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投坛几个定投成功的例子,我也来现身说法一下。
本人50出头,来美二十多年。夫妻都不是码工,但是收入OK,W2 加起来 80万左右。我身体不好,虽然还在工作,但是我的收入在湾区算中等,另一半工作很忙,是家里 W2 的主力。因为我身体不好,还有两个娃,不想再增加压力,所以没有买出租房。二十多年来坚持定投大盘,很少短炒,也很少看股票账户。最近算了一下,股票加自住房已经有大约 13.5米的净值,并且股票 dividend 一年有约 15万。2022年因为股票下跌,资产缩水,湾区的自住房也下跌差不多 1米。去年股市涨回来了,但是自住房价值离最高点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如果我们买出租房,也许资产会比现在再多出 1到2米吧,因为湾区的房价涨得猛,但是有得必有失,管理出租房会分散其他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没有后悔不买出租房的决定,后悔的是投资太过保守,定投的金额不够大,也没有从自住房 cash out出来再投资,否则股票账户会再多出几个米。人生总有遗憾,但是投资总比不投资强多了。这个帖子只是想现身说法定投的优势,对于追求事业的年轻人来说,在职场拼搏之余,越早开始定投越好,我现在已经给娃开了 ROTH 账户,教育他们理财的观念。感谢投坛的各位理财达人,在这里学到很多,以此贴回报投坛。
90%以上的身家放在一个ETF上,我总觉得忐忑。
恭喜!
啊哈哈哈。。。。。。
不用遗憾,你家自己工作挣钱是好手,这才是最可靠的现金流。如果多花心思在投资上,必然要分走花在把工作做好,把小孩养好,以及善待自己的精力。
主要是怕发行商出问题。个把trader可以把自己东家搞垮的。
20年前,10年前两口子工资收入低于80万的。
人家前15年等于是又打一份工。大部分地主开始都是做长工的时候多,LOL。慢慢才是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增加资本投入。
是一千万,计算没错吧?假如房子3.5m。
辣么1%的net worth 也是正常的轨迹吧。
早日实现小康!
每个地区也不一样,几十万湾区不能做什么,而在中西部可以买两三个房子,然后有正现金流了。各个地区投资侧重点不一样。
较大的RSU卖了转定存。
湾区的W2 80万大概相当于德州佛州的50万。
https://bbs.wenxuecity.com/tzlc/1559653.html
看到投坛几个定投成功的例子,我也来现身说法一下。
本人50出头,来美二十多年。夫妻都不是码工,但是收入OK,W2 加起来 80万左右。我身体不好,虽然还在工作,但是我的收入在湾区算中等,另一半工作很忙,是家里 W2 的主力。因为我身体不好,还有两个娃,不想再增加压力,所以没有买出租房。二十多年来坚持定投大盘,很少短炒,也很少看股票账户。最近算了一下,股票加自住房已经有大约 13.5米的净值,并且股票 dividend 一年有约 15万。2022年因为股票下跌,资产缩水,湾区的自住房也下跌差不多 1米。去年股市涨回来了,但是自住房价值离最高点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如果我们买出租房,也许资产会比现在再多出 1到2米吧,因为湾区的房价涨得猛,但是有得必有失,管理出租房会分散其他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没有后悔不买出租房的决定,后悔的是投资太过保守,定投的金额不够大,也没有从自住房 cash out出来再投资,否则股票账户会再多出几个米。人生总有遗憾,但是投资总比不投资强多了。这个帖子只是想现身说法定投的优势,对于追求事业的年轻人来说,在职场拼搏之余,越早开始定投越好,我现在已经给娃开了 ROTH 账户,教育他们理财的观念。感谢投坛的各位理财达人,在这里学到很多,以此贴回报投坛。
90%以上的身家放在一个ETF上,我总觉得忐忑。
恭喜!
啊哈哈哈。。。。。。
不用遗憾,你家自己工作挣钱是好手,这才是最可靠的现金流。如果多花心思在投资上,必然要分走花在把工作做好,把小孩养好,以及善待自己的精力。
主要是怕发行商出问题。个把trader可以把自己东家搞垮的。
20年前,10年前两口子工资收入低于80万的。
人家前15年等于是又打一份工。大部分地主开始都是做长工的时候多,LOL。慢慢才是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增加资本投入。
是一千万,计算没错吧?假如房子3.5m。
辣么1%的net worth 也是正常的轨迹吧。
早日实现小康!
每个地区也不一样,几十万湾区不能做什么,而在中西部可以买两三个房子,然后有正现金流了。各个地区投资侧重点不一样。
较大的RSU卖了转定存。
湾区的W2 80万大概相当于德州佛州的50万。
我的十年总结
https://bbs.wenxuecity.com/tzlc/155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