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曹操之墓
2008年,西高穴村的一位村民发现自家地里居然有个大坑,起初,他以为是小孩顽皮,故意搞破坏,就自己把坑填平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个坑居然又出现了!
村民觉得有些不对劲,就报了警,当地派出所火速展开调查,居然通过这个洞顺藤摸瓜破获了一起盗墓案,追回了三块东汉时期画像石残块,而这个大坑正是盗墓者进入古墓的入口。所谓术业有专攻,具体的文物研究与对古墓的探索就交给了专业的考古专家。
此时的考古学家,还没有想到这是一份怎样的惊喜。
到了现场,考古学家经过一番技术勘验,初步确定这是个古墓,村民发现的大坑,应该就是盗墓者进入墓穴的入口。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考古学家在一堆支离破碎的石碑碎片中拼出了这样一行字:“魏武王常使用的挌虎大戟”。
魏武王?这难道是曹操墓?考古学家虽有这种猜想,但是事关重大,在没有更多证据验证的情况下,也不敢贸然将此消息公布,只能按捺下心中的喜悦,继续探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古专家们却发现了惊人的一幕。
妻妾陪葬是谣言
据民间传言,曹操在去世的时候,让自己的妻妾都给他陪葬。但是,考古学家却发现真相并不是这样。
首先,曹操墓穴前室门道中放置的棺材应当就是曹操本人的。从头骨推断年龄应当在六十多岁,这与史书曹操六十六岁去世的记载也相符。
此外,墓穴后室还有两具棺材,主人皆为女性,从头骨推断,一个在二十岁左右、一个在五十岁左右。结合史料,棺材的主人应当是刘夫人和丁夫人。
刘夫人是曹操的侧室,为曹操生了二子一女,长子即是曹昂。可惜天妒红颜,刘夫人在二十岁时,因病去世。她与曹操合葬,也是顺理成章。
而丁夫人是曹操的发妻,不能生子,在刘夫人去世后,收养了她的长子曹昂。后曹昂在跟曹操出征打仗的时候,因把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而牺牲于战乱中。
因痛失养子丁夫人悲痛欲绝,整日在曹操面前以泪洗面,后来惹得曹操心烦不已,一气之下将她送回了娘家。后来曹操消气,再去接她的时候,丁夫人因为心灰意冷,埋头不语。
曹操也意识到两个人不能破镜重圆、重修于好,就给她写了一份休书,同意她今后再嫁。但是迫于曹操当时的权势,无人敢娶丁夫人,她到五十多岁去世时,一直保持独身。
据记载,曹操对这位发妻一直心怀愧疚,因此,他死后命二人同葬也在情理之中。
发妻死后,曹操将侧室卞夫人扶正,据史料记载,卞夫人是在曹操去世十余年后,才走到自己生命尽头的。由此可见,民间传闻不可信,曹操去世时,并未要求妻妾陪葬。
但随后,考古学家们又发现了与事实背道而驰的现象。
曹操竟是“矮人”?
影视剧中,曹操总给人一种他身姿伟岸、气宇轩昂的感觉,但是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考古学家们发现却不是如此。
根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的一篇学术报道得知,东汉时期,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是169.52厘米。而根据在曹操墓穴发现的曹操头骨来推断,曹操的真实身高应该是156厘米,这个身高甚至远低于一般男性的身高。
其实,翻开史书,也能找到一些对曹操身形矮小的描述。例如《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曹操要接见匈奴使者,觉得自己不够挺拔,不能震慑匈奴使者,就派身高形象都好的崔琰假扮自己。
而曹操为什么要让崔琰假扮他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身高。据推测,当时匈奴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64厘米,而书中记载崔琰的身高是175厘米。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156厘米的曹操有这个行为了。
不过,这也说明,虽然社会大众在考察一个男性时,会关注他的身高,但这绝不是衡量一个男性的标尺。有志者不在身高,曹操是个很好的范例。不过接下来,众人又有了新发现,这个发现却不同于以往。
一个有口臭的曹操
考古学家根据墓穴的状况分析出,在2008年他们介入对曹操墓挖掘工作之前,这墓应该被盗过三次。或许是盗墓者的不小心,也或许是他们故意泄愤等原因,曹操的头骨被发现时已被损坏。
在研究头骨的时候,考古学家发现曹操仅剩两颗牙齿,而这两颗牙齿还毛病一大堆。
曹操的两颗牙齿都是龋齿,通俗来讲,就是牙齿都被虫子咬出了洞。生活中,小孩子贪吃甜食时,大人总会说小心虫子把你的牙齿吃光。
不仅如此,史书上还记载了一件小事,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曹丕十分喜爱甜食。就是不知道他这个饮食喜好是不是继承了他的父亲,也不知道曹操的牙齿是不是也有吃多了甜食的缘故。
此外,考古学家还发现曹操有很严重的牙周炎。牙周炎是在牙齿和牙龈的中间,因为积存了太多的细菌,而导致牙龈出现炎症,会伴随出血、肿胀的症状,并且会导致口臭。
而曹操不仅是牙周炎,牙根部位还出现了脓肿的现象,那他的口臭问题恐怕是很严重了。
我们现在的医学技术很发达,还有专门的口腔学科,曹操的牙齿问题放在现在估计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可就不一样了,没有牙刷牙膏,连牙齿的日常清洁都是个问题,更别提复杂的口腔护理概念了。
头疼顽疾或许跟牙有关
曹操晚年有很严重的头疼问题,《三国演义》还称一代名医华佗就是因此而死。书中说,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救关羽一命。后来曹操长久的被头疼困扰,就请来华佗给他看病,华佗提出要开颅治疗。
曹操听完勃然大怒,认为华佗是与关羽私交好,想要劈开自己的脑袋为关羽报仇,就一怒之下将华佗杀死。
但,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
首先,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根本不是华佗。曹操头疼问题长久得不到医治,恰好当时华佗在江东一代行医,声名大噪,曹操就请华佗为自己医治。
华佗告诉曹操,他的头疼病不能根治,只能慢慢调理。曹操本身多疑,认为华佗是想拉长治病战线,以便慢慢索取好处,当时就心有不满。
后来,华佗或许是不想为他医治,也或许是思家心切,就推脱说自己妻子生病,要回家看看。曹操久等他不来,就派人去他家中查看,结果发现他的妻子根本没有生病。
曹操怒火中烧,将当时年满六十岁的华佗关进了监狱。年老体衰的华佗没过多久就死在了狱中,曹操的头疼病也一拖再拖,至死未愈。
从现在医学的角度来看,曹操的头疼很有可能就是他严重的牙齿问题引起的。牙周炎和牙周脓肿,因为炎症太大,需要尽早切开引流,把脓液都排出去,不然神经相连,就会引起头疼,正所谓是: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顺序应为:曹丕即"魏王"位,谥其父为“武王”,曹操生前已是魏王,曹丕只是加谥号“武”(所有谥号都是死后加的)。曹丕代汉称帝追谥其父为"魏武帝",因曹操生前未称帝,所以这是“追谥”。
後太祖(曹操)病困,自慮不起,歎曰:「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脩(曹昂字)若問『我母(丁夫人)所在』,我將何辭以荅!」
——《三国志》注引《魏略》(鱼豢纂)
观其所以顾命冢嗣,贻谋四子,经国之略既远,隆家之训亦弘。又云: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善乎达人之谠言矣!持姬女而指季豹(幼子)以示四子曰:“以累汝!”因泣下。伤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爱子托人。同乎尽者无馀,而得乎亡者无存。然而婉娈房闼之内,绸缪家人之务,则几乎密与!又曰:“吾婕妤妓人,皆著铜爵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穗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朝十五,辄向帐作妓。汝等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又云:“馀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既而竟分焉。亡者可以勿求,存者可以勿违,求与违不其两伤乎?
——陆机《吊魏武帝文》
陆机是陆逊之孙、陆抗子。吴国灭亡后,出侍晋朝、为著作郎,读了朝廷保留的《魏武帝遗令》后,写下此文。
文中可看出曹操让他“诸夫人”在其身后自食其力,哪有让她们死的意思?
再举一例司马氏的例子:司马懿、司马师身前都只是“侯”。司马昭称“晋公”,追谥其父为“晋宣公”,其兄为“晋景公”。如只称“晋公”如何分别?司马昭称“晋王”分别追谥其父、兄为“晋宣王”、“晋景王”。
司马炎即“晋王”位,追谥其父司马昭为“晋文王”;称帝后分别追谥其祖、伯父、父亲为“晋宣帝”、“晋景帝”、“晋文帝”。
后来发现曹操只是把自己当个御医,毫无提拔自己当官的意思。怀着怨恨情绪,离开曹操回了家乡(曹操同乡)。后来曹操屡次征召,他都已妻子生病为由拒绝。曹操派人去查看,说:如他老婆真的病了,赏他五升豆子(可见当时的医生只值五升豆);如是假的,立马抓回来见我。因华佗只能缓解曹操的“头风”,并不能根治,曹操怀疑他用此要挟自己,就杀了华佗。华佗被杀不是在曹操将死之时,而是在他死前十余年。
一代枭雄曹操之墓
2008年,西高穴村的一位村民发现自家地里居然有个大坑,起初,他以为是小孩顽皮,故意搞破坏,就自己把坑填平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个坑居然又出现了!
村民觉得有些不对劲,就报了警,当地派出所火速展开调查,居然通过这个洞顺藤摸瓜破获了一起盗墓案,追回了三块东汉时期画像石残块,而这个大坑正是盗墓者进入古墓的入口。所谓术业有专攻,具体的文物研究与对古墓的探索就交给了专业的考古专家。
此时的考古学家,还没有想到这是一份怎样的惊喜。
到了现场,考古学家经过一番技术勘验,初步确定这是个古墓,村民发现的大坑,应该就是盗墓者进入墓穴的入口。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考古学家在一堆支离破碎的石碑碎片中拼出了这样一行字:“魏武王常使用的挌虎大戟”。
魏武王?这难道是曹操墓?考古学家虽有这种猜想,但是事关重大,在没有更多证据验证的情况下,也不敢贸然将此消息公布,只能按捺下心中的喜悦,继续探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古专家们却发现了惊人的一幕。
妻妾陪葬是谣言
据民间传言,曹操在去世的时候,让自己的妻妾都给他陪葬。但是,考古学家却发现真相并不是这样。
首先,曹操墓穴前室门道中放置的棺材应当就是曹操本人的。从头骨推断年龄应当在六十多岁,这与史书曹操六十六岁去世的记载也相符。
此外,墓穴后室还有两具棺材,主人皆为女性,从头骨推断,一个在二十岁左右、一个在五十岁左右。结合史料,棺材的主人应当是刘夫人和丁夫人。
刘夫人是曹操的侧室,为曹操生了二子一女,长子即是曹昂。可惜天妒红颜,刘夫人在二十岁时,因病去世。她与曹操合葬,也是顺理成章。
而丁夫人是曹操的发妻,不能生子,在刘夫人去世后,收养了她的长子曹昂。后曹昂在跟曹操出征打仗的时候,因把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而牺牲于战乱中。
因痛失养子丁夫人悲痛欲绝,整日在曹操面前以泪洗面,后来惹得曹操心烦不已,一气之下将她送回了娘家。后来曹操消气,再去接她的时候,丁夫人因为心灰意冷,埋头不语。
曹操也意识到两个人不能破镜重圆、重修于好,就给她写了一份休书,同意她今后再嫁。但是迫于曹操当时的权势,无人敢娶丁夫人,她到五十多岁去世时,一直保持独身。
据记载,曹操对这位发妻一直心怀愧疚,因此,他死后命二人同葬也在情理之中。
发妻死后,曹操将侧室卞夫人扶正,据史料记载,卞夫人是在曹操去世十余年后,才走到自己生命尽头的。由此可见,民间传闻不可信,曹操去世时,并未要求妻妾陪葬。
但随后,考古学家们又发现了与事实背道而驰的现象。
曹操竟是“矮人”?
影视剧中,曹操总给人一种他身姿伟岸、气宇轩昂的感觉,但是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考古学家们发现却不是如此。
根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的一篇学术报道得知,东汉时期,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是169.52厘米。而根据在曹操墓穴发现的曹操头骨来推断,曹操的真实身高应该是156厘米,这个身高甚至远低于一般男性的身高。
其实,翻开史书,也能找到一些对曹操身形矮小的描述。例如《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曹操要接见匈奴使者,觉得自己不够挺拔,不能震慑匈奴使者,就派身高形象都好的崔琰假扮自己。
而曹操为什么要让崔琰假扮他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身高。据推测,当时匈奴男性的平均身高是164厘米,而书中记载崔琰的身高是175厘米。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156厘米的曹操有这个行为了。
不过,这也说明,虽然社会大众在考察一个男性时,会关注他的身高,但这绝不是衡量一个男性的标尺。有志者不在身高,曹操是个很好的范例。不过接下来,众人又有了新发现,这个发现却不同于以往。
一个有口臭的曹操
考古学家根据墓穴的状况分析出,在2008年他们介入对曹操墓挖掘工作之前,这墓应该被盗过三次。或许是盗墓者的不小心,也或许是他们故意泄愤等原因,曹操的头骨被发现时已被损坏。
在研究头骨的时候,考古学家发现曹操仅剩两颗牙齿,而这两颗牙齿还毛病一大堆。
曹操的两颗牙齿都是龋齿,通俗来讲,就是牙齿都被虫子咬出了洞。生活中,小孩子贪吃甜食时,大人总会说小心虫子把你的牙齿吃光。
不仅如此,史书上还记载了一件小事,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曹丕十分喜爱甜食。就是不知道他这个饮食喜好是不是继承了他的父亲,也不知道曹操的牙齿是不是也有吃多了甜食的缘故。
此外,考古学家还发现曹操有很严重的牙周炎。牙周炎是在牙齿和牙龈的中间,因为积存了太多的细菌,而导致牙龈出现炎症,会伴随出血、肿胀的症状,并且会导致口臭。
而曹操不仅是牙周炎,牙根部位还出现了脓肿的现象,那他的口臭问题恐怕是很严重了。
我们现在的医学技术很发达,还有专门的口腔学科,曹操的牙齿问题放在现在估计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可就不一样了,没有牙刷牙膏,连牙齿的日常清洁都是个问题,更别提复杂的口腔护理概念了。
头疼顽疾或许跟牙有关
曹操晚年有很严重的头疼问题,《三国演义》还称一代名医华佗就是因此而死。书中说,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救关羽一命。后来曹操长久的被头疼困扰,就请来华佗给他看病,华佗提出要开颅治疗。
曹操听完勃然大怒,认为华佗是与关羽私交好,想要劈开自己的脑袋为关羽报仇,就一怒之下将华佗杀死。
但,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
首先,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根本不是华佗。曹操头疼问题长久得不到医治,恰好当时华佗在江东一代行医,声名大噪,曹操就请华佗为自己医治。
华佗告诉曹操,他的头疼病不能根治,只能慢慢调理。曹操本身多疑,认为华佗是想拉长治病战线,以便慢慢索取好处,当时就心有不满。
后来,华佗或许是不想为他医治,也或许是思家心切,就推脱说自己妻子生病,要回家看看。曹操久等他不来,就派人去他家中查看,结果发现他的妻子根本没有生病。
曹操怒火中烧,将当时年满六十岁的华佗关进了监狱。年老体衰的华佗没过多久就死在了狱中,曹操的头疼病也一拖再拖,至死未愈。
从现在医学的角度来看,曹操的头疼很有可能就是他严重的牙齿问题引起的。牙周炎和牙周脓肿,因为炎症太大,需要尽早切开引流,把脓液都排出去,不然神经相连,就会引起头疼,正所谓是: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顺序应为:曹丕即"魏王"位,谥其父为“武王”,曹操生前已是魏王,曹丕只是加谥号“武”(所有谥号都是死后加的)。曹丕代汉称帝追谥其父为"魏武帝",因曹操生前未称帝,所以这是“追谥”。
後太祖(曹操)病困,自慮不起,歎曰:「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脩(曹昂字)若問『我母(丁夫人)所在』,我將何辭以荅!」
——《三国志》注引《魏略》(鱼豢纂)
观其所以顾命冢嗣,贻谋四子,经国之略既远,隆家之训亦弘。又云: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善乎达人之谠言矣!持姬女而指季豹(幼子)以示四子曰:“以累汝!”因泣下。伤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爱子托人。同乎尽者无馀,而得乎亡者无存。然而婉娈房闼之内,绸缪家人之务,则几乎密与!又曰:“吾婕妤妓人,皆著铜爵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穗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朝十五,辄向帐作妓。汝等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又云:“馀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既而竟分焉。亡者可以勿求,存者可以勿违,求与违不其两伤乎?
——陆机《吊魏武帝文》
陆机是陆逊之孙、陆抗子。吴国灭亡后,出侍晋朝、为著作郎,读了朝廷保留的《魏武帝遗令》后,写下此文。
文中可看出曹操让他“诸夫人”在其身后自食其力,哪有让她们死的意思?
再举一例司马氏的例子:司马懿、司马师身前都只是“侯”。司马昭称“晋公”,追谥其父为“晋宣公”,其兄为“晋景公”。如只称“晋公”如何分别?司马昭称“晋王”分别追谥其父、兄为“晋宣王”、“晋景王”。
司马炎即“晋王”位,追谥其父司马昭为“晋文王”;称帝后分别追谥其祖、伯父、父亲为“晋宣帝”、“晋景帝”、“晋文帝”。
后来发现曹操只是把自己当个御医,毫无提拔自己当官的意思。怀着怨恨情绪,离开曹操回了家乡(曹操同乡)。后来曹操屡次征召,他都已妻子生病为由拒绝。曹操派人去查看,说:如他老婆真的病了,赏他五升豆子(可见当时的医生只值五升豆);如是假的,立马抓回来见我。因华佗只能缓解曹操的“头风”,并不能根治,曹操怀疑他用此要挟自己,就杀了华佗。华佗被杀不是在曹操将死之时,而是在他死前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