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天南地北
楼主 (文学峸)

徐光宪(1920年11月7日-2015年4月28日),浙江省上虞县(人,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 发明稀土串联提取技术。

194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51年3月,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9月,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副主任兼核燃料化学教研室主任;1980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2月,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学部主任;1991年,被选为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

徐光宪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涉及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料化学和稀土科学等领域,基于对稀土化学键、配位化学和物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 1994年获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再次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09年1月9日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5年4月28日上午,徐光宪院士不幸逝世,享年95岁。

天南地北
夫人高小霞,也是中科院院士
c
coach1960
要说“稀土之父”,还是留给何作霖,或者发现白云鄂博的先驱丁道衡。特别是丁道衡的铜像立在白云鄂博,内蒙只立过

成吉思汗,王昭君,乌兰夫的铜像

c
chufang
上海五十年代就开始生产稀土,六十年代开始分离。起码我就使用用分步结晶法分离稀土(估计没成功)。
老生常谈12
包头有色金属总公司和有色金属研究院以及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主要是研究铝铜等有色金属

稀土50年代应用很少吧?

吾道悠悠
记得60年代初,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就在研究稀土的开发利用。

西
西北东南
上海跃龙化工厂?
c
chufang
跃龙是私营厂,几个内衬橡皮的大木桶。然后用坩埚电解熔盐。产品就是打火石。厂内放射性高,看到里面的猫都不成样子了。
c
chufang
60年代在长江边浏河造了新跃龙。全新设备,最新技术。劳保条件也好多了。只是远离上海。估计新老跃龙现在都没了。
c
chufang
包钢铁矿含有稀土,所以给冶炼带来了困难。就知道日本欲出高价购买包钢的炼铁废渣,然后包钢设法回收稀土。
c
coach1960
对冶炼钢铁来说,是低品位铁矿。而且“杂质”太多,给生产带来压力,
f
f2022f
包钢与北京十大建筑一样,是大跃进时期建成的。1954年开始建设,1959年投产,
华府采菊人
真的不晓得包钢不是大跃进的十大建筑吗? 那时一五计划的156工程
f
f2022f
1959年投产,应该是1958年大跃进时建成的。大跃进使很多项目又快又好的建成。

不要只看大跃进的缺点,也要看到大跃进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