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书的缘分, 写在「世界图书日」之前
4月23日是World Book Day,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后又转交方案给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我们古来也有“书中自有千钟粟”等的古诗和古训,此诗常常被人们拿来鼓励人们读书,以至于说是“不必讲求读书动机,只要爱读书,胜于不读书”。(网上截图)
退休前的她在学校任职,人们都称呼她老师。可是可是可是,她的公式头衔却不是教授。说起来真是让她遗憾至极,这洋插队不是白折腾了吗。然而,她和「书」的缘分说是“命中注定”,一点也不夸张。正是「书」开始了她在故乡的正规职业,也是「书」改变了她的人生取向;居然还是「书」结束了她的职业生涯。人说事不过三,而正是「书」与她的人生结下了三次不解之缘。
第一次缘,坚实的基础。她从北大荒回到北京,照顾住院的母亲。不久,先是被叫去派出所帮助更换户口档案和誊写户口本卡片(那时没有电脑),后来又被新闻机构挑去帮助誊写稿件和管理图片,但那都是打杂,并不是正式的编制。后来她终于考上了国家某博物馆的讲解员,那叫一个高兴。可是很快她发现,同样的讲解词别人用1分钟,到她这需要1.5分钟,也就是说她从小的“坏”习惯,说话慢,可能是因为就爱喝粥喝多了,太黏糊。她练习绕口令,虽说克服了改进了,但很郁闷,她不是最好的解说员。
天无绝人之路,此时,正好接到一个通知,打杂时曾在一个国家机关举办展览会,她参加接待过一位外国名人。正巧那里补充编制,于是,她就幸运地进入了所属的图书馆,成为一名英文书编目兼咨询。可想而知,她如鱼入海,职场勤奋工作,周末贪婪读书,晚间在母亲的病房读。
然而命运总是捉弄人,当时全国上映一部让人泪流不止的朝鲜影片,可能是她眼睛细小,留着长辫子,不久,机关就传开了,图书馆来了一位「XX姑娘」,一时人们都跑来看,她去食堂,人们也指手画脚,她真是瓜兮兮地不好意思抬不起头。她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却常常被派去参加各种会议秘书处,又被选为机关团委宣传委员。上级说她适合,大家也都在预测她是要走行政之路,而这正是她内心不喜欢的,因为她想上学。
更让她头疼的事,是她的上司领导,馆长/部长/老师三位均是副部委级的夫人=典型的马列老太。她们心肠很好,但她就是感到别扭。特别是领导们还和她妈妈联合起来要管她的个人问题,经过了个人不能掌握命运的文革时代,她的“反骨”精神冒出了头,自己的事靠自己。她不能得罪这些好心人,唯一的办法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于是,她毅然决然离开了热爱的「书」,但她得到了相关的专业职称,这给后来的机会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感谢!
第二次缘,那才真是叫“无心插柳柳成荫”。留学东瀛,拿到前期学位后,她保留了后期课程的学籍,为了转去他国后可以吃饭,积累经验而在IT企业就职。那是一家中小公司,竞争激烈。几乎是半路出家的她,必须要坚持学习进取。周末反正也没地方去,她就回到大学图书馆埋头查资料。某个星期天的阅览室,一个陌生的声音响在耳旁,那就是他=后来成为她的丈夫(另文)。
于是,一个日本“鬼子”和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村姑,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就认识了。而且还那么满拧着,她直爽地告诉他上辈子说不定还是冤家对头;她本文研,却从事技术;他正儿八经工科,却爱好文史;这个意外,被他美其名曰"缘分"。于是,她的人生计划败给了这个半路杀出来的鬼子程咬金的"闪电战"的战术,因而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去向,在一个有担当的人身旁,她得到了人生的晚到的幸福和安全安定安心的生活。
第三次缘,"正打歪着"的职位。2008年,她已经五十有余了,虽然说十分喜爱自己的工作,每天徜徉于动漫/卡通/游戏/教育等ICT新技术领域,很专注,很自由,很有乐趣,每天都有新发现。但考虑等着她晚饭的家庭,看着周围年年更换的年轻人,更重要的事,孩子的教育也到了关键时期。于是,她恋恋不舍地做出了苦涩的决定,离开公司企业,我需要时间和家人在一起的更多的时间。
在高兴地得知一家大学招聘的信息后,她马上寄出了履历书和相关的文书拷贝,开始做不需要坐班还能有寒暑假的教授梦。很快接到了电话,她前往面试。因为她应聘的是某个学科的教员,估计考官可能就是几位专业部门的领导和相关的教授。进入会场,当案内人带她在中间一个椅子上落座时,她才注意到,面前是那么多的考官。她紧张得根本就没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自我担当的介绍,只能装模作样地微微点头表示敬意。
终于主考官让她谈谈自己的抱负,她迅速定定神,开始一本正经地侃侃而谈,从希望的学科专业到教育的目的方法。她想大家都多么有耐心地听她讲啊,因为随后,学长就开门见山地说,学校更需要教育行政人员,教育方式需要改革,希望她能考虑改变志愿。
她一下子有点懵,教学=教授,那可是她的梦想啊!行政?那是她曾经逃之不及的呀,她又周而复始回到了老地方了?她的大脑飞快地旋转,怎么办?怎么办?她无法拒绝,因为那一年正是日本和世界的经济不景气,她辞掉了公司才感觉到理想的工作不好找。
她仍旧坦率地回答说,喜爱孩子们,希望与年轻人教学相长。教学部长接下来更加直截了当,因为你有计算机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是希望你担当图书馆的行政负责人(名誉馆长是大学学长,日本的规定必须是著名的教授)。图书馆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境,需要现代化。今后学科也要开情报检索等相关课程,你可以担任兼任教员。听到这里,她稍稍安心,并在内心三呼:"上天,感谢PC,感恩,JOBS"。
最后还有一个让她一惊一乍的插曲:当她正要感谢给予她这次面试的机会时,学长随便笑着追问了一句"你平时生活中也这样说话吗"?啊!她想,完了,完了,完了,又是她的老毛病!她也苦笑还嘴硬地回答说,"对不起,工作是我生活的重要部分,没有区别";听到学长"正好,适合学生们理解啊"的话,她的一颗心才落了地。上天佑她在考官们友好的笑声中,离开了面试会场。
于是,就这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她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她生命最后的一个职业仍然是“老本行”的「图书馆」。她的职业生涯是于「书」,在「书」上的起点,最后在「书」上画了一个句号。希望今后,「书」伴她始终,伴她精神健康地生活,伴她尊严地走完人生之路。感恩,「书」!
里吼一嗓子,让我们一起去去看看。拜托了。
我就在心里给您画了一张像(档案)放到一边。您后来的文章我基本没有读过。
and guess what, 我的画像和你的这篇自述有80%的契合度,哈
她和书的缘分, 写在「世界图书日」之前
4月23日是World Book Day,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后又转交方案给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我们古来也有“书中自有千钟粟”等的古诗和古训,此诗常常被人们拿来鼓励人们读书,以至于说是“不必讲求读书动机,只要爱读书,胜于不读书”。(网上截图)
退休前的她在学校任职,人们都称呼她老师。可是可是可是,她的公式头衔却不是教授。说起来真是让她遗憾至极,这洋插队不是白折腾了吗。然而,她和「书」的缘分说是“命中注定”,一点也不夸张。正是「书」开始了她在故乡的正规职业,也是「书」改变了她的人生取向;居然还是「书」结束了她的职业生涯。人说事不过三,而正是「书」与她的人生结下了三次不解之缘。
第一次缘,坚实的基础。她从北大荒回到北京,照顾住院的母亲。不久,先是被叫去派出所帮助更换户口档案和誊写户口本卡片(那时没有电脑),后来又被新闻机构挑去帮助誊写稿件和管理图片,但那都是打杂,并不是正式的编制。后来她终于考上了国家某博物馆的讲解员,那叫一个高兴。可是很快她发现,同样的讲解词别人用1分钟,到她这需要1.5分钟,也就是说她从小的“坏”习惯,说话慢,可能是因为就爱喝粥喝多了,太黏糊。她练习绕口令,虽说克服了改进了,但很郁闷,她不是最好的解说员。
天无绝人之路,此时,正好接到一个通知,打杂时曾在一个国家机关举办展览会,她参加接待过一位外国名人。正巧那里补充编制,于是,她就幸运地进入了所属的图书馆,成为一名英文书编目兼咨询。可想而知,她如鱼入海,职场勤奋工作,周末贪婪读书,晚间在母亲的病房读。
然而命运总是捉弄人,当时全国上映一部让人泪流不止的朝鲜影片,可能是她眼睛细小,留着长辫子,不久,机关就传开了,图书馆来了一位「XX姑娘」,一时人们都跑来看,她去食堂,人们也指手画脚,她真是瓜兮兮地不好意思抬不起头。她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却常常被派去参加各种会议秘书处,又被选为机关团委宣传委员。上级说她适合,大家也都在预测她是要走行政之路,而这正是她内心不喜欢的,因为她想上学。
更让她头疼的事,是她的上司领导,馆长/部长/老师三位均是副部委级的夫人=典型的马列老太。她们心肠很好,但她就是感到别扭。特别是领导们还和她妈妈联合起来要管她的个人问题,经过了个人不能掌握命运的文革时代,她的“反骨”精神冒出了头,自己的事靠自己。她不能得罪这些好心人,唯一的办法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于是,她毅然决然离开了热爱的「书」,但她得到了相关的专业职称,这给后来的机会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感谢!
第二次缘,那才真是叫“无心插柳柳成荫”。留学东瀛,拿到前期学位后,她保留了后期课程的学籍,为了转去他国后可以吃饭,积累经验而在IT企业就职。那是一家中小公司,竞争激烈。几乎是半路出家的她,必须要坚持学习进取。周末反正也没地方去,她就回到大学图书馆埋头查资料。某个星期天的阅览室,一个陌生的声音响在耳旁,那就是他=后来成为她的丈夫(另文)。
于是,一个日本“鬼子”和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村姑,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就认识了。而且还那么满拧着,她直爽地告诉他上辈子说不定还是冤家对头;她本文研,却从事技术;他正儿八经工科,却爱好文史;这个意外,被他美其名曰"缘分"。于是,她的人生计划败给了这个半路杀出来的鬼子程咬金的"闪电战"的战术,因而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去向,在一个有担当的人身旁,她得到了人生的晚到的幸福和安全安定安心的生活。
第三次缘,"正打歪着"的职位。2008年,她已经五十有余了,虽然说十分喜爱自己的工作,每天徜徉于动漫/卡通/游戏/教育等ICT新技术领域,很专注,很自由,很有乐趣,每天都有新发现。但考虑等着她晚饭的家庭,看着周围年年更换的年轻人,更重要的事,孩子的教育也到了关键时期。于是,她恋恋不舍地做出了苦涩的决定,离开公司企业,我需要时间和家人在一起的更多的时间。
在高兴地得知一家大学招聘的信息后,她马上寄出了履历书和相关的文书拷贝,开始做不需要坐班还能有寒暑假的教授梦。很快接到了电话,她前往面试。因为她应聘的是某个学科的教员,估计考官可能就是几位专业部门的领导和相关的教授。进入会场,当案内人带她在中间一个椅子上落座时,她才注意到,面前是那么多的考官。她紧张得根本就没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自我担当的介绍,只能装模作样地微微点头表示敬意。
终于主考官让她谈谈自己的抱负,她迅速定定神,开始一本正经地侃侃而谈,从希望的学科专业到教育的目的方法。她想大家都多么有耐心地听她讲啊,因为随后,学长就开门见山地说,学校更需要教育行政人员,教育方式需要改革,希望她能考虑改变志愿。
她一下子有点懵,教学=教授,那可是她的梦想啊!行政?那是她曾经逃之不及的呀,她又周而复始回到了老地方了?她的大脑飞快地旋转,怎么办?怎么办?她无法拒绝,因为那一年正是日本和世界的经济不景气,她辞掉了公司才感觉到理想的工作不好找。
她仍旧坦率地回答说,喜爱孩子们,希望与年轻人教学相长。教学部长接下来更加直截了当,因为你有计算机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是希望你担当图书馆的行政负责人(名誉馆长是大学学长,日本的规定必须是著名的教授)。图书馆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境,需要现代化。今后学科也要开情报检索等相关课程,你可以担任兼任教员。听到这里,她稍稍安心,并在内心三呼:"上天,感谢PC,感恩,JOBS"。
最后还有一个让她一惊一乍的插曲:当她正要感谢给予她这次面试的机会时,学长随便笑着追问了一句"你平时生活中也这样说话吗"?啊!她想,完了,完了,完了,又是她的老毛病!她也苦笑还嘴硬地回答说,"对不起,工作是我生活的重要部分,没有区别";听到学长"正好,适合学生们理解啊"的话,她的一颗心才落了地。上天佑她在考官们友好的笑声中,离开了面试会场。
于是,就这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她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她生命最后的一个职业仍然是“老本行”的「图书馆」。她的职业生涯是于「书」,在「书」上的起点,最后在「书」上画了一个句号。希望今后,「书」伴她始终,伴她精神健康地生活,伴她尊严地走完人生之路。感恩,「书」!
里吼一嗓子,让我们一起去去看看。拜托了。
我就在心里给您画了一张像(档案)放到一边。您后来的文章我基本没有读过。
and guess what, 我的画像和你的这篇自述有80%的契合度,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