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导弹速度快,射程远,适于打击路上海上机动或者静止目标。精度原来不如GPS制导的巡航导弹,但共军引入末端制导能力和黑障通信能力后,精度可以和巡航导弹媲美。传统的弹道导弹不是全程动力,只能有限变轨,尤其不能水平变轨,限制了其机动能力。中段反导可以基于对弹道轨道的预测来拦截。巡航导弹拥有路径规划能力,全程动力飞行,打击精度高。一般中段飞行高度很低难以发现。但巡航导弹速度很慢,只有亚音速,一旦发现高射炮也能击落。所以末端拦截巡航导弹比打飞机还容易。那斯拉夫战争中有大批巡航导弹被拦截。比较而言萨达姆的飞毛腿被拦截的相对少。
水漂弹结合了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优点。速度和弹道导弹一个数量级,都是高马赫数。在弹道上却能大范围水平机动,弹道不可预测。其飞行高度也很有意思。最典型的DF17飞行高度在20-100公里之间。防空导弹够不着也不够快,反导导弹又超过了其可拦截最低高度,无可奈何。而且不能预测就难以拦截。有人说我可以先对着你大概发射,然后跟踪你的路径啊。这纯属臆想。防空和反导原理一样,这些拦截弹的火箭只能燃烧十几秒到几分钟,剩下的就是无动力飞行了。主动飞行段没有拦截到,无动力飞行段你更不可能拦截到本来就比你主动飞行时速度还快的水漂弹。何况,你的雷达和计算机有能力预测和计算水漂弹的路径变化吗?水漂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美国也一直在研发水漂弹。没成功而已。
当没有合适的发动机用于研究高速飞行器的时候,使用火箭加速是一个常见的手段。当年突破音速的X1也是火箭发动机推进的。因为那时还没有合适的喷气发动机能把试验机加速到超音速。但是,美俄都不会因此在40年代后期去生产一种火箭推进的超音速滑翔战斗机。
中程导弹打水漂弹其实就是40年代末生产用火箭发动机推进的超音速战斗机,并宣布自己拥有了超音速飞机而领先世界。
东风17在上升之后立即拉平在临界空间滑翔,这不同于水漂弹道了。水漂弹道有个漂起的过程,会跃出大气层进入外太空间。虽然水漂弹已经很难拦截了,在在外太空间的这一段惯性飞行,理论上还是给中段反导一丝机会。东风17除了上升段,整个飞行弹道在击中目标前都在不高不低的临界空间。就是我所说的防空导弹够不着也追不上,对反导拦截弹来说又飞得太低无法拦截。
中国刚试验成功的“超燃冲压高超音速发动机”不是“常规”的吸气发动机。
最先进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也不行。从六代机指标可以看出。六代机应该使用最先进的吸气发动机了。但六代机绝无可能达到五马赫巡航的指标,三马赫都够呛。能够做到高马赫数的是空天飞机,一定要借助火箭发动机才行。
目的才是关键,水漂弹能用火箭加速的高超音速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用吸气式发动机?理论上吸气式航程更远,但是恐怕无法在80公里的高空持续运行,而在较低的大气层中维持3倍音速都不容易吧。
美军目前的试验已经可以飞几百公里了,体积很小,一架B52带2,3十个没问题。你哄六撑死只能带一枚。
结论是,用中程导弹打的滑翔体,再水漂也是中程导弹的弹头,最多增强一些中程导弹的打击范围而已。而中程导弹都有了好几十年了,所以中程导弹打的水漂弹并不能革命性改变战场局面。
你整明白了吗?你的靠吸气发动机达到高马赫数巡航整个一没有常识。
就好象嫦娥5号的返回一样,网上都说是水漂式再入,并以此意会出中国水漂弹的成功。实际上嫦娥5的再入正式叫法是跳跃式再入,返回舱的设计、功用和弹道与DF-17完全不一样,在一定的再入角度和攻角下其升阻比只有0.3, 其目的不是在大气层中长时间滑翔,而是在大攻角下迅速减速,同时获得向上的冲量跃出大气层,跃出大气层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一次再入时在大气层中飞行的时间,又给予返回舱一定的时间降温。DF-17从外观看升阻比要大得多,在高层稀薄大气中也能获得足够的升力,猜想在其上升段还是会短时间飞出大气层以获得足够的射程和速度,在重返大气层后即无必要也没有足够的动能飞出大气层。所谓的水漂弹应该是不存在的。
DF-17取得突破后,其前景就不止于中程。就像DF-21取得攻击移动目标的突破后,DF-26就是顺理成章的了。DF-26倒是有引发核冲突的可能,官方为什么会强调DF-26的核常兼备,有点困惑,很大可能是预期短时间内不会开战,DF-17也好DF-26也好,都只是威慑工具。
威慑的思路本质上还是中程导弹的用法,我前面早就说了,用中程导弹打水漂弹并不稀奇,不过就是一种中程导弹而已就是这个意思。相反,美军走机载空射吸气巡航路线,是对现在战术导弹的升级,可大大增强美军天天在用的战术打击能力。
弹道导弹速度快,射程远,适于打击路上海上机动或者静止目标。精度原来不如GPS制导的巡航导弹,但共军引入末端制导能力和黑障通信能力后,精度可以和巡航导弹媲美。传统的弹道导弹不是全程动力,只能有限变轨,尤其不能水平变轨,限制了其机动能力。中段反导可以基于对弹道轨道的预测来拦截。巡航导弹拥有路径规划能力,全程动力飞行,打击精度高。一般中段飞行高度很低难以发现。但巡航导弹速度很慢,只有亚音速,一旦发现高射炮也能击落。所以末端拦截巡航导弹比打飞机还容易。那斯拉夫战争中有大批巡航导弹被拦截。比较而言萨达姆的飞毛腿被拦截的相对少。
水漂弹结合了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优点。速度和弹道导弹一个数量级,都是高马赫数。在弹道上却能大范围水平机动,弹道不可预测。其飞行高度也很有意思。最典型的DF17飞行高度在20-100公里之间。防空导弹够不着也不够快,反导导弹又超过了其可拦截最低高度,无可奈何。而且不能预测就难以拦截。有人说我可以先对着你大概发射,然后跟踪你的路径啊。这纯属臆想。防空和反导原理一样,这些拦截弹的火箭只能燃烧十几秒到几分钟,剩下的就是无动力飞行了。主动飞行段没有拦截到,无动力飞行段你更不可能拦截到本来就比你主动飞行时速度还快的水漂弹。何况,你的雷达和计算机有能力预测和计算水漂弹的路径变化吗?水漂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美国也一直在研发水漂弹。没成功而已。
当没有合适的发动机用于研究高速飞行器的时候,使用火箭加速是一个常见的手段。当年突破音速的X1也是火箭发动机推进的。因为那时还没有合适的喷气发动机能把试验机加速到超音速。但是,美俄都不会因此在40年代后期去生产一种火箭推进的超音速滑翔战斗机。
中程导弹打水漂弹其实就是40年代末生产用火箭发动机推进的超音速战斗机,并宣布自己拥有了超音速飞机而领先世界。
东风17在上升之后立即拉平在临界空间滑翔,这不同于水漂弹道了。水漂弹道有个漂起的过程,会跃出大气层进入外太空间。虽然水漂弹已经很难拦截了,在在外太空间的这一段惯性飞行,理论上还是给中段反导一丝机会。东风17除了上升段,整个飞行弹道在击中目标前都在不高不低的临界空间。就是我所说的防空导弹够不着也追不上,对反导拦截弹来说又飞得太低无法拦截。
中国刚试验成功的“超燃冲压高超音速发动机”不是“常规”的吸气发动机。
最先进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也不行。从六代机指标可以看出。六代机应该使用最先进的吸气发动机了。但六代机绝无可能达到五马赫巡航的指标,三马赫都够呛。能够做到高马赫数的是空天飞机,一定要借助火箭发动机才行。
目的才是关键,水漂弹能用火箭加速的高超音速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用吸气式发动机?理论上吸气式航程更远,但是恐怕无法在80公里的高空持续运行,而在较低的大气层中维持3倍音速都不容易吧。
美军目前的试验已经可以飞几百公里了,体积很小,一架B52带2,3十个没问题。你哄六撑死只能带一枚。
结论是,用中程导弹打的滑翔体,再水漂也是中程导弹的弹头,最多增强一些中程导弹的打击范围而已。而中程导弹都有了好几十年了,所以中程导弹打的水漂弹并不能革命性改变战场局面。
你整明白了吗?你的靠吸气发动机达到高马赫数巡航整个一没有常识。
就好象嫦娥5号的返回一样,网上都说是水漂式再入,并以此意会出中国水漂弹的成功。实际上嫦娥5的再入正式叫法是跳跃式再入,返回舱的设计、功用和弹道与DF-17完全不一样,在一定的再入角度和攻角下其升阻比只有0.3, 其目的不是在大气层中长时间滑翔,而是在大攻角下迅速减速,同时获得向上的冲量跃出大气层,跃出大气层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一次再入时在大气层中飞行的时间,又给予返回舱一定的时间降温。DF-17从外观看升阻比要大得多,在高层稀薄大气中也能获得足够的升力,猜想在其上升段还是会短时间飞出大气层以获得足够的射程和速度,在重返大气层后即无必要也没有足够的动能飞出大气层。所谓的水漂弹应该是不存在的。
DF-17取得突破后,其前景就不止于中程。就像DF-21取得攻击移动目标的突破后,DF-26就是顺理成章的了。DF-26倒是有引发核冲突的可能,官方为什么会强调DF-26的核常兼备,有点困惑,很大可能是预期短时间内不会开战,DF-17也好DF-26也好,都只是威慑工具。
威慑的思路本质上还是中程导弹的用法,我前面早就说了,用中程导弹打水漂弹并不稀奇,不过就是一种中程导弹而已就是这个意思。相反,美军走机载空射吸气巡航路线,是对现在战术导弹的升级,可大大增强美军天天在用的战术打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