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远没有到那个程度,只不过有时在单位特别frustrated,真想一走了之。我把大部分生命奉献给了工作,时常感觉在浪费生命,别人不appreciate你的奉献。我对生活的要求不高,还可以养活自己。想提前准备一下。谢谢!
你有你的选择,他有他的选择
你刚辞职后18个月,可以买CORBA,就是你们公司付的医疗保险。你去看一下价钱。
同时也对比ObamaCare在你们州的计划:https://www.healthcare.gov/see-plans/#/
Obamacare对低收入的人有补助。这个补助是这么算的,你申请的时候自报当年2022收入是多少,然后他们给你一个补助多少的价钱。但是等到2023年报2022年税的时候,他们会寄给你一个表说,你的补助根据你自报的是多少,你要自己算现在2022年实际收入多少,你的补助可能要多退少补,最后这个对退少补和你的1040一起算,所以2023年你会发现2022年你的医保补助实际是多少。
工作上差不多就行。不较劲。
轻轻松松都是优秀员工
Part time, $16 an hour
所以你可以换一个工作.改变现状
退休没事干不习惯的
我给自己两年时间(已经过了半年),如果还是不能adjust这边,会考虑回到原来的工作,或换其他地方,或其他选择。看上帝带领了。如果还要留在这,也会尽我所能去适应。换工作时,是期望可以做part time,没想到这边没有。一步一步的来吧。每经历一些就会成长一些。
谢谢大家!也祝大家有平安喜乐。
很理解你的想法,几年前我跟你差不多的想法。你先算好了asset,expense。如果控制好MAGI,保险不会太贵。
Max you pay for ACA is 8.5% of your income, no 400% FPL cliff.
的人很难一步就退休的,估计就是干干停停,最后适应彻底退休。你做到最大努力别人不珍惜你的贡献,那是他们的损失。
他也默认了,说主要起震慑作用。
我觉得目前你需要来一次全面的内视,与自己深层次交流,看清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真正不可忍受。
看清自己远没听起来那么简单容易,因为我们担心的事太多了(比如医保为其中之一),所以,许多时候是按最有利于生活来做选择,而非最有利于内心感受。有些人偏重物质生活,有些人偏重精神生活,不同类型的人表现出的困扰,想做的改变自然也不同,选择也就不同。
不过,选择对的路,也不一定好走,无非是心甘情愿受与不心甘情愿受的苦,感受会不一样。
物欲不强的人,在美国真不必考虑太多生存问题,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要把household income掐在 100% to 400% of the federal poverty level,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2口之家,2022年的贫困线为$18300
我还远没有到那个程度,只不过有时在单位特别frustrated,真想一走了之。我把大部分生命奉献给了工作,时常感觉在浪费生命,别人不appreciate你的奉献。我对生活的要求不高,还可以养活自己。想提前准备一下。谢谢!
你有你的选择,他有他的选择
你刚辞职后18个月,可以买CORBA,就是你们公司付的医疗保险。你去看一下价钱。
同时也对比ObamaCare在你们州的计划:https://www.healthcare.gov/see-plans/#/
Obamacare对低收入的人有补助。这个补助是这么算的,你申请的时候自报当年2022收入是多少,然后他们给你一个补助多少的价钱。但是等到2023年报2022年税的时候,他们会寄给你一个表说,你的补助根据你自报的是多少,你要自己算现在2022年实际收入多少,你的补助可能要多退少补,最后这个对退少补和你的1040一起算,所以2023年你会发现2022年你的医保补助实际是多少。
工作上差不多就行。不较劲。
轻轻松松都是优秀员工
Part time, $16 an hour
所以你可以换一个工作.改变现状
退休没事干不习惯的
我给自己两年时间(已经过了半年),如果还是不能adjust这边,会考虑回到原来的工作,或换其他地方,或其他选择。看上帝带领了。如果还要留在这,也会尽我所能去适应。换工作时,是期望可以做part time,没想到这边没有。一步一步的来吧。每经历一些就会成长一些。
谢谢大家!也祝大家有平安喜乐。
很理解你的想法,几年前我跟你差不多的想法。你先算好了asset,expense。如果控制好MAGI,保险不会太贵。
Max you pay for ACA is 8.5% of your income, no 400% FPL cliff.
的人很难一步就退休的,估计就是干干停停,最后适应彻底退休。你做到最大努力别人不珍惜你的贡献,那是他们的损失。
他也默认了,说主要起震慑作用。
我觉得目前你需要来一次全面的内视,与自己深层次交流,看清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真正不可忍受。
看清自己远没听起来那么简单容易,因为我们担心的事太多了(比如医保为其中之一),所以,许多时候是按最有利于生活来做选择,而非最有利于内心感受。有些人偏重物质生活,有些人偏重精神生活,不同类型的人表现出的困扰,想做的改变自然也不同,选择也就不同。
不过,选择对的路,也不一定好走,无非是心甘情愿受与不心甘情愿受的苦,感受会不一样。
物欲不强的人,在美国真不必考虑太多生存问题,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要把household income掐在 100% to 400% of the federal poverty level,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2口之家,2022年的贫困线为$1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