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的同事,完全靠自己投资房产和造房子。10年多以前,他造第一栋房时,就在我家附近,所以我经常去看看。他造房子,是真正意义上自己造,不光是自己去找其他contractors,自己能做的就自己做,比如内装修,甚至屋顶铺瓦,都自己做。2016年,买下一旧屋,准备推倒造新屋,还没有过户,就从130涨到了160.我估计他至少造了3栋房。最近在Costco碰到他,口气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说拿出了100万给谁去做投资了。
我自己来加27年,当年带了1万3,现在也有7百到8百,取决于温哥华的房价。这些资产都是在这赚的,跟中国没有直接关系。2008年以后开始大举投资房产,最初几笔赚得还不多。2017年,BC省NDP上台,口口声声要打压房价,结果房价依然狂涨不止,现在大概可以进世界前三了吧?昨天,老省长因病退休,新省长宣誓就职,估计打压房价也是其主要目标,准备将zoning的权限从市政府那里拿走,在独立屋的地上,允许盖多单元小公寓。我最近准备转投资地产,没准,这位尹省长正好给我送机会。他打压房价,没准把温哥华的房租打成了世界第一。
晒几张正在建的自住房。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哇,这个中国人的速度。
我这条街也有一栋在整体平移和重建基础。在过去的六个月,(跟你现在的进度差不多),只有1/3的时间工地有人在开工;旁边还有一家在全屋大装修, 只有1/4时间看见有工人进出。
俺想象不到温哥华居然这么的缺建筑工人,,同时有这么多的房子在翻建。 估计大约平均每条街有三栋房子在翻建中。
自己要掌握的知识就是zoning bylaw,下单前,知道能造什么房子
两种,也不要老盯着投坛上两三个大牛如JY、老朽、咪姐等模式。每一个人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需求、环境、爱好/善长去做才容易做得更好、更有收益。
这是不是可以成为很好的机会?
厉害,一万多加币变为七百万,500多倍收益。
厲害,一萬多加幣變七百萬,500多倍收益。
我以前的同事,完全靠自己投资房产和造房子。10年多以前,他造第一栋房时,就在我家附近,所以我经常去看看。他造房子,是真正意义上自己造,不光是自己去找其他contractors,自己能做的就自己做,比如内装修,甚至屋顶铺瓦,都自己做。2016年,买下一旧屋,准备推倒造新屋,还没有过户,就从130涨到了160.我估计他至少造了3栋房。最近在Costco碰到他,口气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说拿出了100万给谁去做投资了。
我自己来加27年,当年带了1万3,现在也有7百到8百,取决于温哥华的房价。这些资产都是在这赚的,跟中国没有直接关系。2008年以后开始大举投资房产,最初几笔赚得还不多。2017年,BC省NDP上台,口口声声要打压房价,结果房价依然狂涨不止,现在大概可以进世界前三了吧?昨天,老省长因病退休,新省长宣誓就职,估计打压房价也是其主要目标,准备将zoning的权限从市政府那里拿走,在独立屋的地上,允许盖多单元小公寓。我最近准备转投资地产,没准,这位尹省长正好给我送机会。他打压房价,没准把温哥华的房租打成了世界第一。
晒几张正在建的自住房。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哇,这个中国人的速度。
我这条街也有一栋在整体平移和重建基础。在过去的六个月,(跟你现在的进度差不多),只有1/3的时间工地有人在开工;旁边还有一家在全屋大装修, 只有1/4时间看见有工人进出。
俺想象不到温哥华居然这么的缺建筑工人,,同时有这么多的房子在翻建。 估计大约平均每条街有三栋房子在翻建中。
自己要掌握的知识就是zoning bylaw,下单前,知道能造什么房子
两种,也不要老盯着投坛上两三个大牛如JY、老朽、咪姐等模式。每一个人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需求、环境、爱好/善长去做才容易做得更好、更有收益。
这是不是可以成为很好的机会?
厉害,一万多加币变为七百万,500多倍收益。
厲害,一萬多加幣變七百萬,500多倍收益。
厲害,一萬多加幣變七百萬,500多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