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江沿岸农民为例,说说农民四季的农活

大阿牛
楼主 (文学峸)

长江沿岸尤其是两湖和江浙一带,是自古以来的鱼米之乡,天然粮仓。那里的农民以种植水稻为主,多半是双季稻,一年四季没有什么空闲时间的。

每年早春开始,大约是3月初或中旬,就要开始耕地,搭尼龙薄膜暖棚,播种和育秧了,那时的水田冰冷刺骨,都是光脚下田,不是一般的痛苦。

到了4月中旬就是插秧季节,当时的口号是不插五一秧,必须要在4月份完成插秧的工作,那时的劳动强度就更大了,全村男女老少全体出动,女的拔秧,男的挑秧,男女老少齐插秧。无论刮风下雨,都要下地干活,日出而作日落而回。那时的水还是非常冰冷,田里的蚂蝗会咬得你血流不止。

5月和6月份会从高潮缓口气,但是仍然要做很多田间管理,如施肥,除草,杀虫等。同时还要修理农具,采购化肥等等,并且又要开始为晚稻育秧了,根本闲不下来。

7-8月份就是著名的双抢季节,那个劳动强度不是一般啊,一边抢收一边抢种。那时酷暑难熬,坐着都汗流不止,何况劳动强度那么大。那时基本上是早上5点来钟就起床干活,乘着太阳还没有升起,比较凉爽,干到9-10点左右回家吃饭休息,下午3点左右再下地干到晚上9点左右天完全黑下来。一天要吃四顿饭,而且是紧着最好的伙食,每天都有荤腥,至少也是炒鸡蛋配大米饭,把劲要卯足。

9月份稍微缓口气,田间管理不能少,照例要施肥除草杀虫等。

10-11月份是秋收季节,忙着丰收,卖粮,一派热闹繁忙,一天也没得闲。

12-1月是比较清闲的季节,队里忙着结账分红(往往一年下来还倒欠队里的钱),分钱、分粮、分油等。家家户户忙着杀猪卖钱(很多家都指着卖猪换点现钱),准备过年。这段时间公社会常常摊派劳工去修路修水库什么的。有的家庭也会利用这段时间盖房或修房,娶亲也是这段时间最多。

过完春节就该修理或采购农具、种子和化肥了,准备来年的春耕生产了。年复一年,年年如此。

我这里说的只是种植水稻的活,至于其他副业,如喂猪喂牛、种自留地和其他非主业的劳动也是不少的,而且不分季节。

 

技术员
秋收后水田还要铲沟排水,种红花草、蚕豆等绿肥。同时还有积肥,农田改造,水利设施修建。南方农民一年忙到头。
大阿牛
没错。我只不过说了个大概。
B
BeagleDog
越往北冬天越长,农民冬闲时间越久。天寒地冻的,干不了什么活。不过还是有修水库这些上面指派的活。生产队也要积肥。
最接近太阳的人
总体来说农民劳动强度要比工人大,
d
delta2020
看来南方的农民比北方的农民要辛苦。我感觉北方的农民大半年时间都在休息
大阿牛
北方农民不用双抢,而且是以旱地为主,可能劳动强度没有那么高,但是普遍比南方穷,尤其是陕北甘肃等地区。
走资派还在走
农业学大寨,变农闲为农忙
L
L94607
为什么那里(特别是湖北)的早稻米难吃?除了品种因素外,双抢也是重要原因。

在双抢时割下的稻子没时间马上脱粒,农民就把它堆成垛,等到插秧结束,再把稻垛打开脱粒。这时稻垛内部已经是热得滚烫,发霉。所以用这早稻碾出的米发黄,没有粘性,口感极差。当年常供应这种糙米,有人以为是健康食品,其实是霉菌(搞不好有黄曲霉)污染的发黄大米。

大阿牛
你当年吃到的米都是成年米,是在粮仓里存放了1-2年的,有生虫生霉的。而当年打下来的新米是很香的。

农民会将自家的新米拿到城里给城里人换成年米或粮票。因为新米虽然很香但是出饭率不高,农民吃不饱。

大阿牛
农闲要修水利修公路,移山填海造良田等。。。
古树羽音
寒冷地区的一季稻质量高,日本也是北方大米好吃。人累,地也会疲的。都需要休息。这里的休耕田多的不得了,好像有补贴政策。
十具
双季稻是北回归线以南亚热带的作物,硬推到温带,是饥不择食的骚操作。两广福建是可以的,但不值人力、地力的消耗。人家飞机播种

vs 你的小插秧机,拼消耗,事与愿违。

大阿牛
两湖一带即使不种双季稻,也是一季麦子一季稻子,或是一季麦子一季棉花什么的。
十具
长江流域稻麦两季是常态。争论的是,是否明智 在不够长的无霜期里,硬挤进去双季稻。以粮为纲是缺啥补啥的死脑筋,穷路越走越窄

的配方。毛时代的赤贫,只能怪中国人自己。

B
BeagleDog
我觉得北方的一季稻主要是稻粒的灌浆时间长,淀粉和蛋白的含量都较高,所以好吃。
E
Eastgate
没错。农民的劳动强度高多了,还要担心各种天灾
古树羽音
有科学道理!
山野村夫李
南方主要是人均耕地少,比如福建省山区就是在穷山恶水中求口粮,一年到头忙个不停。后来发现不合算,只能出远门了。
4
401.king
何必食肉糜?

古树羽音
对,我温哥华的房东就是温州农民一亩地养七口人,只好外出创业,从做包装盒就做到了北美,传统。
x
xiaoxiao雨
urbanization has deprived most of farmers along the Yanze Ri

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