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网友认为俄军从右岸撤军的原因是因为后勤得不到保障,其实仔细想这个并不是主要因素。目前俄方宣布已经从右岸撤离了11.5万平民,而不仅仅是赫尔松市区的6万人,这就表明之前俄通过浮桥和渡轮(以及安东诺夫大桥在乌军海马斯打击和俄军抢修下剩余的通过能力)保障了近15万人(其中大约3万俄军)的日常所需没有断粮。现在11万人撤走后保障剩下了的3万应该是游刃有余。
其次,第聂伯河10月中旬开始封冻,只要再经过一两个月后冰已经冻得很结实,上面别说跑汽车,几十吨的坦克都没有问题(69年3月15日珍宝岛苏军坦克就是从冰面上进攻的)那时河面到处可以通过就是把大桥炸塌也阻止不了运输补给。海马斯使用卫星制导也打不了运动目标,因为目标坐标位置是发射时输入的,如果火炮射击距离为20公里,以音速两倍计算(其实火箭弹速度远远达不到两倍音速)炮弹飞到目标位置也要半分钟,这时汽车已经开出几百米了。如果射击距离更远需要飞行的时间更长,所以俄军至少到明年三月融冰之前补给不成问题。
那么俄军撤离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首先在居民全部撤离后赫尔松已是一座空城,没有任何生产能力和工商业产出,再守下去已经失去意义。其次之前沙利文和普京助手密集通话,双方应该是达成了某种deal, 但双方都秘而不宣,具体是什么现在还不得而知。但从俄宣布从右岸撤军后乌方并无积极反应来看,乌方对这个deal应该不是很满意,考虑到共和党主控众院后再通过新的援乌资金会有变数(共和党众院党鞭麦卡锡甚至表示对之前通过的项目都要进行审查)虽然之前通过的600亿援助还远没有花完,但本年度没花完下一财年新一届国会是需要重新确认的。所以民主党政府也不想战局扩大后援助又因为新的国会喊卡而不继,急于冷却局势,所以必须对司机政府的军事行动加以一定限制,这种情况下美俄双方有共同利益,司机政府只能接受这种局面因为离开美欧支援是独力难以支撑的
回炉吧。
后三国同时配备了俄制和西方武器,如印度同时装备苏30和阵风,马来西亚和印尼同时装备苏30和F-16
西方支援乌克兰反侵略战争是有文化背景的。所以不存在中共宣传的美国放弃援助乌克兰的任何可能。除非西方人全换成中国人。
同一件事反着你也能讲出道了来吧?
那你前几个礼拜费那么大劲儿就是为了现在推翻自己?
两次大战都这样。
这个城丢了,克里米亚就丢了一半,而俄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战略目的之一:打通克里米亚的陆上交通就成了笑话。
这还不是史诗级的失败?
美国总体上支持乌克兰抗击俄国的大局,会严格对待乌克兰的要求并使之符合美国的方向,要求乌克兰同意美国就援助项目的进展执行进行监督,特别是乌克兰开口要的“行政维持费”可能被压缩。俄国自开打以来眼镜碎一地,链条掉一地,就算是有能战之兵在乌克兰也没放多少,毕竟俄国不得不防范万一发生的北约军事力量的进攻。这样在乌克兰要加大进攻就必须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假如在冰冻季节发动进攻,首先就要解决弹药食品医药燃料可靠的持续补给,其次是战术隐蔽和欺骗,对乌克兰军防御的侦察,再次是持续不断的对乌克兰后方目标的打击。这些从现在看来俄国人都不容易做到,在电磁作战方面俄国的劣势非常明显,在远程火力打击方面单靠几架伊朗自杀无人机和数量不足的战术火箭是不够的。这次后退是俄国军队自第一次车臣战争失败以后的最大挫败,失去的是刚刚“加入大俄罗斯祖国”的领土,所以这不是结束而是下一步残酷战斗的开始,大帝出于自保“威望”和权力必须依靠战争维持“俄罗斯强大”而必须纠正世界对今日俄国的“错误认知”。
很多网友认为俄军从右岸撤军的原因是因为后勤得不到保障,其实仔细想这个并不是主要因素。目前俄方宣布已经从右岸撤离了11.5万平民,而不仅仅是赫尔松市区的6万人,这就表明之前俄通过浮桥和渡轮(以及安东诺夫大桥在乌军海马斯打击和俄军抢修下剩余的通过能力)保障了近15万人(其中大约3万俄军)的日常所需没有断粮。现在11万人撤走后保障剩下了的3万应该是游刃有余。
其次,第聂伯河10月中旬开始封冻,只要再经过一两个月后冰已经冻得很结实,上面别说跑汽车,几十吨的坦克都没有问题(69年3月15日珍宝岛苏军坦克就是从冰面上进攻的)那时河面到处可以通过就是把大桥炸塌也阻止不了运输补给。海马斯使用卫星制导也打不了运动目标,因为目标坐标位置是发射时输入的,如果火炮射击距离为20公里,以音速两倍计算(其实火箭弹速度远远达不到两倍音速)炮弹飞到目标位置也要半分钟,这时汽车已经开出几百米了。如果射击距离更远需要飞行的时间更长,所以俄军至少到明年三月融冰之前补给不成问题。
那么俄军撤离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首先在居民全部撤离后赫尔松已是一座空城,没有任何生产能力和工商业产出,再守下去已经失去意义。其次之前沙利文和普京助手密集通话,双方应该是达成了某种deal, 但双方都秘而不宣,具体是什么现在还不得而知。但从俄宣布从右岸撤军后乌方并无积极反应来看,乌方对这个deal应该不是很满意,考虑到共和党主控众院后再通过新的援乌资金会有变数(共和党众院党鞭麦卡锡甚至表示对之前通过的项目都要进行审查)虽然之前通过的600亿援助还远没有花完,但本年度没花完下一财年新一届国会是需要重新确认的。所以民主党政府也不想战局扩大后援助又因为新的国会喊卡而不继,急于冷却局势,所以必须对司机政府的军事行动加以一定限制,这种情况下美俄双方有共同利益,司机政府只能接受这种局面因为离开美欧支援是独力难以支撑的
回炉吧。
后三国同时配备了俄制和西方武器,如印度同时装备苏30和阵风,马来西亚和印尼同时装备苏30和F-16
西方支援乌克兰反侵略战争是有文化背景的。所以不存在中共宣传的美国放弃援助乌克兰的任何可能。除非西方人全换成中国人。
同一件事反着你也能讲出道了来吧?
那你前几个礼拜费那么大劲儿就是为了现在推翻自己?
两次大战都这样。
这个城丢了,克里米亚就丢了一半,而俄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战略目的之一:打通克里米亚的陆上交通就成了笑话。
这还不是史诗级的失败?
美国总体上支持乌克兰抗击俄国的大局,会严格对待乌克兰的要求并使之符合美国的方向,要求乌克兰同意美国就援助项目的进展执行进行监督,特别是乌克兰开口要的“行政维持费”可能被压缩。俄国自开打以来眼镜碎一地,链条掉一地,就算是有能战之兵在乌克兰也没放多少,毕竟俄国不得不防范万一发生的北约军事力量的进攻。这样在乌克兰要加大进攻就必须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假如在冰冻季节发动进攻,首先就要解决弹药食品医药燃料可靠的持续补给,其次是战术隐蔽和欺骗,对乌克兰军防御的侦察,再次是持续不断的对乌克兰后方目标的打击。这些从现在看来俄国人都不容易做到,在电磁作战方面俄国的劣势非常明显,在远程火力打击方面单靠几架伊朗自杀无人机和数量不足的战术火箭是不够的。这次后退是俄国军队自第一次车臣战争失败以后的最大挫败,失去的是刚刚“加入大俄罗斯祖国”的领土,所以这不是结束而是下一步残酷战斗的开始,大帝出于自保“威望”和权力必须依靠战争维持“俄罗斯强大”而必须纠正世界对今日俄国的“错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