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海因陆方渔船被撞,致2人死亡,引起大陆群情激愤,使人联想到了45年前的那场惨烈的局部战争 – 对越自卫反击战。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双方积怨甚深的情况下,一次小的冲突,都可能成为导火索,造成异常惨烈的战争。相对弱小的一方,付出的代价往往难以承受,而它的后台老板,也往往作壁上观,指望人家亲自下场相救,往往是白日做梦。 1979年2月17日,中国从南部的广西、云南两省对越南北部发动了多路进攻。投入的兵力,大约20多万解放军部队,甚至可能达到40万。当时中方参战的部队包括正规地面部队、民兵和海军及空军部队……,规模相当于中国在1950年11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官方新闻报道称此次行动为“对越自卫反击战”或“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1.战争进程 中越战争期间,中方攻入越南北部领土,3月16日宣布取得了胜利并迅速撤军为终。 经过两个星期的激烈战斗,虽然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向越南一方推进约40公里。2月20日,西线大军攻克老街,经朗多、封上,3月4日攻克沙巴,东线大军同日攻克谅山,越北各重镇为解放军控制。而谅山以南皆为平原地带,适合中国装甲部队作战,首都河内再也无险可守。但中国没有意图推翻河内政府。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对越南北部的基础设施进行系统破坏后撤出越南。但是其后因为双方边境实际控制问题,又爆发了两山战役等后续冲突。79年后,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中越边境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冲突不断。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各大军区轮流派兵参战,中越边境成了练兵场。 2.战争伤亡 对中国人来说,1979年中越战争其惨烈程度直逼朝鲜战争。昆明军区在对对越自卫反击战进行总结时提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军牺牲 6900余人,伤14800余人。2月17、18日两天,伤亡达4000人,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许多中国人至今都还记得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描述的浴血场景,也记得87年春晚上徐良的那首“血染的风采”。 1984年的老山战役中,中国军队牺牲939人,支前民工64人,山头被炮火削平几公尺,地表阵地一片焦土。 3.世界各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指责中国入侵越南,为数众多的西方国家也持同样观点,亚洲国家如印度、日本和蒙古等也要求中国从越南撤军,苏联则更不用说。 中国发动进攻的第二天,苏联政府发表了一份不痛不痒的声明,谴责中国的“罪恶”攻击,同时又强调“英雄的越南人民……这一次仍然能够保卫自己”。苏联的军事反应仅限于派一支海军特混舰队到中国南海,对河内进行有限的武器空运,以及加紧中苏边境上的空中巡逻。归根结底,1979年苏联给新盟友越南的支持与20年前台海危机时给旧盟友中国的支持并无二致,两次事件中苏联都不愿意冒扩大战争的风险。 当然,中国在打这场战争时对苏联并非全无顾忌,中国之所以敢对越南动手,而不怕中苏边境出现战事,一是美方的默许,二是苏联当时已把注意力转向阿富汗问题。 4.战争的原因 这首先与当时国际的大环境及亚洲的小环境有关。 1979年的世界还是个冷战的世界,当时的苏联和美国两大超级大国对立,形成东西方阵营。由于中苏交恶,苏联又拼命拉拢中南半岛小国越南,从战略上对中国形成了一种合围的态势。 70年代的乒乓外交为中美恢复正常邦交拉开了序幕。中美相互靠拢无疑令苏联和越南感到担忧和恐惧。越战结束后,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开始在中南半岛扩张势力,推翻柬普寨波尔布特领导的红色高棉政权,试图建立印度支那联邦。这当然为中国所不能容忍。中国政府当时是支持红色高棉政权的。中国领导人认为,是到了该制止苏联的“亚洲古巴”、教训这个越南“小霸王”的时候了。 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越南越来越疯狂的排华活动,以及双方的领土争端。 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后开始排华。刚开始时越南在刚刚统一的南方将比较富有的华人排走,后来连北方的华侨也被排走,中越关系开始恶化。此外,在南中国海上,中越之间也有领土纠纷,涉及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这也是中越敌对的原因。 当时大批华侨被迫逃离越南。越南北部的难民潮早在1977年就开始了,1978年达到高潮。在排华浪潮中,华裔政府官员被解职、独立开业的商人被迫停业,华人学校被关闭。在所谓的战略要地,华人要接受"忠诚测试",直至被驱逐。而在南部,大约3万家华人商店被迫关闭。在政府的授意下,富有的华人被迫缴纳多达数百万美元的出境税,并被赶上破旧的渔船驶向怒海。 此外,越军在中越边境不断骚扰,造成越来越多的边民伤亡事件。 5.战争的后果 中越之战也对亚太地缘政治产生影响。美国80年代与中国关系越来越好,中美军事合作越来越多。中国和美日欧更加靠近,对中国的战 略围堵已不攻自破,再无意义。苏联也被拖入越南这个无底洞,其亚洲扩张野心受到遏制。每年数十亿美元军费投入越南,一无所获。在中美联手压制下,特别是美国利用星球大战计划等军备竞赛手段以及欧洲的铁幕围堵,和平演变,亚洲中美合作, 苏联经济日益衰弱,最终被拖垮,国家四分五裂,一代枭雄灰飞烟灭!越南从此失去大靠山。 柬埔寨也从此再次摆脱越南,其扶持的傀儡政权洪森转而向中国示好,中柬友好持续至今;老挝也开始更多转向北京。中国凭借其强大经济,政治及军事影响力,再次称雄亚洲。 中越之战拖垮了越南。越军于78年入侵柬埔寨,精锐尽出,却深陷泥潭。中越之战又从北方拉开,令越军两面受敌,疲于奔命。国家经济建设无法搞起,军费不继,民生凋敝,只好不断向苏联伸手。多年积累的家底最终耗尽。而中国是个大国,资源丰富,又加上实行改革开放,国力迅速上升,从84到88年期间,基本上是将越南当做练兵场,各大军区轮流派兵作战,锻炼军队战斗力,测试新式装备,培养了一代军人。同时也是直接支援了柬埔寨的抵抗力量,令越南无法喘息。 从军事上讲,中越战争极大锻炼了中国军队。79年战争,中国军队其实无论各方面都是不如越南。素质上,越军历经抗法、抗美,数十年战争中度过,军队战斗力极强。中国大米,苏联援助大量军火及缴获美军的军火可以供它再打一场越战。 武器装备上,士兵普遍装备AK冲锋枪,而同期中国士兵还用56式半自动步枪。空军方面,米格21 和23等的苏联援助已是制式装备,而中国同期还是使用歼6,即米格19。经过79年一战的教训,中国军队痛下决心,改革军队作战体系,更新装备,改善后勤,恢复军衔制,强化通讯和指挥。到 84年广西法卡山之战,中国军队已是焕然一新了,走上了现代化军队之列。
2018.07.07 12:58
关注
看过越南阅兵式的朋友,肯定会对越南军队的头盔记忆犹新。越南军队的头盔样式十分特殊,与我们常见的头盔样式完全不同。如果说越南军队的头盔是木制的,大家肯定不信。但真正的事实就是如此,越南军队的头盔确实是木制的。截止到2012年,越南才开始为主力部队换装钢盔。那么,在那么场的时间里,越南为何没有生产钢盔呢?
这种头盔的发明者是英国军队,具体的发明人已经无法考查。当年,英国军队在南美地区开拓殖民地时,那种传统的船形帽非常的闷热。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随之出现了木盔。万万没有想到,这种头盔的流行速度很快。法国、荷兰等国家的军队都采用了这种头盔。英国驻扎在印度的军队、法国驻扎在越南的军队,都戴着类似的木盔。
起初法国军队的军帽和钢盔都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处于纳凉的需要,法国军队开始装备一种木盔。这种木盔在战场上的防护作用不大,主要是遮阳、纳凉的作用。连钢盔都无法抵御子弹,木盔就更没有什么希望了。越南本来是中国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已经无力维持自己的宗藩体系。法国人开始染指越南,越南的气候和南美洲差不多,同样到处都是丛林,也同样气候闷热。后来法军的木盔开始流行。
当年越南游击武装搬空了几座法军仓库,这些仓库中既有武器弹药,也有木盔和军服。这就是越南军队起家的基础,从当时越南军队便一直戴木盔。如果说与日军作战期间,是因为形势所迫,那接下来与法国、美国作战的时候,继续佩戴木盔是怎么回事呢。在50年代开始的抗法战争、抗美战争中,越南军队也戴着木盔。这是因为越南的军工水平不行,认真的说,不要看钢盔不起眼。制造钢盔需要高纯度的钢铁,以及复杂的制作工艺。
所以说越南军队不戴钢盔也实属无奈,当时越南的工业技术有限,很难制造大量的军用钢盔。在与日军抗争的几年时间里,越南军队都只能佩戴木盔,甚至一度成为越南军队的象征,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头盔上面包裹了一层绿色的布料,这样以来,这种木制头盔不仅能适合越南的气候,更能够让日军错误地认为他们佩戴的是钢盔。骗过了所有人。
之子,刚入伍不久去了越南,死在那里。其实,他只是腹部受非致命伤。据说是第一时间处理不当,向后方转移又耽搁了。
南越解体我是中学生,都看得出该抢占西沙,诺大个中国没有一个战略家
近日台海因陆方渔船被撞,致2人死亡,引起大陆群情激愤,使人联想到了45年前的那场惨烈的局部战争 – 对越自卫反击战。
中国发动进攻的第二天,苏联政府发表了一份不痛不痒的声明,谴责中国的“罪恶”攻击,同时又强调“英雄的越南人民……这一次仍然能够保卫自己”。苏联的军事反应仅限于派一支海军特混舰队到中国南海,对河内进行有限的武器空运,以及加紧中苏边境上的空中巡逻。归根结底,1979年苏联给新盟友越南的支持与20年前台海危机时给旧盟友中国的支持并无二致,两次事件中苏联都不愿意冒扩大战争的风险。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双方积怨甚深的情况下,一次小的冲突,都可能成为导火索,造成异常惨烈的战争。相对弱小的一方,付出的代价往往难以承受,而它的后台老板,也往往作壁上观,指望人家亲自下场相救,往往是白日做梦。
1979年2月17日,中国从南部的广西、云南两省对越南北部发动了多路进攻。投入的兵力,大约20多万解放军部队,甚至可能达到40万。当时中方参战的部队包括正规地面部队、民兵和海军及空军部队……,规模相当于中国在1950年11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官方新闻报道称此次行动为“对越自卫反击战”或“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1.战争进程
中越战争期间,中方攻入越南北部领土,3月16日宣布取得了胜利并迅速撤军为终。
经过两个星期的激烈战斗,虽然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向越南一方推进约40公里。2月20日,西线大军攻克老街,经朗多、封上,3月4日攻克沙巴,东线大军同日攻克谅山,越北各重镇为解放军控制。而谅山以南皆为平原地带,适合中国装甲部队作战,首都河内再也无险可守。但中国没有意图推翻河内政府。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对越南北部的基础设施进行系统破坏后撤出越南。但是其后因为双方边境实际控制问题,又爆发了两山战役等后续冲突。79年后,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中越边境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冲突不断。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各大军区轮流派兵参战,中越边境成了练兵场。
2.战争伤亡
对中国人来说,1979年中越战争其惨烈程度直逼朝鲜战争。昆明军区在对对越自卫反击战进行总结时提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军牺牲 6900余人,伤14800余人。2月17、18日两天,伤亡达4000人,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许多中国人至今都还记得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描述的浴血场景,也记得87年春晚上徐良的那首“血染的风采”。
1984年的老山战役中,中国军队牺牲939人,支前民工64人,山头被炮火削平几公尺,地表阵地一片焦土。
3.世界各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指责中国入侵越南,为数众多的西方国家也持同样观点,亚洲国家如印度、日本和蒙古等也要求中国从越南撤军,苏联则更不用说。
当然,中国在打这场战争时对苏联并非全无顾忌,中国之所以敢对越南动手,而不怕中苏边境出现战事,一是美方的默许,二是苏联当时已把注意力转向阿富汗问题。
4.战争的原因
这首先与当时国际的大环境及亚洲的小环境有关。
1979年的世界还是个冷战的世界,当时的苏联和美国两大超级大国对立,形成东西方阵营。由于中苏交恶,苏联又拼命拉拢中南半岛小国越南,从战略上对中国形成了一种合围的态势。
70年代的乒乓外交为中美恢复正常邦交拉开了序幕。中美相互靠拢无疑令苏联和越南感到担忧和恐惧。越战结束后,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开始在中南半岛扩张势力,推翻柬普寨波尔布特领导的红色高棉政权,试图建立印度支那联邦。这当然为中国所不能容忍。中国政府当时是支持红色高棉政权的。中国领导人认为,是到了该制止苏联的“亚洲古巴”、教训这个越南“小霸王”的时候了。
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越南越来越疯狂的排华活动,以及双方的领土争端。
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后开始排华。刚开始时越南在刚刚统一的南方将比较富有的华人排走,后来连北方的华侨也被排走,中越关系开始恶化。此外,在南中国海上,中越之间也有领土纠纷,涉及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这也是中越敌对的原因。
当时大批华侨被迫逃离越南。越南北部的难民潮早在1977年就开始了,1978年达到高潮。在排华浪潮中,华裔政府官员被解职、独立开业的商人被迫停业,华人学校被关闭。在所谓的战略要地,华人要接受"忠诚测试",直至被驱逐。而在南部,大约3万家华人商店被迫关闭。在政府的授意下,富有的华人被迫缴纳多达数百万美元的出境税,并被赶上破旧的渔船驶向怒海。
此外,越军在中越边境不断骚扰,造成越来越多的边民伤亡事件。
5.战争的后果
中越之战也对亚太地缘政治产生影响。美国80年代与中国关系越来越好,中美军事合作越来越多。中国和美日欧更加靠近,对中国的战 略围堵已不攻自破,再无意义。苏联也被拖入越南这个无底洞,其亚洲扩张野心受到遏制。每年数十亿美元军费投入越南,一无所获。在中美联手压制下,特别是美国利用星球大战计划等军备竞赛手段以及欧洲的铁幕围堵,和平演变,亚洲中美合作, 苏联经济日益衰弱,最终被拖垮,国家四分五裂,一代枭雄灰飞烟灭!越南从此失去大靠山。
柬埔寨也从此再次摆脱越南,其扶持的傀儡政权洪森转而向中国示好,中柬友好持续至今;老挝也开始更多转向北京。中国凭借其强大经济,政治及军事影响力,再次称雄亚洲。
中越之战拖垮了越南。越军于78年入侵柬埔寨,精锐尽出,却深陷泥潭。中越之战又从北方拉开,令越军两面受敌,疲于奔命。国家经济建设无法搞起,军费不继,民生凋敝,只好不断向苏联伸手。多年积累的家底最终耗尽。而中国是个大国,资源丰富,又加上实行改革开放,国力迅速上升,从84到88年期间,基本上是将越南当做练兵场,各大军区轮流派兵作战,锻炼军队战斗力,测试新式装备,培养了一代军人。同时也是直接支援了柬埔寨的抵抗力量,令越南无法喘息。
从军事上讲,中越战争极大锻炼了中国军队。79年战争,中国军队其实无论各方面都是不如越南。素质上,越军历经抗法、抗美,数十年战争中度过,军队战斗力极强。中国大米,苏联援助大量军火及缴获美军的军火可以供它再打一场越战。 武器装备上,士兵普遍装备AK冲锋枪,而同期中国士兵还用56式半自动步枪。空军方面,米格21 和23等的苏联援助已是制式装备,而中国同期还是使用歼6,即米格19。经过79年一战的教训,中国军队痛下决心,改革军队作战体系,更新装备,改善后勤,恢复军衔制,强化通讯和指挥。到 84年广西法卡山之战,中国军队已是焕然一新了,走上了现代化军队之列。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从金门撞船看台湾:怀威而不怀德 中越战争45周年祭,及台海局势展望 儿时那次暖心的走失 台湾撞死大陆渔民:第三次金门大战前奏? 世上最后一支红军,及与中共的爱恨情仇
越南士兵戴的绿色头盔,竟然是木头制成,骗过了所有人的眼睛!
2018.07.07 12:58
关注
看过越南阅兵式的朋友,肯定会对越南军队的头盔记忆犹新。越南军队的头盔样式十分特殊,与我们常见的头盔样式完全不同。如果说越南军队的头盔是木制的,大家肯定不信。但真正的事实就是如此,越南军队的头盔确实是木制的。截止到2012年,越南才开始为主力部队换装钢盔。那么,在那么场的时间里,越南为何没有生产钢盔呢?
这种头盔的发明者是英国军队,具体的发明人已经无法考查。当年,英国军队在南美地区开拓殖民地时,那种传统的船形帽非常的闷热。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随之出现了木盔。万万没有想到,这种头盔的流行速度很快。法国、荷兰等国家的军队都采用了这种头盔。英国驻扎在印度的军队、法国驻扎在越南的军队,都戴着类似的木盔。
起初法国军队的军帽和钢盔都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处于纳凉的需要,法国军队开始装备一种木盔。这种木盔在战场上的防护作用不大,主要是遮阳、纳凉的作用。连钢盔都无法抵御子弹,木盔就更没有什么希望了。越南本来是中国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已经无力维持自己的宗藩体系。法国人开始染指越南,越南的气候和南美洲差不多,同样到处都是丛林,也同样气候闷热。后来法军的木盔开始流行。
当年越南游击武装搬空了几座法军仓库,这些仓库中既有武器弹药,也有木盔和军服。这就是越南军队起家的基础,从当时越南军队便一直戴木盔。如果说与日军作战期间,是因为形势所迫,那接下来与法国、美国作战的时候,继续佩戴木盔是怎么回事呢。在50年代开始的抗法战争、抗美战争中,越南军队也戴着木盔。这是因为越南的军工水平不行,认真的说,不要看钢盔不起眼。制造钢盔需要高纯度的钢铁,以及复杂的制作工艺。
所以说越南军队不戴钢盔也实属无奈,当时越南的工业技术有限,很难制造大量的军用钢盔。在与日军抗争的几年时间里,越南军队都只能佩戴木盔,甚至一度成为越南军队的象征,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头盔上面包裹了一层绿色的布料,这样以来,这种木制头盔不仅能适合越南的气候,更能够让日军错误地认为他们佩戴的是钢盔。骗过了所有人。
之子,刚入伍不久去了越南,死在那里。其实,他只是腹部受非致命伤。据说是第一时间处理不当,向后方转移又耽搁了。
南越解体我是中学生,都看得出该抢占西沙,诺大个中国没有一个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