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期五(北京时间)。
早几年的摄坛曾将每周五定为“拍砖日”。
在这天,约定俗成的不唱赞歌,只挑毛病。
按理说,这天的帖子不会多,谁会没事找抽?
奇怪的是,帖子漫天舞,砖头满坛飞。。。
花木兄、严教授、雨女士、酒仙兄应该都知道,
我没撒谎。
一个周五,我上了一片,起名“视而不见”。
顷刻,砖头铺天盖地砸过来。。。照片“体无完肤”。
那张照片是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拍的。
在从老城广场去查理大桥的一条铺着砖石的老街上,我驻足了。
我看到一个乞丐手端着帽子,匍匐在路边。
在欧洲,行乞的人多半是有一技之长的“街头艺人”,这形象的不多见。
路人见多不怪,匆匆擦身而去。而我,举起了相机。
这时,两位行走的女士和一位仰天张望的男人闯进镜头。。。
回来看照片,我心动了:看到可怜的乞讨者,路人漠然,
这不是那什么什么社会的写照吗?哈哈,主题有了。
。。。
一轮砖头过后,我清醒了一些。
打开照片,一般读者第一眼看到的是男人喜欢的地方。。。是我的错;
那么,第二眼你会看哪儿呢?照片的主体呢?焦点在哪儿?
遗憾的是,当年摄友们精彩辛辣的点评都已经没有了,讨论的结局也忘了。
今天看来,这只是一张普通的街拍片,没有想的、说的那么诡秘。
或许照片缺少摄影的基本要素,或许照片的光、影、调乏善可陈,
或许那乞讨者压根儿就没入读者法眼。。。
元芳,你怎么看?
那年你就是这样说的。
放弃杂乱而抽象出深层次的意义。人的眼睛具有天然的这个功能,当然是受到各种复杂因素影响的。当摄影师掌握了这个普遍的规律,然后reverse engineer, 就能拍出好照片了----或者说不一样的照片了
那就会是港兄的故事了,大家不容易忘记
以前摄坛也有人物照。清晰度刚刚的,但就是没有楼下酒仙桥那个马车夫动人神韵。硬拍出来就成了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这一张很棒!拍出了社会的冷漠和现实。
像苏州园林,走着走着来个月亮门,后面景色半隐半现,景随步移
今天星期五(北京时间)。
早几年的摄坛曾将每周五定为“拍砖日”。
在这天,约定俗成的不唱赞歌,只挑毛病。
按理说,这天的帖子不会多,谁会没事找抽?
奇怪的是,帖子漫天舞,砖头满坛飞。。。
花木兄、严教授、雨女士、酒仙兄应该都知道,
我没撒谎。
一个周五,我上了一片,起名“视而不见”。
顷刻,砖头铺天盖地砸过来。。。照片“体无完肤”。
那张照片是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拍的。
在从老城广场去查理大桥的一条铺着砖石的老街上,我驻足了。
我看到一个乞丐手端着帽子,匍匐在路边。
在欧洲,行乞的人多半是有一技之长的“街头艺人”,这形象的不多见。
路人见多不怪,匆匆擦身而去。而我,举起了相机。
这时,两位行走的女士和一位仰天张望的男人闯进镜头。。。
回来看照片,我心动了:看到可怜的乞讨者,路人漠然,
这不是那什么什么社会的写照吗?哈哈,主题有了。
。。。
一轮砖头过后,我清醒了一些。
打开照片,一般读者第一眼看到的是男人喜欢的地方。。。是我的错;
那么,第二眼你会看哪儿呢?照片的主体呢?焦点在哪儿?
遗憾的是,当年摄友们精彩辛辣的点评都已经没有了,讨论的结局也忘了。
今天看来,这只是一张普通的街拍片,没有想的、说的那么诡秘。
或许照片缺少摄影的基本要素,或许照片的光、影、调乏善可陈,
或许那乞讨者压根儿就没入读者法眼。。。
元芳,你怎么看?
那年你就是这样说的。
放弃杂乱而抽象出深层次的意义。人的眼睛具有天然的这个功能,当然是受到各种复杂因素影响的。当摄影师掌握了这个普遍的规律,然后reverse engineer, 就能拍出好照片了----或者说不一样的照片了
那就会是港兄的故事了,大家不容易忘记
以前摄坛也有人物照。清晰度刚刚的,但就是没有楼下酒仙桥那个马车夫动人神韵。硬拍出来就成了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这一张很棒!拍出了社会的冷漠和现实。
像苏州园林,走着走着来个月亮门,后面景色半隐半现,景随步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