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毛泽东在导弹核武器时代的决策

美国老师
楼主 (文学峸)

“毛泽东在严峻时刻敏锐地认为:必须抓好战略后方建设,以应对极端复杂而危险的安全形势。1964年3月,他要求总参谋部进行军事战略研判调查。5月,毛泽东在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提出了三线建设问题,指出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要准备上山,上山总还要有个地方。6月8日毛泽东在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讲话,其中谈到每个省都要有一、二、三线。16日毛泽东在北京十三陵管理处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和各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十三陵会议)。他讲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地方抓军事,一个是培养接班人。关于地方抓军事,毛泽东强调各大区、各省要抓民兵、修械厂、军工厂等,不能全靠中央。

 

1964年8月6日,美国开始实施“北炸”翌日,毛泽东在审阅谴责美国战争行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时批示:“要打仗了,我的行动得重新考虑。”毛泽东放弃了骑马沿黄河、长江进行考察的计划,准备应付可能的战争局面。在加强提防美国的同时,把防备苏联也提到了议程。

 

1964年4月,总参谋部作战部经过调研,提交了关于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指出国家经济建设防备大规模侵略战争的问题很突出:(1)工业过于集中,全国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集中在14个百万以上人口城市;(2)大城市人口多,而且这些大城市大都在沿海地区,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3)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一般多在大、中城市及其附近,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4)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建议国务院组织专案小组,根据国家经济情况,研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积极措施。这个报告引起中共中央高度重视,迅即研究所须采取的措施。6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搞三线基地”,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建设要快,并说“攀枝花搞不好睡不着觉”。以后,毛泽东又多次强调准备应付敌人的大规模入侵,一个是战略方向问题,一个是战略后方问题,各省要有自己的战略后方(小三线),国家要有全局战略后方(大三线),并称之为“靠山傍水扎大营”,搞好了,反侵略战争就有了可靠支撑。

 

毛泽东曾提出:要研究斯大林苏德战争的教训。斯大林一不做工事,二不搬厂,三不准备打游击战,只是仓促撤退。苏联在战前不重视后方建设,打起来才匆忙把大批工厂从西部搬到东部,造成战争初期的混乱和被动;要研究蒋介石在抗战时的教训,他没有搬,搬得很少。他是靠外国生活的,靠我们在敌后牵制住敌人,才保住重庆。蒋介石在抗战中从东南退到西南,只搬去很少一点工厂,大部分没有动,因为他完全指望外国援助。

 

从这段话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关于加强战略后方建设的战略考虑:第一,建设好战略后方,可以避免战争中的被动,并为持久抗敌提供物质技术和装备支持;第二,要用自己的力量打赢反侵略战争,要把民族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必须建设强大的战略后方。第三,面对美苏两个帝国主义威胁,只能是充分准备好战争才能制止战争,真正的准备好了,敌人反而不敢来,这是化被动为主动。

 

从1964年开始,经毛主席提议,中共中央研究决定,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交通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主要是把沿海的重要企业和技术人员迁移到大山沟里和大后方。中国云南、四川、重庆、贵州、陕西、青海, 甘肃全境以及河南、湖北、湖南的西部地区是中国的战略大后方。这些地区,距西面和北边的国土边界上千公里,离东南海岸线七百公里以上,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五岭山脉、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为理想的战略大后方。

 

在三线建设中,重点在东南沿海和“三北”方向加强护卫。东南沿海主要是防美帝和蒋军。西北、正北、东北的“三北”方向,主要是防苏联。

 

此项战略行动,用15年的时间先后建成了2000个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形成了45个大型科研生产基地和30多个新兴工业城,修筑了成昆铁路、湘黔铁路、焦柳铁路、襄渝铁路、川黔铁路、贵昆铁路,总长8000多公里,在使整个西北、西南地区自身连成交通网络之外,还使西南地区与华中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的交通网络连为一体。建成了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交通、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工业为基础,机械、电子、化工为先导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如:在国防工业建设方面,在重庆地区建成了常规兵器工业生产基地,在四川和贵州建成了电子工业生产基地,在四川和陕西建成了战略武器科研、生产基地,在贵州和陕西、鄂西地区建成了航空和航天工业生产基地,在长江上、中游地区建成了船舶工业科研、生产基地,在西昌建成了卫星试验、发射中心。电子工业形成了生产门类齐全、元器件与整机配套、军民兼容、生产和科研相结合的体系。航天工业实现了地区配套,建成了完整的战略和战术导弹研制基地,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射中心;航空工业生产体系也在西部地区形成,建立了几个歼击机、运输机生产中心,生产能力占全国航空工业的三分之二。船舶工业形成了完整的生产系统。较高水平的核工业科研生产系统几乎全部放在西部地区。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方面,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的工业体系。中、西部和南部少部分地区建新厂,基本上达到了将重要工业、科技及军工企业“一分为二”的目的。

 

人才、科学技术、兵工厂、先进设备、工业基地等,从沿海城市及平原搬到了大山里或地下洞道里,加强野战交通建设,使中国的国防安全和战备、作战实力、战争潜力及反击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可以说以“三防”标准建的三线工程,使中国军事实力练就了敌人打不了、打不跨的金刚之身。虽然此项工程历时18年,但从1964年始到1969年争取的五年,已经完成了大三线重要的工程,美苏两霸清楚地知道中国大后方的巨大战争潜力,使他们胆颤心惊,有效避免了美苏的军事冒险和突袭,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反战威慑力。加上中国携抗美援朝和对印度自卫反击战巨大胜利的雄风和英雄气概,美苏都对中国望而却步,不敢轻举妄动。正像朝鲜战争中败给中国的美国名将麦克阿瑟说的那样:“谁要和中国陆军开战,他的脑子一定是有病”。

 

除了三线建设以外,毛主席领导党中央还提前在全国人民中进行了全国性长时间的预防性动员和备战,把防大战、防核战提前在全民中进行布局。”(孙业修)

洪源 

#烽火问鼎计划#

 

明初
这类严肃文章在主要媒体上要多发,社会文化就会摒弃公知“文化”的谬误浅薄。要向美帝学习,政府严肃舆论由第三者出面弘扬。取

取消新华社以及类似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的政府属性。然而实际上犹如美帝,主流媒体的舆论,还是由政府出资来审查新闻及其它舆论和影视作品的发表发行。

此文最后一句,还是不脱港台俗风,损害了文章的严肃性:正像朝鲜战争中败给中国的美国名将麦克阿瑟说的那样:“谁要和中国陆军开战,他的脑子一定是有病”。

我不清楚麦克阿瑟的原话是否这样说的,或随意犹如港台俗风翻译成:他的脑子一定是有病?

还有就是“名将”什么的;有必要提这么一句?

 

c
chufang
那个决策基本是劳民伤财,得不丧失。
美国老师
最了解你的是敌人,日本太上皇是真正交手过,才会心情过山车,老兵将死,其言也善
美国老师
做不如买,胜利转进
n
nnndayd
三线建设很大程度提高了这些内陆地区的工业水平
有言
了不起啊!毛主席教导和培养了一大批人。-:)
c
chufang
七十年代我就在贵州,搞了五六年都无法投产。而且各分厂都相距太远,大部件产品无法送出。
c
chufang
培养出来的:老刘病死,小林摔死,阿姨自尽。
明初
引用在于严肃文章,也要严肃,要有案可稽而不是如本坛萧朋友那样,挖空心思地“引用”薄一波还是厚二浪地去证明动一动小指头之说

萧朋友的那种“引证”,非常地缺乏科学头脑。

我们写论文或发布论文,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来引证自己的某种预测或研究结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被引证的成果,其实验过程数据有案可稽;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其发布的实验过程和其它数据,在自己的实验室进行验证,以求得相吻合的成果结论。

萧朋友除了“引证”薄一波还是厚二浪的说辞,他能证明他所引用的,都是实在发生的?

萧朋友证明不了,可以“据说”但不能拿来引证。这么个简单道理都不懂,却还要一板正经地跟人去证明什么呢?

至于麦克阿瑟是否说过类似的话与否,坊间确实有这么一句英语,"Never fight a land war in Asia",被指称为那是英国的蒙哥马利,或者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及麦克阿瑟所言。这句话大意为:永远不要在亚洲大地上用兵。

然而有案可稽的就只是蒙哥马利,说过类似的话。蒙哥马利在英国上议院曾说:

    法则之一,不要向莫斯科进军;历史上很多人试过,拿破仑以及希特勒也试过。。。。。。

    法则之二,不要在中国发动陆地战争;那里幅员辽阔以致于难以理清战争目标或目的

而当美帝深陷越战之时,蒙哥马利又说:美帝触犯了法则之二,不要在亚洲和陆地上的敌人作战。

至于麦克阿瑟,1950 年和记者问答之时,也曾自我吹嘘地说过类似的。记者问,当战火越过鸭绿江,联军是否会遇到难以战胜的困难?麦克阿瑟答:是的,那将是战争史上没有前例的困难。

 

=====

原文(法则之一,引自 1962年5月30日在英国上议院的发言):

Do not march on Moscow". Various people have tried it, Napoleon and Hitler, and it is no good. That is the first rule.

原文(法则之二,引自 1962年5月30日在英国上议院的发言):

Do not go fighting with your land armies in China

原文(法则之二 —— 美帝越战,引自美帝纽约时报 1968年7月30日版):

The United States has broken the second rule of war. That is: don't go fighting with your land army on the mainland in Asia

 

A
Amita
贵州01开头的厂还是不错的,后来变成贵航。没有主席的决策,像邓矮那样指望先富带动贫困,贵州永远就没有像样的工业

贵航几个大厂,有上海过去的,天津过去的,看看现在这种国际情况,不得不说老毛是高瞻远瞩。

现在再想在西边投建这种大厂,不知道要花多少投资,还没人去。

任何重大决策肯定有人牺牲,但是后人评价历史,显然看的是历史贡献。

A
Amita
中国封建闭塞的旧社会被打破有三大原因,一是解放后各地的驻军,一是三线建设,一是上山下乡,后两者很多经历过人都做出了牺牲

但是客观上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没有老毛的战略部署和下面人的奉献,中国不可能像现在发展这么快。印度面临的国际环境比我们好多了,但是现在是什么情况?

不要光提什么改革开放,这个就好比吃第三个馒头饱了。

十具
三线是误判国际形势造成的巨大浪费,这是官方的结论。耗资巨大的攀枝花效益极差,是四川头疼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的粗

三线是误判国际形势造成的巨大浪费,这是中共自己的结论。耗资巨大的攀枝花效益极差,是四川头疼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企业的典型。

襄樊山里的二汽1978年军转民,市场经济下举步维艰,经常拖欠企业职工工资。“工资和奖金都有,但是发的都是白条。我们年纪大一点的就是靠自己的积蓄过日子,年纪轻点的就只能‘啃老’了。” 老员工代玉刚回忆说。后来靠军品订单、“债转股”的资本运作,才维持下来。

十具
请用数据和实证说话。我知道的都是反例。
美国老师
India thinks that China does not dare to fight back.

MacArthur, who had retired from the American political and military circles, was not surprised at all after hearing about the result, and said the famous sentence: Whoever wants to fight the Chinese Army must have a sick mind.

A
Amita
事实一,最新的这个月的新闻,重庆工业产值超过上海,成为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事实二……就不列举了,装睡的人永远是叫不

叫不醒的

美国老师
世界局势不是肥皂剧
A
Amita
哈哈,“国际形势”,那是80年代蜜月期的形势,现在呢?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美国老师
巧了,我也在
A
Amita
这个世界竞争才是永恒,合作只是短暂的点缀
十具
重庆从来就是西南工商第一重镇,抗战时更得以发展。你说的最近高速发展是改开后的事了,与三线无关。
美国老师
真理在大炮射程
明初
关于你所认可的所谓数据或实证,你能对此给我们演示一下你的验证结果吗? :-)
有言
不是培养个畜牧场场长。-:)
十具
63年李富春等反对毛挪用抓吃穿的钱搞三线,毛发火耍赖说“搞攀枝花没有钱,我把工资拿出来” 你该调研一下为何攀枝花今天是四
十具
两个超大三线企业,攀钢和二汽,就是劳民伤财。还有蜿蜒130公里,现在衰败不堪的中条山下的坦克生产基地。你能拿出成功的例子

吗?

十具
“没有老毛,中国不可能像现在发展这么快”,请论证。
方外居士
有道理。社会文化的惯性是相当强大的。大规模的经济人员交流极大动摇了传统惯性。
美国老师
工业支柱、经济引擎,三线精神
十具
毛要“早打、大打”,64年刚从大饥荒缓口气,就要蛮干三线,造落后无用还要维护的军械对付假想敌。这种疯狂让中国成了当时发展

最慢最穷的国家。

十具
笑话。毛时代的经济引擎是什么,军工,重工?那些对民生经济是引擎还是死重?不能吃不能穿,还要人来侍候。
美国老师
你的境界,马上掏出3000万数据来吧
十具
我们在说60s和70s的中国。美苏打进来图什么? 资源,市场,人才,还是管叫花子的饭?你真的相信他们想灭中国?
美国老师
大三线建设主要成就
美国老师
你弱就是原罪,八国联军脑子不正常?古巴导弹危机假的?
十具
死脑筋,为什么贵州就一定要有重工业?有了精准制导的远程武器,1st,2nd,3rd,。。。n-th 线有意义吗?
m
manyworlds
更重要的是组织的精神和能力,中国原是一盘散沙,老百姓没有国家和组织概念,这是工业化的基础,老毛他们做到了
m
manyworlds
他就是喜欢当跪族,lol
A
Amita
贵州只是一个例子,再举一个例子吧,我们福建,我小时候家在南平,这是福建的小三线,原来一点工业都没有

60年代从全国最大的佳木斯造纸厂援建了南平造纸厂和青州造纸厂,解决了华东地区的新闻纸供应。然后上海援建了南平纺织厂针织厂还有南平电池厂等多家厂。

南平电池厂就是后来顶顶大名的南孚电池的生产厂家,当然现在被福建另一家电池厂宁德时代盖住了。

 

福建需不需要工业?60年代以前就没有,是三线建设帮助福建搞了一批工厂。

福州以前工业路上几家大厂都是上海援建的,所以福州有名的上海新村就在工业路附近。福州东街口那时最有名的饭店两家,一个是闽菜聚春园,还有一家就是上海西餐厅。

 

上海天津和东北在三线建设做出了很大牺牲,但是这对消除其它地区贫困,全盘协调全国经济发展,进而帮助中国进入工业化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

没有老毛的威望,这个不可能在六十年代实现。

A
Amita
贵州三大基地011,061,083,011总共50多个厂,七十年代就投产了,现在是贵航
A
Amita
没有三线建设,整个西边除了重庆和山西都没啥工业和铁路,现在宝成成昆沿线的所有工业基础和交通基础都是三线建设打下的
十具
跪下的是毛,他用千万中国女人做礼物去讨好美帝做生意,进口化肥化纤设备。原因是他听身边女性抱怨排长队买的确良不果,问周咋

问周咋回事,周这才敢说实话,中国没有技术没有产能。这是当年纺织部部长写的回忆录里的描述。

毛用千万中国女人讨好美帝的史实,白纸黑字在美国务院档案里有记载,而且绘声绘色。毛说软黄话时还一脸坏笑。

十具
73年焦头烂额的毛用千万中国女人讨好美帝的史实,白纸黑字在美国务院档案里有记载,而且绘声绘色。毛丢软黄话时一脸坏笑,还

还当着女翻译的面。

十具
蜻蜓点水什么都搞一点,负效益,无产能,高耗高污。那不是产业,是赌气吆喝摊。不是部门齐全,是玩集邮。经济的目的是什么,给老

给老大长脸?

十具
宝鸡到昆明一线,除了成渝经济圈,根本就不适合工业发展。远离市场,远离原材料,高运输成本。现在合理的工业布局狠抽蠢猫的脸。
A
Amita
没有宝成铁路成昆铁路,哪来的成渝经济圈?成都一个盆地不像重庆有江运,周围的绵阳什么的不都是三线搞起来的?我小时候在江油住

过一年,住的是长城特殊钢厂,这也是一个大三线企业。家里很多亲戚都在绵阳成都的三线企业工作。那家亲戚是河北承德钢厂过去的。我上的子弟学校,记得班主任就是个上海人。

你说得现在这个成渝经济圈,主要就是三线建设的结果。四川一亿人,就不能有自己的工业,就该背井离乡去东部打工?

 

A
Amita
国家那时节衣缩食建宝成和成昆铁路,还有同期的湘渝铁路,枝柳铁路,都是为了三线建设布局,不然这钱用在改善上海住房不香吗?凭

什么让你成都受益?

没有老毛一声令下,全国一盘棋,这样的大布局能实现?

A
Amita
你看看印度现在的铁路,不搞计划经济统筹安排,一个人口大国穷国,怎么搞基础建设,怎么经济翻身?
A
Amita
你也知道那是笑话啊……
十具
历史上益州从来就是中国经济第二极,与扬州东西遥相呼应。成都经济主题是电子信息生物医疗和旅游,与穷兵黩武的三线豪无关系。
A
Amita
呵呵,成电是怎么建立的?交大,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的电讯工程系援建的,本身就是三线建设前的预演

没有行政命令,上海人南京人凭什么去成都?

A
Amita
其实人穷的时候负担也小,搁现在,你让谁从上海去四川也没人去啊。当时肯定有人做出了牺牲,但是你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

显然不能用一部分人的小确幸来作为评价标准。

十具
毛如此不检点,在正式有速记的场合,当外国政要和女性的面,开黄色玩笑,是不是有损国格?Yes or no?
十具
国家怎么缩衣节食?你命题就是错的。事实证明三线的钱浪费了,在最缺钱的时候。国家在和平年代的第一要务难道不是民生?毛没有这

毛巴佬没有这个认知是他不懂,心又黑。几十年后,资讯如此普及,还这种认知,真是无语。

A
Amita
我在这说过很多次了,我看领导人只看他的成就,克林顿在白宫吹喇叭我还是认为他是我经历过的最好的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