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在北京旅游,最令我感觉不适的现象

金笔
楼主 (文学峸)

虽然我出生在北京,但从我记事起就在上海长大。八十年代初,国内尚未开展旅游,但那时趁着学校放暑假,那一年我就跟几个亲戚朋友一同结伴去北京游玩,住在高校和国家机关宿舍里。十多天的时间里,反正该去的地方都去了。当时北京的夏天还是很不错的,基本不热。或者说,只要你不是直接站在日头底下,基本上是凉快的。北京人买来西瓜就放在水池里用水龙头一直冲着,反正也没看到他们用水紧张(但上海当时,特别是夏天,还是要节约用水的)。

反正该去的著名景点都去了,如故宫,八达岭,颐和园,紫竹院,天安门,煤山歪脖树,烈士纪念碑,天坛,军博等等。那时候毛儿席纪念堂正在建设阶段。去拜毛(实际上见的是假毛遗体),那是后来的事情。

说完了好的,现在说说那最令我感觉不适,但也非常奇异的现象吧。

那就是在北京大街上行走的马车。

在上海,农民送菜和农产品进市区都是用板车拉的。上海的农民真的很幸苦,尤其是菜农,往往一个人在前面双手拉,一个人在后面徒手推。但在北京,这活是农民驾着马车,拉货进城的。但那马呢,走着走着毫无预警就突然停下来,也不管是在长安街,还是府佑街(中南海),拉下一大坨屎。目测直径在一英尺,高半英尺,中间尖尖突起,土壤色,还冒热气呢。一般大道上,每隔一段距离(一两百米)就可以看到一坨。

更恶心的是,一大群苍蝇围着它飞舞。然后,在烈日的暴晒下,没一日就干燥分解尘埃化了。风一刮,它们就化为尘埃满天飞扬。打在脸上,吸入肺中。唉,咳咳。

想起来就感觉要窒息了。真不知道当年北京人是怎么过日子的。此现象到九零年代似有所改善。好像一是在马匹的屁股下装了一个兜,另外一个就是驾大车的马夫要自带一根竹竿前面套着一个兜,眼看马要下蛋了,赶紧将杆往前一伸,哈哈,接个正着。好像是在两千年后吧,市政府才行文禁止马车进城。

这也算是当年京城一景。

 

竞选
八十年代后期,北京街道上还有马车,但中心街道例如东西长安街、王府井大街、西单北大街等好像禁止马车,建国门好像有
d
dadaxiao
你记错了,84年就禁止马车进入二环。
空城之主
上海文革前就开始用手扶拖拉机拉菜进城了。一个生产队有好几辆手扶,载重一吨,半夜开出来到各个分包菜场,天亮前必须离开市区。
久经沙场的枪
一百年前的纽约,机动车取代了马车,市民们欢欣鼓舞,说终于摆脱了马粪成堆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的脏乱差,城市从此走向康庄大
c
coach1960
马粪那点污染对你来说就是,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哈
竞选
不准马车走马路,不公平。
信笔由墨
马粪纸,应该还有驴粪、骡粪,三者还是有用的。
风铃99
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马车驴车,而是粪车,每每遇到憋着气都难躲过,那时新北京与农村相邻,58年看到很多人民公社的宣传墙画
风铃99
这也是我对大跃进回忆时的重要部分。
w
weed123
说明那时的北京很接地气,不娇贵
H
Highage
我88年10月开始在北京出差驻了半年,不记得路上有????车
技术员
北京有过“马车不准进城联合管理办公室”。
技术员
马粪纸跟马粪除了外观联想没有其他关系。用马粪加驴骡粪也满足不了原材料供应。
a
aguafresh
我第一次到北京是87年,路上的马车/骡车一边走一边拉屎,恶心坏了。广东的小镇70年代都没见过这事情

广东有牛,只在农村里,不会进城。城镇的道路没见过粪便。

北京的路上走的是马、还是骡或者驴,我分不清楚,因为以前都没见过。

明白仁儿
文章好在让读者知道了祖国在发展进步,所以必须上城头。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洗脑。
吾道悠悠
67年上海还有载物马车进入市区街道,

是郊区部队营区的马车,此后好像就没有了。

何时归故里
其实也不能太厌恶。说实在的比汽车尾气的污染好多了。

民间谚语说不能想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到这儿就是不能想马儿跑,又不让马拉屎。马付出劳动也有大小便的自由。当时估计京郊或河北的农民还很少有车的,驾个马车进程也很正常。需要搞环卫的勤快一些。

 

我是在北京海淀长大的。你说的年代我还小,会看见农民赶着马车和骡车进城到我们小区附近卖菜卖西瓜。偶见马粪,也没有你所述说的很厌恶。动物比不了人,控制不住。后来也确实都在屁股后面带了个粪兜。

c
chufang
上海的粪都是用船从苏州河运向农村的,所以苏州河上有许多粪船。
金笔
谢谢
金笔
我们那年代是骑着自行车拼命追着公交车身后驶,不知道吸入多少尾气!唉
华府采菊人
黄浦江有条支流叫日晖港,从打浦桥朝南同黄浦江,河东的日晖东路,一排粪码头从北排到南,附近的气味啊

不过大家在开会时都说”没有大粪臭,哪来大米香“!

是前生已注定
也说明那时的车老板是比较富裕豪横,不在乎马粪的

那时农村农家肥是宝贵的,尤其京郊菜农在没有充分化肥供应的情况下,是舍不得随便把马粪扔了的。而车把式在农村是肥差,他们不捡粪,才给了当时时兴的学农项目,给了小学生和勤俭人机会:拾粪助农。我小时候学校组织学农捡粪,在京郊大马路边以及边上的小路上走啊老远才能拾得一小筐马粪,一路打闹玩耍,又给北京的蔬菜事业做了贡献,心里是很兴奋的。现在在美国种菜,一年也得拉一车牛粪不是。当然买到的美国牛粪是发过酵的,北京路边的马粪是新鲜的等待发酵的,更容易看到生活的原本。

您几位一看都是小时候就条件很好,不知道人间疾苦啊。单说自来水冲西瓜这事,那是你们住在机关宿舍,房钱水电只象征性的几毛钱甚至不需要交,才有长流水这样的奢侈浪费。而普通市民,最大的奢侈是井水湃西瓜而已。别说那个时候,就是现在我回国住家里,也是不能长流水的,洗个手要又开又关的,不然要被家里人说。

H
Helensburgh
学雷锋拾马粪
雾蒙蒙雨霏霏
好像古时候就有了,不过当时雅称为皇恭,马放屁雅称为虚恭。
百万庄大侠
长安街上走马车,一派胡言,马车连二环路都不允许进,还在长安街拉马粪,这种抹黑北京的手法也太小儿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