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学时,上《农业基础知识》(这是用于取代以前的《生物》课的教材)课时,知道寒露风对晚稻的危害。真正到当知青的时候,年年到寒露节气时分,都很紧张。这时候常常是晚稻抽穗扬花授粉的时候,如果遇上冷风来袭,会严重影响授粉,造成大量稻谷变瘪谷,严重失收。
寒露风是寒露节气前后来的冷空气,来的时间可能每年不同。水稻有大约一定的生长周期,所以晚稻种植不能迟,才能保证安全度过扬花授粉。
我下乡的三年中,有一年寒露风来袭时,我们种的晚稻有很大部份正在扬花授粉。没有什么其它办法,只是大家出动给稻田灌多些水(我己不记得这是什么道理)。但是,那年我们的晚稻还是大减产,比预计的少几成。
夏收夏种时的争分夺秒(双抢)很重要。那时种田是望天的,遇上天灾时没有多少办法。早点种下去,安全性才高。
晚稻又不能太晚。
不同的稻种生长期长短不同,但一般来说,生长期长的产量高些。所以,选择品种既要考虑生长期,也要考虑产量。当年我场是县农业科研场地,为全县农业生产作示范。我们有很多小片试验田,种有由省农科院推荐的品种,也有自己搞的育种试验。我们还派人到海南岛的育种基地去参与育种选种。
不管怎样,夏收夏种的时候都是争分夺秒的。
根本不愿意种。是计划经济行政命令下硬推的。
千万不要忘记过去。
农民,当年的这类笑话不少。
干部下去,分片成立指挥所(一个片包含几个公社)。抢收早稻,抢种晚,即要把早稻收割下,脱粒,再把田犂好耙好,把晚稻的秧苗插种下。不拼命赶完就会影响晚稻。记忆中当年的双抢是在七月至八月,大概是几个星期或一个月左右。我们那里,这时候正是大热天,而且湿度大,还常下大雨。是一年中最苦最累的时期。
(比较干涸的稻田)。
我后来一直担心,撕断的蚂蝗进入了我的体内。
是养鱼,经常穿汗衫短裤下鱼塘干活,被蚂蝗叮咬了很多次。下水前用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抹擦皮肤,据说这样蚂蝗就不敢叮了,但实际上效果不大。
蚂蝗叮上来后,迅速就能给人皮肤开口子吸血。人立刻会感到被叮咬处很痒,甚至有点痛。我们都是用手扯下它,扔上塘基让它在太阳下热烫的泥沙上,希望能晒死热死它。
如果被蚂蝗叮咬久了,拿掉它后,被叮咬的地方会出血不止。据说这是因为蚂蝗的吸口破开人的皮肤后,还会分泌出一种什么液体,阻止人血的凝结保护功能,以便其吸血。我们要先清洗伤口,才可能止血。
我中学时,上《农业基础知识》(这是用于取代以前的《生物》课的教材)课时,知道寒露风对晚稻的危害。真正到当知青的时候,年年到寒露节气时分,都很紧张。这时候常常是晚稻抽穗扬花授粉的时候,如果遇上冷风来袭,会严重影响授粉,造成大量稻谷变瘪谷,严重失收。
寒露风是寒露节气前后来的冷空气,来的时间可能每年不同。水稻有大约一定的生长周期,所以晚稻种植不能迟,才能保证安全度过扬花授粉。
我下乡的三年中,有一年寒露风来袭时,我们种的晚稻有很大部份正在扬花授粉。没有什么其它办法,只是大家出动给稻田灌多些水(我己不记得这是什么道理)。但是,那年我们的晚稻还是大减产,比预计的少几成。
夏收夏种时的争分夺秒(双抢)很重要。那时种田是望天的,遇上天灾时没有多少办法。早点种下去,安全性才高。
晚稻又不能太晚。
不同的稻种生长期长短不同,但一般来说,生长期长的产量高些。所以,选择品种既要考虑生长期,也要考虑产量。当年我场是县农业科研场地,为全县农业生产作示范。我们有很多小片试验田,种有由省农科院推荐的品种,也有自己搞的育种试验。我们还派人到海南岛的育种基地去参与育种选种。
不管怎样,夏收夏种的时候都是争分夺秒的。
根本不愿意种。是计划经济行政命令下硬推的。
千万不要忘记过去。
农民,当年的这类笑话不少。
干部下去,分片成立指挥所(一个片包含几个公社)。抢收早稻,抢种晚,即要把早稻收割下,脱粒,再把田犂好耙好,把晚稻的秧苗插种下。不拼命赶完就会影响晚稻。记忆中当年的双抢是在七月至八月,大概是几个星期或一个月左右。我们那里,这时候正是大热天,而且湿度大,还常下大雨。是一年中最苦最累的时期。
(比较干涸的稻田)。
我后来一直担心,撕断的蚂蝗进入了我的体内。
是养鱼,经常穿汗衫短裤下鱼塘干活,被蚂蝗叮咬了很多次。下水前用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抹擦皮肤,据说这样蚂蝗就不敢叮了,但实际上效果不大。
蚂蝗叮上来后,迅速就能给人皮肤开口子吸血。人立刻会感到被叮咬处很痒,甚至有点痛。我们都是用手扯下它,扔上塘基让它在太阳下热烫的泥沙上,希望能晒死热死它。
如果被蚂蝗叮咬久了,拿掉它后,被叮咬的地方会出血不止。据说这是因为蚂蝗的吸口破开人的皮肤后,还会分泌出一种什么液体,阻止人血的凝结保护功能,以便其吸血。我们要先清洗伤口,才可能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