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孟良崮战斗,打了三天,称不上 战役,尽管不少人都那么呼之 战役。
74师 孟良崮居中,25师其西,83师其东南, 相距真不远。
一个很简单的做法即可解救张灵甫和74师,然而老蒋不做:
集中所有空中力量,支援参与孟良崮战斗。
据孟良崮战斗 生存者 74师 老兵 沈有志 回忆:
“已经升为副师长的蔡仁杰跟着张灵甫一起自杀,整个整编第74师也是在打到整个弹尽粮绝以后遭到歼灭。”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沈有志与其他被打散的整编第74师官兵一起为共军俘虏。由于当时共军採取「优待战俘」的政策,因此沈有志等国军弟兄透过明确告诉共产党人自己想要回家的方式而轻易得到了释放。然而,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受到张灵甫师长爱国气节感召下的沈有志,取得了在部队中服务的同乡帮助下,沈有志在南京加入了内战期间编制于空军下的国军伞兵。恰巧当时国军效仿美军编组快速反应部队的经验,将装甲兵与伞兵联合编组为第3快速纵队,以应付日益吃紧的戡乱局势,使得被编入了伞兵第1团第3营直属通讯连担任通讯上士的沈有志,得以再度进入中华民国最精锐的部队里服务。
然而,这一支专门为了对付中共的游击战而创建,以「不攻坚、不守点、不停留.吃掉多少算多少,打了就跑」为战斗宗旨的第3快速纵队,最终还是因为其辖下的伞兵、装甲兵、运输兵、炮兵与空军之间的指挥体系不统一与不协调而无法如计划班的顺利运作。在1948年6月的豫东会战中,第3快速纵队就遭到了共军毁灭性的打击,伞兵第1团的阵地被突破,伞兵第2团则被全歼。
幸运的是,当时负责操纵无线电电台的沈有志,主要任务是坐在由GMC大卡车改装而成的两吨半装甲运兵车上,为前方与中共作战的国军健儿们呼叫空中支援,因此在第3快速纵队失败时得以即时脱离战场。只不过在撤退途中,沈有志还是因为左髋骨遭到共军炮弹碎片打中而负伤。这是沈有志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在战场上为了中华民国而流血。
1949年夏季,沈有志在大陆即将全面沦陷之际随伞兵第1团第2大队通讯队于厦门搭船进入了台湾。抵达台湾以后,空军伞兵司令部于1949年11月11日改名为空军伞兵总队司令部。到了1950年5月1日,伞兵总部回归陆军的指挥体系,沈有志也因而又恢復了陆军军人的身份。随后,他跟着伞兵部队辗转于台南、冈山与屏东等地驻防,负责守护南台湾的安全。
沈有志退役后,仍持续接到蒋中正总统的慰问信。
https://www.chinatimes.com/cn/realtimenews/20160101004689-260417?chdtv
在孟良崮,粟裕用5个纵队打张灵甫1个整编师,兵力优势达到了5:1,这才是解放军胜利的保证。不要怪友邻部队救援不力,华野阻援部队有四个纵队,国军整25师,整83师当面都有华野一个纵队阻击,让友邻国军部队以一个军进攻华野一个纵队的阵地,当然难以达成迅速突破。
国军的失败在于,怎么没能发现解放军集结也没能迅速机动作出反应。实际上当时国军的士兵战斗力强于解放军,如果能在战场上也同样集中9个军的兵力,解放军是没有胜利的希望的。做不到这一点,是国军高层和统帅部无能。而解放军能迅速抓住战机来自于粟裕将军敏锐的战场分析能力和部队的机动能力。
要有绝对把握的话,最好要有200万部队登陆。
叶飞后面还不服,用一个营的兵力去打国军一个加强营防守的大担岛,结果也没有什么两样。
还是张爱萍老实,用一个师的兵力打国民党1500人防守的一江山岛,总算没有再金门大担的重蹈覆辙。
酒泉之下的将军们,尤其是常凯申情何以堪?你这明明是在往国军的伤疤上撒盐,往事不堪回首啊!
首先,孟良崮战斗,打了三天,称不上 战役,尽管不少人都那么呼之 战役。
74师 孟良崮居中,25师其西,83师其东南, 相距真不远。
一个很简单的做法即可解救张灵甫和74师,然而老蒋不做:
集中所有空中力量,支援参与孟良崮战斗。
据孟良崮战斗 生存者 74师 老兵 沈有志 回忆:
“已经升为副师长的蔡仁杰跟着张灵甫一起自杀,整个整编第74师也是在打到整个弹尽粮绝以后遭到歼灭。”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沈有志与其他被打散的整编第74师官兵一起为共军俘虏。由于当时共军採取「优待战俘」的政策,因此沈有志等国军弟兄透过明确告诉共产党人自己想要回家的方式而轻易得到了释放。然而,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受到张灵甫师长爱国气节感召下的沈有志,取得了在部队中服务的同乡帮助下,沈有志在南京加入了内战期间编制于空军下的国军伞兵。恰巧当时国军效仿美军编组快速反应部队的经验,将装甲兵与伞兵联合编组为第3快速纵队,以应付日益吃紧的戡乱局势,使得被编入了伞兵第1团第3营直属通讯连担任通讯上士的沈有志,得以再度进入中华民国最精锐的部队里服务。
然而,这一支专门为了对付中共的游击战而创建,以「不攻坚、不守点、不停留.吃掉多少算多少,打了就跑」为战斗宗旨的第3快速纵队,最终还是因为其辖下的伞兵、装甲兵、运输兵、炮兵与空军之间的指挥体系不统一与不协调而无法如计划班的顺利运作。在1948年6月的豫东会战中,第3快速纵队就遭到了共军毁灭性的打击,伞兵第1团的阵地被突破,伞兵第2团则被全歼。
幸运的是,当时负责操纵无线电电台的沈有志,主要任务是坐在由GMC大卡车改装而成的两吨半装甲运兵车上,为前方与中共作战的国军健儿们呼叫空中支援,因此在第3快速纵队失败时得以即时脱离战场。只不过在撤退途中,沈有志还是因为左髋骨遭到共军炮弹碎片打中而负伤。这是沈有志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在战场上为了中华民国而流血。
1949年夏季,沈有志在大陆即将全面沦陷之际随伞兵第1团第2大队通讯队于厦门搭船进入了台湾。抵达台湾以后,空军伞兵司令部于1949年11月11日改名为空军伞兵总队司令部。到了1950年5月1日,伞兵总部回归陆军的指挥体系,沈有志也因而又恢復了陆军军人的身份。随后,他跟着伞兵部队辗转于台南、冈山与屏东等地驻防,负责守护南台湾的安全。
沈有志退役后,仍持续接到蒋中正总统的慰问信。
https://www.chinatimes.com/cn/realtimenews/20160101004689-260417?chdtv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纸上谈兵: 孟良崮战斗】 【红军 肃杀红军几十万人 -- 长征之前3-4年 -- 真假虚实 自辨】 【浩亮 高玉倩 袁世海,,,, 都走了,我挺怀念 洪雪飞的,,,,】 呵呵, 阁下嘴歪眼斜心不正脑子滑特拉!【也说林彪913的256航机最后一小时】 【“李玉和”钱浩梁去世,《红灯记》中一家三口,仅剩“铁梅”还 ...】
在孟良崮,粟裕用5个纵队打张灵甫1个整编师,兵力优势达到了5:1,这才是解放军胜利的保证。不要怪友邻部队救援不力,华野阻援部队有四个纵队,国军整25师,整83师当面都有华野一个纵队阻击,让友邻国军部队以一个军进攻华野一个纵队的阵地,当然难以达成迅速突破。
国军的失败在于,怎么没能发现解放军集结也没能迅速机动作出反应。实际上当时国军的士兵战斗力强于解放军,如果能在战场上也同样集中9个军的兵力,解放军是没有胜利的希望的。做不到这一点,是国军高层和统帅部无能。而解放军能迅速抓住战机来自于粟裕将军敏锐的战场分析能力和部队的机动能力。
要有绝对把握的话,最好要有200万部队登陆。
叶飞后面还不服,用一个营的兵力去打国军一个加强营防守的大担岛,结果也没有什么两样。
还是张爱萍老实,用一个师的兵力打国民党1500人防守的一江山岛,总算没有再金门大担的重蹈覆辙。
酒泉之下的将军们,尤其是常凯申情何以堪?你这明明是在往国军的伤疤上撒盐,往事不堪回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