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两档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在国内是新生事物,论搞笑水平,前两年还行,后来时不常有人翻车,被比做戴着脚镣跳舞,就越来越鸡肋了。两年前最惨,团灭;去年战战兢兢复苏,一下就是两档。大家弦都绷得挺紧,冠军是个只会大嚷大叫passion的新人,像是内定的。
今年顺利出了第二季,还没播完。到现在为止,节目效果最好的是一位山东大妈。她说的时候,场子很热,笑声和鼓掌声不断;等她说完,镜头给到的观众和选手却都泪眼婆娑,义愤填膺,非常戏剧。一位刚刚减掉一百多斤的女评委老师更是泣不成声,哽咽难言,好像减肥用劲儿猛了,有点抑郁。我不知道他们笑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哭什么;既不能跟台上的演员共情,也不能跟台下的观众同频。看个说笑话比赛,难道还非要泪洒现场,体现自己看懂了悲惨的内核?
我小时候没怎么看过喜剧,反而经常被灌输要牢记阶级苦,不忘血泪仇。上小学时,学校里组织开忆苦思甜大会,会前先唱“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会后,给大家提供了一顿免费的忆苦饭,——种杂粮还有不明身份的植物纤维混在一起的团子。老师像监考似的巡查,问“好不好吃啊?”没人敢吭声,都低头小口啃团子。说好吃吧,显然不是标准答案;说难吃吧, 会被人说是资产阶级臭思想,瞧不起贫下中农。有位同学,是食堂大师傅的儿子,扛不住老师反复提问,终于小声说,“没吃过,有点好吃。”老师倒会给自己找辙,强调多加了好几碗白面,好像她知道菜团子正宗食谱似的。
脱口秀的引进,打破了沉默是金,祸从口出的观念,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过,既然是舶来品,就必然要去糟粕,取精华,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满满正能量、誓要帮全国人民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节目,这个大家都能理解。但是, 中文脱口秀这个表演形式对标的是英文当中的stand-up comedy,难道是留下了stand-up(站着讲), 去掉了comedy(喜剧)?
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幽默一旦变成利剑,学问就大了。外国人可以讽刺政治正确或者政治不正确,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老爱幼,举案齐眉,我把党来比母亲,动不动就神圣不可侵犯,冒犯谁都不合适。正如王小波所言,“这里的权利不允许幽默,只允许假正经。开玩笑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观众是衣食父母,寸草春晖。更厉害的是,他们有随时举报的权利和爱好。所以不仅不能得罪,还要讨好。如果跟观众说,你要花钱去受教育,肯定没人愿意去。可是,有些观众明明花钱买票来听笑话,偏偏觉得看完演出没受到教育,就批评表演不上档次,因为他们是被春晚多年训练出来的。
上个世纪有几年说话前要先背一句最高指示,现在段子最后上价值,作用都是一样的。说相声的好歹有个搭档,可以拿他开涮,比如于谦他爹;脱口秀就一个人,只能刀口向内,拿自己和自己家人说事了。
结果呢?演员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哼哼唧唧揪着身边一些鸡零狗碎讲笑话。有人干脆说,今年是脱口秀的经期年, 女演员聊月经,聊痛经,聊卫生巾,还有绝经;男的已经聊完了外貌、身体缺陷和职场吐槽,发展到聊鼻毛,聊男性化妆,最拥挤的、也是表现最好的,当属穷鬼赛道。
脱口秀天花板周奇墨给现阶段中文脱口秀的定义是三从四德脱口秀。我觉得行业经历过两年前由八个字引发的灭顶之灾,如今舞台被赐回来了,应该是感恩戴德脱口秀。呼兰也说嘛:“得了冠军又怎么样?并不会怎么样。” ?“《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已经变成了《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未来可能会变成《脱口秀和Ta的恩人们》。
现在看来,脱口秀连stand up站直了都难,一个个都被红线五花大绑蜷着呢。
我有个朋友,不仅看脱口秀视频,还惦记着下次回国时一定要找机会看一次现场。我问她, “你知道什么时候该哭、什么时候该笑什么时候该鼓掌吗?你愿意接受统一的指令吗?”真以为能看到中文的怼天怼地脱口秀?按照江主席的话说,too simple too naïve。
也是因为可以讽刺挖苦文革中的乱象。现在的相声哪有好的。脱口秀,小品也一样
虽然我赞同你的大方向,但我也为房主任的苦难落泪,为她终于能靠脱口秀逃离家暴而欢呼。
社会进步需要每一代的努力。
最近,看了两档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在国内是新生事物,论搞笑水平,前两年还行,后来时不常有人翻车,被比做戴着脚镣跳舞,就越来越鸡肋了。两年前最惨,团灭;去年战战兢兢复苏,一下就是两档。大家弦都绷得挺紧,冠军是个只会大嚷大叫passion的新人,像是内定的。
今年顺利出了第二季,还没播完。到现在为止,节目效果最好的是一位山东大妈。她说的时候,场子很热,笑声和鼓掌声不断;等她说完,镜头给到的观众和选手却都泪眼婆娑,义愤填膺,非常戏剧。一位刚刚减掉一百多斤的女评委老师更是泣不成声,哽咽难言,好像减肥用劲儿猛了,有点抑郁。我不知道他们笑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哭什么;既不能跟台上的演员共情,也不能跟台下的观众同频。看个说笑话比赛,难道还非要泪洒现场,体现自己看懂了悲惨的内核?
我小时候没怎么看过喜剧,反而经常被灌输要牢记阶级苦,不忘血泪仇。上小学时,学校里组织开忆苦思甜大会,会前先唱“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会后,给大家提供了一顿免费的忆苦饭,——种杂粮还有不明身份的植物纤维混在一起的团子。老师像监考似的巡查,问“好不好吃啊?”没人敢吭声,都低头小口啃团子。说好吃吧,显然不是标准答案;说难吃吧, 会被人说是资产阶级臭思想,瞧不起贫下中农。有位同学,是食堂大师傅的儿子,扛不住老师反复提问,终于小声说,“没吃过,有点好吃。”老师倒会给自己找辙,强调多加了好几碗白面,好像她知道菜团子正宗食谱似的。
脱口秀的引进,打破了沉默是金,祸从口出的观念,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过,既然是舶来品,就必然要去糟粕,取精华,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满满正能量、誓要帮全国人民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节目,这个大家都能理解。但是, 中文脱口秀这个表演形式对标的是英文当中的stand-up comedy,难道是留下了stand-up(站着讲), 去掉了comedy(喜剧)?
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幽默一旦变成利剑,学问就大了。外国人可以讽刺政治正确或者政治不正确,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老爱幼,举案齐眉,我把党来比母亲,动不动就神圣不可侵犯,冒犯谁都不合适。正如王小波所言,“这里的权利不允许幽默,只允许假正经。开玩笑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观众是衣食父母,寸草春晖。更厉害的是,他们有随时举报的权利和爱好。所以不仅不能得罪,还要讨好。如果跟观众说,你要花钱去受教育,肯定没人愿意去。可是,有些观众明明花钱买票来听笑话,偏偏觉得看完演出没受到教育,就批评表演不上档次,因为他们是被春晚多年训练出来的。
上个世纪有几年说话前要先背一句最高指示,现在段子最后上价值,作用都是一样的。说相声的好歹有个搭档,可以拿他开涮,比如于谦他爹;脱口秀就一个人,只能刀口向内,拿自己和自己家人说事了。
结果呢?演员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哼哼唧唧揪着身边一些鸡零狗碎讲笑话。有人干脆说,今年是脱口秀的经期年, 女演员聊月经,聊痛经,聊卫生巾,还有绝经;男的已经聊完了外貌、身体缺陷和职场吐槽,发展到聊鼻毛,聊男性化妆,最拥挤的、也是表现最好的,当属穷鬼赛道。
脱口秀天花板周奇墨给现阶段中文脱口秀的定义是三从四德脱口秀。我觉得行业经历过两年前由八个字引发的灭顶之灾,如今舞台被赐回来了,应该是感恩戴德脱口秀。呼兰也说嘛:“得了冠军又怎么样?并不会怎么样。” ?“《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已经变成了《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未来可能会变成《脱口秀和Ta的恩人们》。
现在看来,脱口秀连stand up站直了都难,一个个都被红线五花大绑蜷着呢。
我有个朋友,不仅看脱口秀视频,还惦记着下次回国时一定要找机会看一次现场。我问她, “你知道什么时候该哭、什么时候该笑什么时候该鼓掌吗?你愿意接受统一的指令吗?”真以为能看到中文的怼天怼地脱口秀?按照江主席的话说,too simple too naïve。
也是因为可以讽刺挖苦文革中的乱象。现在的相声哪有好的。脱口秀,小品也一样
虽然我赞同你的大方向,但我也为房主任的苦难落泪,为她终于能靠脱口秀逃离家暴而欢呼。
社会进步需要每一代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