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五七干校

吾道悠悠
楼主 (文学峸)

                                                                话说五七干校

     在日前的5月7日之际,我想起当年的五七干校,想起我妈在73年去五七干校时的情景。

    我妈那时去的是当时上海最大的五七干校---上海市工交系统五七干校,干校地处上海郊区的奉贤海滨地区,当时那一带很荒凉。

    我妈去干校是边劳动,边学习,好像是上午下地劳动,下午学习马列理论,参加人员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和军队干部(大概是当时一些单位的军代表)。

     我妈去干校是短期的学习劳动,大概一个月左右。那里有很多干部是长期在干校生活劳动,这些干部当时大都有着所谓“问题尚未解决”之身份。

     好像原上海市长曹荻秋也在那里劳动,由于年老体弱,照顾他坐在稻田边赶麻雀。有时,会有老部下悄悄地向曹荻秋问好致意,曹荻秋会说我不是叛徒,我的历史问题组织上会搞清楚的,问题一定会解决。很遗憾,他没能等到那一天。

     记得我妈说,当时干校里生活尚可,晚上还有电视看。我看到照片上确有高高竖立的电视接收天线。

     白驹过隙,沧海桑田,那个时代已远去,母亲也已故世,现看着母亲50年前在干校照片真是恍如隔世。

                                        

 

                                     

                                        

a
akc
曹荻秋是死在干校还是在狱中逝世?
有言
吾道兄好文!好像只有令堂大人一位女性干部。-:)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毛囡
曹荻秋应该是在市直干校,虽然两干校相差不远(奉四线一站路),我们连队在两个干校中间。
吾道悠悠
是在干校中患病后去世。
吾道悠悠
应该是的。好像那里还有文化系统五七干校。
毛囡
“1973年5月,曹荻秋被转移到市五七干校劳动。”
吾道悠悠
谢谢有言兄。
毛囡
文化干校在星火农场。
毛囡
73年农场连队已有彩色电视,不过要树很高的室外天线,就像照片中那些天线,但我们连队就只有一台电视机。
吾道悠悠
73年市郊农场连队能有彩电看,那很不错了。
a
akc
如曹获秋不死,极有可能和陈丕显一样在75年復出,到某市任革委会副主任。
萧嵐
五七干校从68年以后的几年到处盛行,

五七干校从68年以后的几年到处盛行,各省市县都在办。大批牛棚里出来的干部及机关精简下来的干部去改造思想,有的还要继续交代问题。他们待干校的时间比较长。造反派和年轻干部也会去劳动锻炼,有的去监督管理。他们待的的时间通常比较短。李讷也去过中央机关的五七干校。

 

71年9.13事件以后,老干部陆续解放,从五七干校回来重新恢复工作。五七干校开始人心不稳。73年以后各地逐渐把五七干校当作让干部轮流去劳动、学习一段时间的场所。文革结束以后党校恢复招生,五七干校剩下员工去了党校,土地归还当地公社。70年代末全国五七干校停办。

a
akc
五七指示66年发表,干校68年才开始盛行。
c
chufang
认识个乐团朋友在五七干校过的悠悠哉哉的,无需排练,不用演奏,也不用种什么田,关键的是工资照拿。
吾道悠悠
曹荻秋在76年3月去世,好像是张春桥一直拖着不给曹荻秋解放,

大概张春桥认为旧市委没有被打倒人物,会显得文革意义不大。

i
ireadwrite
七三年的政治气氛和文革初期相比

己没那么恐怖。

文革最恐怖的是66年中文革开始至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完(应该是在69年,但各地完成的时间可能不同)。

单从政治气氛来说,我觉得文革可分三个时期。第二时期是从清队结束,至七二年。然后是第三时期。

 

c
chufang
大家都皮厚了。整人的人也有不少被整了。最后基本上一窝端,下乡的下乡,去五七的去五七。气氛和66年无法相比。
A
Amita
上海条件真好,农场都有彩电
吾道悠悠
66年夏至69年4月九大召开为文革高潮期,

此后高层有争斗,但社会上比较稳定。

71年913后,尤其是72年初尼克松访华后社会上更趋稳定。

吾道悠悠
就当下基层体验生活吧,

如能创作出"五七战士之歌”就厉害了。

走资派还在走
据说林昭是被曹荻秋给抓起来的?
吾道悠悠
应该不是吧。林昭是60年被捕,62年判刑,

那时曹只是管生产的三把手,上面还有负责党务的柯庆施,陈丕显。

68年林被改判死刑时,曹早已下野。

走资派还在走
多谢,我也是道听途说。
华府采菊人
你是在五四农场了
萧嵐
文革期间,上海相对稳定。夺权之后,不再有两派之争,没有实行军管。也没有之后的挖516运动,城市居民大规模下放农村。

文革期间,上海相对稳定。夺权之后,不再有两派之争,没有实行军管。也没有之后的挖516运动,城市居民大规模下放农村。

 

好像还把过去的奖金变成附加工资,搞点实惠。

i
ireadwrite
我父母经历了县直机关五七干校的

最初几年。干校成立时,县直机关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仍在下面一个公社的某地集中进行,随即全部转移到干校(在下面的另一个地方)继续。那时的干校日子是恐怖的。人人过关,逼、供、信,等,仍在继续。清队运动结束前,亲属不可探视。

在开始允许亲属探视后,我去过几次。男女学员是分开住的。那时的政治气氛仍然是很压抑、紧张的,大家都小心翼翼,谨小慎微。

我父母在清队中得以过关,后来属于早离开干校的。干校后来的日子我就没亲睹了。

 

 

a
akc
曹当时是副市长。无论谁是市委书记/市长,林昭都会被抓的。
a
akc
有可能。在中央有人为阿丕书记说活,曹就沒有。当年李徳生总政主任任命有人拖着,直至毛过问才下达任命。
t
tomcat801
还记得1972年 厂里试着装电视,把天线扛到山上去试着 接受信号 定方向,下来后 找个地方架个几十米的高铁杆子

安上天线  建了个TV房  大家 轮流去看。

h
hhtt
我是奉賢五七干校的二代,七十年代初在那里生活过。
毛囡
对。
华府采菊人
所以说上海实际是不“左”的,张春桥也是在糊弄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