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现象,观其一点,无规律可言。但长期观察,便可发现端倪,这便是历史研究存在的意义。中国较其它国家,历史足够长,主体民族- 华夏民族,相对稳定,除了与周边的游牧民族战战和和数千年外,与其它民族交往不多,因而更具代表性。
中国历史虽有数千年之久,但纵观中国历史,相对于西方与中东,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有着极为特殊的循环和周期律,也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历代王朝总是不能长久存在,共同的特点是轮回式暴力革命史。
帝制中国的王朝更替如此地有规律,以至于不停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中国历代王朝的衰落,总逃不过四大周期律:土地兼并导致的贫富不均;气候变化导致的农业减产;蛮族入侵导致的统治崩溃;特权阶层腐化导致的行政低效。这四个现象交相辉映,宛若王朝挥之不去的梦魇。不管有多少改革家呕心沥血,却都逃不过这相同原因导致的死亡。
1、旧王朝末年: 天灾人祸,官逼民反;社稷颠覆,天下大乱。
汉朝末期的黄巾起义;唐朝后期的黄巢;北宋末期的梁山泊和方腊起义;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张献忠;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起义等等。每一个大一统王朝到了后期,都会面对土地兼并无法抑制,国内民变四起的局面。
民以食为天,农民问题其实是历代王朝存亡的根本问题,不可小视。
2、新王朝创立:群雄逐鹿,生灵涂炭;太祖神武,替天行道;东拼西杀、一统天下。
新朝初创,气象万千、生机勃勃,大有万事一系之势。
3、巩固阶段:太宗英明,休养生息、忍辱负重、励精图治。
经历乱世,人少地多,轻徭薄赋,辛勤耕种,数年或数十年下来国库充盈、百姓富足。
4、开拓阶段:扬威异域,四夷宾服;开创盛世,国泰民安。
国富民强、新主登基,欲杨威四海、开疆破土,立不世之功。
5、鼎盛时期:子孙后代,坐享其成;好大喜功,故步自封;不知稼穑,不恤民难;国力虽盛,隐忧已现。
随着王朝发展,社会各个阶层开始涌现,士农工商的需求都变得越来越多,饱暖思淫欲;朝廷的能力也在逐渐退化,一则是承平日久,贪官污吏逐渐滋生;特权阶级逐渐诞生,官商一体的趋势不可抑制,朝廷官吏世袭当官,地方土豪集中土地,集中财富。
6、国运衰落:群丑跳梁,夺利争权;骄奢淫逸,贪得无厌;榨取民财,妄顾民怨。偶有改良,积重难返。
在四大周期律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导致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每一个王朝都无法逃脱的梦魇。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失去土地的流民越来越多。而这些流民则会聚众揭竿而起,推翻王朝的统治,建立新的政权,开始新一轮的轮回。
有人说历史往往是惊人的相似,此话不假,值得回味。
每几百年土地人口比达到极限,要么大规模饥荒流行病,要么大规模战争减少人口,否则不可持续。
所谓富不过三代,一个地主的地分给几个儿子,几个儿子再分给N个孙子,不穷也难。
老马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是普世真理。
现在都长寿,宋平都一百多了。估计省部级以上待遇的退休人员都不知是过去多少倍了。蛋糕做大的时候还好,现在发展停滞了,各地开始裁公务员,数码发工资,都是财政出问题了的解决之道。
明末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各地分封的皇亲国戚太多,占用地方太多资源。老百姓没地没粮只能揭竿而起。
兼并土地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语言是思想的基础,中国古代乃至近代五四运动之前的正式语言还是文言文。
文言文并非客观的语言,而是具有依赖主观诠释的特性。
在文言文基础上形成的所有思想,都带有强烈的依赖主观和权威的特性。这是中国政治文化特性。这个特性已经在广泛接受的“中国政治轮回论”得到验证。
中国政治要走出这个轮回,第一步就是要扬弃文言文。这一点已经做到了。
但是,因为中国人千年形成的思维习惯,不知道客观,不重视客观,惯性思维还是依赖权威。这一点要知识分子主动并且广泛地普及客观思想,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的这个习惯。
有了客观思维,制度的思想才会被接受,中国政治才能够走出轮回的宿命。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台湾。台湾可以很自然的帮助大陆民主化,如果大陆打台湾,就是自寻死路(不管打下来还是失败了),永远也跳不出这个暴力轮回。
有些现象,观其一点,无规律可言。但长期观察,便可发现端倪,这便是历史研究存在的意义。中国较其它国家,历史足够长,主体民族- 华夏民族,相对稳定,除了与周边的游牧民族战战和和数千年外,与其它民族交往不多,因而更具代表性。
中国历史虽有数千年之久,但纵观中国历史,相对于西方与中东,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有着极为特殊的循环和周期律,也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历代王朝总是不能长久存在,共同的特点是轮回式暴力革命史。
帝制中国的王朝更替如此地有规律,以至于不停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中国历代王朝的衰落,总逃不过四大周期律:土地兼并导致的贫富不均;气候变化导致的农业减产;蛮族入侵导致的统治崩溃;特权阶层腐化导致的行政低效。这四个现象交相辉映,宛若王朝挥之不去的梦魇。不管有多少改革家呕心沥血,却都逃不过这相同原因导致的死亡。
1、旧王朝末年: 天灾人祸,官逼民反;社稷颠覆,天下大乱。
汉朝末期的黄巾起义;唐朝后期的黄巢;北宋末期的梁山泊和方腊起义;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张献忠;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起义等等。每一个大一统王朝到了后期,都会面对土地兼并无法抑制,国内民变四起的局面。
民以食为天,农民问题其实是历代王朝存亡的根本问题,不可小视。
2、新王朝创立:群雄逐鹿,生灵涂炭;太祖神武,替天行道;东拼西杀、一统天下。
新朝初创,气象万千、生机勃勃,大有万事一系之势。
3、巩固阶段:太宗英明,休养生息、忍辱负重、励精图治。
经历乱世,人少地多,轻徭薄赋,辛勤耕种,数年或数十年下来国库充盈、百姓富足。
4、开拓阶段:扬威异域,四夷宾服;开创盛世,国泰民安。
国富民强、新主登基,欲杨威四海、开疆破土,立不世之功。
5、鼎盛时期:子孙后代,坐享其成;好大喜功,故步自封;不知稼穑,不恤民难;国力虽盛,隐忧已现。
随着王朝发展,社会各个阶层开始涌现,士农工商的需求都变得越来越多,饱暖思淫欲;朝廷的能力也在逐渐退化,一则是承平日久,贪官污吏逐渐滋生;特权阶级逐渐诞生,官商一体的趋势不可抑制,朝廷官吏世袭当官,地方土豪集中土地,集中财富。
6、国运衰落:群丑跳梁,夺利争权;骄奢淫逸,贪得无厌;榨取民财,妄顾民怨。偶有改良,积重难返。
在四大周期律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导致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每一个王朝都无法逃脱的梦魇。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失去土地的流民越来越多。而这些流民则会聚众揭竿而起,推翻王朝的统治,建立新的政权,开始新一轮的轮回。
有人说历史往往是惊人的相似,此话不假,值得回味。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美加生活实录:缘分与活雷锋 中国历代王朝轮回不断的原因何在? 北京长峰医院大火 – 幕后的故事 注定无解的中日关系 农管横空出世,想起了城管及崔英杰案
每几百年土地人口比达到极限,要么大规模饥荒流行病,要么大规模战争减少人口,否则不可持续。
所谓富不过三代,一个地主的地分给几个儿子,几个儿子再分给N个孙子,不穷也难。
老马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是普世真理。
现在都长寿,宋平都一百多了。估计省部级以上待遇的退休人员都不知是过去多少倍了。蛋糕做大的时候还好,现在发展停滞了,各地开始裁公务员,数码发工资,都是财政出问题了的解决之道。
明末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各地分封的皇亲国戚太多,占用地方太多资源。老百姓没地没粮只能揭竿而起。
兼并土地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语言是思想的基础,中国古代乃至近代五四运动之前的正式语言还是文言文。
文言文并非客观的语言,而是具有依赖主观诠释的特性。
在文言文基础上形成的所有思想,都带有强烈的依赖主观和权威的特性。这是中国政治文化特性。这个特性已经在广泛接受的“中国政治轮回论”得到验证。
中国政治要走出这个轮回,第一步就是要扬弃文言文。这一点已经做到了。
但是,因为中国人千年形成的思维习惯,不知道客观,不重视客观,惯性思维还是依赖权威。这一点要知识分子主动并且广泛地普及客观思想,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的这个习惯。
有了客观思维,制度的思想才会被接受,中国政治才能够走出轮回的宿命。
(发自我的文学城离线浏览器)
台湾。台湾可以很自然的帮助大陆民主化,如果大陆打台湾,就是自寻死路(不管打下来还是失败了),永远也跳不出这个暴力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