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面,刘表被描绘成一个守成之君,没有对外扩张的野心。
但是,真的这是刘表的性格决定的吗?
我们来看看刘表是如何当上荆州牧的。
当年荆州的六个郡之一的长沙太守孙坚带兵,以讨董卓的名义北伐,到了襄阳,直接就杀死了自己的领导,荆州刺史张羡。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用武力拿下荆州。自己当老大。
但是,就没有然后了。
很明显,孙坚遭受了某种抵制,让他不能顺利拿下荆州。这种抵制,就来自荆州的深层政府。你杀了刺史,占领了政府和城池,士兵也投降归顺了,但搞不定深层政府,还是没有用。
这和三国时代,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搞法,完全不同,让人看不懂。不是说占领一个地方,然后就可以自封刺史,然后让朝廷认可就成了吗?为什么这就不灵了?枪杆子讲话不管用了?你们怎么不按游戏规则来?
孙坚一看,靠武力不行,得讲政治,于是就投靠了当时讨董卓联军在南方的总指挥,后将军袁术。有袁术背书,这个荆州刺史应该成了吧。
结果还是不成。袁术的话,荆州深层政府也不认。
长安的中央政府这个时候控制在董卓同后来董卓的余党手下,他们就派了刘表去当荆州牧,没有派兵护送,就是刘表一个人。史书上说是刘表单骑幅巾进荆州,连官服都没有,就是一块布围着,差点光屁股。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光杆司令,荆州的深层政府认了。
为什么?因为刘表是一个光杆司令啊,没有手下人,没有亲信,就是深层政府的傀儡啊。
孙坚袁术不干了,特么他为什么可以,我们为什么不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干掉你刘表。于是开战。
结果,刘表带领深层政府,大败孙坚,并且伏击打死了孙坚。袁术只得跑路。
而刘表,就娶了深层政府的巨头,蔡家的小姐,同时,他交好深层政府的关键人物,八个人成为好朋友,名称八骏之一。俺现在,也是你们自己人了。
军队,就掌握在蔡家黄家等荆州大族手里面。
你说,刘表可以不自守,能够去和曹操争天下吗?深层政府不允许啊。
再说诸葛亮,他其实也是荆州深层政府的一员。他岳父是谁,黄承彦啊。黄承彦是谁?荆州黄家的家主啊。黄忠,黄祖,黄权这些荆州大将,都是他们黄家的。黄家,蔡家和刘表,都有亲戚关系。所以黄月英再丑,为了前途,诸葛亮也捏了鼻子娶了。
而刘备三顾茅庐,你当真是以为求人才啊。太幼稚了。
刘备三顾茅庐,是为了求得荆州深层政府的认可。得到诸葛亮,就是得到了诸葛亮背后的黄家的支持。没有黄忠黄权这些深层政府黄家的鼎力支持,想这么容易拿下荆州南部四郡?做梦还差不多。
可是等闲之事---孙权还被说成是杀死哥哥孙策的幕后黑手呢。。。
恰恰是关羽的老资格看不起深层政府的卒子,这才是原因。黄忠不过是一个卒子,操盘的是诸葛这些深层政府代理人。
诸葛作为深层政府老大黄家的女婿,没点能力,黄家也看不上啊。
没有能力,又怎么能让黄家推到前台做投资刘备的砝码?后来更成为代理人。
但是如果有能力,没有黄家,诸葛亮估计还在继续种田。
而诸葛这个代理人也很出色,到后来,刘备入川,荆楚人贵,为什么?深层政府照顾自己人啊。
过于现代化看三国,不可思议的事太多了吧。。。
你估计一下,这信是谁写的啊。
而关羽骂黄忠老卒,是写在三国志费诗传里面的历史记载。是真事情。
也明白为什么诸葛亮要娶黄月英了吧,诸葛亮同刘表是什么关系,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而诸葛亮在茅庐里面,一个信息鼻塞的年代,能知道天下大势。你以为诸葛亮只是一个普通书生啊。
这些就说得通了。
没有深层政府,基本上你就没有一个有效的统治,收不来多少税收。
深层政府还掌握着农业,技术,文化,教育,地方司法,防盗,武装动员等等,是一个社会必不可少的架构。
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就是专杀深层政府,失去了政权的支撑,轮为流寇。后来的李自成等也是这个原因失败的。
老毛没有失败是因为有苏联在背后支持,建立起一个系统代替,要不然也是一个黄巾贼。
但是那个系统是不专业的,结果就是大饥荒。
普通百姓,基本就是韭菜和炮灰。真正有能力的大都是出于世家。
因为他要破坏规则。这是谁都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必败。而士族人物,比如曹操袁绍,份份逃跑回家,就是明证。
不是他暴虐,而是他只有这一个手段。而话语权在士族手里面,历史由他们来写。
在一定程度上,孙坚董卓就是同一类人。用武力说话。
董卓输得彻底是因为董卓爬得太高。爬到了士族头上,你不死谁死。
孙坚还好是因为他还没有威胁到大多数士族,但是他杀死荆州刺史想霸占荆州,这点和董卓的搞法是一样的,
同样也是不能被接受的。
曹操处于下风,是因为中原受黄巾战乱,中原士族实力大损。而河北相对受冲击少。
不可能成为人才。
曹操当时是相对于袁绍粮食不足,但是河北大旱让袁绍从绝对的优势变成相对的优势,并且在乌巢烧粮就被翻盘。
所以祸根还是大旱,造成河北实力下降。
从政治目的上看,杀的完全正确,很好的达到了政治的目的。
从人性道义上看,当然是错的,最好是老毛老共当年就不要造反,没有战争就没有杀戮。大家都做顺民,社会最安定。
求贤,就是和汉末的孝廉,和以后的九品中正相对而言。
一条路。而白丁?不认识字,可能当贤才?当武将都够呛,营养不够,身材矮小,打得赢谁啊?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义务教育,连书都没有卖。全部是家传的。
普通人完全没有受过教育,怎么当贤才?
三国演义里面,刘表被描绘成一个守成之君,没有对外扩张的野心。
但是,真的这是刘表的性格决定的吗?
我们来看看刘表是如何当上荆州牧的。
当年荆州的六个郡之一的长沙太守孙坚带兵,以讨董卓的名义北伐,到了襄阳,直接就杀死了自己的领导,荆州刺史张羡。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用武力拿下荆州。自己当老大。
但是,就没有然后了。
很明显,孙坚遭受了某种抵制,让他不能顺利拿下荆州。这种抵制,就来自荆州的深层政府。你杀了刺史,占领了政府和城池,士兵也投降归顺了,但搞不定深层政府,还是没有用。
这和三国时代,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搞法,完全不同,让人看不懂。不是说占领一个地方,然后就可以自封刺史,然后让朝廷认可就成了吗?为什么这就不灵了?枪杆子讲话不管用了?你们怎么不按游戏规则来?
孙坚一看,靠武力不行,得讲政治,于是就投靠了当时讨董卓联军在南方的总指挥,后将军袁术。有袁术背书,这个荆州刺史应该成了吧。
结果还是不成。袁术的话,荆州深层政府也不认。
长安的中央政府这个时候控制在董卓同后来董卓的余党手下,他们就派了刘表去当荆州牧,没有派兵护送,就是刘表一个人。史书上说是刘表单骑幅巾进荆州,连官服都没有,就是一块布围着,差点光屁股。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光杆司令,荆州的深层政府认了。
为什么?因为刘表是一个光杆司令啊,没有手下人,没有亲信,就是深层政府的傀儡啊。
孙坚袁术不干了,特么他为什么可以,我们为什么不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干掉你刘表。于是开战。
结果,刘表带领深层政府,大败孙坚,并且伏击打死了孙坚。袁术只得跑路。
而刘表,就娶了深层政府的巨头,蔡家的小姐,同时,他交好深层政府的关键人物,八个人成为好朋友,名称八骏之一。俺现在,也是你们自己人了。
军队,就掌握在蔡家黄家等荆州大族手里面。
你说,刘表可以不自守,能够去和曹操争天下吗?深层政府不允许啊。
再说诸葛亮,他其实也是荆州深层政府的一员。他岳父是谁,黄承彦啊。黄承彦是谁?荆州黄家的家主啊。黄忠,黄祖,黄权这些荆州大将,都是他们黄家的。黄家,蔡家和刘表,都有亲戚关系。所以黄月英再丑,为了前途,诸葛亮也捏了鼻子娶了。
而刘备三顾茅庐,你当真是以为求人才啊。太幼稚了。
刘备三顾茅庐,是为了求得荆州深层政府的认可。得到诸葛亮,就是得到了诸葛亮背后的黄家的支持。没有黄忠黄权这些深层政府黄家的鼎力支持,想这么容易拿下荆州南部四郡?做梦还差不多。
可是等闲之事---孙权还被说成是杀死哥哥孙策的幕后黑手呢。。。
恰恰是关羽的老资格看不起深层政府的卒子,这才是原因。黄忠不过是一个卒子,操盘的是诸葛这些深层政府代理人。
诸葛作为深层政府老大黄家的女婿,没点能力,黄家也看不上啊。
没有能力,又怎么能让黄家推到前台做投资刘备的砝码?后来更成为代理人。
但是如果有能力,没有黄家,诸葛亮估计还在继续种田。
而诸葛这个代理人也很出色,到后来,刘备入川,荆楚人贵,为什么?深层政府照顾自己人啊。
过于现代化看三国,不可思议的事太多了吧。。。
你估计一下,这信是谁写的啊。
而关羽骂黄忠老卒,是写在三国志费诗传里面的历史记载。是真事情。
也明白为什么诸葛亮要娶黄月英了吧,诸葛亮同刘表是什么关系,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而诸葛亮在茅庐里面,一个信息鼻塞的年代,能知道天下大势。你以为诸葛亮只是一个普通书生啊。
这些就说得通了。
没有深层政府,基本上你就没有一个有效的统治,收不来多少税收。
深层政府还掌握着农业,技术,文化,教育,地方司法,防盗,武装动员等等,是一个社会必不可少的架构。
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就是专杀深层政府,失去了政权的支撑,轮为流寇。后来的李自成等也是这个原因失败的。
老毛没有失败是因为有苏联在背后支持,建立起一个系统代替,要不然也是一个黄巾贼。
但是那个系统是不专业的,结果就是大饥荒。
普通百姓,基本就是韭菜和炮灰。真正有能力的大都是出于世家。
因为他要破坏规则。这是谁都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必败。而士族人物,比如曹操袁绍,份份逃跑回家,就是明证。
不是他暴虐,而是他只有这一个手段。而话语权在士族手里面,历史由他们来写。
在一定程度上,孙坚董卓就是同一类人。用武力说话。
董卓输得彻底是因为董卓爬得太高。爬到了士族头上,你不死谁死。
孙坚还好是因为他还没有威胁到大多数士族,但是他杀死荆州刺史想霸占荆州,这点和董卓的搞法是一样的,
同样也是不能被接受的。
曹操处于下风,是因为中原受黄巾战乱,中原士族实力大损。而河北相对受冲击少。
不可能成为人才。
曹操当时是相对于袁绍粮食不足,但是河北大旱让袁绍从绝对的优势变成相对的优势,并且在乌巢烧粮就被翻盘。
所以祸根还是大旱,造成河北实力下降。
从政治目的上看,杀的完全正确,很好的达到了政治的目的。
从人性道义上看,当然是错的,最好是老毛老共当年就不要造反,没有战争就没有杀戮。大家都做顺民,社会最安定。
求贤,就是和汉末的孝廉,和以后的九品中正相对而言。
一条路。而白丁?不认识字,可能当贤才?当武将都够呛,营养不够,身材矮小,打得赢谁啊?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义务教育,连书都没有卖。全部是家传的。
普通人完全没有受过教育,怎么当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