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看这三四十块是夫妻两人的收入, 或只是一人(居多是丈夫)得收入?
如果女方在农村, 还是可以参加劳动有些收入的, 如果在城市哪怕糊糊纸盒粘粘信封, 也能一个月赚个十几块钱,因此就不是“三四十块”而是五十块朝上养活一家五口了。
有没有一人工资四十块养五口六口乃至七口之家的呢?
有, 上海的工人新村里就有, 我见过。
时间暂定为1955年工资改革前,一个三十岁的男性辅助工, 每月也就四十来块,结婚十来年, 老婆是从老家农村找来的,生了四个孩子, 那时这种家庭很正常,只用丈夫的收入来计算人均的话,只有六块六毛六分, 日子当然很艰难,哪怕物价再低。
但是, 以老婆无法外出工作为例, 那么如何设法增加点收入呢?
里弄里有时有些零散活可干, 比如拆纱头湖纸盒粘信封等, 拿回家做计件拿钱, 手巧的也有拿回家绣花打毛衣等活,再不济,帮双职工带带小孩,替不方便的人买买小菜,这些都不影响带自家孩子。
也有的等老公回家后管着孩子, 老婆晚上帮人洗洗衣服。
这么一算, 月总收入大概就变成了五十几块到六十块了,人均收入就可以达到9-10块。
当然大孩子带小孩子是天经地义的, 十来岁的孩子烧饭洗衣很正常, 女孩子出去玩带着弟弟妹妹也是常态。
棚户区这类家庭的男孩子, 好些都捡过垃圾,工人新村的住户, 似乎一个也没见到过,再穷也绝不愿意自家孩子被人叫作“垃圾瘪三”。
那时应该有困难补助吧?
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月8块(还是5块?)以下,各地标准不一样,政府要提供社会福利。
不知道这个标准实行的情况如何。
毛造成的经济灾难,是今天人口结构病态的历史根源。
哪里去了?
两三元钱一个学期的杂费和书费。
吃,大概就是粮食为主,蔬菜为主,肉食很少。穿,大约是小孩子接大孩子的衣服。
40块也一样可以养活一家。不能用现在商品经济的眼光看过去。以前有钱没什么大用处。啥都要票。蛋,米,油,面,肉,鱼,布,家具等。家庭人口多的,可以用省下不用的票去换东西。很实惠的。
真正困难的家庭单位好像有工会补助之类,学校也可以减免学费。
而不是一胎。各个小区办起免费幼儿园,孩子有人看;用affirmative action和补贴的方式鼓励女性上学。虽然比一胎化政策起效慢,但更sustainable。转变社会对女性受教育和就业的观念,继而提高女性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才是长久之计。
首先得看这三四十块是夫妻两人的收入, 或只是一人(居多是丈夫)得收入?
如果女方在农村, 还是可以参加劳动有些收入的, 如果在城市哪怕糊糊纸盒粘粘信封, 也能一个月赚个十几块钱,因此就不是“三四十块”而是五十块朝上养活一家五口了。
有没有一人工资四十块养五口六口乃至七口之家的呢?
有, 上海的工人新村里就有, 我见过。
时间暂定为1955年工资改革前,一个三十岁的男性辅助工, 每月也就四十来块,结婚十来年, 老婆是从老家农村找来的,生了四个孩子, 那时这种家庭很正常,只用丈夫的收入来计算人均的话,只有六块六毛六分, 日子当然很艰难,哪怕物价再低。
但是, 以老婆无法外出工作为例, 那么如何设法增加点收入呢?
里弄里有时有些零散活可干, 比如拆纱头湖纸盒粘信封等, 拿回家做计件拿钱, 手巧的也有拿回家绣花打毛衣等活,再不济,帮双职工带带小孩,替不方便的人买买小菜,这些都不影响带自家孩子。
也有的等老公回家后管着孩子, 老婆晚上帮人洗洗衣服。
这么一算, 月总收入大概就变成了五十几块到六十块了,人均收入就可以达到9-10块。
当然大孩子带小孩子是天经地义的, 十来岁的孩子烧饭洗衣很正常, 女孩子出去玩带着弟弟妹妹也是常态。
棚户区这类家庭的男孩子, 好些都捡过垃圾,工人新村的住户, 似乎一个也没见到过,再穷也绝不愿意自家孩子被人叫作“垃圾瘪三”。
那时应该有困难补助吧?
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月8块(还是5块?)以下,各地标准不一样,政府要提供社会福利。
不知道这个标准实行的情况如何。
毛造成的经济灾难,是今天人口结构病态的历史根源。
哪里去了?
两三元钱一个学期的杂费和书费。
吃,大概就是粮食为主,蔬菜为主,肉食很少。穿,大约是小孩子接大孩子的衣服。
40块也一样可以养活一家。不能用现在商品经济的眼光看过去。以前有钱没什么大用处。啥都要票。蛋,米,油,面,肉,鱼,布,家具等。家庭人口多的,可以用省下不用的票去换东西。很实惠的。
真正困难的家庭单位好像有工会补助之类,学校也可以减免学费。
而不是一胎。各个小区办起免费幼儿园,孩子有人看;用affirmative action和补贴的方式鼓励女性上学。虽然比一胎化政策起效慢,但更sustainable。转变社会对女性受教育和就业的观念,继而提高女性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