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周保中回忆录:为“大中华而战的列宁主义信徒”;爱憎分明的革命人;宿营时的梦

革命军中马前卒
楼主 (文学峸)

 

周老英雄有个比较好的地方,那就是虽然他留下的文字记录很多,我读过的主要有两部,一个是《周保中抗日救国文集》,一个是《东北游击日记》,两部书都可以说是很好的“认识材料”,前者是利于我们认识什么叫“以革命实现救亡”,见到“大中华”与“共产主义信徒”的辩证统一。后者是利于我们认知东北抗联的艰难,认知到一场难以看到胜利希望的游击斗争会把人的精神折磨成什么样。

 

1、为“大中华”而战的列宁主义信徒

 

“大中华”,这是阅读东北抗联史料很容易会见到的一个词,张正隆作《雪冷血热》时,即专有一小章节“大中华与小日本”,只不过是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由当年抗联高呼的“大中华”谈起近世中国的耻辱百年,谈起历史的怪异转折。

 

在中国的传统里,“大”就是强,抗联战士们是为“大中华民国”国土重光而战,可为什么中国人要自相残杀,为何“大中华”的国土会大片沦丧在“小日本”的铁蹄之下,“大国”的勇士们只能在“小国”的压迫下绝望求生?

 

张正隆先说这是由于腐败,而后又上升到更高一个级别,说近世中国历史上绝对有一个极大的问题,造成了中国人像是害了病,发了疯,一面自相残杀,一面受人屠杀,这个重大的问题需要我们当代人去发掘,去认识。

 

这个被掩藏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张正隆扮了谜语人,没有说明,但我想他的思维大抵是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即对“民族性”或者别的什么根深蒂固的东西的反思。

 

这种反思这是“后革命时代”默认了“失败”的产物,而对张笔下的主角,那些坚持到底的抗联斗士来说——特别是对周保中来说——这个问题无需什么挖掘,他们只要沿着当下之路前进即可。因共产主义的革命平等与救亡图存的政治目标在革命年代早已实现了统一,共产革命的胜利意味着对帝国主义的战胜,也即意味着中国民族之解放。

 

来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民族”的革命者,所要做的就是以共产革命去驱逐帝国主义、去创造一个光明的新国家。

 

这一点在周保中的作文当中就能看出:他同战友之间自豪的以“列宁主义的战友”作称呼,自称为“列宁主义的信徒”,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主张而斗争”,此处的“理想和主张”,便是要让国家民族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可悲状态,完成民族革命,再进而“创造共产主义的新东方”,“遍竖苏维埃旗帜于东大陆。”

 

故此,“列宁主义的信徒”、“国际共产党的党员”,所肩负的“伟大无比,光荣无比的历史革命”之一,便是将日本帝国主义这一侵略中国的恶兽打倒,即使是要付出生命代价也在所不惜。接着,周保中即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他的志向:“我们滴最后一点血来拼,我们决心用我们的骨灰来培养被压迫民族解放之花。”

 

也正由此,“列宁主义信徒周保中以“帝孙”(黄帝子孙)为笔名,自居为“大中华民国”的战士、“黄帝子孙东方优秀民族”。在致黄克清信后不久,周保中就在给第五军依、方地区全体战士的信中如此呼喊口号:

 

“敬祝同志们振起黄帝子孙东方优秀民族的精神:坚持抗日救国民族革命的大旗!反对民族叛徒奸细走狗!巩固抗日联军的基本实力,争取东北游击运动的最后胜利!国共二次合作胜利万岁!为阵亡先烈同志死难同胞复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蒂!中华民国独立自由万岁!东方被压迫民族解放万岁!”

 

这是周保中喊出的口号,也是抗联斗争的现实目的。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中华民国”是有灵活性的:尽管国共合作后抗联不再谴责“蒋贼介石”与“张贼学良”,但抗联的“大中华民国”并非蒋介石的国民党民国,而是“人民革命政府”的“大中华民国”。

 

这一“大中华民国”,有自己的“国旗”、军旗,有自己的一套政府名号,显然是要与关内那“蒋贼介石、汪贼精卫”的“国民政府”划清界限,其是cpc领导的“中华民国”,而非国民党的“民国”——当然,在现实的抗日斗争里,抗联指战员到底是忠于哪个“民国”并不算多么重要,毕竟作为一支cp领导的武装,抗联人归根结底是为民族为革命而战。

 

而当民族抗日战争结束、革命战争开始,在抗日年代要同日寇战斗到最后一滴血、烧尽最后一身躯的周保中结束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任务,又旋即投身到“创造共产主义新东方”的事业中去。

 

为了这个目的,同日寇顽强对抗多年的周保中可以用自己这个抗联领袖的招牌,去招揽过往的敌人同眼下的国内反动派作战。

 

2、爱恨分明的革命人

 

收编敌人,这是现实斗争的需要,绝不意味着周保中没有民族感情,没有鲜明的对敌人的仇恨——游击年代的周保中有着浓烈的恨,有着鲜明的爱,他珍视牺牲的战友,他鄙视侵略的敌人,他毫不避讳的在日记中记录自己杀死俘虏的事迹,又花费更多的宝贵笔墨为牺牲的同志书写传记。感情之强烈,在字里行间都能见出。

 

1940年9月,周部活捉一日本士兵名曰神兵作,其人“粗通我国语言,俯首帖耳,但求免死耳”,若以今天常谈的“优待俘虏”之论,我们该用“爱”,用阶级的感情革命的理论来改造这么一个有望转变的日本俘虏,起码也要“凡俘虏日兵,大体上,接触武装后加以适当之教育,而后释放之。”

 

但这里是冰天雪地的白山黑水,在热血寒霜之中历经无数磨砺的抗联战士不愿对敌人以礼相待,更遑论这是个“前据而后恭”的纸老虎,“此等人平日依势欺凌与奴役我工农同胞,今则屈膝稽首,一若就缚之猪狗”,“惯于压迫欺侮殖民地人民之流”,周保中对日贼轻蔑,可见一斑。

 

“本部及警卫队大多数同志(无不欲食日贼之肉而寝其皮),请将日本人神兵作处死刑,余决定照办。派警卫人员执行”。

 

欲对日贼食肉寝皮的抗联战士,这在周保中日记中也不是首次出现,1940年6月24日日记中,他也写了一桩击杀俘虏的事迹:5月28日周保中率队袭击孟家岗日伪采金队,打死八名伪警,伤二伪警,四名日贼则逃一死二伤一,其中一人听闻抗联“不打中国人口号”后即喊“我是中国人”以图免死,结果伪警将之告发。

 

此种日人,当如何处理?抗联战士们不愿留这人做俘虏,“彼实系日贼,于是某突击队员猛以枪刺将伪装中国人之日贼戳死。”

 

日贼逃去一名,死二名,伤一名。渠闻“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之口号后,亦装作中国人求免死,但不懂中国语,只叫:“我是中国人”。而伪警狗俘虏中有恨日贼者告知我队,彼实系日贼。于是某突击队员猛以枪刺将伪装中国人之日贼截死。

 

这在周保中麾下,算不上“违反纪律”——杀死敌人,算不上多大的过错,不要说是日贼,便是为日作贼的“鞑子”,他也完全不想讲民族政策,既为“汉奸”国贼,杀之便不可惜。

 

这样的“周保中思想”,也记录在他的日记中:“北部队于富锦边运输途中,将经常出没山林打猎之蒙古鞑子三名逮捕处死,并没收其枪、马、粮食、用具及日文画报、日军护照等”。

 

周保中属下部队何以如此擒杀蒙古猎户?这是桩伪满时期的民族问题,“对于所谓鞑子,自应予以同情携手。但散在富、宝一带为数极稀之鞑子,头脑冥顽不灵,向来依日寇为护符,日寇亦多方利用之,春夏秋冬出猎山林,熟悉地势,借以探查我抗日游击队之行动、方向位置、临时后方根据地之所在。日寇每次出扰进攻搜查,多以此辈所谓打围鞑子充向导,其害匪浅。”

 

对这样危险却难以争取的敌人,那就只有用最粗暴的办法来解决,“我方联合之既不可得,捕杀实属必要。”

 

但周保中不像赵尚志,不是个“仇恨冲昏头脑”的人——尽管他曾因哨兵打瞌睡而杀人——就像之前说的,对他眼中的敌人,他毫不留情的予以刀枪,对他心中的同志,他从不吝啬赞美与纪念,这从他日记中数量众多的人物小传就能看出。

 

例如他在1938年以“列宁主义的战友”相称的黄克清。1940年6月24日,周保中领导队伍袭击永丰金矿后转移,部队陷入粮荒之中,周保中不得不开始思量“设法求得与中共中央和内地抗战之直接的,或间接的进行基本方案之有力解决”,此时黄克清前来汇报工作,周保中困难之中见战友,思绪遂起,在他的眼中,眼前的忠实同志值得可以说“最高最大”的赞美:

 

“黄玉清…张镇华…两同志有至高之布尔塞维克信念,有为民族牺牲到底之决心表示,加以总部留守人员及直属部队人员,都经过长期艰苦斗争,巨风骇浪俱未稍动摇。工作活动亦有锻炼,遵守纪律,实为忠贞不拔、坚忍耐劳之革命志士。换言之,乃六七年来千万人损耗后之硕果与结晶,洵非残败剩余、颓萎不振可同日而语。”

 

如果说“忠贞不拔、坚忍耐劳之革命志士”、“巨风骇浪俱未稍动摇”算是公式化的夸赞,那么“千万人损耗后之硕果与结晶”,实在就是“天大的荣誉”。

 

3、梦

 

 

睡呀!脑筋总是萦绕着:帝国主义日本强盗,不是你死、便是我活!

睡呀!脑筋里并不很迫切的,有时也许很平淡的、稀薄的忆念到经常怀念的人们。

睡呀!很甜美的翻来复去地睡,翻身并不是睡的不舒服,正是迎着暖炉似的太阳的光,把浑身晒遍。

真是舒服,真是妙不可言!

什么长春大楼,用不着在钢丝床上。

睡呀!足足睡了四个钟头。

醒来的时候,农村中半秘密造作的饭,四、五个农民挑着,走好几里路程,绕过好几架山,找到了我们的大休息地点。

如果不是肚腹饥饿,如果不是农民辛苦蒸就的、黄金般椭圆形的玉蜀黍大饼,还有很久日子未曾尝过的豆芽菜汤和可吃的酱,那么,情愿睡,情愿睡很长很长的时间……。

 

呵!这不是梦么?

呵!太阳光真听受我的要求,使我浑身晒汗流。

伸伸腿,用白布巾把脸盖上,朦胧的又入“黑憩乡”了。

不言语,微笑,近远地站着,忽然又愁眉深锁,就好像嫌怨着我不果敢。

嗔怪着说:“成天家,大胆、豪放,为什么假装斯文,临阵退缩?人生的时光儿何?你怕的谁个?”哈哈——,又笑了。

我真难过,我无话可说。

突然到另一处所,队伍好几个连散开卧倒,在一个极纵长很高的山上,相对着的高山毯线发现敌人有埋伏兵的模样,我大声喊叫:“史同志,赶快带着队前进,防着敌人侧射呀!”话未说完,对面山上的日寇兵目标显露,轻重机枪,向我们阵线猛烈射击,敌人居高临下,我方仰蒙弹雨。

战死的多于负伤的,状况极悲惨与不利。

我的左右两臂贯穿十数粒敌弹,两臂已不能动弹。

噫!敌弹中伤遍体,为什么还不死呢?一面退却跑着,自己这样想。

啊哟,痛极了两臂。

哈哈,睡觉时候太多了,原来是侧身的臂被压麻痹了…

 

然而,为什么做这样的梦呢?莲花泡战役的惨败印象太深了!侠妹和她,精神多少役使了我,时光易过,既这样,就这样,那能有这么许多那么许多?!

陈同志!集合队伍走吧,今晚经头道沟晚餐后,夜行军向马厂前进。

周保中作于1936年4月16日夜 马厂东南宿营中

 

1936年,周保中也有过可爱的梦,有过美好的遐想,甚至可以说算不上多美好,只不过是幻想可以在睡够了四个小时后吃上玉米面、豆芽汤而已,然而现实让他连这样的条件也没有,让他在梦中也梦到自己被敌人击伤……

 

正如他在1936年8月的《怀想》中所写的,“时光是一支善飞的妖魔,一秒钟一秒钟从身旁掠过,俏丽的姑娘倏忽成了蹩脚老婆婆。”

 

于是美丽的想象在白山黑水间的苦斗中消失了,寒冷、绝望的游击斗争改变了周保中,他的情感不再这般柔和与轻快,而变得浓烈、深沉,变得残酷无情,他的战友们也是如此,历经残酷斗争的人要么成为钢铁,要么折断腐朽,化为随风而去的历史风沙。

 

“是日午后,东步哨位石维申懈怠步哨勤务,或值哨警戒中睡眠,经陶副官雨峰查觉,斥责之犹不服,遂替换其哨兵勤务,解除武装。…去年此时,四军属之老游击队员曲文,因七次以上之警戒哨玩忽职守,结果被处死刑。石维申为当时参加应否处死刑而赞成处死刑中之一人…经参谋长崔石泉同志召集部全体人员会议,十之七八主张石维申应处以死刑。…石所表现于最近时期中之一切工作行动,前途希望极为薄弱。因此余遂决定处以死刑。判决既定面询石维申有无申诉,自足辩护而能为之重新判决者。石无足以剖白自矢者,遂于午后四时将石维申执行处死”

 

“依照干部同志之建议,以及估计内部巩固,免致叛逃助敌,将警卫队队员陈熙文、边永林两名处死刑。因该两人平日在队服务过犯累累,从来玩忽职守.不忠实于所负担之工作……边永林、陈熙文自觉不安,大有伺机逃亡之模样,为该队领导者所察觉,报告于余…决定各给资百元,遣发离队,在未离队时交由第一中队看守监视。乃边、陈两人于监视中,屡屡企图伺机潜逃,因此将边、陈处死刑。”

 

(摘自知乎用户“无为上单”的帖子)

 

老生常谈12
周保中: 仅据日寇官方缩小了的统计,前前后后被抗日联军毙伤俘的官兵约十八万人。至于伪军被消灭的,不知要超过这个数字多少倍

十一个军的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五万五千余人。此外,还有不在联军编制之内但接受统战指挥的武装约二万人。

仅据日寇官方缩小了的统计,前前后后被抗日联军毙伤俘的官兵约十八万人。至于伪军被消灭的,不知要超过这个数字多少倍。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更精确地描绘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面貌,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占领沈阳,几个月内,就把东三省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这个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

老生常谈12
20年前下载过周保中日记并通读过
蒋闻铭
不是没有被消灭掉。抗联是被日本人消灭了呀。没有吗?
老生常谈12
蒋教授逻辑有问题。歼灭日军多少人和70万关东军整体被消灭是不同的事件吧?!

日本鬼子也没有消灭抗联,1500名种子和还在国内的几百名小股在反攻时起到了很大作用,也播下了离开和打散的抗联战士种子几万人。仅仅不到3个月,周保中就召集旧部以及收编保安大队4.8万人,东北人民自卫军(苏军建议把抗联改成的名字),然后和关内林彪的八路11万人的东北人民自治军等合并为东北民主联军。

1946年时,周保中部队发展成2个纵队15万人,和林彪的老部队进行老兵新兵合编。

1945年11月周保中部队战斗序列:

吉林军区:

司令周保中,政委林枫。副司令万毅,副政委张启龙。

下辖:

1.  东北纵队:司令万毅,政委周赤萍

      下辖:一支队,二支队。

2.  23个保安团

 

下面2个纵队15万人的信息在维基可查到。

 抗联组建15万人的东北人民自卫军辖2个纵队 [几曾回首] - 老生常谈12(1882 bytes ) 2022-09-21

东北人民自卫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自卫军,周保中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东北人民自卫军

前身  东北抗日联军

总司令 周保中

概述

东北人民自卫军,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东北抗日联军改称。1945年9月中旬,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部在长春正式组成,周保中任总司令。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先后任命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北安、佳木斯、牡丹江、吉林、延吉等地区人民自卫军总指挥。各部队协助进军中国东北的苏联红军建立民主秩序,协同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作战和建立根据地,并发展壮大自己。到10月下旬, 已发展到近15万人。

10月31日,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即周保中将15万人交给林彪,林彪有关内八路军新四军11万人,李运昌有曾克林6万人还有沙克的人马。三股人马合编成东北人民自治军,再改名为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兼政委林彪,副政委罗荣桓,副司令吕正操,第2副司令李运昌,第3副司令周保中,第4副司令兼参谋长萧劲光。

抗联15万人若集中形成一个山头,再加上后来北满军区司令,吉林军区司令周保中从朝鲜族征召的15万兵员及其它汉族兵员,那么在三年东北解放战争中,周保中指挥大小800余战,就会形成一个重兵集团。这是延安西柏坡不愿见到的,所以东北一解放就把周保中从东北军区副司令,吉林省长,吉林军区司令位置上调到云南劝说卢汉起义,离开了战斗18年的土地。

云南解放后,周保中仅仅任云南政府副主席,降职降级。

 

 

r
rmny
吹牛1000遍就成事实了?八路军新四军最后发展成百万再加200万民兵都没吹那么厉害
枪迷球迷
抗联消灭日军18万完全是胡扯
蒋闻铭
你藏在后面的毛泽东的话,是抗联没被消灭掉。:)
r
rmny
反正几年下来关东军发烧感冒瘌痢的也有18万,都可以被算进去
老生常谈12
请再读我的跟帖
老生常谈12
喊口号,使劲喊,不如有理有据反驳。

  东北抗日联军歼灭日军18万人数据考证 [几曾回首] - 老生常谈12(3191 bytes ) 2022-08-30

抗日联军总司令周保中撰文说:

仅据日寇官方缩小了的统计,前前后后被抗日联军毙伤俘的官兵约十八万人。至于伪军被消灭的,不知要超过这个数字多少倍。

击点原文:

11。周保中: 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

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约10余万次。据日伪统计机关统计:1935年39105次,1936年3617次,1938年13110次,1939年6547次,1940年3667次;

作者:天天如意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762635/answer/1522452225
来源:知乎

这个数字是有多方验证的:

一、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数据:

二、据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推算:1931——1937年抗联歼敌103500人,1937——1945年歼敌82700人,共计186200人

三、按照日本人自己的统计:在东北的日军减员人数1932年为30,000人,1933年为42,149人,1934年为39,874人,1935年为54766人,合计166,789人---黑羽清隆:《日中十五年战争》第112页、175-176页,侏式会社教育社1977年版

四、日本外务省公布的数据:满洲共阵亡26万5000多士兵,中国阵亡46万士兵,苏联宣布击毙日军8万多。刨除苏军战绩,东北抗日军民共消灭18万左右日军

五、据日本厚生省战后调查,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在东北死亡约4.6万人,加上伤俘病者将达到13.2万人。注意,这是37年之后,当时东北抗日军民已经遭到很大的损失,依然可以消灭4万以上日军(刨除非战斗减员),那么37年之前的数据只会远大于4.6万。

由上述几个数字多方验证(其中有中方的数字,有日方的数字),可以确定,日军在东北抗日军民十四年的打击之下,损失16-18万,基本可信。

老生常谈12
你都不用开口,只要一出现就只到你想说什么。

无论你如何黑中,也只能空喊几句口号意淫而已,改变不了任何事事实和现状及发展势头。

蒋闻铭
您又来了。跟您说过多少回了。那么多人,那么长的历史,怎么跟着林彪,都混没了,四野无数的高级将领,说说看中将以上,
精木
抗联其实正确的名字叫”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 旅长周保中是苏军少校,1943年升为苏军中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
88-я отдельная стрелковая бригада 存在时期 国家或地区 兵种 直属 驻地 别称 参与战役 指挥官 著名指挥官
20世纪40年代—1945年10月12日
苏联
步兵
苏联远东军区
苏联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维亚茨科耶
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
八月风暴
周保中
李兆麟
冯仲云
金日成

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俄语:88-я отдельная стрелковая бригада)又称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是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创建的由少数民族组成的部队,直属远东军区情报部门,驻扎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维亚茨科耶,负责对满洲国朝鲜半岛的情报和破坏工作。部队主体由原东北抗日联军构成,原司令、中共党员周保中担任旅长,李兆麟担任政委,崔庸健担任旅副参谋长,金日成担任第一营营长。1945年10月12日,苏联远东军区下令将其解散。

编制 旅长周保中少校,1943年升为中校 旅政治委员李兆麟少校 副旅长什林斯基少校(1944年晋级中校) 副旅长巴达林少校 旅参谋长为沙马科钦大尉(后晋级少校) 旅副参谋长崔石泉(崔庸健)大尉,兼任旅党委书记,在旅长领导下工作,仅负责党务工作。 政治部主任 西廖根少校 兼旅苏共党委书记 旅政治部新闻情报科长冯仲云上尉 旅政治部宣传(青年)科长崔石泉(崔庸健)大尉 内务部 后勤部 部长苏方少校 军械处 处长苏方少校 一营长金日成大尉 一营政委安吉大尉 营参谋长:马尔切夫(苏军上尉) 第一连连长:崔贤(上尉)崔勇进(上尉) 政治副连长:金一(朴德山 上尉)) 第二连连长:刘雁来(上尉)政治副连长:金京石(上尉、党委副书记)尹俊山(中尉) 第一营排级干部:董崇彬、柳京洙、吴振宇、乔邦义、朴永淳、池炳学、朴德山 司务长:朴成哲(准尉) 二营长王效明大尉 二营政委姜信泰大尉 营参谋长:阿达莫夫(苏军上尉) 三连连长彭施鲁上尉 政治副连长:金铁宇(中尉);其他:许凤学 第四连连长:李永镐(上尉) 政治副连长:杨清海(中尉) 政治副连长:范德林(中尉) 第二营排级干部:金丽重吴白龙徐哲张为国、王明、白凤林李海清姜尚镐张相龙 沈泰山(教导旅团委书记、旅党委后补委员) 司务长:武昌文(准尉)单立志(准尉) 三营长许亨植大尉(牺牲时尚未到任 由王明贵上尉接替) 三营政委金策大尉 营参谋长:李季南(中尉) 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张瑞麟 五连连长张光迪上尉 政治副连长:王钧(中尉) 六连副连长陈雷中尉 政治副连长:马克正(中尉) 第三营排级干部:齐连升周岩峰张凤岐鉏景芳金大宏孙志远夏凤林林玉珍宋殿选赵喜林全昌哲 司务长:任德福(准尉) 四营长柴世荣大尉 姜信泰(大尉、继任) 四营政委季青 营参谋长:日列诺夫(苏军上尉) 第七连连长:金光侠(上尉) 政治副连长:崔春国(上尉) 第八连连长:陶雨峰(上尉)政治副连长:国久发(中尉) 第四营排级干部:张祥乔树贵朴洛权崔光李青山 司务长:陈春树(准尉) 通信营营长 营长:奥斯特洛夫(苏军大尉) 营参谋长:史道夫(苏军中尉) 第一连(无线电连)由抗联人员组成 连长:卡马洛夫(苏军上尉) 中国排排长:朴英顺(中尉)政治副排长:张锡昌(中尉)技术副排长:于保合(少尉)副排长:白生太(准尉) 一班长:纪西林 副班长:邢连春 二班长:乔邦信副班长:李伍松 女生班班长:张景淑:(姜信泰妻子) 中国排的人员:李在德:(于保合妻子)、林春秋刘巨海姜焕周李敏:(陈雷妻子)、金伯文:(李兆麟妻子)、郝凤武李俊任国才侯宝昌邢德范:(陶雨峰妻子)、李宗山全昌哲曹曙焰傅玺忱李兴汉夏礼亭李忠义高英杰柳昌权杨振华朴景玉朱振生江海波梁承玉 苏联排排长:孟艾利:(中尉、达斡尔族) 第二连有线连由苏联战士组成 连长:贝茨柯夫:(苏军上尉)政治副连长:王一知:(少尉)(后进升为中尉) 迫击炮连全部由东方少数民族组成,绝大多数为纳纳依茨族。 旅后勤部:部长:德勒(苏军少校) 军械科:柴世荣(见胡真一)(大尉)兼 救护排:金玉顺:(排长、崔光妻子)、李桂香:(金大宏妻子)、全顺姬:(金忠烈妻子)、金正淑:(金日成妻子)、柳明玉:(金光侠妻子)、王玉环:(崔庸健妻子)、胡真一:(柴世荣妻子)、徐云卿:(白生太妻子)、张玉杰:(李东光妻子)、赵素珍:(陈春树妻子)、金成玉:(崔勇进妻子)、柳庆熙:(李永镐妻子)、劳动排:李淑贞:(副排长、金京石妻子)、朴英善:(刘建平妻子)、庄凤:(刘铁石妻子)、许昌淑:(朴德山妻子)、宋桂珍:(谢中山妻子)、金玉坤:(赵喜林妻子)、李英淑:(金铁宇妻子)、金善:(乔树贵妻子)、金明淑:(曹元奎妻子)、安静淑:(全昌哲妻子) 耶廖姆钦科:(苏军大尉)负责汉语翻译训练班。卢冬生:大尉、教官辅导刘铁石:中尉、教官辅导王一知:中尉、教官辅导少校:驻旅部的特派员。  
蒋闻铭
有几个是从周保中的抗联来的?都被林彪这个王八蛋排挤没了?
精木
一营长金日成大尉 救护排:大都由未来朝鲜开国元勋们的妻子们担任

救护排:金玉顺:(排长、崔光妻子)、李桂香:(金大宏妻子)、全顺姬:(金忠烈妻子)、金正淑:(金日成妻子)、柳明玉:(金光侠妻子)、王玉环:(崔庸健妻子)、胡真一:(柴世荣妻子)、徐云卿:(白生太妻子)、张玉杰:(李东光妻子)、赵素珍:(陈春树妻子)、金成玉:(崔勇进妻子)、柳庆熙:(李永镐妻子)、劳动排:李淑贞:(副排长、金京石妻子)、朴英善:(刘建平妻子)、庄凤:(刘铁石妻子)、许昌淑:(朴德山妻子)、宋桂珍:(谢中山妻子)、金玉坤:(赵喜林妻子)、李英淑:(金铁宇妻子)、金善:(乔树贵妻子)、金明淑:(曹元奎妻子)、安静淑:(全昌哲妻子)  
老生常谈12
抗联牺牲了46万人。新老兵合编后周的部队没有集中形成重兵集团,没有单独纵队/军及兵团的编制,所以没有中将上将

抗联有10位授衔少将。周保中主力三个师在1950年直接给了金日成。方虎山,李德山等都应评少将等, 被金日成清算。

周保中第一次率2万人解放长春,被苏军撵出来。第二次围困长春10万人中有周保中6个独立师5万多人。

1. 四野中朝鲜族部队的历史渊源
2. 四野送回朝鲜的部队
 

你在自己不熟悉的话题上逞强斗狠车轱辘话反复说,这点令人生厌,谁也没有时间和义务反复教你。

老生常谈12
你偷换概念,知识靠维基。抗联抗日14年进入苏联后,苏联为了不刺激日本把抗联改名
蒋闻铭
再给老生普及一下吧。智取威虎山看过吧?座山雕和那些土匪,当年是抗联的主力。先被日本人灭了,有些残余,又被共产党剿灭了。
蒋闻铭
东野后来发展的,是李勇奇这些人,都成了少剑波们的跟班,懂了吗?
精木
不是苏军中校?难道是国军的? 你看看这身军服,是不是苏军的?

精木
问了Chat GPT,抗日联军歼日军数千(伤亡)。非共党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歼日军5千人。马占山部歼日军千名,地方武装不详
r
rmny
这些受过苏军正规训练的人估计当时非常鄙视从山东苏北来的土八路土新四军
萧嵐
日军18万的数字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周的个人回忆。而且他对这个数的定义也模糊。一会说这是【战死】,后面又说是【毙伤俘】。

战死和毙伤俘的概念不同。通常来说,战死只占毙伤俘中的一小部分。

 

与八路军新四军人数及【歼灭】日军人数相比,抗联的18万太夸张了。

十具
他不懂研究历史拿政客的话作证,是犯大忌。史实是抗联在鼎盛期的战斗兵力也就1万多一点,还叛将如云。抗联领导向上级抱怨群众难

抗联领导向上级抱怨群众难以发动,缺干部。于是,苏联把不熟悉东北情况不会东北话的南方的富家小姐,赵一曼,都派去了满洲。

老生常谈12
蒋教授老毛病又犯了,别班门弄斧了。整点你懂的吧!

我1971年读林海雪原,以后又读了一些东北剿匪的书籍和资料。抗联谢文东军长投降日本缴械,李华堂军长投降日本,他们俩都被国军收编,然后召集土匪。

老生常谈12
周保中是政客吗?是坚持抗战14年存活下来的高级将领。抗联鼎盛时期5万人,外围2万人,进进出出几十万人,累计牺牲46万
老生常谈12
抗联对日作战10万次,牺牲46万人;八路军新四军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牺牲58万人。

 

抗日联军总司令周保中撰文说:

仅据日寇官方缩小了的统计,前前后后被抗日联军毙伤俘的官兵约十八万人。至于伪军被消灭的,不知要超过这个数字多少倍。

击点原文:

11。周保中: 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

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约10余万次。据日伪统计机关统计:1935年39105次,1936年3617次,1938年13110次,1939年6547次,1940年3667次;

作者:天天如意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762635/answer/1522452225
来源:知乎

这个数字是有多方验证的:

一、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数据:

二、据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推算:1931——1937年抗联歼敌103500人,1937——1945年歼敌82700人,共计186200人

三、按照日本人自己的统计:在东北的日军减员人数1932年为30,000人,1933年为42,149人,1934年为39,874人,1935年为54766人,合计166,789人---黑羽清隆:《日中十五年战争》第112页、175-176页,侏式会社教育社1977年版

四、日本外务省公布的数据:满洲共阵亡26万5000多士兵,中国阵亡46万士兵,苏联宣布击毙日军8万多。刨除苏军战绩,东北抗日军民共消灭18万左右日军

五、据日本厚生省战后调查,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在东北死亡约4.6万人,加上伤俘病者将达到13.2万人。注意,这是37年之后,当时东北抗日军民已经遭到很大的损失,依然可以消灭4万以上日军(刨除非战斗减员),那么37年之前的数据只会远大于4.6万。

由上述几个数字多方验证(其中有中方的数字,有日方的数字),可以确定,日军在东北抗日军民十四年的打击之下,损失16-18万,基本可信。

 
十具
2.纯军事学术而言,外国占领军都喜欢研究,抄关东军在满洲维护治安的作业。 敌后抵抗运动的成功不是杀敌多少,而是骚扰,动摇

敌后抵抗运动的成功不是杀敌多少,而是骚扰,动摇民心,破坏被占领区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就这些KPI而言,抗联非常失败。

 

十具
你刚进入辩论时,不是引用了你敬爱的主席吗?我们小时候,动辄就是用毛主席如何教导我们说,去堵对方的嘴。
十具
注意:你引用的国博说法,主体是“东北抗日军民”,抗联只是一个子集。还有,我说的是抗联能在一线战斗的兵力在鼎盛期的数目。
蒋闻铭
老生常谈网友,您是在重复我的话,而且说得更具体。:)
萧嵐
只有其中第四点说的是【阵亡】即【战死】18万,而其余的都是属于【毙伤俘】,也是18万。明显的相互矛盾。把数据定义清楚

只有其中第四点说的是【阵亡】即【战死】18万,而其余的都是属于【毙伤俘】,也是18万。明显的相互矛盾。 把数据定义明确,讨论才能说明白。 八路军新四军那么多人,只作战12.5万。抗联人数那么少,却能作战10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