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inclined to follow Isaac Asimov who said in 1975 that "science fiction can be defined as that branch of literature which deals with the reaction of human beings to chang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His celebrated short story "Nightfall" was and still is a milestone of science fiction. It is worth checking out.
试想整座京城像个三圈马戏表演场,高中低端人口各佔一圈,各在其圈內演其生活作息,彼此间不相闻问,老死不相往还。这样子的马戏,在座诸君看了会过瘾呢?还是会看不下去而离场呢?
不用担心。在郝景芳笔下,首善之都决不是上述那个模样的。虽然,她的北京还是个三端即三层分立的北京,倒不像我那样子马戏化及平面化。她是一位物理学专家,所以就从物理学角度,据物理学原理,造就了一座能折能叠,因此也真能折腾苍生的超现代权力中心。
作者的北京,凭借鬼推磨似的机械动力,立体化地把三端人口的作息时空分割开来。高端天堂,中端地上,低端地底。低端上进不得,中端下滑可能,高端就高端至极。
作者沒有解释何以独是北京弄成这个样子,没有解释其他一线城市如何跟北京接轨,沒有解释北京如何跟各国接轨,虽然明明又写着高端北京权贵君临天下,接受外使外商朝拜。总之,最高权力者就凭折叠北京而稳坐江山。奇怪的是,作者同时又点出折叠北京的鬼机器毕竟敌不过作为低端人的主角。幸运的主角有人指点迷津,偷偷上攀再上攀,进了中端进高端,瞒天过海,得以改变他提携的一个低端小孩子本来不可改变的命运。作者的寓意无须多说,因为这样的寓意,许许多多墙外的小说、电影都重复过,了无新意。话虽如此,译成英语后,倒得到墙外英语读者的垂青。
我肯定英译者的贡献,却难以肯定中文作者的成功。
---水儿
total control.
the story itself.
《三体》是物理天体学的皮,政治与斗争的内核。而《北京折叠》的内核是上层与下层,贫与富。这些算是历史,现实中的问题,不能算是未来。而科幻一定是着眼未来,视人类为整体(不是人类之间),可能的趋势以及形态。
科幻未必一定需要严谨的科学,或者太空。比如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Never Let me Go》,以及刘宇昆的《手中纸,心中爱》。
在科幻世界雨果奖比起星云奖成色要差很多。科幻的华人第一人是Ted Chiang (姜峯楠)——四夺星云奖四夺雨果奖。他的《巴比伦之塔》(1990年),《你一生的故事》(1998年),《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2002年),《商人和炼金术师之门》(2007年)都是非常杰出的科幻作品。
电影方面日本的科幻作品不错,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1,2,《天使之卵》,大友克洋的《回忆三部曲》非常好。
近期的《爱,死亡,机器人》算是不错的科幻。
关于电影《回忆三部曲》可以参考小弟的影评:
https://bbs.wenxuecity.com/sxsj/148912.html
最好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请参考小弟的影评:
https://bbs.wenxuecity.com/sxsj/122332.html
I am inclined to follow Isaac Asimov who said in 1975 that "science fiction can be defined as that branch of literature which deals with the reaction of human beings to chang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His celebrated short story "Nightfall" was and still is a milestone of science fiction. It is worth checking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