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会联手在边境对付老美,北部朝鲜恐怕是永无宁日。这样即使苏中联手无法击败老美,但给老美带来的损失会是长期的。如果攻入中国,那是否能够占领全中国?即使当时中国贫弱,有苏联在后面支持,美国想击败共产党,占领全中国,恐怕要付出不能承受的代价,得不偿失。开战容易罢战难。打一场自己根本无法控制结局的战争,是不明智的,况且美国经过二战,民心思定,全面战争没有民意基础。所以当时把战争限制在三八线是符合美国利益的。
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总共投下了800万吨炸弹,这个数量超越了整个二战所有参战国家的投弹量的总和。但是即便如此,美国人最终还是灰溜溜地离开了越南。
关于麦克阿瑟的核计划具体内容描述不多,但是1954年1月25日,麦克阿瑟74岁生日之际,在自己的公寓内接受了记者康斯丁的专访,其中详细地描述了他在朝鲜的核计划内容。麦克阿瑟称这是一个可以在十天以内获得朝鲜战争胜利的计划。考虑到公开以后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这份采访备忘录直到麦克阿瑟去世后的1964年4月9日才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他的计划总结起来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利用原子弹打击中国空军和工业设施:
“敌人的空中力量和工业设施会首先被消灭。我会在安东(丹东)到珲春一线他们的空军基地和仓库附近投下50颗左右原子弹,它们将摧毁敌人在地面上的空军,消灭他的维修人员和飞行员。敌人唯一的重建方法就是穿越单轨西伯利亚铁路,运输材料。这是一条运行得很好的铁路,但是它无法在短时间内处理重建敌方空军所需的材料。”
第二步是派出地面部队:
“随着敌人空中力量的破坏,我就可以召集50万名蒋校长军队,再加上两个美国海军陆战师,他们将组成两栖部队。其中一支,约占总兵力的五分之四,在安东登陆,沿着与鸭绿江平行的公路向东推进。另一支将同时在辑安(吉林集安)或罗津(朝鲜东北港口)登陆,沿着同一条河道向西攻击。这些军队可以在两天内集结,在朝鲜北部边境形成一道人力和火力墙。”
在记者问到,怎么阻止中国继续集结部队增援后,他提出了更为疯狂的第三步:
这是我的计划,因为我们的两栖部队都向南移动,从日本海到黄海散布一条放射性钴带。它可能是从货车、手推车、卡车和飞机上传播的。它不是一种昂贵的材料,它的有效寿命在60到120年之间。至少60年来,敌人不可能越过那条辐射带。(笔者注:钴是一种辐射污染非常严重的材料,会导致遭受辐射的生物灭绝。)
当记者问到,如果苏联参战怎么办?他回答说:
“苏联?当我回忆起杜鲁门、艾奇逊、马歇尔、布拉德利总参谋部惊恐的模样时,我忍不住笑了。在空中力量被摧毁后,他们仅剩下横跨西伯利亚的一条单轨铁路通向大海边的半岛。在这个背景下,苏联不可能与我们接触,她不会为中国而战,她已经对自己所鼓励的巨人(中国)感到不快和不确定。
当谈到实施这个计划的必要性时,他认为朝鲜停战给了中国一个喘息的机会,中国将会发展壮大。这也许是他诸多观点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正确的观点之一。
我们的停战协定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在我们本可以获胜的时候拒绝获胜,这给了中国所需要的喘息时间,满洲的原始机场已经被改造成拥有10000英尺跑道的现代化设施。在我卸任之前,中国只有一个集中的武器生产区,现在它已经或正在建造另外四个。50年后,如果它能发展自己的飞机制造设施,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强国之一。
不得不说,麦克阿瑟的计划是非常疯狂的,不论是用原子弹轰炸中国还是用放射性钴形成封锁带,都势必对大量无辜平民造成伤害,其残忍程度远远超过了二战中的法西斯分子。这正凸显了麦克阿瑟狂妄、不计后果的性格,他作为一个战区司令官担心的只是自己战区的成败,而华盛顿的高层则要更为全面地思考。
那时苏联也有核武器。英,法还没有。英,法怕苏联在欧洲也用核武器。所以杜鲁门撤了麦克阿瑟。
实际中国最失败的就是朝鲜战争让美国人铁了心卷入台湾,两岸分离至今。
实际美国人根本就不管中国台湾问题。解放军打金门是连管都懒的管。让美国人铁了心卷入台湾是中朝联军在1950年6月25日跨越三八线南下入侵韩国。美国第七舰队两天后驶入台湾海峡。两岸从此没了统一希望。
肯定会联手在边境对付老美,北部朝鲜恐怕是永无宁日。这样即使苏中联手无法击败老美,但给老美带来的损失会是长期的。如果攻入中国,那是否能够占领全中国?即使当时中国贫弱,有苏联在后面支持,美国想击败共产党,占领全中国,恐怕要付出不能承受的代价,得不偿失。开战容易罢战难。打一场自己根本无法控制结局的战争,是不明智的,况且美国经过二战,民心思定,全面战争没有民意基础。所以当时把战争限制在三八线是符合美国利益的。
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总共投下了800万吨炸弹,这个数量超越了整个二战所有参战国家的投弹量的总和。但是即便如此,美国人最终还是灰溜溜地离开了越南。
关于麦克阿瑟的核计划具体内容描述不多,但是1954年1月25日,麦克阿瑟74岁生日之际,在自己的公寓内接受了记者康斯丁的专访,其中详细地描述了他在朝鲜的核计划内容。麦克阿瑟称这是一个可以在十天以内获得朝鲜战争胜利的计划。考虑到公开以后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这份采访备忘录直到麦克阿瑟去世后的1964年4月9日才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他的计划总结起来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利用原子弹打击中国空军和工业设施:
第二步是派出地面部队:
在记者问到,怎么阻止中国继续集结部队增援后,他提出了更为疯狂的第三步:
当记者问到,如果苏联参战怎么办?他回答说:
当谈到实施这个计划的必要性时,他认为朝鲜停战给了中国一个喘息的机会,中国将会发展壮大。这也许是他诸多观点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正确的观点之一。
不得不说,麦克阿瑟的计划是非常疯狂的,不论是用原子弹轰炸中国还是用放射性钴形成封锁带,都势必对大量无辜平民造成伤害,其残忍程度远远超过了二战中的法西斯分子。这正凸显了麦克阿瑟狂妄、不计后果的性格,他作为一个战区司令官担心的只是自己战区的成败,而华盛顿的高层则要更为全面地思考。
那时苏联也有核武器。英,法还没有。英,法怕苏联在欧洲也用核武器。所以杜鲁门撤了麦克阿瑟。
在参议院听证会上,当就麦克阿瑟的整个方案进行辩论时,参议员林顿·约翰逊向麦克阿瑟将军问道:“……设想我们采纳了你的方案,中国人被赶回到鸭绿江对岸,但他们仍然拒绝签订一项条约和达成一项有关他们未来命运的协议,那么,届时你将采取何种对策?” 麦克阿瑟根本提不出任何方案。他只是说,他认为那不过是一种荒诞不经的假设。 “他们退了回去,”约翰逊参议员追问道,“我们将采取何种行动?” “我认为他们不可能继续处于交战状态”,麦克阿瑟答道。 麦克阿瑟对于事物的判断有时不仅仅凭主观的想象,他还以对情报的错误分析为依据。我认为,一九五0年十月初,在威克岛会议期间发生的事情可以证明这一点。当时,杜鲁门总统接见了他,同他私下讨论了朝鲜的形势问题。从那次会见的谈话记录来看,麦克阿瑟估计,即使中国人真的参战,他们可望在朝鲜保持的最大兵力至多不过五、六万人。这意昧着联合国军可以享有二比一的优势。可是,事实上,中国人在十一月底发动攻势时,估计兵力达到了三十万人。麦克阿瑟的这一错误判断是导致他发动“圣诞节回国”攻势的一个原因,这次攻势几乎把我们引向灾难的深渊。 麦克阿瑟并不总是坚信我们能够把中国人赶出朝鲜的。一九五一年十月十日,敌人迫使我撤回三八线以南的大规模进攻已结束很久,我部队还在医治中国人新中攻势所造成的刨伤,麦克阿瑟电告参谋长联席会议,如果美国的决心中变(即:不派增援部队,不对红色中国实施海上封锁,不许轰炸满洲,以及不利用蒋军反攻大陆),那么,按照他的意见,“如无极其重大的政治原因,则我军应以作战情况允许的速度尽快撤离朝鲜半岛。”只是在联合国军恢复了元气、信心和斗志并再次接近三八线之后,特别是一九五一年四、五月间粉碎了中国人第五次钳形攻势之后,人们才重又听到了要求取得彻底的决定性胜利的呼声。 至于我本人,从来就不相信,如果俄国人不派兵介入战争中国人能够把我们赶出朝鲜。而且,我和第8集团军全体官兵一样都深信,如果我们得到命令,我们完全可以在一九五一年春季一直推进到鸭绿江边。然而,发动这样一次进攻所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我们所能获得的好处。 我们可能要遭受惨重的伤亡(我当时估计,伤亡人数可能会达到十万之多),因为我们要在朝鲜北部的所有崎岖地形上与顽强抵抗的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可是,我们所能得到的只不过是若干平方英里的不毛之地,而且,在这片不毛之地的大部分地区,今后若干年内还会有大量游击队活动。随着我们自己的补给线拉长,敌人的补给线就会缩短。 他们最终就会以巨大的兵力,凭借宽阔的鸭绿江和图们江与我们相抗衡。我认为,只是把敌人压回去而不能歼灭其相当的兵力,实在是很不合算的做法。 战役结束时,我们的战线就会由一百一十英里拉长到四百二十英里,控制这条战线的主要责任就会落在我们头上,因为,这远远超出了南朝鲜军队的能力。接着,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美国人民会赞成保持一支扼守这条战线所必需的庞大军队吗?他们能同意为进行满洲之战所付出的血的代价吗?他们会全力以赴地投入在亚洲大陆这个无底深渊所进行的一场无休止的战争吗?我当时和现在都认为,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一个“不”宇。
实际中国最失败的就是朝鲜战争让美国人铁了心卷入台湾,两岸分离至今。
实际美国人根本就不管中国台湾问题。解放军打金门是连管都懒的管。让美国人铁了心卷入台湾是中朝联军在1950年6月25日跨越三八线南下入侵韩国。美国第七舰队两天后驶入台湾海峡。两岸从此没了统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