转嫁给战俘和平民,以补偿自身被侮辱的感觉;首陀罗歧视达利特,证明自己“不是最底层”。
社会心理学和殖民研究中的“内化的压迫”概念指,弱势群体在高度等级化的压迫体系中,为自保会认同并执行加害者的规范,甚至极端时表现出残忍行为。
这就解释了为何“二鬼子”有时比“真鬼子”更可恨——因为他们的心理更扭曲。
当然, 那些跑进关, 无论去延安还是到重庆的东北人,都应该是好汉
上海有些红二代叹叹还差不多,虽然那个回不去的日子里,自己一家七口住在一间20平方的房间里,至少在文革中去资本家洋房里抄过家砸过东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