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韩战第一第二战役,美统帅搞大撤退到38线是不想引发新世界大战。美军撤退有些乱,因此表现差,全靠装备保护撤离成功。

d
dudu-pub
楼主 (文学峸)

而PLA在这二次战役以大规模兵力出现打的非常突然,让美军有些不能适应,但是,就是过于拼命和非要消灭美军师级建制政治大话,最后也是杀敌10个自损100的结局。PLA太小看美军的装备和国力了。

后来在3次,4次,5次战役中,PLA总想再打到南韩地盘,还企图把美军打败,但美军已经完全知道怎么和PLA做战斗纠缠与过手,就在38线两边和PLA打,从此PLA再也没有赚到战役的目标实现和占到便宜,而且自己倒是被纠缠的精疲力竭,不得己做韩战停战。

d
dudu-pub
现看乌俄战争,好像又看到了韩战各国对垒影子,最后普京被纠缠打的是要和谈的。而占的那些领土不会归俄,也不归乌,会是中立托管
d
dudu-pub
老柏树给评论一个。
5
547788
打得过,能撤退吗?后续接着打就不怕第三次世界大战了?以那样的军力对比,还打成这个结果,就是失败
老柏树
第一次战役老麦判断失误,以为入朝的志愿军只有几万人(实际有20万人以上,一线可能少点),所以决定继续推进

二次战役开打后,马上摸清真相:西线20万人以上,东线9兵团十几万人(一线开始26军不算也有近10万人),总数30万左右,相当于判断完全失误,所以战略撤退,最后一下子退回38度线。要知道6-25时北韩全军也就13-4万人。战略判断失误后退却是正常的,也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如果谁要负责任,当然是老麦。陆战一师的史密斯还是老到,在阿尔蒙德的百般催促下还是步步为营并且在下竭隅里修了机场。

实际上二次战役美军的实力并没有被削弱,如有网友说在东线包陆战一师的饺子实际上就是面皮包铁刺,西线万岁军打的那么好也没有多大的战果。但这种撤退对士气总体还是有影响的,3次战役美军基本不战而退,直到李奇微在4次战役的反攻及砥平里美23团用不到一百的阵亡失踪抗住志愿军前后3个师8个团的轮番进攻(119师,126师,115师2个团)并给对方极大的杀伤。

山寺桃花
马克阿瑟那时候好像是被对手欺骗了: 以为真的是志愿军,想那能有多少,几万人顶多了。
老柏树
对的,同时当时任何人在老麦的位置上也都很难判断,因为老彭是有意不示敌而争取先打对方几闷棍。陆战一师的史密斯当时步步为营

其实也是基于陆战一师侦察部队的反馈:一是很多附近山里的野兽出来了,正常寒冬不应该(里面可能有人),二是以往美军一到某处都有北韩小孩跟美军要糖吃,而一路到了下竭隅里则没有这样的事发生(大概率是志愿军提前掌控了周边,防止消息泄露)。

老柏树
二次战役陆战一师基层官兵的战斗素质高是成功突围的重要因素,连排级军官都是瓜达尔卡纳尔跟日军夜战的血海里泡出来的

如守德洞山口的F连连长巴伯,半夜一到就让人困马乏的手下先埋地雷装铁丝网,所以能在志愿军59师的进攻下(一个团主攻,一个团打援,一个团做预备队)守住这关键的要道,180人的连队,阵亡29人,负伤过半 --- 当然阵亡数量小的原因之一是有帐篷及煤油炉取暖,否则零下20多度下负了伤再在野外冻两小时,必死无疑;另外,按迟浩田自己说的:陆战一师用了夜视器材,我们当时根本不知道(其实美军早在冲绳就用了并给日军造成极大伤亡,当时夜视镜只能看60米,到了朝鲜战争已提高到100米左右)。

按陆战一师自己的总结:进攻下竭隅里的志愿军58师在各方面都强于北韩军(当然是仁川登陆后交过手的北韩军),但跟陆战一师还是没法比 (原文:This enemy was found to be far superior to the North Koreans in all respects, but greatly inferior to our troops)。

守小小砥平里的Freeman团长,则有将炮口朝内的精妙战术 --- 正常朝外的话防线近处就打不到了。

g
gushen
麦克阿瑟可能没想竟可以出动这么多兵力却不宣而战
不允许的笔名
麦以为日本不宣而战偷袭珍珠港已经到顶了,没想到还有更无耻的。
天青水蓝
老共就在联军越过三八线时已经公开警告过,还托了印度大使带话,但狂妄的老麦不信。第一次战役打垮韩军他还是觉得他能击溃中共军
B
Bob007
什么结果?一边美军还在半岛,韩国现代化。一边北韩全国只有一家胖子,志愿军不见踪影。
d
dudu-pub
这样在国际上偷摸出兵打仗也就大陆党思维,过去以此打赢国民党。但是在老美这里都不灵了,只能一时不能长久,1比10战损算赢?
t
thrawn
并不能只以伤亡数字来看输赢。要看战争结束时战略目的到达了多少
天青水蓝
越南战争美军和越军伤亡比是1;16,但美军自己从来都是说越战输了。阿富汗塔利班和美军伤亡比还要夸张,美军最后狼狈而逃
海之尘HZC
不知道这个名句么?“战报会骗人,战线不会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