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弄“文革史”是本老汉的一个自赋责任,可“自赋”之外,也有外援。其中一个“电视剧”的作用值得一说。
看这部“电视剧”之前已经意识到咱党说历史尽弄“胜利走向胜利”什么的,对“减历史”(用修改液往下抹)的操作有足够多的准备,但是,对“加历史”(“万里长江横渡”)的操作程度还没那么怀疑。然后就看了这个“剧”:
2003的年剧。这一套是本老汉自己买的(应该不是盗版,但是,这种事情不敢打包票),大老远的从北京背到湾区家里。26集,其中“陈、项、刘、叶”,都是“英雄好汉”,不在话下。全部看完。说了什么呢?
“剧情介绍”的第三行,“杨树林一仗………新四军因此名声大振,威名远扬”。
当时还不太了解所谓的咱党“抗战史”,不过如此“正经”的剧,又被放在如此显著的地方(单看此剧,“杨树林”于“新四军”应该等同“特拉华河”于“华盛顿”),这“杨树林”一役该是众所周知的吧?
那时的“互联网”还没现在这么好用,但也算可观了。
上网搜“新四军”与“杨树林”。
哪里搜得到?
从那儿以后,越发认真的弄“文革史”了。
后注:快20年前的事儿了,细节渐模糊,好像是女主角在“杨树林”一役战死。因为是这种经验,也懒得再把光盘放机器里去核对了,*_*。
后后注:四年旧的帖子,不过第一次在回首坛贴。
从来没有主动打日本。1940年后,因为日苏和平协议签订,中共伪政权更是放开手脚,更加紧袭击国军和抗日游击队。我们中学课本上读过的“黄桥战役”,消灭国民政府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多少个军,军长都被击毙,韩德勤也被俘虏。当然,挨打的国军一律就被伟大领袖毛主席叫做“顽军”。
八路军也是如此,河北省主席鹿钟麟的河北民军被其突袭消灭,1940年朱怀冰等率领的几个军遭八路军突袭损失惨重。1938年蒋介石制定的冀察战区名存实亡。
后来毛又派出潘汉年和日寇接触,毛希望和日军“井水不犯河水”、“双方停战并将注意力急着在重庆军”上。
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彭雪枫,就是一个专打国军、不打日军的摩擦专家。他也是1944年9月在所谓的“奉命西征"中,和国军李光明部作战时被流弹击毙的。
中共中央、毛泽东决定向河南敌后进军,彭雪枫奉命西征,8月越过津浦线,行至小朱庄攻击国军部队王传授部,击毙国军千馀人。9月11日,于河南八里庄围攻国民政府第一战区苏鲁豫皖边区第28纵队第1支队李光明部(其上级刘子仁原为彭雪枫部下)作战时,中流弹牺牲,时年37岁.
115.28.85.62/yc/n4a/txt_one.tom?d_id=db_2014418212501admin
为打击进攻正面战场的日军,拯救沦陷区人民,发展河南敌后抗战的新局面,从战略上建立起华中、华北、陕北三大战略区之间的联系,中共中央于5月11日电示华中局、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和鄂豫边区党委:“应分担发动与指导河南及皖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的任务。中央决定:在郑州以西地区,由北方局负责;平汉路以东之豫东地区,由冀鲁豫分局负责;豫南及皖北地区,由华中局及豫鄂边区党委与淮北区党委负责。”【《新四军·文献》(4),第301页。】要求各地迅速派出干部党员深入敌后,组织和领导河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6月23日,在延安的刘少奇、陈毅致电新四军军部和第5师指出:“5师今后发展方向应该确定向河南发展,完成绾毂中原的战略任务”;在目前,第5师和第4师应着手向豫境发展的准备。【《新四军·文献》(4),第303页。】7月25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向河南敌后进军的部署:以八路军太岳军区2个团,南下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冀鲁豫军区1个营,加强睢(县)杞(县)太(康)阵地,扩大豫东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5师抽7个连沿平汉铁路线向河南发展;第4师抽5个团兵力,进入永城、夏邑、萧县、宿县地区,建立阵地,打通与睢杞太的联系,并相机控制新黄河以东地区。同日,中共中央颁发了发展河南敌后工作的政策指示,指出入豫部队要善于插入敌顽空隙,在日伪区及其边沿建立抗日秩序。对国民党军李品仙、陈大庆、何柱国3个集团的地区不应主动楔入,如其向我进攻,才可举行严正自卫。发展新区首先着重政治宣传,争取同情,建立武装,扩大武装,以自己的军政力量扫除阻碍,使局面初定,即转入组织和领导群众斗争,以建立根据地,这个步骤不宜先后倒置。迅速发动群众抗日运动和减租减息运动,严格群众纪律,与人民同甘苦,为人民多做好事。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团结和争取新区各种武装、进步人士、开明士绅、技术人才和知识分子共同抗日【《新四军·文献》(4),第310、第311页。】。
第4师西进,恢复豫皖苏边区。豫皖苏边区原为新四军第4师前身游击支队(第6支队)创建的抗日根据地。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第4师于1941年5月撤出。当地的共产党组织和活动于萧(县)铜(山)、宿(县)南地区的游击武装,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斗争,建立了小块抗日游击根据地。根据中共中央发展河南的部署,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确定:以第4师主力5个团执行西进任务,2个团配合地方武装和民兵坚持淮北路东根据地;调第3师第7旅和第1师第18旅第52团进入淮北路东地区作为机动力量。第4师领受任务后,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发展河南敌后的方针和政策指示,进行了动员教育,补充了兵员、装备,准备了1个月的粮款,抽调了一批地方党政干部随军西进。
1944年8月15日,第4师师长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吴芝圃率第11旅第31、第32团,第9旅第25团和骑兵团及萧铜独立团1个营,由泗南、泗宿地区西进,直捣萧(县)永(城)地区。20日,以宿东游击支队和泗五灵凤【泗五灵凤,是新四军第4师在安徽省泗县、五河、灵璧、凤阳四县交界地区建立的县级行政区。】独立团1个营,由灵北等地西进宿西、宿(县)蒙(城)怀(远)地区,策应主力作战。21日,西进部队主力前哨部队进入永固、梧桐之线时,据守在萧县以南小朱庄的国民党军一再拒绝西进部队提出的团结合作抗日的建议,无理阻拦第4师部队西进。23日,第11旅被迫对小朱庄展开攻击,全歼国民党苏北挺进军第40纵队1500余人,其中击毙纵队司令王传绶以下354人,俘纵队副司令以下1040人。打开了西进的通道。同时,争取了第28纵队第3支队支队长吴信元率部1700余人起义,并将其改编为萧县独立旅,吴信元任旅长。25日,第11旅及第25团乘胜向西进击,将窜到永北僖山、保安山一带的第28纵队击溃。该纵队司令刘子仁率余部继续向西逃窜。26日,西进部队主力尾追至亳县东白庙、武河沿附近,乃停止追击。
西进部队刚进入萧永地区,驻萧铜日伪军立即组织2000余人跟踪“扫荡”。西进部队奋勇迎战。9月2日,在大魏庄歼伪军1个小队。4日,攻克黄庄据点,歼伪军90余人。6日,又攻克永东菊集伪军据点。骑兵团1个区队在和宿东游击支队联络途中,攻克了北马庄伪军据点。在西进部队声威震慑下,伪军又放弃了秦破楼、陈庄、小胡庄等据点。永东、宿西的局面随之打开。
至此,西进部队恢复了萧永宿地区,随即大刀阔斧地恢复政权,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争取和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抗日。至9月上旬,建立了萧县、永城、宿西3个县和15个区的抗日民主政权,组织了千余人的地方武装,初步巩固了萧永宿地区,为继续西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新四军第4师西进部队控制萧永宿地区后,国民党第1战区企图乘新四军西进部队立足未稳,重新占领该地区,命令暂编第1军军长王毓文统一指挥4个师和7个纵队,南以涡河南主力3个师及4个纵队,北以陇海铁路北苏北挺进军所属耿继勋、刘瑞歧残部,东以津浦铁路东第33师段海洲部、第14纵队苗秀霖部,西以永城西第28纵队刘子仁余部,以压倒优势的兵力,四面合击第4师西进部队。为粉碎这一进攻,中共中央军委于9月10日电告新四军:对来攻顽军,应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命令西进部队就地布置战场,准备迎击来犯之顽军;淮北津浦路东部队,待段、苗部西犯时,派得力部队尾进,配合西进部队将段、苗部消灭于萧永地区;第3师第7旅进入泗南、灵璧之线,准备必要时越过津浦路增援;在宿西的宿东游击支队应加强活动,牵制涡阳、蒙城地区之顽军;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以最大速度调集部队,向南进击耿、刘残部,打通与萧永地区的联系;水东地区部队就地开展游击,牵制涡南顽军北进。
第4师西进部队为避免被夹击的危险,于9月11日集中第31、第25团及骑兵团3个团,首先在夏邑太平集以东八里庄、小楼子、张庄一线,全歼顽第28纵队第1支队李光明部千余人,其中俘支队长以下564人。12日,顽军段、苗部6个团由津浦路东高楼、渔沟出动西犯。新四军以第7旅第19、第20团,第9旅第26、第27团和第1师第18旅第52团共5个团,由彭明治、韦国清指挥,在宿县东北周场、刁山地区歼顽军千余人,段、苗余部分向日伪据点双沟、时村附近逃窜,依附日伪。战后,第7旅留置灵北,监视段、苗余部,第52团去淮泗地区。这两次反顽作战的胜利,打乱了顽军的进攻计划,扩大了西进部队的回旋余地,确保了前后方交通联系。
9月11日,在八里庄战斗中,第4师师长彭雪枫亲临前线指挥,不幸被流弹击中牺牲。彭雪枫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他牺牲后,在延安和淮北都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9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张爱萍为新四军第4师师长,韦国清为副师长。9月20日,韦国清奉命率第26团赶赴路西,统一指挥路西部队作战。
彭雪枫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44年,日军攻陷郑州、洛阳、许昌、郾城等38座城池,中共中央、毛泽东决定向河南敌后进军[2]:374,彭雪枫奉命西征,8月越过津浦铁路,行至小朱庄攻击国军部队王传授部,击毙国军千馀人。9月11日,于河南夏邑八里庄围攻和平建国军苏北挺进军第二十八纵队李光明部(其上级刘子仁原为彭雪枫部下)作战时,中流弹牺牲,时年37岁[11]。
注意:李光明部不是所谓的”和平建国军“, 而是属于国民政府第一战区苏北挺进军第二十八纵队。查其上级刘子仁即可得知。
欺软怕硬的主儿?
1938年5月,别动队改名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忠义救国军,总团长戴笠兼/1938.9俞作柏/1940.1周伟龙/1942.6阮清源代理/1943.5马志超,副总团长俞作伯实际指挥/1939杨蔚/1942.4阮清源/1944王春晖,参谋长徐光英/尚望/郭墨涛(1943.5-10代理总指挥)/1943.10郭履洲,政治部主任文强。忠义救国军最初的成员超过两千人,来自上海工运与杜月笙青帮帮派势力,戴笠推举杜月笙为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主任委员,编成两个教导团,后来扩展到超过10万人。于1938年夏季与秋季对于在长江三角洲的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游击战,多次袭击用船或卡车活动的小股日军,美军观察员报告说它的游击战造成许多日军伤亡。[5]
1940年3月,周伟龙正式就任忠义救国军总指挥,并把忠义救国军总部进驻浙江孝丰,忠义救国军部队全部集中到孝丰整编为3个团和4个直属总队共1.5万人并进行整训:[6]
然后总部移驻皖南广德,直属于第三战区指挥。
于1938年夏季与秋季对于在长江三角洲的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游击战,多次袭击用船或卡车活动的小股日军,美军观察员报告说它的游击战造成许多日军伤亡。
忠义救国军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彭雪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抗日战争时期 参见:八路军、新四军、皖南事变和韩德勤
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处长,负责晋冀鲁察四省以及平津两市的统一战线的联络工作,并创办学兵队[2]:160。1938年2月调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兼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在确山县竹沟镇组织训练抗日武装。同年9月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1939年任中共豫皖苏边区委书记、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他通过联合各方势力,粉碎日军扫荡,成功扩大了新四军武力。1940年,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7],指挥板桥集战斗,击落日军飞机一架。1941年2月,皖南事变后,所部编入新四军,彭雪枫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8]。
1941年,彭雪枫之新四军第四师在皖南事变后,遭到国军大规模袭击[2]:289,不得不由豫皖苏退到皖东北地区[2]:298。同年9月,彭雪枫参与指挥程道口战役,将深入新四军根据地的国军王光夏部击溃[2]:312-315。1942年10月,兼任淮北军区司令员。同年冬,日军扫荡淮北地区,被彭雪枫击退[2]:344。1943年在山子头战役中,彭雪枫全歼进攻的国军(中共称为顽军),当场击毙江苏省政府保安第3队司令、淮泗专员王光夏、独立第六旅长李仲寰,并俘虏国军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9]。随后,彭雪枫又指挥了1943年反日伪军对淮北区的春、夏季“扫荡”作战和反“蚕食”斗争。此外,他还创办《拂晓报》和拂晓剧团,并组建了新四军唯一的骑兵团[10]。
1944年,日军攻陷郑州、洛阳、许昌、郾城等38座城池,中共中央、毛泽东决定向河南敌后进军[2]:374,彭雪枫奉命西征,8月越过津浦铁路,行至小朱庄攻击国军部队王传授部,击毙国军千余人。9月11日,于河南夏邑八里庄围攻和平建国军苏北挺进军第二十八纵队李光明部(其上级刘子仁原为彭雪枫部下)作战时,中流弹牺牲,时年37岁[11]。
虽说弄“文革史”是本老汉的一个自赋责任,可“自赋”之外,也有外援。其中一个“电视剧”的作用值得一说。
看这部“电视剧”之前已经意识到咱党说历史尽弄“胜利走向胜利”什么的,对“减历史”(用修改液往下抹)的操作有足够多的准备,但是,对“加历史”(“万里长江横渡”)的操作程度还没那么怀疑。然后就看了这个“剧”:
2003的年剧。这一套是本老汉自己买的(应该不是盗版,但是,这种事情不敢打包票),大老远的从北京背到湾区家里。26集,其中“陈、项、刘、叶”,都是“英雄好汉”,不在话下。全部看完。说了什么呢?
“剧情介绍”的第三行,“杨树林一仗………新四军因此名声大振,威名远扬”。
当时还不太了解所谓的咱党“抗战史”,不过如此“正经”的剧,又被放在如此显著的地方(单看此剧,“杨树林”于“新四军”应该等同“特拉华河”于“华盛顿”),这“杨树林”一役该是众所周知的吧?
那时的“互联网”还没现在这么好用,但也算可观了。
上网搜“新四军”与“杨树林”。
哪里搜得到?
从那儿以后,越发认真的弄“文革史”了。
后注:快20年前的事儿了,细节渐模糊,好像是女主角在“杨树林”一役战死。因为是这种经验,也懒得再把光盘放机器里去核对了,*_*。
后后注:四年旧的帖子,不过第一次在回首坛贴。
从来没有主动打日本。1940年后,因为日苏和平协议签订,中共伪政权更是放开手脚,更加紧袭击国军和抗日游击队。我们中学课本上读过的“黄桥战役”,消灭国民政府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多少个军,军长都被击毙,韩德勤也被俘虏。当然,挨打的国军一律就被伟大领袖毛主席叫做“顽军”。
八路军也是如此,河北省主席鹿钟麟的河北民军被其突袭消灭,1940年朱怀冰等率领的几个军遭八路军突袭损失惨重。1938年蒋介石制定的冀察战区名存实亡。
后来毛又派出潘汉年和日寇接触,毛希望和日军“井水不犯河水”、“双方停战并将注意力急着在重庆军”上。
从来没有主动打日本。1940年后,因为日苏和平协议签订,中共伪政权更是放开手脚,更加紧袭击国军和抗日游击队。我们中学课本上读过的“黄桥战役”,消灭国民政府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多少个军,军长都被击毙,韩德勤也被俘虏。当然,挨打的国军一律就被伟大领袖毛主席叫做“顽军”。
八路军也是如此,河北省主席鹿钟麟的河北民军被其突袭消灭,1940年朱怀冰等率领的几个军遭八路军突袭损失惨重。1938年蒋介石制定的冀察战区名存实亡。
后来毛又派出潘汉年和日寇接触,毛希望和日军“井水不犯河水”、“双方停战并将注意力急着在重庆军”上。
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彭雪枫,就是一个专打国军、不打日军的摩擦专家。他也是1944年9月在所谓的“奉命西征"中,和国军李光明部作战时被流弹击毙的。
中共中央、毛泽东决定向河南敌后进军,彭雪枫奉命西征,8月越过津浦线,行至小朱庄攻击国军部队王传授部,击毙国军千馀人。9月11日,于河南八里庄围攻国民政府第一战区苏鲁豫皖边区第28纵队第1支队李光明部(其上级刘子仁原为彭雪枫部下)作战时,中流弹牺牲,时年37岁.
115.28.85.62/yc/n4a/txt_one.tom?d_id=db_2014418212501admin
为打击进攻正面战场的日军,拯救沦陷区人民,发展河南敌后抗战的新局面,从战略上建立起华中、华北、陕北三大战略区之间的联系,中共中央于5月11日电示华中局、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和鄂豫边区党委:“应分担发动与指导河南及皖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的任务。中央决定:在郑州以西地区,由北方局负责;平汉路以东之豫东地区,由冀鲁豫分局负责;豫南及皖北地区,由华中局及豫鄂边区党委与淮北区党委负责。”【《新四军·文献》(4),第301页。】要求各地迅速派出干部党员深入敌后,组织和领导河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6月23日,在延安的刘少奇、陈毅致电新四军军部和第5师指出:“5师今后发展方向应该确定向河南发展,完成绾毂中原的战略任务”;在目前,第5师和第4师应着手向豫境发展的准备。【《新四军·文献》(4),第303页。】7月25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向河南敌后进军的部署:以八路军太岳军区2个团,南下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冀鲁豫军区1个营,加强睢(县)杞(县)太(康)阵地,扩大豫东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5师抽7个连沿平汉铁路线向河南发展;第4师抽5个团兵力,进入永城、夏邑、萧县、宿县地区,建立阵地,打通与睢杞太的联系,并相机控制新黄河以东地区。同日,中共中央颁发了发展河南敌后工作的政策指示,指出入豫部队要善于插入敌顽空隙,在日伪区及其边沿建立抗日秩序。对国民党军李品仙、陈大庆、何柱国3个集团的地区不应主动楔入,如其向我进攻,才可举行严正自卫。发展新区首先着重政治宣传,争取同情,建立武装,扩大武装,以自己的军政力量扫除阻碍,使局面初定,即转入组织和领导群众斗争,以建立根据地,这个步骤不宜先后倒置。迅速发动群众抗日运动和减租减息运动,严格群众纪律,与人民同甘苦,为人民多做好事。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团结和争取新区各种武装、进步人士、开明士绅、技术人才和知识分子共同抗日【《新四军·文献》(4),第310、第311页。】。
第4师西进,恢复豫皖苏边区。豫皖苏边区原为新四军第4师前身游击支队(第6支队)创建的抗日根据地。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第4师于1941年5月撤出。当地的共产党组织和活动于萧(县)铜(山)、宿(县)南地区的游击武装,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斗争,建立了小块抗日游击根据地。根据中共中央发展河南的部署,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确定:以第4师主力5个团执行西进任务,2个团配合地方武装和民兵坚持淮北路东根据地;调第3师第7旅和第1师第18旅第52团进入淮北路东地区作为机动力量。第4师领受任务后,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发展河南敌后的方针和政策指示,进行了动员教育,补充了兵员、装备,准备了1个月的粮款,抽调了一批地方党政干部随军西进。
1944年8月15日,第4师师长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吴芝圃率第11旅第31、第32团,第9旅第25团和骑兵团及萧铜独立团1个营,由泗南、泗宿地区西进,直捣萧(县)永(城)地区。20日,以宿东游击支队和泗五灵凤【泗五灵凤,是新四军第4师在安徽省泗县、五河、灵璧、凤阳四县交界地区建立的县级行政区。】独立团1个营,由灵北等地西进宿西、宿(县)蒙(城)怀(远)地区,策应主力作战。21日,西进部队主力前哨部队进入永固、梧桐之线时,据守在萧县以南小朱庄的国民党军一再拒绝西进部队提出的团结合作抗日的建议,无理阻拦第4师部队西进。23日,第11旅被迫对小朱庄展开攻击,全歼国民党苏北挺进军第40纵队1500余人,其中击毙纵队司令王传绶以下354人,俘纵队副司令以下1040人。打开了西进的通道。同时,争取了第28纵队第3支队支队长吴信元率部1700余人起义,并将其改编为萧县独立旅,吴信元任旅长。25日,第11旅及第25团乘胜向西进击,将窜到永北僖山、保安山一带的第28纵队击溃。该纵队司令刘子仁率余部继续向西逃窜。26日,西进部队主力尾追至亳县东白庙、武河沿附近,乃停止追击。
西进部队刚进入萧永地区,驻萧铜日伪军立即组织2000余人跟踪“扫荡”。西进部队奋勇迎战。9月2日,在大魏庄歼伪军1个小队。4日,攻克黄庄据点,歼伪军90余人。6日,又攻克永东菊集伪军据点。骑兵团1个区队在和宿东游击支队联络途中,攻克了北马庄伪军据点。在西进部队声威震慑下,伪军又放弃了秦破楼、陈庄、小胡庄等据点。永东、宿西的局面随之打开。
至此,西进部队恢复了萧永宿地区,随即大刀阔斧地恢复政权,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争取和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抗日。至9月上旬,建立了萧县、永城、宿西3个县和15个区的抗日民主政权,组织了千余人的地方武装,初步巩固了萧永宿地区,为继续西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新四军第4师西进部队控制萧永宿地区后,国民党第1战区企图乘新四军西进部队立足未稳,重新占领该地区,命令暂编第1军军长王毓文统一指挥4个师和7个纵队,南以涡河南主力3个师及4个纵队,北以陇海铁路北苏北挺进军所属耿继勋、刘瑞歧残部,东以津浦铁路东第33师段海洲部、第14纵队苗秀霖部,西以永城西第28纵队刘子仁余部,以压倒优势的兵力,四面合击第4师西进部队。为粉碎这一进攻,中共中央军委于9月10日电告新四军:对来攻顽军,应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命令西进部队就地布置战场,准备迎击来犯之顽军;淮北津浦路东部队,待段、苗部西犯时,派得力部队尾进,配合西进部队将段、苗部消灭于萧永地区;第3师第7旅进入泗南、灵璧之线,准备必要时越过津浦路增援;在宿西的宿东游击支队应加强活动,牵制涡阳、蒙城地区之顽军;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以最大速度调集部队,向南进击耿、刘残部,打通与萧永地区的联系;水东地区部队就地开展游击,牵制涡南顽军北进。
第4师西进部队为避免被夹击的危险,于9月11日集中第31、第25团及骑兵团3个团,首先在夏邑太平集以东八里庄、小楼子、张庄一线,全歼顽第28纵队第1支队李光明部千余人,其中俘支队长以下564人。12日,顽军段、苗部6个团由津浦路东高楼、渔沟出动西犯。新四军以第7旅第19、第20团,第9旅第26、第27团和第1师第18旅第52团共5个团,由彭明治、韦国清指挥,在宿县东北周场、刁山地区歼顽军千余人,段、苗余部分向日伪据点双沟、时村附近逃窜,依附日伪。战后,第7旅留置灵北,监视段、苗余部,第52团去淮泗地区。这两次反顽作战的胜利,打乱了顽军的进攻计划,扩大了西进部队的回旋余地,确保了前后方交通联系。
9月11日,在八里庄战斗中,第4师师长彭雪枫亲临前线指挥,不幸被流弹击中牺牲。彭雪枫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他牺牲后,在延安和淮北都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9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张爱萍为新四军第4师师长,韦国清为副师长。9月20日,韦国清奉命率第26团赶赴路西,统一指挥路西部队作战。
115.28.85.62/yc/n4a/txt_one.tom?d_id=db_2014418212501admin
彭雪枫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44年,日军攻陷郑州、洛阳、许昌、郾城等38座城池,中共中央、毛泽东决定向河南敌后进军[2]:374,彭雪枫奉命西征,8月越过津浦铁路,行至小朱庄攻击国军部队王传授部,击毙国军千馀人。9月11日,于河南夏邑八里庄围攻和平建国军苏北挺进军第二十八纵队李光明部(其上级刘子仁原为彭雪枫部下)作战时,中流弹牺牲,时年37岁[11]。
注意:李光明部不是所谓的”和平建国军“, 而是属于国民政府第一战区苏北挺进军第二十八纵队。查其上级刘子仁即可得知。
欺软怕硬的主儿?
1938年5月,别动队改名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忠义救国军,总团长戴笠兼/1938.9俞作柏/1940.1周伟龙/1942.6阮清源代理/1943.5马志超,副总团长俞作伯实际指挥/1939杨蔚/1942.4阮清源/1944王春晖,参谋长徐光英/尚望/郭墨涛(1943.5-10代理总指挥)/1943.10郭履洲,政治部主任文强。忠义救国军最初的成员超过两千人,来自上海工运与杜月笙青帮帮派势力,戴笠推举杜月笙为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主任委员,编成两个教导团,后来扩展到超过10万人。于1938年夏季与秋季对于在长江三角洲的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游击战,多次袭击用船或卡车活动的小股日军,美军观察员报告说它的游击战造成许多日军伤亡。[5]
1940年3月,周伟龙正式就任忠义救国军总指挥,并把忠义救国军总部进驻浙江孝丰,忠义救国军部队全部集中到孝丰整编为3个团和4个直属总队共1.5万人并进行整训:[6]
第一团:团长王春晖,副团长汪浩然、王力忠。 第二团:团长罗国熙,副团长薛涤愁、李骧。 第三团:团长阮清源,副团长亢祖周、李风。 第四团:团长文德回湖南组建该团。 第五团:1941年夏编成。团长黄龙 第六团:1941年夏编成。团长黄天存 淞沪行动总队:总队长阮清源兼 南京行动总队:总队长管容德 苏常行动总队:总队长梅卓夫 浙东行动总队:总队长相强伟 浙西行动总队: 干部训练班:主任周伟龙兼,副主任兼教育长周有为,总教官孙为雨 第一队(军官队):队长薛涤愁 第二队(政工队):队长汪瑞文 第三队(技术队):队长言中培 第四队(军士队):队长钟祥祯 干部教导队:队长周伟龙兼,副队长刘伟然后总部移驻皖南广德,直属于第三战区指挥。
于1938年夏季与秋季对于在长江三角洲的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游击战,多次袭击用船或卡车活动的小股日军,美军观察员报告说它的游击战造成许多日军伤亡。
忠义救国军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彭雪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抗日战争时期
参见:八路军、新四军、皖南事变和韩德勤
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处长,负责晋冀鲁察四省以及平津两市的统一战线的联络工作,并创办学兵队[2]:160。1938年2月调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兼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在确山县竹沟镇组织训练抗日武装。同年9月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1939年任中共豫皖苏边区委书记、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他通过联合各方势力,粉碎日军扫荡,成功扩大了新四军武力。1940年,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7],指挥板桥集战斗,击落日军飞机一架。1941年2月,皖南事变后,所部编入新四军,彭雪枫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8]。
1941年,彭雪枫之新四军第四师在皖南事变后,遭到国军大规模袭击[2]:289,不得不由豫皖苏退到皖东北地区[2]:298。同年9月,彭雪枫参与指挥程道口战役,将深入新四军根据地的国军王光夏部击溃[2]:312-315。1942年10月,兼任淮北军区司令员。同年冬,日军扫荡淮北地区,被彭雪枫击退[2]:344。1943年在山子头战役中,彭雪枫全歼进攻的国军(中共称为顽军),当场击毙江苏省政府保安第3队司令、淮泗专员王光夏、独立第六旅长李仲寰,并俘虏国军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9]。随后,彭雪枫又指挥了1943年反日伪军对淮北区的春、夏季“扫荡”作战和反“蚕食”斗争。此外,他还创办《拂晓报》和拂晓剧团,并组建了新四军唯一的骑兵团[10]。
1944年,日军攻陷郑州、洛阳、许昌、郾城等38座城池,中共中央、毛泽东决定向河南敌后进军[2]:374,彭雪枫奉命西征,8月越过津浦铁路,行至小朱庄攻击国军部队王传授部,击毙国军千余人。9月11日,于河南夏邑八里庄围攻和平建国军苏北挺进军第二十八纵队李光明部(其上级刘子仁原为彭雪枫部下)作战时,中流弹牺牲,时年37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