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导航检测是常规方法,防止GPS被干扰。至于1mm,是地面增强方式,需要地面的参考。地面增强到10mm没有任何的问题 - 硬码工
(1)惯性导航:是近年来有了电子加速度芯片或电子陀螺仪后才使用在了常规GPS定位上。之前的陀螺仪都是机械方式的。惯性导航必须随时/及时矫正才对位置数据又参考意义。而加速度或惯性修正,并不是为防止GPS被其他信号干扰或屏蔽用的(比如军事干扰),而是用在复杂环境,比如,短时间的隧道遮挡,高楼峭壁等GPS信号反射等GPS信号被物体屏蔽或反射的情况(表现为定位位置突然大距离跳动)结论:加速度矫正不是为了抗干扰。
(2)你说的地面方式,其实在国内沿海早就使用了,通常称作差分修正,也许可以看作是现在的GNSS RTK的前身。但是,无论如何,1个GPS的最小规格天线也有2CMX2CM吧?如果有人号称定位精度到1mm. 我就好奇他是怎么测量的,是从2X2天线中心点测量的?如果天线侧翻90度,他又怎么测量?卫星没有可能总在你天线正上方并和天线垂直,你怎么可能保证1mm? 结论:宣称精度1mm, 针对2x2CM的GPS天线,我不认为这是真实和科学的(商业宣传除外),这样的所谓精度在2X2的天线上,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
看不下去了,偶尔来一次,顺便科普你一下,你觉得不可能,是你自己不懂而已。 很多年前,多灾多难的日本就用GPS来监视山体滑坡,一旦山体异动,发信号让大家赶紧撤离,减少伤亡。 高精度的检测,当然需要毫米级,不只是水平位移,而且还有高度位移,人命关天,不是闹着玩儿的。 (还有更先进的,更高速的。但是成本巨高,得花大钱。你感兴趣,想学习,可以自己找,有专利的可以查询。) 当时他们介绍策划的时候,有个科普网站,给你看看。 http://www.shamen-net.com/shamen/shamen02.html 你应该看得懂日语,看不懂的话,再给你发一个更浅显的,好好学习一下,有好处。 https://www.ne.jp/asahi/nature/kuro/HGPS/principle_gps.htm
博士论文整这个比较困难,范围太广,成本高昂! 当时一个通道(GPS测量通道)的成本是100万美元以上,用无线发回基站收集数据,实时检测分析。 国家级别project,钱不是事儿,现在成本降低到多少,不知道,好久没跟了。
测量精度跟探头的大小没关系,位置测量要先找基准点,测量坐标。然后就是想办法补正数据,补正差分的问题了。 人类的贼眼这个探头,分辨率有多少?搁你的意思,还别做集成电路了?好好动动脑子!
http://www.unavco.org/instrumentation/networks/status/all/realtime
GPS的精度,监测滑坡,呵呵。你知道大厦摇动,桥梁颤动么?
误报怕是分分钟的事情。
中国是买不到。谁卖谁坐牢
军用只是信号频率不一样,军用接收机同时接收两个频率所以抗干扰能力强。
用RTK制导等于依靠敌国网络,不认为哪国想设计这种制导的导弹。
1)惯性导航一直都是用于防止GPS的人为的干扰。陀螺仪是机械方式的时候就这样在用,军用。这只是事实,不明白我也没有必要说很清楚。没有说是为了提高GPS的精度。
2)相对精度。我说了,不能军用。
惯性导航检测是常规方法,防止GPS被干扰。至于1mm,是地面增强方式,需要地面的参考。地面增强到10mm没有任何的问题 - 硬码工
(1)惯性导航:是近年来有了电子加速度芯片或电子陀螺仪后才使用在了常规GPS定位上。之前的陀螺仪都是机械方式的。惯性导航必须随时/及时矫正才对位置数据又参考意义。而加速度或惯性修正,并不是为防止GPS被其他信号干扰或屏蔽用的(比如军事干扰),而是用在复杂环境,比如,短时间的隧道遮挡,高楼峭壁等GPS信号反射等GPS信号被物体屏蔽或反射的情况(表现为定位位置突然大距离跳动)结论:加速度矫正不是为了抗干扰。
(2)你说的地面方式,其实在国内沿海早就使用了,通常称作差分修正,也许可以看作是现在的GNSS RTK的前身。但是,无论如何,1个GPS的最小规格天线也有2CMX2CM吧?如果有人号称定位精度到1mm. 我就好奇他是怎么测量的,是从2X2天线中心点测量的?如果天线侧翻90度,他又怎么测量?卫星没有可能总在你天线正上方并和天线垂直,你怎么可能保证1mm? 结论:宣称精度1mm, 针对2x2CM的GPS天线,我不认为这是真实和科学的(商业宣传除外),这样的所谓精度在2X2的天线上,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
看不下去了,偶尔来一次,顺便科普你一下,你觉得不可能,是你自己不懂而已。
很多年前,多灾多难的日本就用GPS来监视山体滑坡,一旦山体异动,发信号让大家赶紧撤离,减少伤亡。
高精度的检测,当然需要毫米级,不只是水平位移,而且还有高度位移,人命关天,不是闹着玩儿的。
(还有更先进的,更高速的。但是成本巨高,得花大钱。你感兴趣,想学习,可以自己找,有专利的可以查询。)
当时他们介绍策划的时候,有个科普网站,给你看看。
http://www.shamen-net.com/shamen/shamen02.html
你应该看得懂日语,看不懂的话,再给你发一个更浅显的,好好学习一下,有好处。
https://www.ne.jp/asahi/nature/kuro/HGPS/principle_gps.htm
博士论文整这个比较困难,范围太广,成本高昂!
当时一个通道(GPS测量通道)的成本是100万美元以上,用无线发回基站收集数据,实时检测分析。
国家级别project,钱不是事儿,现在成本降低到多少,不知道,好久没跟了。
测量精度跟探头的大小没关系,位置测量要先找基准点,测量坐标。然后就是想办法补正数据,补正差分的问题了。
人类的贼眼这个探头,分辨率有多少?搁你的意思,还别做集成电路了?好好动动脑子!
http://www.unavco.org/instrumentation/networks/status/all/realtime
GPS的精度,监测滑坡,呵呵。你知道大厦摇动,桥梁颤动么?
误报怕是分分钟的事情。
中国是买不到。谁卖谁坐牢
军用只是信号频率不一样,军用接收机同时接收两个频率所以抗干扰能力强。
用RTK制导等于依靠敌国网络,不认为哪国想设计这种制导的导弹。
https://www.gps.gov/systems/gps/performance/accuracy/#:~:text=a%20fixed%20location.-,Is%20military%20GPS%20more%20accurate%20than%20civilian%20GPS%3F,civilian%20and%20military%20GPS%20services.
1)惯性导航一直都是用于防止GPS的人为的干扰。陀螺仪是机械方式的时候就这样在用,军用。这只是事实,不明白我也没有必要说很清楚。没有说是为了提高GPS的精度。
2)相对精度。我说了,不能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