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十月24号夜间,3野28军的9千老共开始进攻金门,苦战3天后在古宁头被4倍以上的国军全歼。
49年11月初,3野21和22军一部试图攻打舟山登步岛,失败;伤亡3千余人后撤回。
50年4月底,4野40军和43军在琼崖纵队配合下打下海南岛,国军10万人损失3.3万,余部撤回台湾。
50年5月初,因为海南岛战役加上老共的喷气式飞机列装,舟山的12万国军在石觉指挥下秘密撤回台湾。
50年7月底,3野29军700余人试图攻打大二担岛(口号是“要保证放响进攻金、台的第一炮,坚决打下大、二擔”),国军守备的是营长史恒丰以下300人,全歼老共700余人(俘虏近300人),其中30余人坐船攻打二担岛,被三名国军劝降。51年蒋经国视察大担岛,写下“大胆担大担,岛孤人不孤”(现刻在大担岛渡口的石壁上),从此两岛改名为大胆,二胆。
52年10月10号夜间,胡琏麾下的75师偷袭南日岛,基本全歼3野83师守军1300余人,13日带着800名俘虏成功撤退。
53年7月,胡琏率1万多国军偷袭东山岛失败,损失3千余人,3野老共损失1700余人。之后国军再没有类似规模的偷袭行动。
55年1月,3野1万余人海陆空联合作战,登陆的5千共军全歼1千固守的国军,国军指挥官王生明上校自杀身亡。
1955年1月2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福尔摩沙决议案》,授权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可以出兵保护中华民国统治的岛屿,对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侵略。艾森豪威尔威胁要用原子弹,周恩来声明不怕美国威胁。2月国军一万余人及平民1万5千人(台湾称为“大陈义胞”)在美军第7舰队帮助下撤回台湾。之后,国共双方再无海岛攻防战。
显然,自金门战役开始,双方基本势均力敌;3野在海岛攻防战中对胡琏总体是输多胜少(唯一的亮点就是一江山岛战役);4野则胜在海南岛(薛岳为国军总指挥),很大原因也是岛上有上万人的琼崖纵队作内应。
在第二个电影中柯受良似乎演的一个国军驾驶兵,驾着装了炸药的吉普车和老共同归于尽。
两个电影跟50-70年代的大陆国共战争片很类似。
大担岛战斗,国军在没有海空支援(天气不好)的条件下,守军以少胜多,打得共军从此不敢再以少量部队去攻击国军据守的岛屿。实际上该战才是国共内战的转折点,自此之后,共军摧枯拉朽般的进攻在台海被遏制了。
后面共军一江山岛的胜利并没有改变这一局面,绝对优势的共军登岛部队的进攻反而证明了国军战斗力的强悍。以当年国军百万之众,要在台湾复制一江山岛,即使没有美国干涉,解放军也无力组织实施数百万人的登陆进攻战役,没有超过国军3倍的登陆部队,解放军只能重蹈大担岛的覆辙。
这就是政治家,走一步,看十步,不拘泥于眼前个人政党的得失,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这样,几十年前就看到了今天台湾的危险,并且早早布局了。又怎么会输。
牵拖了海峡正面的力量,所以美国也不支持花大力气守大陈。大陈的撤退使台湾失去了“浙江省”的最后土地,同时预示着一旦大陆的武力加强以后,台湾国防上面临的压力。自从08年大陆获得“火力覆盖”台湾能力到18年以后“遂行登陆”能力,台湾的防卫压力趋致极限。现在是美国的力量和中共摸美国的底及计算耗损,时势和几十年前不能比了。
金马就不放弃。
建丰同志和小平同志也都是斯大林同志的学生。
但是,台湾岛就不一样廖。
一则面积人口不是大陆周围小岛可比,二则渡海距离太远,换句话说,渡海船只挨打的时间太长。
更有甚者,共军打小岛,不会有外军支援,打台湾可以确信有外军支援,主要是海空军。
台湾东部海域和菲律宾海,适于航母和核潜艇机动作战,海峡上空的制空权争夺战,共军开始可能占上风,但是,虎头蛇尾不可避免。如果共军攻击海面上日美奥军舰,日美奥就可以反击大陆沿海港口码头和物资运输兵员集结地区,并且封锁印度洋。
如果打成持久战,双方都会遭受极大损失和困难。但是,海洋作战,优势在美国为首的海洋国家。共军作为内陆军队,有力气使不上,海洋作战还需百年养成。一旦沿海成为攻击目标,兲朝经济在制裁和封锁,轰炸下,很难支撑海峡的高科技战争。
像老蒋一样,远离沿海,靠内陆山洞兵工厂支撑。
其实这样也是瞎凑合。那些军工厂需要的原材料,钢铁能源,还是要外部运入。一旦被切断,小打小闹可以,大规模生产支援战争,没门儿。问题是,老毛对工业农业商业经济的细节没兴趣,有点顾头不顾腚,保住工厂再说。现在,那些工厂都成了无人区廖,只有”老军工“们留下无尽的思念和伤感,毕竟一辈子都几乎卖给那些山洞廖。
也许人们会说,现在今非昔比,国力强大,不怕打。其实,强大是相对滴。共军vs国军,强大。共军海空军vs美日澳海空军,不强大。真打是打不过滴。打输了后果很严重滴。而且,美军打仗特喜欢断人“粮道”,直取后勤。台海呢,目标当然就是沿海工业区啦。这个,中共真滴赌不起,除非脑袋灌水,喝高廖。
49年十月24号夜间,3野28军的9千老共开始进攻金门,苦战3天后在古宁头被4倍以上的国军全歼。
49年11月初,3野21和22军一部试图攻打舟山登步岛,失败;伤亡3千余人后撤回。
50年4月底,4野40军和43军在琼崖纵队配合下打下海南岛,国军10万人损失3.3万,余部撤回台湾。
50年5月初,因为海南岛战役加上老共的喷气式飞机列装,舟山的12万国军在石觉指挥下秘密撤回台湾。
50年7月底,3野29军700余人试图攻打大二担岛(口号是“要保证放响进攻金、台的第一炮,坚决打下大、二擔”),国军守备的是营长史恒丰以下300人,全歼老共700余人(俘虏近300人),其中30余人坐船攻打二担岛,被三名国军劝降。51年蒋经国视察大担岛,写下“大胆担大担,岛孤人不孤”(现刻在大担岛渡口的石壁上),从此两岛改名为大胆,二胆。
52年10月10号夜间,胡琏麾下的75师偷袭南日岛,基本全歼3野83师守军1300余人,13日带着800名俘虏成功撤退。
53年7月,胡琏率1万多国军偷袭东山岛失败,损失3千余人,3野老共损失1700余人。之后国军再没有类似规模的偷袭行动。
55年1月,3野1万余人海陆空联合作战,登陆的5千共军全歼1千固守的国军,国军指挥官王生明上校自杀身亡。
1955年1月2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福尔摩沙决议案》,授权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可以出兵保护中华民国统治的岛屿,对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侵略。艾森豪威尔威胁要用原子弹,周恩来声明不怕美国威胁。2月国军一万余人及平民1万5千人(台湾称为“大陈义胞”)在美军第7舰队帮助下撤回台湾。之后,国共双方再无海岛攻防战。
显然,自金门战役开始,双方基本势均力敌;3野在海岛攻防战中对胡琏总体是输多胜少(唯一的亮点就是一江山岛战役);4野则胜在海南岛(薛岳为国军总指挥),很大原因也是岛上有上万人的琼崖纵队作内应。
在第二个电影中柯受良似乎演的一个国军驾驶兵,驾着装了炸药的吉普车和老共同归于尽。
两个电影跟50-70年代的大陆国共战争片很类似。
大担岛战斗,国军在没有海空支援(天气不好)的条件下,守军以少胜多,打得共军从此不敢再以少量部队去攻击国军据守的岛屿。实际上该战才是国共内战的转折点,自此之后,共军摧枯拉朽般的进攻在台海被遏制了。
后面共军一江山岛的胜利并没有改变这一局面,绝对优势的共军登岛部队的进攻反而证明了国军战斗力的强悍。以当年国军百万之众,要在台湾复制一江山岛,即使没有美国干涉,解放军也无力组织实施数百万人的登陆进攻战役,没有超过国军3倍的登陆部队,解放军只能重蹈大担岛的覆辙。
这就是政治家,走一步,看十步,不拘泥于眼前个人政党的得失,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这样,几十年前就看到了今天台湾的危险,并且早早布局了。又怎么会输。
牵拖了海峡正面的力量,所以美国也不支持花大力气守大陈。大陈的撤退使台湾失去了“浙江省”的最后土地,同时预示着一旦大陆的武力加强以后,台湾国防上面临的压力。自从08年大陆获得“火力覆盖”台湾能力到18年以后“遂行登陆”能力,台湾的防卫压力趋致极限。现在是美国的力量和中共摸美国的底及计算耗损,时势和几十年前不能比了。
金马就不放弃。
建丰同志和小平同志也都是斯大林同志的学生。
但是,台湾岛就不一样廖。
一则面积人口不是大陆周围小岛可比,二则渡海距离太远,换句话说,渡海船只挨打的时间太长。
更有甚者,共军打小岛,不会有外军支援,打台湾可以确信有外军支援,主要是海空军。
台湾东部海域和菲律宾海,适于航母和核潜艇机动作战,海峡上空的制空权争夺战,共军开始可能占上风,但是,虎头蛇尾不可避免。如果共军攻击海面上日美奥军舰,日美奥就可以反击大陆沿海港口码头和物资运输兵员集结地区,并且封锁印度洋。
如果打成持久战,双方都会遭受极大损失和困难。但是,海洋作战,优势在美国为首的海洋国家。共军作为内陆军队,有力气使不上,海洋作战还需百年养成。一旦沿海成为攻击目标,兲朝经济在制裁和封锁,轰炸下,很难支撑海峡的高科技战争。
像老蒋一样,远离沿海,靠内陆山洞兵工厂支撑。
其实这样也是瞎凑合。那些军工厂需要的原材料,钢铁能源,还是要外部运入。一旦被切断,小打小闹可以,大规模生产支援战争,没门儿。问题是,老毛对工业农业商业经济的细节没兴趣,有点顾头不顾腚,保住工厂再说。现在,那些工厂都成了无人区廖,只有”老军工“们留下无尽的思念和伤感,毕竟一辈子都几乎卖给那些山洞廖。
也许人们会说,现在今非昔比,国力强大,不怕打。其实,强大是相对滴。共军vs国军,强大。共军海空军vs美日澳海空军,不强大。真打是打不过滴。打输了后果很严重滴。而且,美军打仗特喜欢断人“粮道”,直取后勤。台海呢,目标当然就是沿海工业区啦。这个,中共真滴赌不起,除非脑袋灌水,喝高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