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独自来到多伦多后,对周围一切都是新鲜的,还像一个游客一样在观光了解这个城市,去哪里都会带着相机,当时拍胶片总不会像现在数码随便按,按快门总得认真好多。在Central Island,看到一颗非常红的枫树,左看右看拍下来
之后有个华人摄影师带个女的打着伞当模特坐在这个椅子上拍,于是上前聊天,他告诉我华人影友在中区唐人街哪个饼屋三楼每天下午有人在可以聚会聊天,赶快悄悄记下,有找到组织的感觉。
草坪上一家子在晒太阳,一条帆船驶过
天渐渐暗了,看岸边水面变化的颜色和蜿蜒的湖岸线,赶紧拍下来
Honest Eds 是个廉价百货公司,华人称为三层楼,现在已经拆除
(关于Honest Eds老板的传奇故事,我在视频中有说,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后来照片洗出来后,我还拿着去唐人街的那个饼屋三楼,见到了三四位说粤语的老先生们在喝茶聊天,最年长的有80岁,之后又陆续有人来去很自由,饼屋就是个影友们经常聚会的地方。当时分享照片还只有拿着自己相册,以我极普通的粤语凑合能聊,都还挺友好的,似乎在后来的摄影活动中曾遇到过一两位。
彩色的冲洗或扩放很少在家做的。C41(负片)和E6(正片)对温度和agitation要求非常高。
黑白的可以自己在家玩。照片的冲洗是个硬技术,估计现在已经流失了。Photoshop里的dodge和burn就是从原始的照片冲洗技术来的。而dodge and burn的发明人正是Ansel Adams。
我是70生人,从小由于父亲的关系会跟着到报社和印刷厂的暗房。那时候也不知道他们具体干什么,但有目睹老式dodge and burn手工做后期。
说到冲洗,这是个纯技术活。后期药水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通常他们在冲系之前就会考虑用什么药水。是用D72还是D76,是用浓缩的药液但是减少冲洗时间呢还是用稀释的药液但加长冲洗时间。很多时候,他们在把胶卷装到相机是就要开始考虑后期过程了。当年的胶卷大多是21定(ISO100),在资源不丰富的时候,有时需要push到27定然后在冲洗的时候做矫正。回想那时的暗房,还真的很有意思。
二十多年前独自来到多伦多后,对周围一切都是新鲜的,还像一个游客一样在观光了解这个城市,去哪里都会带着相机,当时拍胶片总不会像现在数码随便按,按快门总得认真好多。在Central Island,看到一颗非常红的枫树,左看右看拍下来
之后有个华人摄影师带个女的打着伞当模特坐在这个椅子上拍,于是上前聊天,他告诉我华人影友在中区唐人街哪个饼屋三楼每天下午有人在可以聚会聊天,赶快悄悄记下,有找到组织的感觉。
草坪上一家子在晒太阳,一条帆船驶过
天渐渐暗了,看岸边水面变化的颜色和蜿蜒的湖岸线,赶紧拍下来
Honest Eds 是个廉价百货公司,华人称为三层楼,现在已经拆除
(关于Honest Eds老板的传奇故事,我在视频中有说,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后来照片洗出来后,我还拿着去唐人街的那个饼屋三楼,见到了三四位说粤语的老先生们在喝茶聊天,最年长的有80岁,之后又陆续有人来去很自由,饼屋就是个影友们经常聚会的地方。当时分享照片还只有拿着自己相册,以我极普通的粤语凑合能聊,都还挺友好的,似乎在后来的摄影活动中曾遇到过一两位。
彩色的冲洗或扩放很少在家做的。C41(负片)和E6(正片)对温度和agitation要求非常高。
黑白的可以自己在家玩。照片的冲洗是个硬技术,估计现在已经流失了。Photoshop里的dodge和burn就是从原始的照片冲洗技术来的。而dodge and burn的发明人正是Ansel Adams。
我是70生人,从小由于父亲的关系会跟着到报社和印刷厂的暗房。那时候也不知道他们具体干什么,但有目睹老式dodge and burn手工做后期。
说到冲洗,这是个纯技术活。后期药水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通常他们在冲系之前就会考虑用什么药水。是用D72还是D76,是用浓缩的药液但是减少冲洗时间呢还是用稀释的药液但加长冲洗时间。很多时候,他们在把胶卷装到相机是就要开始考虑后期过程了。当年的胶卷大多是21定(ISO100),在资源不丰富的时候,有时需要push到27定然后在冲洗的时候做矫正。回想那时的暗房,还真的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