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从政到从善、从立宪到共和,熊希龄是一个与时俱进、从不停滞不前的人。特别是当他的愿望和抱负无法实现的时候,他也没有选择隐逸,没有颓废,而是尽自己的一己之力进行补救。” 周秋光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都在北京体育大学工作
101双榆树,猜是以前的西颐中学。
刘迪大我一年,通缉名单第二名。刘迪是实验小学的。。。刘迪的高知家庭可惜没经验,不幸于泰山脚下被捕。。。刘迪刚刚从插队晋北八年病退回京,徐晓文章有详述。。。刘迪为救生人一辈子都搭进去了,他于2011 年远逝。。。) 算起来香山慈幼院已有百年之久,这是牵强附会之说。因为自1966年文革以后,已经没有香山慈幼院了。 它见证了老北京的这段历史(1919年至1966年),香山慈幼院已经随着岁月流逝而湮没了。现在的北京实验学校建在香慈的校舍旧址上。 香山慈幼院于1920年由民国慈善家熊希龄先生创办。熊希龄曾任北洋政府总理,他在香山静宜院创办了慈幼院后,收养灾童及贫苦儿童,免费为他们提供教育,并推行学校、家庭、社会“三合一”的教育体制。是一所从婴儿教保到小学、中学、师范、大学学制衔接完整的慈善学校。 1917年,河北境内大雨连绵,山洪暴发。京津冀一带灾民超过600万人。彼时,曾经官拜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的熊希龄已经隐居天津,他目睹灾民惨状,立即赴京,得到捐款万余元用于赈灾。
“从从政到从善、从立宪到共和,熊希龄是一个与时俱进、从不停滞不前的人。特别是当他的愿望和抱负无法实现的时候,他也没有选择隐逸,没有颓废,而是尽自己的一己之力进行补救。” 周秋光语

熊希龄墓园 (熊希龄逝世后,葬于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1992年由香山慈幼院老校友派出代表赴香港将骨灰捧回北京,归葬于香山脚下的熊希龄墓园。) 在熊希龄的带领下,香山慈幼院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章。 香山慈幼院饮水思源,酬报社会,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直到今天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不应该被遗忘。 https://m.krzzjn.com/show-945-134737.html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448398 香山慈幼院百年校庆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都在北京体育大学工作
101双榆树,猜是以前的西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