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领定息的少年

清迈
楼主 (文学峸)

对几坛上大多数人来说,定息只是一个名词,即便是Ohjuice这种老先生,估计也只是享受过父辈的定息,自己名下有定息的应该一个也没有。

余生虽晚,倒是有一位年纪差不多大的亲戚真的是“小资本家”。这个小是年龄小而非资本小。

他是1952年出生,长子长孙不说且是三房轧一子,既他出生时,他父亲兄弟三人就他一个男孩儿。为此,在他满月时,他的爷爷大宴宾客,放鞭炮不说,还把家产(商店和加工厂)的股份分了一份儿记在了他这个刚刚满月的襁褓婴儿名下,公私合营后也就有了一份定息。

当初每年的定息额是核定后资本金(按照章荣初的一个孙子讲核定后的资本额只是实际资本额10%左右)的5%,据我所知是按季度领取。我这位亲戚当然是他的爹妈代他领的,好像是折合下来每个月有30块钱左右。就因为这每月的30块钱,我的这位亲戚在小朋友和同学间就有了一个绰号“资本家”,也是因为这30块钱的定息,他小学一直到6年级才戴上红领巾,上中学一直是帮扶对象,文革来了,别的出身不好的是狗崽子,他自己就是资本家,狗崽子这个名字不符合他的身份,中学里揪斗牛鬼蛇神时他也上台了。69年下乡,兵团没资格,只能去大丰插队落户。

在乡下呆了6-7年,因为成分有问题,没有女朋友,后来被抽调到一家当地的工艺美术品厂。再后来辗转回到上海,过着平淡的生活。

当年据说中国最大的资本家荣家的总资本金核定为7000万,那就是每年350万的定息,每月30万左右。但是荣家兄妹好几个,留在大陆的荣毅仁荣漱仁荣毅珍都是庶出,不知这30万块是不是都由他们几人领取。

公私合营之前有说是将来定息发放20年,等于分期赎买资本家的本金,结果是绝大多数只领了十年不到(66年应该只发放了第一季度)。

1980年左右,荣家海外亲友组团回国,邓小平接见,根据荣家的要求,发还了荣家4亿(有说2亿)人民币,但是这不能算定息,只是当初错误没收的财产赔偿。

 

 

O
Ohjuice
把土地或股份分给子女的地主、资本家很多。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土地或股份上有自己的名字,莫名其妙成了地主、资本家。....

我在《外公外婆及其他》中不是说了:我外公家土地都用堂名,不用实名,所以土改时无法套上地主帽子。否则,要是把土地分给各房子孙,老老小小都可能成为地主了。我带学生在上海郊区农村学农时就见过20多岁的“地主”,49年前大概只有几岁呢!我同学中就有父亲把股份分给各位子女的例子,文革中,我同学就成了“资本家”。不过后来当然搞得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家里股份都是我父亲一个人的名字,所以与我们子女无关。

清迈
您父亲有远见啊
清迈
有趣的是,因为公私合营之前并没有分家,他爸爸并不是资本家,所以被打趣,人家都说资本家子女,你是资本家家长,码子大!
清迈
令人痛心的是,当年对这么一个小孩子说话最刻薄伤害最深恰恰是自己家人,他的二个婶婶
桂雨1
据我所知文革时资本家子女找对象不难,有工人女儿长的漂亮人也聪明的很高兴和他们谈朋友,只要对方不嫌弃女的出身
华府采菊人
听说上海某大学运动队文革初期有人贴一张大字报, 标题为“揪出混在学生队伍中的大资本家”!

原因也是其父(或祖父)在这孩子出世时, 将一部分企业股份转到这位初生的baby名下,还有一幢花园洋房,但并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批斗或迫害,他一样交了女朋友, 文革后别人说”他的女朋友眼力真好, 一下子落实政策得了一大笔钱和一幢小洋房”

桂雨1
当然如果要门当户对的话,选择性小
华府采菊人
是的,不过1969年前大家还是怕兮兮的,大约1969年下半年开始落实政策之后,情况就不同了。
清迈
您说的是一般情况下。对这样懂事后特别是青春期一直处于歧视性氛围里的人,性格压抑不讨人喜欢几乎是必然的
山乡不仕老了
是陈琪先生吗?
j
jianchi9090
我妈说当年她名下也有点股份,一年才能分红5块钱,根本不算什么。可是也是污点。她表哥家聪明,写自己家职员,就比较顺利
桂雨1
当然,各人情况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