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个帖子大火,题目是“毛远新的履历,看权力世袭,看这世界上最大的腐败”。但这个帖子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方坚称这就是最大的腐败,另一方坚决不承认腐败,而且还拿出了其它地区或国家的事例做比较。
我的观点倾向于前者,但又不完全相同。是否是最大的腐败,还真不好说;但要是否认毛远新的崛起与其出身没关系,那就可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如果没有伟大领袖的关照,如此资质的一个人,怎么可能27岁升为辽宁省革委会副主任(相当于副省长),33岁升为沈阳军区政委,34岁成为中央政治局联络员,而他在沈阳军区的的搭档陈锡联将军可是从枪林弹雨拼杀出来的。
从另一角度讲,高干子弟也未必全是这样,皇亲国戚中确实存在低调之人。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贺麓成。
1.贺麓成身世
叶永烈与贺麓成
贺麓成是毛泽覃和贺怡的儿子,1935年1月生于赣南山区。出生不久,贺麓成被寄养于村民家里,然后又送到老家江西永新山区的一个亲戚家里抚养,其从小就离开了母亲的怀抱,生活在井冈山下的一个村庄里。
1949年8月,麓成被妈妈接到了吉安。49年底,贺怡去赣南、粤北寻找其姐的爱子小毛,不幸路上发生车祸,遇难身亡。从此,贺麓成与姨妈贺子珍和舅舅贺敏学生活在一起。
1952年,贺麓成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中学,同年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化专业。当时中国发生了许多运动,他的舅舅告诉他:“别管那些运动,好好读你的书。我希望你将来在专业上有所作为,做一个优秀的专家”。1956年大学毕业后,又考取了留苏研究生。
2.科学家贺麓成
1956年夏秋之际,贺麓成到北京学习俄语。一年之后因当时中苏关系变化未能出国读书,被组织上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地对地导弹”。就这样,贺麓成穿上了军装,成了军人。1961年,贺麓成成为中国第一批导弹工程师。在那些日子里,贺麓成翻译了近百万字的导弹技术资料,拟制的图纸资料达数十本。尤为重要的是,贺麓成和另一位工程师王太楚经过反复钻研提出了自己创造的导弹控制方案,为1964年6月中国第一枚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革期间,各个单位两派互斗,失去了独立搞科研的机会,他设法躲在自己家的房间里,钻研科技难题。在1974年召开的数理统计应用会议上,他发表了四篇有分量的论文,其中《逼近多项式滤波及其截断误差》,解决了美国统计滤波权威布鲁姆等在正交多项式滤波中没有解决的截断误差统一解析表达式的问题,把原来几乎要一年的工作量缩短到几天即可完成。
贺麓成不断从理论、设计思想和采用先进技术上对导弹进行探索,先后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他还参加了洲际导弹、人造卫星的研究,他还担负了国家与全军重点建设项目的论证、开发和研究,对这些项目的总体方案、控制方案与软件等,都提出了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建议。
1980年贺麓成成为总参系统第一个被评上高级职称的人,职称证书上印着“001号”,也是毛氏家族中不多见的高级技术专家。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授予他高级工程师职称时特别指出:“贺麓成同志为我国洲际导弹的精度鉴定工作解决了许多困难”。 关于贺麓成的学术贡献,有人总结为钱学森解决了导弹打得远的问题,丁衡高解决了打得准的问题,而贺麓成解决了飞得好的问题。
贺麓成在年近60之际申请退休,担任了几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他将公司盈利的一部分用来帮助老区建设。他为任弼时中学 - 当年的永新中学设立奖学金;他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5万元帮助永新人引种黑梨,脱贫致富;他曾为南昌的一家工厂引入外资,得到一笔奖金,他把这笔钱献给了永新县城外一所无操场、无宿舍、无厕所的“三无”中学;他还关心中国的体育事业,参与了一系列公益活动……。
3.贺麓成与毛氏家族的关系
就血缘上讲,贺麓成虽与毛远新一样同属主席的亲侄子,但他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他是主席小姨子的儿子。但由于江青的存在,他不可能像毛远新那样被视为己出,远离毛家可能是其最好的选择。所以在主席在世时,两人并未见过面,只是主席去世时,他才出现在守灵的队伍中。
当时贺麓成的工作单位也不知晓他的真实身份。直到1983年,民政部门要给毛泽覃发烈士证书。中央组织部,重新核查毛泽覃烈士子女情况,才发现隐姓埋名多年的贺麓成,中国导弹的神秘001号人物,竟是毛泽东亲侄子。
福兮祸兮,从来没有享受过飞黄腾达感受的贺麓成,当然也没有机会尝试牢狱之灾。中国因此少了一位庸俗的政客,却多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这当然是他个人的选择,也可能是时代的选择。
国防科工系统那么多科学家,他排001,你说组织部门不知道他身份?
他解放初上大学时靠助学金生活,还要省出几块钱寄给抚养他长大的地主爷爷(他妈妈的干爹)。
https://news.ifeng.com/history/1/200712/1218_335_335015_1.shtml
1945年7月,朱丹华带着年幼的毛远新来到延安。朱丹华后来改嫁方志敏之弟方志纯,毛远新也就随方志纯住在江西南昌。
1951年,朱丹华到北京开会,把毛远新也带往北京。会议结束后,朱丹华带毛远新进中南海看望毛泽东。
朱丹华对毛泽东说,毛远新想在北京上学。这样,毛远新就来到毛泽东身边。毛远新比李讷小半岁,他们一起在北京上育英小学。毛泽东、江青待毛远新如同己出。
1954年,毛远新小学毕业,考入北京一○一中学。
https://news.ifeng.com/history/1/renwu/200801/0129_2665_381607_3.shtml
儿子老是吵着要到北京上学,朱旦华亦感到为难。1951年9月,她赴北京参加全国妇联工作会议,同时带上了毛远新。康克清一见到毛远新,就心生喜欢地拉过他,问长问短,又对朱旦华说:“你开会带着孩子多不方便,我把他送到他大伯那儿去。”当晚,康克清回中南海就把毛远新带到丰泽园。毛远新见到李讷就有一种姐弟的亲热,两个孩子在毛泽东身边燕子似地穿来跑去,叽叽喳喳闹个不停,无形中把毛岸英朝鲜牺牲后笼罩在丰泽园的压抑气氛打破了。
全国妇联的会议结束后,朱旦华来到中南海看望毛泽东,言北京上学。毛泽东听后未加任何思索,回道:“伢子要在北京读书,这好嘛!”说完,他大着嗓门叫了一句:“远新,你过来!”听到喊声的毛远新来到伯父面前,毛泽东问他:“你想在北京上学,是吗?”毛远新一听嘟起嘴回道:“我本来在北京读书的嘛,干吗要搞到南昌去?”毛泽东点着头,“嗯”了一声,随即想到什么,爱抚的目光落在侄儿身上:“在我这里就像温室的花朵,跟你妈妈在江西可以说经风雨见世面,你晓得吗?”
毛远新反应灵敏,马上大声“抢白”说:“大伯,我不住你这里,住到学校去,怎么是温室里的花朵呢?”
毛泽东听了侄儿这番体现个性的回话,非但不怪,反而被逗得哈哈大笑,点头赞道:“说的有道理嘛。”
在一旁的江青,已经从毛泽东的笑声中有所感悟。这是自从毛岸英在朝鲜牺牲以后的时间里,她头一次看到毛泽东愉怡而笑,顿时感觉到毛泽东是非常喜欢侄儿的,毛远新留在北京上学,对毛泽东的心情改善很有利。江青想到这里微笑着说:“远新愿意在北京上学,就让他在北京读吧。”毛泽东见江青也欣然应允,更是高兴,一把拉过远新,继续同他说话。
留在北京读书的毛远新,很快地成了毛泽东家庭中的一名成员。毛泽东夫妇都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凡是穿的用的,只要李敏、李讷有,就少不了毛远新的。毛泽东每次外出,不管到北京近郊还是北戴河,或是更远的外地,都要带上毛远新,让这个长得蛮俊气的少年跟在身边。在很多的场合,毛泽东将毛远新视如己出的抵犊深情,是那么真挚地流露出来。李敏、李讷姐妹俩和刘思齐,亲热地给毛远新起了个“小豆豆”的外号。毛远新偏不服小,老是说自己只比李讷小半岁。而李讷就提出跟他比高矮,气得毛远新噘起嘴:“才不跟你比呢。”在一家人的融融亲情中,得到了毛泽东特别关爱的毛远新,幸福健康地成长着。从1951年9月起,毛远新在大伯的身边读书9年有整
他亲近的是他舅舅贺敏学和姨妈贺子珍。
昨日,一个帖子大火,题目是“毛远新的履历,看权力世袭,看这世界上最大的腐败”。但这个帖子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方坚称这就是最大的腐败,另一方坚决不承认腐败,而且还拿出了其它地区或国家的事例做比较。
我的观点倾向于前者,但又不完全相同。是否是最大的腐败,还真不好说;但要是否认毛远新的崛起与其出身没关系,那就可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如果没有伟大领袖的关照,如此资质的一个人,怎么可能27岁升为辽宁省革委会副主任(相当于副省长),33岁升为沈阳军区政委,34岁成为中央政治局联络员,而他在沈阳军区的的搭档陈锡联将军可是从枪林弹雨拼杀出来的。
从另一角度讲,高干子弟也未必全是这样,皇亲国戚中确实存在低调之人。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贺麓成。
1.贺麓成身世
叶永烈与贺麓成
贺麓成是毛泽覃和贺怡的儿子,1935年1月生于赣南山区。出生不久,贺麓成被寄养于村民家里,然后又送到老家江西永新山区的一个亲戚家里抚养,其从小就离开了母亲的怀抱,生活在井冈山下的一个村庄里。
1949年8月,麓成被妈妈接到了吉安。49年底,贺怡去赣南、粤北寻找其姐的爱子小毛,不幸路上发生车祸,遇难身亡。从此,贺麓成与姨妈贺子珍和舅舅贺敏学生活在一起。
1952年,贺麓成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中学,同年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化专业。当时中国发生了许多运动,他的舅舅告诉他:“别管那些运动,好好读你的书。我希望你将来在专业上有所作为,做一个优秀的专家”。1956年大学毕业后,又考取了留苏研究生。
2.科学家贺麓成
1956年夏秋之际,贺麓成到北京学习俄语。一年之后因当时中苏关系变化未能出国读书,被组织上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地对地导弹”。就这样,贺麓成穿上了军装,成了军人。1961年,贺麓成成为中国第一批导弹工程师。在那些日子里,贺麓成翻译了近百万字的导弹技术资料,拟制的图纸资料达数十本。尤为重要的是,贺麓成和另一位工程师王太楚经过反复钻研提出了自己创造的导弹控制方案,为1964年6月中国第一枚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革期间,各个单位两派互斗,失去了独立搞科研的机会,他设法躲在自己家的房间里,钻研科技难题。在1974年召开的数理统计应用会议上,他发表了四篇有分量的论文,其中《逼近多项式滤波及其截断误差》,解决了美国统计滤波权威布鲁姆等在正交多项式滤波中没有解决的截断误差统一解析表达式的问题,把原来几乎要一年的工作量缩短到几天即可完成。
贺麓成不断从理论、设计思想和采用先进技术上对导弹进行探索,先后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他还参加了洲际导弹、人造卫星的研究,他还担负了国家与全军重点建设项目的论证、开发和研究,对这些项目的总体方案、控制方案与软件等,都提出了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建议。
1980年贺麓成成为总参系统第一个被评上高级职称的人,职称证书上印着“001号”,也是毛氏家族中不多见的高级技术专家。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授予他高级工程师职称时特别指出:“贺麓成同志为我国洲际导弹的精度鉴定工作解决了许多困难”。 关于贺麓成的学术贡献,有人总结为钱学森解决了导弹打得远的问题,丁衡高解决了打得准的问题,而贺麓成解决了飞得好的问题。
贺麓成在年近60之际申请退休,担任了几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他将公司盈利的一部分用来帮助老区建设。他为任弼时中学 - 当年的永新中学设立奖学金;他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5万元帮助永新人引种黑梨,脱贫致富;他曾为南昌的一家工厂引入外资,得到一笔奖金,他把这笔钱献给了永新县城外一所无操场、无宿舍、无厕所的“三无”中学;他还关心中国的体育事业,参与了一系列公益活动……。
3.贺麓成与毛氏家族的关系
就血缘上讲,贺麓成虽与毛远新一样同属主席的亲侄子,但他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他是主席小姨子的儿子。但由于江青的存在,他不可能像毛远新那样被视为己出,远离毛家可能是其最好的选择。所以在主席在世时,两人并未见过面,只是主席去世时,他才出现在守灵的队伍中。
当时贺麓成的工作单位也不知晓他的真实身份。直到1983年,民政部门要给毛泽覃发烈士证书。中央组织部,重新核查毛泽覃烈士子女情况,才发现隐姓埋名多年的贺麓成,中国导弹的神秘001号人物,竟是毛泽东亲侄子。
福兮祸兮,从来没有享受过飞黄腾达感受的贺麓成,当然也没有机会尝试牢狱之灾。中国因此少了一位庸俗的政客,却多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这当然是他个人的选择,也可能是时代的选择。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梅西与诺奖得主刘晓波的故事 62年中印战争的遗产和遗憾有哪些? 另类的皇亲:贺麓成与毛远新的异同 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真正发起人? 卖菜秃子变立法院长 - 不一样的韩国瑜
国防科工系统那么多科学家,他排001,你说组织部门不知道他身份?
他解放初上大学时靠助学金生活,还要省出几块钱寄给抚养他长大的地主爷爷(他妈妈的干爹)。
https://news.ifeng.com/history/1/200712/1218_335_335015_1.shtml
1945年7月,朱丹华带着年幼的毛远新来到延安。朱丹华后来改嫁方志敏之弟方志纯,毛远新也就随方志纯住在江西南昌。
1951年,朱丹华到北京开会,把毛远新也带往北京。会议结束后,朱丹华带毛远新进中南海看望毛泽东。
朱丹华对毛泽东说,毛远新想在北京上学。这样,毛远新就来到毛泽东身边。毛远新比李讷小半岁,他们一起在北京上育英小学。毛泽东、江青待毛远新如同己出。
1954年,毛远新小学毕业,考入北京一○一中学。
https://news.ifeng.com/history/1/renwu/200801/0129_2665_381607_3.shtml
儿子老是吵着要到北京上学,朱旦华亦感到为难。1951年9月,她赴北京参加全国妇联工作会议,同时带上了毛远新。康克清一见到毛远新,就心生喜欢地拉过他,问长问短,又对朱旦华说:“你开会带着孩子多不方便,我把他送到他大伯那儿去。”当晚,康克清回中南海就把毛远新带到丰泽园。毛远新见到李讷就有一种姐弟的亲热,两个孩子在毛泽东身边燕子似地穿来跑去,叽叽喳喳闹个不停,无形中把毛岸英朝鲜牺牲后笼罩在丰泽园的压抑气氛打破了。
全国妇联的会议结束后,朱旦华来到中南海看望毛泽东,言北京上学。毛泽东听后未加任何思索,回道:“伢子要在北京读书,这好嘛!”说完,他大着嗓门叫了一句:“远新,你过来!”听到喊声的毛远新来到伯父面前,毛泽东问他:“你想在北京上学,是吗?”毛远新一听嘟起嘴回道:“我本来在北京读书的嘛,干吗要搞到南昌去?”毛泽东点着头,“嗯”了一声,随即想到什么,爱抚的目光落在侄儿身上:“在我这里就像温室的花朵,跟你妈妈在江西可以说经风雨见世面,你晓得吗?”
毛远新反应灵敏,马上大声“抢白”说:“大伯,我不住你这里,住到学校去,怎么是温室里的花朵呢?”
毛泽东听了侄儿这番体现个性的回话,非但不怪,反而被逗得哈哈大笑,点头赞道:“说的有道理嘛。”
在一旁的江青,已经从毛泽东的笑声中有所感悟。这是自从毛岸英在朝鲜牺牲以后的时间里,她头一次看到毛泽东愉怡而笑,顿时感觉到毛泽东是非常喜欢侄儿的,毛远新留在北京上学,对毛泽东的心情改善很有利。江青想到这里微笑着说:“远新愿意在北京上学,就让他在北京读吧。”毛泽东见江青也欣然应允,更是高兴,一把拉过远新,继续同他说话。
留在北京读书的毛远新,很快地成了毛泽东家庭中的一名成员。毛泽东夫妇都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凡是穿的用的,只要李敏、李讷有,就少不了毛远新的。毛泽东每次外出,不管到北京近郊还是北戴河,或是更远的外地,都要带上毛远新,让这个长得蛮俊气的少年跟在身边。在很多的场合,毛泽东将毛远新视如己出的抵犊深情,是那么真挚地流露出来。李敏、李讷姐妹俩和刘思齐,亲热地给毛远新起了个“小豆豆”的外号。毛远新偏不服小,老是说自己只比李讷小半岁。而李讷就提出跟他比高矮,气得毛远新噘起嘴:“才不跟你比呢。”在一家人的融融亲情中,得到了毛泽东特别关爱的毛远新,幸福健康地成长着。从1951年9月起,毛远新在大伯的身边读书9年有整
他亲近的是他舅舅贺敏学和姨妈贺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