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主外祖父被枪毙时,我最小的姨妈还在哺乳期,外祖母连同六个孩子政府只给了家里的一间柴房住。外祖母一世纠结,只得辛苦寿命70余。
我祖父是商人,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只能带点金银细软弃铺而逃,死于日本轰炸机。我吃斋念佛的小脚祖母,送我父亲学医治病救人,父亲毕业后加入国军抗日(因此在新中国又受了不少苦)。好在心中有佛,我祖母得寿88。
估计受此基因影响,我天生反感政治和战争。
否认当年有粮票。 他还问了他父母。都没听说过。可能是农村人吧,当时不用粮票。
在农村,去工地也是记工分。村里要是缺粮,去工地也不一定管饭。
年轻人只知桑田是他们现世的福。。
从她这里过的,我妈说你以后这样找工作怎么办呢?我说,我会上大学,不归她管。当时我们这个楼没有一个大学生。我那时候刚上初中吧。不过,我从一个很差的小学考入这个全市最好的中学给了我底气。
那时的地富反坏右黑五类臭老九会先“被” 饿死。 ”工地管饭“的想法确实是个笑话,呵呵!
我也没见过我外公和爷爷,他们都在解放初期就去世了。
我外公是大地主兼当地区长,还自己家有生意,后来也被毙了,我妈说外公家的长工短工厨娘丫鬟从来没被虐待过。我二舅公一直坐牢到改革开放。
我爷爷他和我大伯解放前就吸鸦片,后来差点变成穷人就解放了。我爷爷是儿科医生,但喜欢喝酒,解放后一次出诊回家醉酒后倒路上去世了。
我妈和我爸都是有奶娘带大,后来解放初我爸很上进,参加工作,积极肯干,进步很快,后来头天被表彰先进,第二天就进五七干校了。去干校几年,不知道以后怎么办就回乡下了,然后我妈和我爸从来没干过活的大小姐和少爷开始了艰苦的人生,不过他们学的很快,一辈子都勤劳和抚养我们兄弟姐妹长大,我们都十分感谢父母的无私奉献。
后来邓小平复出后,右派平反,我爸才恢复工作。
人生就是随着时代起起伏伏,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样,珍惜当下,快乐生活!
我爷爷的父亲跟着几个叔伯兄弟从河北农村跑去上海做生意。亲戚里有的生意做得很大,49年润去香港了。我太爷爷这边小本生意前店后厂。他在上海娶的小太太没生出儿子。我只有两个老姑奶奶。于是我爷爷在十几岁上才从河北农村老家被接到上海上中学。成绩好,体育也好,但是太爷爷不给他上大学。就这一根独苗,怕上了大学,开了眼界,心也变野了,他的小生意后继无人。我爷爷心里很多怨恨,把怨气出到后妈给他安排的第一任太太身上,那位不幸的太太不久就含怨而去,命运跟爷爷在老家的母亲相类似。爷爷自己在母亲去世后跟乡下家里的工人生活,是被长工带大的留守儿童。
奶奶是北平来的女中学生,又是河北老乡,经人介绍,爷爷自己喜欢上的。奶奶嫁过来以后,一开始也是受后婆婆的欺负的,还好她连生三个男孩,家庭地位一下子稳了。49年以后,解放军进入上海,奶奶强大的娘家这时候帮上了大忙。奶奶的一个姐夫在北京做部级干部,公私合营的时候,奶奶听取北京的意见,主动把家里的厂子和出租房全数交给国家,家庭成分定为小业主,爷爷也受聘成为厂里的技术员,算是破财消灾了。奶奶后来几次带着孩子去北京姐姐家里住,被姐姐安排在育英小学做老师,这样她回到上海以后,很顺利地平调到附近的小学继续做教师,享受教师工资待遇,而且因为她在北京的关系,又因为她人缘好,文革期间成为那所小学里唯一没有被批斗的老师。奶奶成为了爷爷一家的恩人,自己也是公家人,后婆婆一个住在阁楼里的家庭妇女小老太太,再也不敢对她怎样了。
奶奶自己的家世其实比爷爷家好很多。她的父亲在老家是很大的地主和受人尊重的乡绅。奶奶是第九个,也是最小的孩子,挺小的时候父亲去世。奶奶是被姐姐带大的。家里有两个哥哥去日本学医,学成回国做了医生。几个姐姐在抗战时期先后去了延安。奶奶最小,在北平读中学,不喜欢读书,嫁到了上海。抗战时期,日本人打到了家乡,奶奶的母亲在家里的大宅子门上挂把锁,也奔延安了。解放以后,家里的院子一半做了庄上的小学,另一半做了村政府的办公场所。一家人都是真正的共产者。
当地的老俵早就跑光了。我们去以前已是无人区。
而且有些还是好人。杀鸡儆猴罢了。
学生和病人根据自己能力再给什么粮食,肉菜什么的当学费和医疗费用。每年我爷爷带着同乡们上武汉和上海做生意,有钱大家赚,我父亲兄妹十几个没有一人饿死全靠乡亲们的支助,逃过土改文革砍头的命运也是全靠乡亲们的掩护。
文革后资本家的财产应该归还,但政府用的是我爷爷家的住宅,学校医院还是我爷爷奶奶建的后来给几万块钱买断
我姥爷就在60年饿死了,他找到我妈告诉我妈他很饿没饭吃,我妈在读书不相信我姥爷说全国一遍大好,把我姥爷赶回去,不到二月姥爷就饿死了,然后她们下乡治疗水肿病才知道乡下是什么情况,没有吃的只能看着人饿死
以为朝鲜战争是美帝发动的呢。
外祖父据说特别厚道。家里长工短工后来都跟他他们后人这么说。家里除了土地也有槽坊等营生。
他以为他人缘好,土匪都让他三分。土改他也配合。不过天威难测,还是给毙了。
祖父家里缕遭土匪绑票,加上大房嗜赌,家业败光了。土改时候暗自庆幸。不想后来共产风时候,国家兴修沛河史河。饿死在工地。
风险出现的时候,往往已经无可避让。中国人民是个伟大的民族,但是恨人有笑人无这样的小毛病世代沉淀,造成有钱的与没钱的风险无法控制。
我的地主外祖父被枪毙时,我最小的姨妈还在哺乳期,外祖母连同六个孩子政府只给了家里的一间柴房住。外祖母一世纠结,只得辛苦寿命70余。
我祖父是商人,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只能带点金银细软弃铺而逃,死于日本轰炸机。我吃斋念佛的小脚祖母,送我父亲学医治病救人,父亲毕业后加入国军抗日(因此在新中国又受了不少苦)。好在心中有佛,我祖母得寿88。
估计受此基因影响,我天生反感政治和战争。
否认当年有粮票。 他还问了他父母。都没听说过。可能是农村人吧,当时不用粮票。
在农村,去工地也是记工分。村里要是缺粮,去工地也不一定管饭。
年轻人只知桑田是他们现世的福。。
从她这里过的,我妈说你以后这样找工作怎么办呢?我说,我会上大学,不归她管。当时我们这个楼没有一个大学生。我那时候刚上初中吧。不过,我从一个很差的小学考入这个全市最好的中学给了我底气。
那时的地富反坏右黑五类臭老九会先“被” 饿死。 ”工地管饭“的想法确实是个笑话,呵呵!
我也没见过我外公和爷爷,他们都在解放初期就去世了。
我外公是大地主兼当地区长,还自己家有生意,后来也被毙了,我妈说外公家的长工短工厨娘丫鬟从来没被虐待过。我二舅公一直坐牢到改革开放。
我爷爷他和我大伯解放前就吸鸦片,后来差点变成穷人就解放了。我爷爷是儿科医生,但喜欢喝酒,解放后一次出诊回家醉酒后倒路上去世了。
我妈和我爸都是有奶娘带大,后来解放初我爸很上进,参加工作,积极肯干,进步很快,后来头天被表彰先进,第二天就进五七干校了。去干校几年,不知道以后怎么办就回乡下了,然后我妈和我爸从来没干过活的大小姐和少爷开始了艰苦的人生,不过他们学的很快,一辈子都勤劳和抚养我们兄弟姐妹长大,我们都十分感谢父母的无私奉献。
后来邓小平复出后,右派平反,我爸才恢复工作。
人生就是随着时代起起伏伏,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样,珍惜当下,快乐生活!
我爷爷的父亲跟着几个叔伯兄弟从河北农村跑去上海做生意。亲戚里有的生意做得很大,49年润去香港了。我太爷爷这边小本生意前店后厂。他在上海娶的小太太没生出儿子。我只有两个老姑奶奶。于是我爷爷在十几岁上才从河北农村老家被接到上海上中学。成绩好,体育也好,但是太爷爷不给他上大学。就这一根独苗,怕上了大学,开了眼界,心也变野了,他的小生意后继无人。我爷爷心里很多怨恨,把怨气出到后妈给他安排的第一任太太身上,那位不幸的太太不久就含怨而去,命运跟爷爷在老家的母亲相类似。爷爷自己在母亲去世后跟乡下家里的工人生活,是被长工带大的留守儿童。
奶奶是北平来的女中学生,又是河北老乡,经人介绍,爷爷自己喜欢上的。奶奶嫁过来以后,一开始也是受后婆婆的欺负的,还好她连生三个男孩,家庭地位一下子稳了。49年以后,解放军进入上海,奶奶强大的娘家这时候帮上了大忙。奶奶的一个姐夫在北京做部级干部,公私合营的时候,奶奶听取北京的意见,主动把家里的厂子和出租房全数交给国家,家庭成分定为小业主,爷爷也受聘成为厂里的技术员,算是破财消灾了。奶奶后来几次带着孩子去北京姐姐家里住,被姐姐安排在育英小学做老师,这样她回到上海以后,很顺利地平调到附近的小学继续做教师,享受教师工资待遇,而且因为她在北京的关系,又因为她人缘好,文革期间成为那所小学里唯一没有被批斗的老师。奶奶成为了爷爷一家的恩人,自己也是公家人,后婆婆一个住在阁楼里的家庭妇女小老太太,再也不敢对她怎样了。
奶奶自己的家世其实比爷爷家好很多。她的父亲在老家是很大的地主和受人尊重的乡绅。奶奶是第九个,也是最小的孩子,挺小的时候父亲去世。奶奶是被姐姐带大的。家里有两个哥哥去日本学医,学成回国做了医生。几个姐姐在抗战时期先后去了延安。奶奶最小,在北平读中学,不喜欢读书,嫁到了上海。抗战时期,日本人打到了家乡,奶奶的母亲在家里的大宅子门上挂把锁,也奔延安了。解放以后,家里的院子一半做了庄上的小学,另一半做了村政府的办公场所。一家人都是真正的共产者。
当地的老俵早就跑光了。我们去以前已是无人区。
而且有些还是好人。杀鸡儆猴罢了。
学生和病人根据自己能力再给什么粮食,肉菜什么的当学费和医疗费用。每年我爷爷带着同乡们上武汉和上海做生意,有钱大家赚,我父亲兄妹十几个没有一人饿死全靠乡亲们的支助,逃过土改文革砍头的命运也是全靠乡亲们的掩护。
文革后资本家的财产应该归还,但政府用的是我爷爷家的住宅,学校医院还是我爷爷奶奶建的后来给几万块钱买断
我姥爷就在60年饿死了,他找到我妈告诉我妈他很饿没饭吃,我妈在读书不相信我姥爷说全国一遍大好,把我姥爷赶回去,不到二月姥爷就饿死了,然后她们下乡治疗水肿病才知道乡下是什么情况,没有吃的只能看着人饿死
以为朝鲜战争是美帝发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