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回到中国去养老!

百万庄大侠
楼主 (文学峸)

简评:回到中国去养老!

从北京人在纽约VS美国人在北京!

中国有句老话叫=人生如梦:三十多年前当封闭的国门被打开后,也就是中国人梦开始的时候,移民欧洲,大洋洲,移民美国,加拿大,那曾经是许多中国人的梦想,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九十年代初有一批北京人来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美国,当年有位华裔美国人根据北京人在美国奋斗挣扎的故事,写了一部(北京人在纽约)的小说,再到后来:郑晓龙,冯小刚,姜文,严晓频,又在这部小说的基本上,拍摄了一部同名的电视连续剧,这部(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剧上映之后,也在华人群体中产生出不小的共鸣、、、

无论是(北京人在纽约)的小说,还是同名的电视剧,都真实展现了九十年代初大陆移民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冲突,它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如果你爱一个人,那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转瞬间三十多年的光阴过去了,据(凤凰卫视)窦文涛的介绍,当年那部(北京人在纽约)的作者如今已年近70多岁,目前他居住在北京,并且又写出了一部名叫(美国人在北京)的小说。

从九十年代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过去啦,在这期间中美两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当年那部(北京人在纽约)的故事,再到如今对(美国人在北京)的描写,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仿佛是一部中美两国的发展史,首先北京宣称自己是:东升西降,接着华盛顿也誓言:要让美国再次伟大,在(美国人在北京)这部小说里面,作者有如下的描述:美国是儿童的天堂,美国是青年人的战场,美国是老年人的墓场,对美国这样的描写肯定会有争议,对此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展开那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探讨、、、

最好最有说服力的方法,就是对中美两国的现状进行对比,按照(美国人在北京)的观点,如果将职场称为是(战场)的话,那中国的年轻人,要比美国的年轻人艰辛的多,大学毕业后找工作难收入低,这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相反老年人的退休工资比较高(几千元到N万元)不等,中国的退休老人除了在茶余饭后可以吹吹牛,还可以跳跳广场舞,生活很悠闲,於是精明的商人便把目光盯住了退休老人群体,这样(养老院)便像雨后春笋一样的冒了出来,养老院里的豪华设施,更是现代化与商业化的无缝对接。

接下来再将目光转向海外的华人群体,自从大陆的(动态清零)结束后,有许多思乡心切的华人返回大陆去旅游探亲,令那些回乡游子赞不绝口的,当属大街上各种玲琳琅满目的美食,品种之多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对此大陆官方也很自豪的宣称,这就叫(舌尖上的)中国,尽管不少人移民到海外多年,但当肚子感到饿的时候,仍然会觉得麻婆豆腐,要比土豆沙拉香,特别是对於那些在三十多年前跨出国门的中国人来说,从小就吃惯的食物,到老都是天下的第一美食,另外在三十多年前跨出国门的那一批华人,如今也已进入到颐养天年的时候,因此大陆新建的(养老院)对他们充满了诱惑力、、、

比如像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里,那些刚拔地而起的养老院,就像政府搞的形象工程一样,看上去显得相当的高大上,另外养老院还(与时俱进)配有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师,这一切无论是看上去,还是听起来,都显得养老院就是一个老人的天堂,因此这些目睹的观感叠加起来后,便对那些回国(走马观花)的游子产生出潜移默化的心理变化,

人总是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人性,於是那些从中国大陆回来后的海外游子,他们就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开始在网上写出了系列的回乡观感:诸如(回中国去养老)的呼唤,还有像(年纪大了一定要回中国去养老)以及(叶落归根去养老)等文章,并且附上(养老院的照片)广而告之,这就像是从三十年前的(北京人在纽约)开始,再到(美国人在北京)结束一样,就像俗话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样、、、

如果说当年的(出国潮)是一种小气候的话,那如今(回国养老)同样也是一种小气候,对於这种(潮起潮落)的小浪花该怎样看,这属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范畴,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观点,在下认为(回中国养老)纯粹就是一种无病呻吟,更是一厢情愿的梦话,举一个不太贴切的例子吧,虽然这例子不太贴切,但却很能说明问题,那是在1976年西城分局的拘留所,每天吃的都是清水酱油煮白菜,外加俩窝头(一点油水)都没有,饿的我头昏眼花,有一天饿的我脑筋短路,竟然想起了电影里描述的病号饭、、、、

过去在电影和文艺作品里面,对於(病号饭)的描写一般都是指鸡蛋挂面,设身处地的想想看:在每天都吃清水煮白菜的拘留所里,若能吃上一碗香喷喷的鸡蛋挂面,那简直就像吃上(满汉全席)一样,当时我还为自己的(灵机一动)感到心中窃喜,於是(嗓子肿痛)申请病号饭的请求得到了狱方批准,到下午四点钟开饭的时候,负责分饭的(劳动号)给我送来了一碗棒子面粥,另外还有一小块咸菜,当我看到这一切时整个人都傻啦,看着别人大口的吃窝头,又饿又馋的我真是悔之晚矣,这就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於是我的(嗓子肿痛)被一碗(棒子面粥)迅速治疗好啦,接下来我向管教队长重新申请要吃窝头,我的申请也很快获得了管教的批准,但是想实现重新吃窝头的愿望,我还需要付出(自作聪明)的代价,这代价就是我必须要接受(戴三天背铐)的惩罚,罪名是(鬼计多端的)欺骗政府,就这样我双手被反铐,吃饭时窝头就摆在地板上,人趴在地板上吃窝头,这种吃法被称叫(拱猪),我例举出这件不堪回首的往事,想要说明的是:如果有人觉得自己聪明,想要无病呻吟的喝棒子面粥的话,别拦着让他去喝好啦!

再返回到那所谓的(回归大陆去养老)的议题上,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回归养老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这里首先要搞清二个关键问题,(一)你在海外拥有的是什么身份,如果你持有的是绿卡,那么按照移民局的规定,凡是绿卡持有者的离境时间不得超过183天,这也就是说你去中国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年,如果你自愿放弃海外的绿卡身份,愿意一无返顾的回到中国去养老,那我没话说,那样我只有祝你一路走好,否则的话在一年中只有半年在中国的逗留时间,超过半年不归就说明你对(第二故乡)缺乏认同感,那样移民局有理由认为你不热爱这个国家,那样移民官就有权力注销你的绿卡,综上所述:像这种根本没有可行性的回中国养老的议题,那就纯粹是瞎扯淡!

这其(二)也是你绕不过去的问题,如果你是加拿大的公民身份,或者说是美国的公民身份,那我就更不明白啦,中国政府一直都不承认双重国籍,而你持有的是外国护照,那么请问你又凭什么到中国去养老,中国政府又凭什么让你(吃着碗里的还看着锅里)的,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甘蔗没有两头甜,因此回去养老是镜中月是水中花,是大白天里说梦话,

退一万步说:当你回到(一切向钱看)的大陆后,还有太多的实际问题,首先你的签证怎么解决,医疗看病的问题怎么办,还有万一到抢救的时候,子女不在你的身边,需要家属签字又该怎么办,千万不要认为(怀揣着美元)你换成人民币之后就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回到中国后就是大爷,你回去后的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你若这样想就又错啦,这绝对是在白日作梦,这些年的(仇外教育)已让大陆的韭菜认为,海归就是境外的敌对势力,像那句祖国建设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这句话针对的就是海外华人!

所以说(年纪大了回到中国去养老)就是一个虚幻的海市蜃楼,就是一个自己骗自己的弥天大梦,就是一个茶余饭后的笑话,如果你仍不信的话那你可以到中国驻美国,或驻加拿大的大使馆去试试看,你去申请(赴中国的养老签证)看人家大使馆会不会签给你,除非你属於(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的司马南,或者你是(带着任务)潜伏在美国社会的余则成,吕东方,翠萍,否则的话那所谓的回中国去养老就是痴人说梦,是南柯一梦!

凡从大陆移民出来的人想必都对(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不会陌生,下面笔者想透过(养老院)的表面现象,掰开了揉碎了去看看(养老院)在华丽外表下的本质,客观的讲大陆(养老院)的设施的确都不错,那些(游子们)在文章中的介绍也都基本属实,养老院内花园,营养攴厅,游泳池,按摩室,活动中心也都是应有尽有,你猛的一看(养老院)的一切就跟真事似的,各种配置搞得就如同五星级酒店似的,问题是这些(摆设)与你有关系吗,当你吃饭都需要护士送到床前的时候,当你行走都需要护工的时候,养老院的摆设也就真成了摆设,这些华丽的设施与你也就真没多大的关系啦!

这就像有一次我回北京,当我从国际航班的到港处走出来后,座上了一辆北京的出租车,现在的(北京的哥)早已不是当年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听的你都不想下车的的哥啦,如今开出租的是一批(农转非)的郊区农民,那天在驶往市区的国门大道上,那位(郊区的哥)指着道路两旁的建筑物说,这些你们在国外没有见过吧,这在俺们北京遍地都是,我实在懒得搭理他,於是让他专心的开车不要说话,我心想:这他妈的与你有关系吗。

同样的道理:当你在养老院里,即不能自己去游泳池戏水,又不能自己去做足底按摩,只能是座着轮椅到处去转转时,这时候(养老院)的那些豪华设施,就像北京国门大道旁的豪华建筑一样,那就真与你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啦,或许是你对养老的认知有偏差,如果你高标准的严格耍求自己,并且非要做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话,特别是自我评估:感觉不仅有贼心而且还有贼胆,感觉自己还具备跟小骚妞暗送秋波的时候,那你就不需要去养老院,当你能自己穿衣,自己能吃饭的时候,那就不叫做养老,那叫做退休!

关於(海内外)的生活对比:有一句话比喻的很形象,它是这样描述的:说海外的日子是好山,好水,好寂寞,而在大陆则属於:真脏,真乱,真快活,这样的真快活,让回乡的游子真把大陆的(养老院)想象成天上人间啦,想象成快活的九华山庄啦,想象成每天吃饱喝足后,去打个牌游个泳,再不然就背一个小手去散散步,或者去做一个日式的全身按摩、、、

如果你真这样想的话,那你就又想错啦,那样的日子不是在养老院,那样的日子是在旅游度假村,大陆的富豪都相信:钱能解决的事就都不叫一个事,而且还都相信(有钱就能使鬼推磨)的传说,事实也的确如此,只要你肯花银子就会有人把你伺候的像黄世仁一样,问题是你又能有多少银子,如果你在海外属於是工薪阶层的话,那就不要想入非非啦,免得让人笑话,若你仅靠那点工资就想当一位大爷,那就是异想天开,那就是白日作梦!

能过上那种(颐指气使)日子的主,在过去那是座在(紫禁城)里的皇上,或是住在(颐和园)的圣母皇太后,如今能过上这种日子的人,最小也得是省部级的官员,司局级的官员都没戏,像你我这样的那就更没戏,当然啦,如果你拥有像王建林,马云那样的实力,那就则另当别论啦,若是那样的话,你可以在家里面养一群大丫环(关起门来做皇帝),若你没有那样的实力,只是过着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日子,那你就别做梦啦!

说了半天(再回到养老)的主题上来,什么叫养老,从严格意义上讲,养老就是每天当你吃饱了饭之后,只能(傻啦叭叽)的被人推出去晒太阳时,只有当你想要干点啥事,却发觉自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只有当你这一生中的全部辉煌,昔日(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只能是靠回忆的时候,只有当你再看见漂亮妞只能是咽着口水,并假装成(柳下惠)那样坐怀不乱的时候,那么恭喜你哥们,这时候就到了你需要养老的时候啦!

接下来:让我们再看看(养老院)的收费标准,大陆的(养老院)一般都属於是商业化的性质,公益性质的养老院你根本没资格住,所以在此就省去笔墨,所以不必为此展开讨论,在此就谈那些商业化的(养老院),这样的(养老院)分成不同的档次,就像酒店的(分星级)是一样的,即然回到中国去养老,那么我想在海外打拼多年,如今回国去的海归,总不至於跟村里狗蛋他爹,或二丫头她娘住在一起吧,还有那些跳广场舞的老太太你愿意同他们住在一起吗,更不要说跟那些无事生非的(朝阳群众)混在一起啦。

如此一来,层级与档次的不同,收费的标准也就不同,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的都有,比如像在北京或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里,那些高瑞养老院的收费标准大约是2~3万人民币不等,如今加上通货膨胀的因素,这个数字恐怕还会有所上升,那么你具备这个实力吗,姑且就算你有这个支付能力,那么就让我们再来看看(养老院)的属性,这也就是说你要搞明白,养老院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所,这就像买房(要搞清楚周边环境)一样。

关於(养老院)我们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说的直白一些,那就是把一群原本彼此素不相识,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聚在一起过日子,什么叫养老院,这种地方就叫养老院,当年毛润芝活着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叫做(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这话放在养老院也同样适用,这话说的好听点叫来自五湖四海,说难听点就叫鱼龙混杂!

在这样一个(鸡同鸭讲)的养老院里,在这样一个扎堆养老的场所,你设身处地的想想看(换位思考很重要),如果让你天天生活在这样陌生,而且难以溶入的环境里,你觉得(养老院)还像宣传介绍的那样美好吗,这其实是一个用脚丫子都能想明白的议题,就这么说吧:当你与一群文化层次不同,且素不相识的老人朝夕生活在一起时,这时候的你实际上就等於是身处在一个小江湖,只要是江湖那就有(强与弱)之分,这就是养老院!

这样描述(养老院)可能有人不爱听,那好吧:我们换一种表达方式,说养老院是一个半封闭的场所,这你总该认同吧,住在(养老院)里的老人,除了老人的孩子会来看望他外,这些老人的生存状态,就几乎没有外界的舆论和社会道德的监督,那么问题来啦,在这样一个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小社会里,除了基本的法律起作用之外,养老院里的江湖规矩是什么,那里的潜规则又是什么,是善良与光明吗,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那么住在(养老院)里人什么叫强,又什么叫弱呢,该怎样去衡量一个老年人的强弱呢,这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当别人欺负了你以后,看会不会有人做你的坚强后盾,看会不会有人为你撑腰,这就像小时候打架(打不过对方)的时候,常说的那句话:孙子你丫的等着,我去叫我哥、、、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威慑,这就是在告诉对方:我背后有人罩着,这也像北朝鲜的(金三胖)一样,他那个(核武)能不能用的上单说,但他有这玩意,周边国家就得围着他玩(六方会谈)这就像上述说的我去叫我哥一样,这就叫威慑!

其实人在(养老院)里,就像是住在(老年幼儿园)里一样,幼儿园方面害怕的是家长,而不是怕幼儿,同样的道理(养老院)怕的是老年人的子女,而不是怕住在那里的老人,道理很简单:只有家长才有能力投诉幼儿园,只有家长才能去找媒体爆光,但是幼儿园里的幼儿不能,住在(养老院)里的老人也一样,只有子女才有能力去投诉(养老院),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不能,这也就是说只有老人的子女才能对(养老院)构成威慑,

所以说宣称(回大陆养老)的人要想清楚,你的身边有这样(可以依靠)的威慑力量吗,你的子女愿意随你回大陆吗,再说人住进(养老院)后,你以前所有的社会关系,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逐渐的斩断,最后剩下的也就只有亲情与子女啦,这种亲情可能有薄厚,也有可能不太靠谱,但如果连这点关系都没有了,那你就真的是一无所有啦,所以说子女就是潜在的威慑,即然这样那请问你回去养老:你的子女何在,你的威慑又何在!

另外:你别看(养老院)每月都收你N万的现大洋,这样看起来养老院的收费的确是不低,但你交的这笔费用(大部分)都落到了(投资方)的腰包里,真正能落到(护工)手里的银子也不过是几千元的人民币而已,你指望着那些每个月拿几千块人民币的护工,就能把每个老年人都当(亲爹)一样伺候吗,你别想入非非啦,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看多了吧,

再说养老院的管理方面,你以为人家真的关心老年人(开心或不开心)吗,这你就又想多啦,养老院方面关心的只是老人是否(健康安全)的活着就行啦,因为只有老人活着院方才能收费,这时候你看啊,身边如果没有孩子,你在养老院里遇到事情的时候,那就一定是孤立无援,不错你给养老院交费啦,但是花几千元人民币就想买个(孝子贤孙)=那是做梦!

别跟我说(高端养老院)里不存在虐待的问题,冷暴力算不算虐待,在养老院里干久了的护工要是给你找麻烦的话,他们会有100种(摄影头)留不下证据的办法,甚至根本就不用找你的麻烦,不理会你的需求就够你受的,还有这些护工优先谁,怠慢谁,照顾谁,忽视谁,故意引导别人孤立谁,当你面对这些潜在的麻烦时,你怎么办,如果没有子女做后盾,就没有狐假虎威的资本,那你就只有被人欺负,而且是那种有苦难言,甚至是(打掉牙齿往肚里咽)的蹂躏,像这样的后盾,那些哭着喊着(要回大陆去养老)的聪明人,你们具备吗,孩子存在的意义本身,那就是一种无言的威慑!

所以说在(养老院)里衡量一个老人(强弱)的标准,不是看你活蹦乱跳的时候在社会上多么有地位,也不是看你拥有多少房产或你赚了多少钱,而是看你受了欺负以后,会不会有人找肇事者的麻烦,像(钱币)这种东西在年轻时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但到了某个时刻,你会发现(钱)连尊严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而能解决问题的只有血缘关系,这就是子女!

人生到了这个阶段,也就是说到了你晚年时,你的兄弟姐妹,你在社会上的哥们闺蜜,差不多也都像你一样老了,或许他们也都已住在养老院里啦,在这时候能指望给自己(撑腰)的,就只有自己的子女,而那些回归养老的智叟们,你身边没有子女那就只能望洋兴叹!这时候那句(你等着=我去给我孩子打电话)就像当年那句(你等着=我去叫我哥)一样,

子女是否靠的住,这都无所谓,关键是你要有这种威慑的存在,因为有子女存在这件事本身,这就能让对方掂量掂量后果,这种提示的潜台词就是:我还有孩子在外边,你对我不好会有(MF)麻烦,大家都害怕MF,你看这就是一种制约,这就是一种威慑,别跟我说(大城市)的文明程度高,当个人权益受到侵害后,维权还是要靠自己,这在国内外都一样,

你看看说一句(大实话)就是这么残酷,郑板桥说要(难得糊涂)活的太明白了就会痛苦,就会不幸福,早些年我回北京去看我妈,记得有一次老太太跟我说过这么一番话,她说如今(发工资)不像从前那样啦,现在都是财务直接把钱打进银行卡里,对这种新生事物,她们这些离休老干部感到很陌生不适应,这也难怪人老了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会比较差,

於是(老干部处)的工作人员,就会在每个月发工资的那天,把这些老头老太太都召集起来,本来按规定每年要组织(离休)的老同志去旅游二次,现在她们的年龄大了,那干脆就(一举两得)每月在北海的仿膳饭庄请大家吃个饭,即算是老干部的联谊活动,也捎带手的把(现金)工资发给她们,而当这些老头老太太聚在一起后,她们谈论的主题那就是子女、、、

那天我妈感慨的对我说:儿呀,小的时候你们愿意跟小伙伴(吹嘘)自己的爸爸妈妈,如今呀,这情况已经颠倒过来啦,每个月到聚会(领工资)的时候,这些离休老人的话题,就是相互攀比自己的儿女、、、接着我妈说:有你们这几个争气的孩子妈可自豪啦,听我妈说这话的时候,我心里挺难受的,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对我们来说,是我们的靠山,是我们的后盾,也是我们骄傲的资本,如今父亲已不在了,妈妈也已经老了,到了这个岁数实际上妈已经变成了弱势,父母这种从强到弱的变化,这种从辉煌走向夕阳的过程,就是不可抗的人生,想到这些不禁产生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觉!

社会学者说:这种变化就叫=角色置换,人的一生就是这样:人在年轻的时候是教育儿女,到了老年后依靠子女(就像太阳从东边升起=再到西边落下去)一样,这就叫角色置换,这种变化过去叫(子凭父贵),今天叫(母以子贵)这种血缘关系的变化,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转换,这种变化也是相依相偎的,它即是传统文化的现实反映,同时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说人老之后,子女对父母而言:那就是后盾,也是老人的靠山!

加拿大的法律规定:年龄未满十二岁的儿童,必须要有监护人,否则那就是违法行为,同样的道理:中国养老院对於(要入住到养老院)的老年人,同样也需要有监护人,那么问题就又来啦,那些(一定要回大陆去养老)的智叟们,如果你的子女都生活在大陆,那我没话说,但是如果你的子女是生活在海外,那么请你告诉愚公,万一你住在养老院期间(突发重病)怎么办,还有医疗(花费巨大)怎么办,谁做你这老年人的监护人,

当然(事是死的人是活的)没有监护人也是可以变通的,这时候(钱)的作用就发挥出来啦,为保证(身边没有子女)老年人的安全,为保证突发疾病的老年人可以及时抢救,那你就需要向院方(交纳押金),这笔费用的数量由几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由於子女不在老年人的身边,所以你还得(签字授权),当你有这样一笔钱(寄存在)养老院的帐户里时,人家(有授权书)可以任意的或巧立名目(如体检或专家会诊)的从中扣除,

因为你已签字授权,这就具有法律效力啦,所以这笔钱养老院完全可以视情况而支出,嘿嘿,这时候的你,那就约等於是唐僧肉啦,人家下手宰起你来=非让你顺着(脖颈子)往外滋血,综上所述:回国养老那就是:南柯一梦,那就是海市蜃楼,笔者所言那就是=良药苦口!

哪一枝杏花
看看刚刚爆出来的天水幼儿园事件吧
A
Amita
养老和在养老院养老是两回事,后者只是前者里一小段时间范畴。大部分人的养老时间都是在居家养老里熬过去的。可以比较一下
A
Amita
天水一个幼儿园铅高,密歇根Flint整个城市自来水含铅高,十年过去还没解决。中美都有自己的问题,还是比较一下普通人的生活
A
Amita
目前看,普通人如果是病重到需要机构养老的地步,家庭负担美国小一点;在这一步之前,中国更方便一点
哪一枝杏花
2006年天水边上的村名绝大多数铅超标铅中毒,他们不是普通人?天水的这些幼儿园孩子,他们不是普通人?谁是普通人?
哪一枝杏花
中南海?各级别的大院?
A
Amita
都到了养老年纪,就少谈些主义,多谈些衣食住行医疗保健,比如这边看病不需要预约但是要排长队,那边看病彬彬有礼但是约到三个月

码了这么多字,没看到多少干货。

A
Amita
是普通人啊,和flint一样是个例。你要是flint居民你就不会在意天水如何,自己家自来水还不能喝昵
哪一枝杏花
Since July 2016, the city of Flint's water system has met st

Since July 2016, the city of Flint's water system has met state and federal standards for lead in drinking water 

哪一枝杏花
这里,那里,原来你是在中国
A
Amita
老哥,这是NBC7/2号新闻,只是replace大部分水管,还有一部分没更换

A
Amita
这里那里只是语气词,我在哪里和这个话题没啥关系。普通人少谈主义多谈柴米油盐倒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A
Amita
我的意思是咱们说养老,就从general的角度看,不要扯某个具体的细节。看共性,找适合自己的地方。
走资派还在走
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曾经跟时传祥说过,我当国家主席是为人民服务,你掏大粪也是为人民服务,咱们都是为人民服务
新年2012
美国人工贵,怎么可能家庭负担小?除非吃福利的穷人
A
Amita
nursing home开销Medicaid会cover,当然川总这次bbb砍了一万亿Medicaid,未来如何不知道了
A
Amita
另外美国住院default是不需要家人陪床,中国不行,我岳父母前一段刚在北京住院,不允许陪床,但自己要通过医院请私人看护
A
Amita
实际上Medicaid支撑着nursing Home,不管穷人,很多老人也是依靠Medicaid
A
Amita
到老了也差不多,一个可能待遇高插管时间长一点多受几年罪,一个可能早早解脱
新年2012
Medicaid就是穷人才有
新年2012
在加拿大美国住免费养老院和中国高端养老院的没啥好比的,前者主打省钱,后者主打高质量

为了省钱,牺牲质量

新年2012
不同的社会阶层(如果收入没有作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