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中央乐团

沙漠黄昏
楼主 (文学峸)

                                永远的中央乐团

                                 儿时,家住在中央乐团附近,对于我来说,它一直是一座圣殿。   幼年岁月,常常一人跑到乐团大门口,望着那白底黑字草书木质院牌,看着从里面走进走出人群,心中无比羡慕与崇敬。   记得有一次,上中学的二姐兴冲冲地跑回家对我说:“ 快去,乐团在排练黄河大合唱呢,咱们去看看去!” ,走到乐团外面排练大厅,里三层外三层挤满围观人群,无奈,人小体弱,根本挤不到里面,只好呆在外围,傻傻地“望洋兴叹”,即使如此,还是能听到合唱队悠扬铿锵的声音,歌声如一只只最温暖最强有力的手臂紧紧地拥抱我幼小的心脏。   随着年龄增长,因对中央乐团之崇拜,而上升为对交响乐之崇拜,由此,疯狂迷上了交响乐,但凡有中央乐团的广播演出实况我都不会错过,北京的西单音乐厅,海淀剧院留下了我无数依依不舍的身影,至今,依然无法忘记那些个蜚声中外的大师名字:李德伦、严良堃、陈佐湟、殷承宗、刘诗昆、石叔诚、杨秉荪、盛中国、司徒志文......,他们的影响是如此之大,那个时候,信息远非今天这般便捷,为了心中最圣洁的音乐,常常远足王府井的外文书店、新华书店去寻找贝多芬、柴可夫斯基、拉赫马尼诺夫、舒伯特、德沃夏克、勃拉姆斯......等巨匠的最新音乐带子,当找到这些圣上的宝贝,顿时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之后,北京开创了交响乐频道,从此,我成了它最忠实的听众,每天,会伴随着如醉如痴的旋律一起入眠。   出国以后,中央乐团离我渐行渐远,很多年都不曾漫步在乐团院墙外一条条幽深的小路,但我依然记得乐团墙外那一棵棵笔直的柳树,春天来了,一团团白色柳絮,随着迷人的音乐,远远离去。   至今,已改名为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乐团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未来,假如有机会踏上乐团外熟悉街道,透过潮湿泥土,一定可以看见一串串已经消逝久远的那些耳熟能详的艺术家脚印,他们在天上地下继续创建一个又一个永远的中央乐团,他们手中不朽乐章必将传遍世界各个角落。  
A
Amita
羡慕北京娃,从小可以看中央乐团逛美术馆
V
VCPP
京华气韵,得天独厚
沙漠黄昏
可才子大多都来自外地。
沙漠黄昏
不尽然!
A
Amita
这种环境下长大人文素养平均就不自觉的得到提高,当然了北京的官气可能起了一定的反作用哈哈

所以才子少了一些

华府采菊人
这是因为政府动用国家力量, 尽可能把全国的”高手“集中到首都办的”标杆样板“。

八十年代后期, 传闻纽约来自中央乐团的演员,可以组织几个”中央乐团“。

沙漠黄昏
当代最著名的画家黄宾虹齐白石,著名的诗人徐志摩戴望舒……等等都不是北京人。
A
Amita
你们上海宁也一样啊,我八岁才第一次吃奶油蛋糕,还是坐火车在上海转车沾的光。条条大路通罗马,你们是生在罗马
沙漠黄昏
同意!
A
Amita
老哥,说了半天中央乐团,没提一下李谷一?有没有听过她排练?
A
Amita
齐白石可是在北京混出来的
A
Amita
启功算是正儿八经的北京嫡亲才子
A
Amita
插队啊,当兵啊大家虽然嘴上不待见侬老乡,但是心里还是当成模子来学习的。记得每次母亲的战友回上海,老娘都要托他们给我买衣服
沙漠黄昏
听过,不太喜欢她的演唱,太做作。
华府采菊人
上海的吃奶油蛋糕, 好像和政府没什么关系, 那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后果!

上海很早就有了交响乐团, 也是文化侵略的结果, 哈尔滨交响乐呢, 就是反对苏维埃的白俄干的坏事了

A
Amita
我们福州那时只有一家有,就是东街口的上海西餐厅
d
delta2020
李谷一是唱民歌的吧,中央乐团是不是西洋的交响乐团?
沙漠黄昏
李在中央乐团呆过,唱通俗歌曲的,很是不伦不类。
A
Amita
我说个真事,我家楼下有个智障,不知道为啥特喜欢李谷一,每次电视上放中央乐团演出,他都盼着李谷一出来,那是八十年早期,电视

台还总放中央乐团,他也知道李德伦

d
delta2020
以前中国有一个智障自己花钱,请乐队自己当指挥,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v
viBravo5
感觉作者怀念的是“中央”,不是音乐。贝多芬柴可夫斯基拉赫马尼诺夫舒伯特德沃夏克勃拉姆斯等巨匠都没有“中央”

音乐没有“中央”,更不需要“中央”

 

d
delta2020
呵呵,“中央”比较土,还是“皇家”高大上。
A
Amita
你这个就挑刺了,那年头就这一个乐团,你总不能硬让人改名北京乐团吧
D
DoReMi
从小可以看中央乐团逛美术馆的北京人可能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v
viBravo5
不朽乐章不需要“中央”来传播。 如果不是中央集权制,没有人会羡慕北京人
a
akc
小辰光最喜欢吃老大昌, 开司令奶油蛋糕。
a
akc
凯司令的栗子蛋糕在美国都吃不到的好吃。
华府采菊人
并非就这一个“乐团” 而是就这一个“中央”乐团, 不是中央的还很多呢, 上海天津广州哈尔滨成都西安武汉等地都有
n
nnndayd
正经叫交响乐团的那时不多。

地方一般没有乐团。

清迈
作者的得天独厚也限制了他欣赏交响乐;估计现场聆听了欧洲著名交响乐演奏就会认同当年那位指挥的观点中国乐队自以为在

演奏交响乐(其实与交响乐的距离超过与噪音的距离)。

走资派还在走
头些日子有帖子说,北京太土;哪儿洋?上海,青岛,天津,哈尔滨洋,有几座高楼那就叫洋。
B
BeagleDog
哈尔滨的人长得洋气。不知道是不是多年民族交流的关系。
走资派还在走
我听过李谷一和郭祥义的《兄妹开荒》
A
Amita
老大昌的太妃糖比较好吃,我同桌是林总某个死党的孙女,给我吃的,印象很深
A
Amita
买蛋糕要买那个韩国人开的法国名字的牌子,比较符合国人口味,就是比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