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前的帖子评论区楼太高了,我还是另起一帖吧。
大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我使用Cash-out Refinance把房贷提高到房价现值的70%到75%这一点上。我统一回复一下:
最后说一句:每个人、每个家庭对风险的理解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我曾经躬耕于南阳,睡过草棚,上过山下过地,身负5万元的债务来到美国读书,很多苦都吃过了。就算我们被迫卖掉房子,搬到同一个镇子上的公寓住,孩子们照样可以去上学,我们也不会觉得不适应。
其实,每次看见有新人来问想买出租房,因为想在沙滩上躺着数钱,我就畏手畏脚不知说什么好,最想问的是“风险”你都知道么。
美国的本质就是惩罚老实人。奖励投机分子。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越怕风险越吃亏。越保守越穷。
这都在美国生活二三十年了,这个简单的道理早应该理解了。
只要是一个可以承受的风险,完全是可以接受地。
等侠客岛的“赏恶罚善贴”’送到时,你不去也得去。哈哈
我挣钱就是靠不盲目相信他人的说词,
然后他就比很多人差了?:-)
这种概率有多大呀?
单干?看你的发言的口气,在任何公司里都呆不久的。
你若40年前就居家,你也不可能理解一个有能力的年轻人在事业上的成就感。
辩论, 瞟个白眼, 掠过。 但千万可别离开! 我很受益你的贴, 即使我没有能力复制你的成功!
校园里的人那般纯净,闲杂人员最多的地方也就是照澜园菜市场了。 :-)
因果关系不能颠倒了。
同意准备退休或是已经退休的人不应该用cash out自住房的钱来买股票。但是得承认,不准备早退休和准备早退休的人,投资策略是不同的。中年人和老年人更是不同,也应该不同。
我先前的帖子评论区楼太高了,我还是另起一帖吧。
大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我使用Cash-out Refinance把房贷提高到房价现值的70%到75%这一点上。我统一回复一下:
这不是我最近看到股市好转才有的突发奇想。早在8年前的2015年,我就开始这么做了。那时的利息率更低,只有2.75%;我还曾经拿过2.5%的超低利息率。我当时就计算过这么做的风险和回报,觉得是风险超级的投资行为。过去8年,标普500指数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11.6%,我的平均资金成本不到3%。每年获得的额外回报就是8.6%。 70%到75%的贷款额,根本不是事。硅谷大部分年轻家庭,买房子时的贷款额通常都是75%到80%之间。 如果股市、房市同时大跌并持续几年,并且我和太太“同时、长期”失业,这就是我所谓的“末日景象”。这种风险有没有可能?当然有可能!可能性大吗?非常非常低。我们虽然都是码工,但是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如果这种末日景象发生了,大部分硅谷家庭都将面临灭顶之灾,就像当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惨状。我家屯的那些基金,就算缩水50%,也足足可以支撑我们家十几年。 我也把这个策略介绍给我的几个亲密同事,最终说服了他们。他们如法炮制,收益颇丰。最后说一句:每个人、每个家庭对风险的理解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我曾经躬耕于南阳,睡过草棚,上过山下过地,身负5万元的债务来到美国读书,很多苦都吃过了。就算我们被迫卖掉房子,搬到同一个镇子上的公寓住,孩子们照样可以去上学,我们也不会觉得不适应。
其实,每次看见有新人来问想买出租房,因为想在沙滩上躺着数钱,我就畏手畏脚不知说什么好,最想问的是“风险”你都知道么。
美国的本质就是惩罚老实人。奖励投机分子。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越怕风险越吃亏。越保守越穷。
这都在美国生活二三十年了,这个简单的道理早应该理解了。
只要是一个可以承受的风险,完全是可以接受地。
等侠客岛的“赏恶罚善贴”’送到时,你不去也得去。哈哈
我挣钱就是靠不盲目相信他人的说词,
然后他就比很多人差了?:-)
这种概率有多大呀?
单干?看你的发言的口气,在任何公司里都呆不久的。
你若40年前就居家,你也不可能理解一个有能力的年轻人在事业上的成就感。
辩论, 瞟个白眼, 掠过。 但千万可别离开! 我很受益你的贴, 即使我没有能力复制你的成功!
校园里的人那般纯净,闲杂人员最多的地方也就是照澜园菜市场了。 :-)
因果关系不能颠倒了。
同意准备退休或是已经退休的人不应该用cash out自住房的钱来买股票。但是得承认,不准备早退休和准备早退休的人,投资策略是不同的。中年人和老年人更是不同,也应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