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故事活动】看“繁花”,忆九十年代的上海

酒仙桥2
楼主 (文学峸)

“繁花”热播,回忆起九几年出差上海几周,公司就在外滩附近,住在外滩的东风宾馆(原海员俱乐部,老式电梯是有铁栅门要人开的),下班了就在到处溜达拍照,然后找地方冲印,南京路头上有个冠龙摄影器材店,冲印也够专业,不过人多等的时间长,想马上拿走是不可能的,问能不能快点,回答就不是很友好;于是就溜达到第一百货公司,里面也有冲印点,人还不多,都可以进到冲印机器边上看色彩,感觉待遇特好,就随口聊天说冠龙店大欺客,一百的服务员真会说话,“要说我们一百公司比他们可是大多了,可我们从来不会欺负客人”。呵,这话听着下次就还一定到这里来

(就一张照片扫描了)

y
yujing_hk
看角度像是在浦东拍的?
酒仙桥2
不是浦东,再猜猜
y
yujing_hk
不用猜了。看看海关大楼的位置就知道了。:)
移花接木
胶卷的感光度多少?那时市面有21DIN/ISO100,怎么摄夜景参数啊?
酒仙桥2
当时大多都用ISO100胶卷,我大概是点测光测那个东方塔,可能包围拍了三张,其实洗出来的照片里桥下面是比较暗的,

桥的曲线有,但桥面下面细节就很少了。在Scan成数码后PS里再调亮了一点

移花接木
虽然暗,但是细节还没损失,
秋来也秋去
那时候99%的老中们都是买ISO100的胶卷, 我記得好像一桶胶卷要十几人民币, 我到美國后才发現老美家里有ISO200
秋来也秋去
教授家里还有….ISO400, 老美教授发现一群老中留學生中有认货的, 就让我搬弄她的高档相机
秋来也秋去
另外我發現老美教授的抽屜里有二十几桶胶卷, 大部分也是ISO 100, 有兩三桶ISO200, 一桶ISO 400
秋来也秋去
最后我用老美教授的高档相机, 裝一桶ISO400的胶卷, 为一群非常开心的中國留學生们美美地咔嚓了一下午
酒仙桥2
现在还玩胶卷?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彩色的自己就冲不了了吧?
秋来也秋去
肯定不玩了
酒仙桥2
这是站在延安路外滩边的一个过街天桥上拍的
苏家小灶
看照片,那时候还没有金茂大厦什么的。才反应过来,繁花里面是P过了,或者用的是历史镜头,哈哈啊。
酒仙桥2
这是大概97年拍的,金茂大厦是哪年盖的?
r
r41866
低光下会互易率失效,曝光需要正补偿
r
r41866
因为互易律失效需要曝光正补偿,还需要加上钨丝灯白平衡滤光镜

用胶片很麻烦,哪像现在数码相机那么容易可以马上调整马上看结果?

不过如果要用数码相机把人拍在夜景里还是非常麻烦的,需要闪光灯柔光罩和闪光灯滤色镜。

酒仙桥2
你这个说得很专业,我当时还没考虑到长曝互易律失效,也是用日光片没加滤镜就拍了
r
r41866
我还真的买了一个那种滤光镜,不过后来一次也没有用过

室内的照相基本用闪光灯了,闪光灯白平衡和日光差不多的。室外夜景呢,当时水平差,不知道需要用那种滤光镜。

婧芊
这应该是亚洲第一弯的拐弯处吧!谢谢分享,赞!
远方的绿萝
很棒的角度。
酒仙桥2
查了一下应该是亚洲第一弯,这那个下面有个过街天桥,在天桥上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