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的没有花的多,南宋晚期财政恶化,已养不起庞大的皇室寄生群体zt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楼主 (文学峸)

 

 

宋代的“三冗”问题是一个传统议题,指自北宋中期以后逐渐形成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而“冗费”现象则是“三冗”中的核心问题,其肇始于北宋初期,在宋仁宗、英宗两朝渐趋严重,在北宋末年严重恶化,而在南宋一朝更加泛滥。“绍兴和议”之后,尽管南方诸路因战火平息而逐渐步入正轨,《宋史·食货志》甚至说“高宗南渡,虽失旧物之半,犹席东南地产之饶,足以裕国”,但就南宋东南地区的整体财政情况来看,南宋初期也只是勉强维持了收支平衡。以开禧北伐为分界线,南宋财政状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开禧以后,南宋财政明显恶化,财政逐渐入不敷出。

宋理宗即位后,虽然在盐榷、楮币、田政等方面实行了一些改革,但更多的是隔靴搔痒,没有解决长期以来的“冗费”问题。此时,北方强大的蒙古灭亡金朝,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夹攻南宋,南宋财政开支更加巨大。赵宋的天潢贵胄不但不思进取,反而更加腐化堕落,为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宋理宗赵昀

01晚宋赵氏宗室的整体生活情况

靖康之变后,赵氏宗室“往往沦徙死亡于兵难,南渡所存十无二三”,在东京的赵氏皇族要么冻馁而死,要么被俘北上,只有西京洛阳和南京应天的两支宗室得以保全,他们有组织地南迁至今天福建的福州与泉州聚族而居。南宋政权在临安行在设大宗正司,在福州设立西外宗正司,在泉州设立南外宗正司,以此作为专门管理“在院”宗子的机构,所谓“在院”,也就是还属于宗正司管辖,还有名籍。

建炎南渡以后,南宋政权逐渐稳定,福州、泉州二地的赵氏宗室数量日趋庞大,给南宋财政带来了一定的负担。以泉州南外宗正司的统计数字为例,高宗建炎年间,宗子数量仅为349人,而到了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仅仅是“在院”宗子的数量就增长至1427人。淳熙之后,中央财政紧张,供养泉州宗室的经费则主要由泉州地方政府承担。虽有48300贯的俸额定例,但随着宗室数量的增多,俸额增至145000余贯,泉州“以区区一州之力,而独当其费,日深日重,至于如此”。

宋高宗赵构剧照

绍定年间,真德秀知泉州,他敏锐地发现了泉州宗子数量日益庞大而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的问题,当时甚至出现了“宗子之给实无从出,内外三千余口嗷嗷待哺”的困窘情况。于是,他向中央寻求补助,在中央财政也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宋理宗两次拨发度牒供泉州地方变卖,充当宗子俸费。

还有一些宗室凭借特殊利益关系疯狂敛财,生活优裕,与泉州的宗室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的事迹大多被记载在一些宋人笔记之中,为我们了解晚宋宗室的生活状况提供了一些资料。

一是宋度宗赵禥的生父荣王赵与芮。景定年间,临安行在大饥荒,荣王赵与芮囤粮居奇,想借此牟取暴利。当时的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马光祖求见赵与芮,请求出粮300万石,但赵与芮一直避而不见。马光祖据理力争,赵与芮被迫放粮,当年“饥不为害”,通过这件小事足见赵与芮囤粮之多。

二是当时的一个皇族赵孟曦,未见史乘,但在宋人笔记中却有一些记载。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中有一个故事叫“黑漆船”,里面讲了一个生活极为享受的宗室成员赵孟曦。他为人奢侈,阴险狡诈,在担任都大坑冶时,曾经打造了一艘黑漆大坐船,船板用香楠木制成,雕刻镂花,同时,在船板之下焚烧沉香樟脑,香气不绝,极尽奢华。当时的重臣吕师夔在看到这艘黑漆大坐船后也颇为惊叹,于是给赵孟曦起了一个外号,叫“黑漆船”。元灭南宋后,把南宋的大部分宗室迁往大都安置,赵孟曦因失去经济来源,饿死于大都。

南宋的宗室凭借手中特权大肆搜刮,极尽奢侈,但这样富有的宗室成员毕竟不占多数,更多的是生活困顿的贫贱之人。宗室属于不从事生产的庞大寄生群体,只因其高贵的血统受到人民的供奉,一旦脱离这种可持续的剥削方式,大多数宗室成员便会陷入生活困顿的境地,上面所说的赵孟曦便可以体现出这一特点。

而当时的统治者也在“禄廪皆有定制,毋遽变更以摇人心”的原则指导下,对裁撤宗室开支并不十分热心。于是,晚宋宗室成员内部一方面生活状况天差地别,另一方面又因数量庞大对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加剧了晚宋财政状况的恶化。

02理宗、度宗两朝收支失衡的皇室开支

南宋具有十分特殊的政治格局,即权相政治、权相专权现象十分严重。前有秦桧、韩侂胄,后有史弥远、贾似道,他们专擅国政,结党营私,甚至参与储贰的废立过程,对皇权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宋理宗以旁支入继大统,承继帝位,主要是依靠权相史弥远的力量。宋理宗羽翼未丰,为维护自己的法统地位,不得不受制于史弥远,在政治上无所作为,这也就是宋理宗在位早期的“渊默”时期。史弥远“阳进妾妇之小忠,阴窃君人之大柄”,用声色犬马之术诱惑宋理宗耽于享乐,以达到专权的目的。

史弥远死后,宋理宗亲政,实行“更化”政策,但南宋朝廷财政危机日益加深,针对当时楮币严重贬值、物价严重上涨,而朝廷的收支愈发失衡的状况,王迈、杜范、李宗勉等大臣纷纷上疏劝谏皇帝“清心寡欲”、“节浮费”、“节俭之中更加节俭”,而且,“敬天爱民,克己节俭,不罪言者”作为赵宋皇帝一贯遵守的祖宗家训,也对宋理宗产生了一定的约束。此时的宋理宗尚能采纳群臣谏言,压制自己的欲望。但不久之后,宋理宗便暴露出了奢侈无节、穷奢极欲的昏君面目,“嗜欲既多,怠于政事,权移奸臣”,宗宠信奸臣、宦官,浪费渐多,南宋财政状况更加恶化。

宋朝宫廷

景定二年(1261年),理宗之女周汉公主出降杨镇,婚礼“礼文颇盛”,仪式盛大,花费颇多。光是公主的嫁妆就有真珠九翚四凤冠、真珠玉珮、金革带、北珠冠花篦环等物,当时几乎所有的王公大臣亲至送行,规模隆重。而地方节帅与权贵也不失时宜地献礼祝贺,平江发运使马天骥献上百只罗钿细柳箱笼,百具镀金银锁,百条装满芝楮(注:南宋发行的第十八界楮币名“芝楮”,第十七界名“瓶楮”)的锦袱,深得理宗欢心。婚礼结束后,宰执、亲王、侍从等人都可以按品级领到金、银、铜钱、会子等赏赐之物,至于其他的彩礼,更是不计其数。

 

宋度宗智力有天生的缺陷,位居东宫时便沉溺酒色,即位后更是委政于权相贾似道,专心贪图享乐。他在国家财政状况困窘、民生凋敝的状况下仍然铺张浪费,南宋的“冗费”状况更加严重。

 

咸淳四年(1268年)四月初九,度宗过生日,也像养父理宗嫁女儿那样铺张浪费,不顾当时衰颓的国力,大搞排场。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度宗生日的大致流程与内容如下:仪鸾司事先安排张设山棚和帷幕,排设座位。宴席上的酒盏像大碗一样,以纯金、纯银打造,吃饭的碗都是金棱漆碗碟。而御厨做饭的标准效仿常例,所有的看食、看菜、环饼、油饼、枣塔等“百官食味”甚至安排宴设库督办。这种做法受到了黄震的批评,黄震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南宋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那些“燕饮非时之犒赐,佛老无益之祷祠,军员占借之贴支,吏禄寄名之预请”,只要在这些问题上严加节约,就能极大地缓解当时困窘的财政状况。度宗当然没有听,反而大怒,贬黄震添差通判广德军。

 

03文史君说

“冗费”状况是宋朝无可避免的一个死局,伴随两宋三百年始终。但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冗费”状况似乎不仅仅存在于有宋一代,这是古代社会的通病,为何我们要特别强调“冗费”在宋朝的巨大危害呢?宋朝“冗费”是如何形成的?

事实上,“冗费”与“冗兵”、“冗官”密切相关,出于维持帝国体系正常运转的正常财政开支在国家预算范围之内,不会对财政整体的平衡运作产生巨大的影响,赵宋王朝也确实维持了长期的和平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技术进步,这是不容忽视的。

但南宋仅剩半壁河山,虽然与金朝签订了一系列和议,但总体上战时财政的特点较北宋而言更为明显。南宋统治者自孝宗后,虽有意追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理想君主道德风范,但在个人因素及南宋整体的政治环境等条件制约下,不想也无力解决“冗费”这一难题。晚宋时期,随着宋蒙战争的持续推进,南宋面临的军事压力更加巨大,理宗和度宗也有开源的意向,但与铺张浪费的巨大消耗相比,开源所辟之财源根本无法弥补财政缺口,南宋也在这种矛盾关系中走向灭亡。

A
Amita
生产力没有发展,什么王朝殊途同归。清朝好一点,引进玉米,红薯,后期引进一些西方技术,人口分流
c
chufang
欧洲也是一直战火连天,贵族无数,但还是建起了一栋栋达豪宅城堡,他们怎么干的。
A
Amita
牺牲人口数量做到的?搁一千年以后,优秀族群就消失了,劣币驱逐良币,谁还活着谁最优秀

古罗马希腊埃及比中国发达,他们现在在哪里?

未来是三哥的。

j
jin_yin_hua
有人说澶渊之盟付一点小钱带来长久和平,

结果还是要冗兵,保持一个巨大而打不了战的军队,京城无险可守且花费巨大. 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花钱能买的. 对宋朝的士大夫的待遇津津乐道,无非是给官给钱,造成冗官冗费,宋朝二党之争的双方都是才华出众的知识分子,互掐往死里整一点也不含糊

A
Amita
养兵也是必须的,不养兵人家凭什么和你签约?直接灭了你就是了。
十具
澶渊之盟的确买来了120年和平。南宋联蒙灭金愚蠢之至。不过以蒙古骑兵席卷亚欧大陆的军事实力和理念,宋打不过,玩外交也无济

无济于事。这是历史上一个野蛮战胜文明的aberration。谁遇上谁倒霉,欧洲也一样。

j
jin_yin_hua
养兵又害怕打仗,苟且偷生,乞求对方. 合约没问题,但签合约是为了争取时间最后战胜对手,可对比汉朝
j
jin_yin_hua
以宋朝的经济实力,假以时日必胜辽金,不必苟且. 打仗最终打的是经济实力
j
jin_yin_hua
汉朝解决了匈奴后,即使后来三国之乱也没有外族入侵
十具
宋对金收买比用兵更经济。对蒙古人就行不通了,他们有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从军事思想(闪电战运动战的鼻祖)到技术装备。而且

杀的目的就是杀。

A
Amita
你这是用静止的眼光来看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经过一千年也是有发展的。
A
Amita
是这样,宋被蒙古灭是迟早的事
十具
蒙古人打断了中华文明的进程,灭了第一个工商立国的汉王朝。南宋时城市化已达22% (毛时代是17%),商业文化已形成。除

除了手工业、还有高度发展的矿业(煤炭)、冶铁业、服务业、娱乐业、广告业。城镇取消实施了千年的宵禁,大兴夜市。北宋发行了世界上首版纸币,金融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随着城镇人口增加,出现了细致的劳动分工和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可惜啊,一切都被蒙古铁骑搅黄了。

地理决定论者认为,元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东亚农耕区与游牧区无天然屏障。气候一变冷,降水量减少,草场萎缩,人家就必须南下。

c
chufang
和中国人相比,把社会制度向后拉了几百年。
咲媱
问题是汉朝强兵的后果,直接导致军阀割据。最后灭亡。就是王夫之说的:独汉以强亡。而要控制军阀,就必然影响战斗力,这个死巡环
咲媱
因为欧洲的战火不同于中国的战火,欧洲的战火是骑士战,而且欧洲一直是分裂状态,所以反而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小,因为战争规模小
咲媱
所以分裂,反而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保护,不像中国,一旦战争就是几十万人级别,欧洲国家小,战争都是万人以下的级别,破坏有限。
咲媱
而骑士又都是贵族,所以战争中伤亡的都是贵族,一方面保持贵族人数不会巨大,客观上也保护了普通农民的安全。骑士精神就是这么来
空城之主
不患寡患不均最能说明南宋。南宋亡在志短而非国穷。最穷就是蒙古人。
j
jin_yin_hua
赵匡胤得国不正,赵光义也有嫌疑,战功只有灭北汉,征辽惨败,到澶渊之盟的时候,宋真宗只想逃跑迁都,辽也尽全力,宋再坚持下去

历史就重写了. 一个朝代刚开始的时候就这么懦弱. 重文轻武,除了进贡之外没有其他选择了

c
chufang
骑士出征,都要带上几个农民。譬如唐·吉诃德要带上桑科一样。
十具
蒙古人游动牧猎的生活方式,平战一回事,战争对社会的经济压力比定居社会的小得多。宋打不赢不是差钱,而是军事上有质差。人家一

人家一人配两马换骑,干粮是肉干vs你两脚跑路还要天天埋锅造饭。蒙军总兵力少,但依仗高度机动性,能神兵天降在局部形成绝对优势。而且草原人从小练骑射,单兵能力又强。没有现代火器的宋军就是没办法。

 

明初
你可能对打仗及攻城掠地的根本意图及手段有所不知。城堡附近没有工业设施所以二次的大战基本都毫发无损。而

封建骑士时代也基本如此,强行摧毁城堡的战例不多而且事情要到这一步,进攻方一般会放弃强攻的方法。原因也简单,双方死伤太多,就算攻破了,人也基本完蛋了,要了那片地,干啥?

所以毛主席说打仗,是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进而迫使敌人投降。这个所谓有生力量,指的是负隅顽抗之敌。

打仗,不是要摧毁已建成的基础设施但基础设施被用来不断进行负隅顽抗,就要摧毁它了。比如二战中德国空军对伦敦东部工业区及其它工业城市的轰炸,曼彻斯特、利物甫及考文垂,等。

而有钱人城堡之地,炸它作啥?有钱人被炸死了,谁来负责投降并事后管理国家?炸毁了而投降之后登门造访的百年老酒,都喝不上了。

城堡地窖一般都存有百年老酒。存放千年的有没有,不太清楚。

十具
唯一可能是弃江南守蜀,卡住剑阁三峡。骑兵可横扫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但逆山水之势仰攻便优势尽失。抗战老蒋走这步棋活了。重

重庆钓鱼城抵抗蒙军36年,直到南宋亡国也没破,就很能说明问题。

j
jin_yin_hua
装备要钱的,还有粮草,农民没钱
十具
宋是一个开明的朝代,税收很低,藏富于民,是中世纪最富有的国家。政权的正统性关老百姓PS。英国皇家血缘更乱,丝毫不妨碍她在

丝毫不妨碍英国在近代史上的辉煌,英国人对文明做出的贡献。

十具
蒙古帝国昙花一现,不过是历史上的一个异数。打不过蒙古人就懦弱?那么除了宋人,还有波斯人,印度人,两河流域人,东欧人,威

威利斯人,奥地利人,匈牙利人,巴尔干人,波罗地海人 .....

B
BeagleDog
这点中西方文化确实不同。在中国,遇到战争,权贵阶层是能躲就躲。我看《战争与和平》,书中的贵族都上战场。
A
Amita
波兰人是怎么挡住蒙古人的?
古树羽音
【清明上河图】展现了那时已经与后来的日本江户时期的乐天乐市相似了,日本却成功转向明治维新。
a
aluminiums
北宋三冗中冗乓才是大头,南宋不大可能出现冗兵向题,生活得多腐化才能吃喝玩乐出赤字
a
aluminiums
元朝工商也更发达
十具
元对宋的经济破坏是毁灭性的,后从未恢复到战前水平。草原经济单一从来就靠贸易,故元的国际贸易发达,但市井繁荣不再。元官办手

元官办手工业,但压制民间工业,连菜刀都要管制。他们把汉人当两脚羊,哪会关心民生。

元继用宋的纸币,使其成为主流流通货币。后来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元朝垮台如此之快,可见一斑。

 

不可追
城堡是防御需要。 城堡是欧洲人杀戮的见证。

欧洲的战争持续时间更长。 只不过欧洲人政治中心分散, 战争影响的周期和范围相对较小。 其惨烈程度都是一样的。但是日内瓦公约是从欧洲人开始的, 不杀俘虏, 不杀妇孺,欧洲人是比蒙古人进步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