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平里的回忆

老朽
楼主 (文学峸)

 

 

和平里的回忆(节选)

老朽

和平里位于北京东城区东北部,历史上是元大都城的北垣,明清及民国时期为北京城外郊区,20世纪50年代初这里还未开发,相当荒芜。1952年,为纪念"亚太和平会议",和平里就此诞生,比我出生早了许多年。之后,交通部、化工部、煤炭部、中央乐团、化工学院等大单位相继落户,政治、经济、文化气氛非常浓厚。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煤炭部我去过多次,经常给我爸爸跑腿取东西,从左家庄乘18路汽车,交道口换104路电车即可。

从和平里发车有13路汽车和104路电车,不知道坐过多少回。104路路过王府井,下来逛百货大楼和东风市场,顺便看看王府井前一站八面槽的体育用品商店。闲着无聊就坐13路过车瘾,一直开到三里河,路途遥远,单程从头到尾好像是两毛一分钱,最贵的了。我有两块钱一张的学生月票,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就坐公共汽车,喜欢从总站上车抢坐司机旁边的位子,憧憬哪天也能开开车子。

若论“小区”的概念,和平里可以说是北京市的榜首,当年住和平里的同学挺自豪。我所在的新源里只有二十来栋楼,相比较和平里,根本就是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就像清末民初那会,京民三品官,得瑟!和平里是北京市第一个有规划开发居民社区,分成一到十四不同小区,几百栋楼是有的。在整个北京市范围里,比传统的胡同平房有气派,显得现代化,大有一树梨花压海棠之势。

和平里地区的住房大体有平房、筒子楼、单元楼等形式,都有我的同学。相对于平房筒子楼,单元楼更为先进,是那个时代高级、富裕、上等的代名词,只有机关单位的部分职工才能入住。

随着成片楼房拔地而起,和平里相应的服务设施也跟进,副食店、照相馆、百货商店、电影院,应有尽有。中央乐团、砖角楼、朝师、百灵寺、市政一公司、电表场......还有很多地方都成了模糊的记忆,有谁还记得第五俱乐部呢?

和平里第五俱乐部曾经是和平里地区著名的电影院,七十年代年代第五俱乐部上映的故事片电影票也就一毛钱。正片之前先放《新闻简报》,就是专题纪录片,类似现在的新闻联播,都是当时的建设成就,歌舞升平。或放一些科教片,就是我爸爸所在的科影厂出产的片子。有电视之前,平民百姓的娱乐活动少不了看电影。北京有三大电影制片厂,北影新影和科影。除了北京电影制片厂,我们的下一代大概不知道新影和科影为何物吧?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是也,当然还有属于军队系统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这些都已不付存在。科影厂成立晚,主要骨干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我们的楼五个单元里有四个属于科影职工,我父亲和很多同学的父母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

文化大革命期间,不但物质生活简单平淡,精神食粮更加馈贬,当时的电影有这么个说法:

朝鲜电影-又哭又笑;

越南电影-飞机大炮;

罗马尼亚电影-搂楼抱抱;

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

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美国电影-根本看不到!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少小青涩,芳华靓丽,中年忙碌,老来回首。俱往矣,安于故俗,溺于旧闻,几十载弹指一挥间。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回乡的记忆 从日本出发的邮轮探讨 北京和平里的回忆 地主可能遇到的问题 十八,再谈租给section 8 房屋保险
柠檬椰子汁
因为有民族出版社,和平里的菜市场总有牛羊肉卖。

还有个奶品店,瓷罐酸奶,一块二一罐,老师上课骂学生就说,你们放学了就去吃酸奶,你知道你爸妈挣一块二容易吗?那时候80年代一个月也就几十元的工资吧。

老朽
其实我对和平里知道很少,中学同学让我写,只能瞎对付一下。
柠檬椰子汁
我可以写很多,但是40年过去了,还剩下什么?

和平里火车站,那时候后面还是太阳宫公社的田。

东城区的叫和平里,过了街就是朝阳的和平街。

小时候父母没房子住宿舍,在那里爷爷家借读了几年。就是你说的单元楼,通煤气,算是高级的吧。

104/108从头站坐座位到王府井,爽啊。现在104都改线了。

越王剑
朽哥再这么写,我就真想家了

经常路过和平里,13路也没少坐。

j
julie116
都成了遥远模糊的记忆。
老朽
大家也就嘴上说说,几分钟热呼劲,父母在不想家也要回,父母都不在回去有多大意思。反正我是没什么故乡情,落地生根!
森林永
老朽这音乐听得耳熟,就是想不起名字,来回放,终于

合着音乐从记忆深处哼出“我愿意我愿意回到你身旁”!小村之恋!再听已是五十!

这篇其实写得极好,加上配乐,瞬间把人拉回了少年时代!最后的感慨怎不让人惆怅!

m
mimibird
和平里,中央乐团,化工学院,太阳宫,第五俱乐部,13路,好亲切,故乡已是遥远的过去,似乎己经渐渐模糊,偶然却突然涌上心头
老朽
小邓的歌伴随我们这一代人走过八十年代,已经成为抹不去的记忆。我不喜欢写这类回忆文章,还不到该写的年龄,但同学朋友里

有这样的要求,也就写了几篇。因为仓促答应,只凭记忆,手里没资料,所以写的没多少内容。

老朽
108好像到灯市口,我还真忘记了有和平里火车站。
老朽
很多地名现在没有了,成了记忆。
m
mimibird
也有的是地名还在,却物是人非,有点像人在钱没了,或者钱在人没了的感觉,比如原来的太阳宫公社,太阳宫还在,公社却没有了,
老朽
太阳宫我小学生时学农去过,那时觉得是很远的农村。
乐山123
我也在太阳宫抱过白菜拾过麦穗
b
borisg
跟老婆大人约会的时候去太阳宫放过风筝,

跟老婆大人约会的时候去太阳宫放过风筝,   那时候那一片还没被拆迁,是片农田还有片苗圃。   那个风筝就是个挺土的小金鱼的风筝,两个人放得开心死了。大城市里有那么片大的空地放风筝飞上天,确实让人感觉到平时没有的完全自由的感觉。
杵家牛
写得好。这公共汽车看着真亲切。刚毕业那阵子在北京人生地不熟的,每周从大三子坐车去东直门外堂哥家蹭饭,

那记忆恍如昨日。

老朽
青梅竹马?
b
borisg
老梅了。。。你想我念完PHD回国又跟印度姑娘扯了好几年等碰上她的时候得多大了。所以 两个老大的人放风筝高兴得跟小孩一样
b
borisg
哈哈,你是798的么。
云崖水暖
读得满是乡愁。写得真好!
杵家牛
我是738的,我堂兄是774。呵呵!
听松云涛深处
毛竹,台风,对虾。。。
九道河子
新疆楼在哪?
e
echodoll
和平里,我从小成长的地方
y
youzifive
满满回忆,中国40年来变化巨大

但人心不古, 物欲横流

柠檬椰子汁
40 年前,在13路和平里车站东边

在和平里车站有一个玻璃廊,里面贴每个月出版的《民族》杂志。

应该就是你说的新疆楼吧?

九道河子
那个是民族出版社的楼吧? 不是新疆人居住的楼

还记得哪里有乌龟驮石碑的坟雕吗?

柠檬椰子汁
我只知道民族出版社的楼里面有住新疆人,亲眼看见他们小孩进进出出。

边上的菜市场有清真柜台。所以我假设那个楼里面有住新疆人。

柠檬椰子汁
你回中国和印度妹子扯了几年?还是在美国和印度妹子扯了几年?
b
borisg
both and more..
m
mimibird
记得太阳宫公社,不过那时比较小,记不清楚了,过去北京出了三环,很多地方就是大农村的感觉
m
mimibird
13路,103路,302路,332路等等,这些都是经典老路线
新手地主刚上路
13路,104,302都坐过好多回了
新手地主刚上路
以前小摊小馆子遍布的和平西街现在变成大马路了
快乐的长耳朵
赞美文!一起落地生根!
I
IEbird
出二环就有四季青人民公社。同学家的村变国防部大厦。
m
mimibird
Hehe,对了,还有四季青人民公社,都是大白菜盛开的地方
h
hongshankou
和平里, 好熟悉。回mimibird: 13路,103路,1路,302路,332路等等,这些都是经典老路线 都

乘过,怀念。。。

柠檬椰子汁
还去印度扯了几年!?波大真是淋漓人生。
雨女
之前跟提过的波大是这个坛子的主力。欢迎你也过来玩。
雨女
这种公交车还跑吗?
天小海
我还记得第五俱乐部,暑假经常去看电影
老朽
感谢大家阅读交流
m
mimibird
车都换成新品种了,路线应该都还在跑
m
mimibird
而且即使回去,也不一定找得到当年的感觉,完全改头换面的地方不说,就是没变的地方,比如公园,八十年代全国来旅游的人还不多,

还是北京当地人为主,所以还不是很拥挤,比如去颐和园散步,还能感觉到那种美景设计的意境,现在再去,满园子游客挤爆,到处都是人,长廊上也坐满了人,人声嘈杂,根本没法抬头欣赏一下长廊上的壁画,向昆明湖望出去也到处是人头,和当年感觉完全不同。唯一想法就是马上从人堆里逃出来。

其实国内人密度太大,现在大家都有钱了四处旅游,公园应该有个人數上限,保持旅游质量和安全。

U
UCC
我姨家在计量院,小时候周末和假期一半都是在和平里度过的,很怀念
老朽
不去!
m
mimibird
Hehe,所以我们真正怀念的故乡也许只是在记忆里,现在再重读唐宋那些诗人流落他乡的诗词,非常有感觉
m
munchenxx
记得当时梁冠华他们家也在和平里
m
maopao
赞美文!想家了~
h
hhtt
梁冠华是谁?你想说乔冠华?
p
pvct
我妹妹一个朋友是维族,就住那里。当年吾尔开西就是从他家走的。
p
pvct
83年严打抓和平里一哥黄杰,他驾摩托跑到北太平庄才抓住。

一朋友大学毕业分到公安大学,也被拉去监斩枪毙。

k
keeplooking
很好的回忆
m
meitounao_bu
这13路公共汽车太亲切了
w
wxc2121
好熟悉,从小生长的地方
老朽
感谢大家补充内容,看来还要再推到重写。
p
puggle_nunu
看着好亲切

看着好亲切,13路车少,104,108电车常坐。同学基本上是来自那几个单位,我同桌妈妈是煤炭文工团跳舞的,一开家长会,人群里他妈妈特显眼,又时髦又漂亮。还有几个同学是化工大院的,谁家在哪儿门清,现在一聊天还会提起当年晚上去扒女同学家窗台,叫她跳窗出来玩。

p
puggle_nunu
你俩咋跟对暗号似的
p
puggle_nunu
记得和平里还有个地下旱冰场,跑道是圆形的,也留下不少美好回忆
m
munchenxx
北京人艺演员,国内话剧界顶流。
a
annaliulin
和平里西街往南, 有一家稻香村
老粗
那时候有两块钱学生月票的 都是有钱人。
a
april
Beijing

miss home... miss Beijing... miss MO JIANXI MO C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