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七十年代初的农村

t
timho
楼主 (文学峸)

1971年初,我母亲在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二年多后安排到大队的小学教书,尽管是农村,总算保住了吃皇粮的饭碗。在这个情况下我转学到这所完小读四年级,所谓完小是指有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完整班级的小学(当年各大队仅有一所有1~3年级的初小,几个邻近的大队合办一所完小为农家子弟提供4~5年级的所谓高小教育)。即使是条件稍好的完小,老师都是家住附近的民办教师(工分各生产队分摊),下午放学后老师都回家种自留地,农忙时节学校停课老师回生产队劳动。一到晚上位于村头的学校除了我们母子空无一人,很是吓人(这也是我转学过来的主要原因)。记得刚来时,自家开火做饭,母亲叫我去大队部傍边的代销点买酱油。人还没柜台高的我将油瓶和钱举过头顶,叫了声“打一斤酱油”,片刻售货员递过回来瓶子,当时我就傻眼了!瓶子里装的是当地叫”洋油”的煤油!回到家与当地的农民一问才搞清楚,代销点根本就无酱油可卖,因为酱油是没人买也没人买的起的奢侈品!这就是我所经历的七十年代初的农村!

欲千北
实情。那时酱油在农村是奢侈品。
空城之主
我在的大队小卖部有镇上生产的酱油。只有一种鲜酱油,9分钱一斤,就像城里酱油掺了一倍的水。不错了。
老生常谈12
胡说!楼主说的是具体她那个大队,你给上升到普遍现象。我们大队用酱油伴高粱米粥吃下饭。

我至少经历过的三个农村地方,都能买起酱油。酱油一角钱一斤。

叫做鸡屁股里抠出油盐酱醋,卖鸡蛋的钱来买这些。

楼主大队只有小学4年级,1971年属于正常情况,而我们几乎所有大队都有小学戴帽6年级,甚至7年级。到了1972年下半年,全国开始普及9年义务教育,每个大队一所5年制小学,每个公社建立一所中学6-9年级。

法眼
那时候,我们那里农村也没谁买酱油。做菜放油很少,做出来的菜都看不到油。我常要我奶奶多放点油,我奶奶从不理会我的要求。
空城之主
我下放的时候油够吃。我自留地种油菜,收到的菜籽去镇上油坊换油吃。但是钱和粮食很少。
g
gweipwu
记得酱油是有的。就是吃得差。有一段时间光吃山芋。到吃饭的时候一看还是山芋,扭头就跑。奶奶却说:有吃还淘气,俺小时候挨饿的

时候都有哇!

法眼
我记小时候自留地的菜够吃,还能拿到街上卖;但后来割资本主义尾巴,自留地越来越少;大概到73年左右连屋前后几米外也充公了。
t
timho
看到几坛聊到高考招生的话题,让我回忆起我所参与过的两次招生工作

85年初我研究生毕业随即留校任教。当年大学的升职称标准很明确:1. 学报级的论文若干(或科研成果若干)2. 主讲专业主课一门 3. 学生工作即担任学生班主任若干年。由是我安排为85级一个班级的班主任。顺理成章地我也就参加了当年本地的招生工作(负责招满在本地招收的本班学生)。学校在本地招生数多,各系自组招生组负责本系的本地学生,全国其他各省的招生,各系负责一个省(校招办出一个带队人员)。印象最深的是我班里既有全家乘飞机来校报到的汕头学生,也有卖掉家里的牛才凑齐路费的贵州农家子弟!

t
tt10
以前城里的酱油都是散装的。 瓶装的是改开很多年后才有的,,
老生常谈12
在几坛你政治不正确。你必须得说民国好能吃饱,家家安居乐业国富民强,49年以后是人间地狱,否则会遭到谩骂和围攻的。
c
ca2004
农村也有穷的富的,富裕的农村, 70年代就盖楼房了.
t
timho
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尤其是富裕城市与贫困地区农村的差别让年青时候的我感概万千!
空城之主
知青是绝路之人,当地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一条活路。我烧的柴是山上的松枝,没有了就去打,护林员不敢说。自留地给一块大的。
c
ca2004
记得有几年乡下种了好多大蒜,县城里就有剥大蒜的活.剥一斤四分钱....大蒜出口到日本.
老生常谈12
可是这里

骂得最狠,仇恨最大的不是农家子弟,而是高薪工资生活无忧的高级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子女,他们没有挨饿过。

c
ca2004
看地区吧.自留地在我老家一直有的.菜市场门前一直有农民卖自家的农产品的.
江上一郎
七O年插队淮北.带上海固体醬油去.因为当地酱油有色无味、
江上一郎
七O年插队淮北.带上海固体醬油去.因为当地酱油有色无味、
华府采菊人
比如大寨
t
timho
记得体育课是4、5 年级合班一起上,而学校唯一的体育器材就是一个篮球(学校后面山岗上有个树有球架的平地)

语文老师兼上体育课,给学生一个球自己玩就不管了。更奇的是就我一个人在玩,问在旁边看的同学们,他们说打球耗费体力、耗费粮食,带来当午饭的红薯本来就不够吃。没想到上体育课真成了吃饱了撑的!
 

B
BeagleDog
你们大队还有代销点,我们是要到公社供销社才能买到酱油。不过平时做菜都不用酱油,用大酱。大酱是自己家用榨过油的豆饼

做的。

h
hkzs
瓶装的一直有,就是贵,一般人不舍得买。

70年代后期,我就负责为家里打酱油。自带空瓶,店里师傅用定量的勺子从大缸舀出来通过专门的漏斗灌进顾客自带的瓶子中。这个散装酱油我们一般烧菜吃。另有瓶装的特鲜酱油,可以用来拌饭拌菜吃。

振声
这个坛子里绝大多数都是过来人,七十年代我们似乎不应健忘!再缺吃少穿也没有听说过在农村吃不起酱油吧?

只是那时的酱油都是盛放在木桶里,有时会生蛆。中国人似乎离不开酱油,口头禅就是“孩子都会打酱油了”!酱油几分钱一瓶,生产工艺也非常简单,厂家大大小小到处都是!难道酱油比煤油还贵吗?另外,七十年代以后哪里还有什么“完小”,“高小”?每个大队都有小学不说,稍微大一点的村子都办有初中高中!

t
timho
我大队是方圆数公里内的经济、文化中心(几个大队内最高学府- 完全小学的所在地),按现在来说就是我公社的北上广一线城市!
t
timho
信不信是你的事,我没义务要让你信。若是有谁故意昧着良心说谎,谁就是良心被狗吃了。
大阿牛
我下乡在湖北省钟祥县,当地农民真的很多吃不起酱油。
大阿牛
武汉瓶装的有黄鹤楼特级酱油,4毛2一瓶(一斤装),一般市民也吃不起,大多买散装的,2毛多一斤。
t
timho
酱油是用黄豆做的,黄豆也可用于做豆腐,在城里豆腐也供应紧张

一个全劳力一天才值6分钱的地方平时舍得买8 分一斤的酱油?除非过年或是娶媳妇嫁女(估计这时也会到县城或公社的店里买,而不是大队的代销点)

t
tomcat801
我老家小卖部是有散装的酱油的,不过我爷爷还是喜欢我姐姐给买的济南酿造的瓶装酱油,每次菜里放上一点 提提味!哈哈

我姐姐在济南上学,这也是我为什么回老家的原因,我回去当个跑腿的

B
BeagleDog
你要不就没在乡下呆过,要不就是富裕地区。吃不起酱油太正常了,煤油灯也是省着点。农民晚上从生产队的民学散了,就回家睡觉了。

没谁点灯熬油的浪费钱。

t
tomcat801
有的村子真没有学校 呵呵。比如我下乡的那个村子和另一个村子 就没有!必须到另外一个村子去上学,也不远 ,二里多地

所以啊 放了学 大家结伴而行  特别是庄稼长高了的时候

t
tomcat801
东北是用黄豆做大酱! 家家房前一个大酱缸! 屋里有一排酱块子! 听说过 “酱块子” 脑袋吧?

是形容谁的 脑袋吧 像“酱块子” 

B
BeagleDog
村子说的是过去的公社吗?那每个公社都有中学是没错的。如果是自然村落,那我家下乡的地方,没几个村有学校。
t
tomcat801
我在的公社有高中,所在大队有(小学+初中)。所在的小队啥学校也没有…
t
tt10
可能有。 反正俺小时候没吃过瓶装的酱油, 醋,,,
华府采菊人
会不会有人说那时贫下中农都是买这种特级酱油的, 否则就是污蔑毛泽东时代?
清源白水
城里酱油有瓶装也有散装, 那时候我家酱油常是我去买的, 散装一斤一毛四分。
空城之主
不是吃不起,而是舍不得。我做一天平均是2毛钱(每年分红不一样),烧荤菜加一点酱油,但是舍不得多加。
走资派还在走
酱缸浮头儿都是大蛆,那黄酱没蛆不好吃
c
chufang
更多的是墨水瓶打个洞放根灯芯做灯。
t
timho
我所在的农村,大部分农民唯一不能不花的钱就是盐!这个也主要是等到攒足鸡蛋后赶圩市卖到钱(另一来源是上山砍柴卖)才买的。

煤油当然也是尽量省着用,许多农民家主要是点松枝(含松油多的松木片)

s
speedingticket
我老家当时秋季黄豆是主要粮食,根本不缺黄豆
t
timho
南方主要种两季水稻,黄豆也算经济作物,仅在田埂上种一些,产量不高,自留地是不允许种的。

否则农民直接吃能充饥的豆制品了(也不会花钱买仅能调味的酱油)。

j
jianchi9090
2000年还有的农村没有完小呢。太湖岛里面的岛民,只有1-4年级。再读书就要出岛去镇上住校。2003 年才通国家电,以前

都是自发电。所以中国地区不平衡太厉害了。一个人的生活完全不能代表全貌。不要这么斩钉截铁的说可能不可能。 我90年代上大学一个月生活费400人民币. 我一个大学同学,他家一年的净收入100人民币,我生活委员,看见他的平困生表,他的衣服是我们辅导员给的旧衣服。我来美国遇见个人,和我说他2004年的时候去西北甘肃农村,还真的看见一家合一条裤子的。 于此同时我2004年我和北京籍同事在饭桌上聊天,她买着一千多化妆品,说穷人都是不努力。

世界差距太大了。 同一年代,同一地区。2010年后吧,北京驱赶低端人口,有些穷人怕冷就住在地下道里面,暖和。

中国是基尼指数,少有的非常大的国家。过去现在,希望不要未来。

T
Tiger666
我们地区是本地酱菜厂生产的散装货,轻酱油相当于生抽,浓酱油相当于老抽(略带甜味)。 
t
timho
我之所以将这段农村经历提起,因为这年也是我个人之路的一个转折点(另一个就是一举粉碎和恢复高考)

大概在11月底,在小学的天井召开全大队干部会议(我们高年级学生也参加),传达9.13 事件的中央文件。从此形势急转直下,我父亲催我马上转回城里上五年级(否则农村小学毕业只能上公社中学,再转学县城中学更难,另小学里进了个上海女知青做代课老师,我妈也无须我来壮胆了)。人需要讲真话,需要感恩,尤其是渐渐老了,更需要一个讲真话吐真情的地方。这也是我来几坛的目的,无它。

s
speedingticket
你是不是在开宇宙玩笑?一个小队,一共100-200人,才几个适龄的学生?难道需要建一个学校?
江上一郎
关键不是吃得起吃不起---而是怎样质量的酱油?包括盐、还有肥皂。。。小地方供应强差人意---

上海知青由城市带回去农村---还送人或帮当地人买---很普遍。。。

湘水北逝
是啊,农民们辛苦一年,只佩享受酱油拌米饭的吃食,还敢抱怨不感恩?老子在美国都看不下去了,必须证明这是山珍海味!
衡山老道
大队代销店没酱油卖。酱油比较贵,我们那里的农民基本不吃酱油,主要是没钱买。当年要是有钱,还是能买到不少东西的。

我母亲也是下放到村小学教书,不过她下放很彻底,直接变成农业户口。

湘水北逝
这里否认毛时代农民苦难生活的人也不是农家子弟,而是当时的利益集团中的人:基层组织中握有实权的小干部们,这些人在吸农民的血
湘水北逝
那个老某生不是总是跳着脚骂我们黑中吗?他可是幸福极了,连大饥荒时他全家都吃得饱饱的
z
znr0505
我下放的地方不是很穷(0.76一个工),农民平时都买不起酱油,用棉籽油炒菜,已经黑糊糊的了。
z
znr0505
我下放的地方,平时农民都买不起酱油(不舍得买),我知道(去过的)的知青点平时都不买(舍不得)酱油。
z
znr0505
还有主动积极向赵家人靠拢,(或假装也是赵家人之类的)的奴才
z
znr0505
谁信谁蠢
z
znr0505
只有过年才见荤。平时就靠亲戚邻居做房子办喜事才能吃点荤油。
湘水北逝
我们那里是国营大厂,周围农民们在不割资本主义尾巴时会到厂生活区里卖莱和农产品,但好像大部分时间都没有
t
timho
关于高考招生,多说几句。

当年的地点设在市郊的一所高校的教学大楼(参加第一批录取的重点大学的各占每层楼顶端的几间教室,招办的工作人员负责提取和退回考生档案,然后根据填报志愿分发各系,我主要看档案,若符合要求的留下并填写登记表,其余的放讲台上供其他系参考,最后剩余的退档(严格检查档案确保不出差错!)。当天下午就招生完毕(录取通知书是回来后统一填写)。递条子找关系有,甚至各学校之间都有。印象最深的是录取时老师(尤其是女老师间)会开玩笑讲这个不错,招来将来做媳妇合适。因我是新人与招办的人不熟,我记得看档案时我发现这个不是看过没要的吗?怎么又回来了?还是系里管教学的秘书暗中提醒我,这个是关系户必招的,当然也是达到投档分数线的。不算太出格。

江上一郎
岂止吃得饱?70年代他们的公社还办运动会----农民和知青还穿上正式跑鞋。。。呵呵---

听来如梦境一般。。。。

老生常谈12
你这个

又老又丑的老太太嘴贱欠骂了,你疯疯癫癫的疯婆子刚放出来?

你已经几次骂我了,我没搭理你。

你被整了反抗了吗?没反抗那不就是奴隶吗?过了40-50多年你在这里叫嚣有什么用?

你想用文革方式封我的嘴?

    #跟帖#  反毛就是黑中?你离岸爱国算什么?毛时代你绝对是个卖囯贼!享受民主自由却鼓吹独裁,精神分裂加可耻! [几曾回首] - 湘水北逝(0 bytes ) 2022-10-06
    #跟帖#  这人是典型的精神分裂:耄独裁有理,是伟人,习独裁是大粪,尽管习的罪恶目前还没有达到耄的高度。毛派里奇芭特别多 [几曾回首] - 湘水北逝(0 bytes ) 2022-10-02
    #跟帖#  您别浪费时间了,这个人已经彻底脑残变态了。我好奇他的美国长大的孩子们的是非观如何? [几曾回首] - 湘水北逝(0 bytes ) 2022-09-29
    #跟帖#  毛派们果然恬不知耻地为NBYD辩护了,只是让我们更看清了这类人的共性:虚伪,没有人性。好吧,这类人会有报应的,除非他们的 [几曾回首] - 湘水北逝(135 bytes ) 2022-09-29
 
  #跟帖#  那些人精神分裂! [几曾回首] - 湘水北逝(0 bytes ) 2022-01-25
    #跟帖#  生活在一个与自己的理念完全相反的世界里不会精神分裂吗?可怜你们这类疯子, [几曾回首] - 湘水北逝(0 bytes ) 2022-01-19
    #跟帖#  你这么个毛时代的怪物,怎么混入民主自由世界的?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让你精神分裂了! [几曾回首] - 湘水北逝(0 bytes ) 2022-01-19
    #跟帖#  真不懂奴才为何总要不惜一切地为主子脸上帖金,老毛时代你家没有吃糠咽菜?或许你家贵为造反派? [几曾回首] - 湘水北逝(0 bytes ) 2022-01-18
    #跟帖#  希望坛子里的能人人肉这里五猫们的身份并同FBI举报,送他们回家给毛守陵,求仁得仁 [几曾回首] - 湘水北逝(0 bytes ) 2022-01-14
    #跟帖#  楼下几个怪物还在嘲笑臭老九呢,也不知道怎么混到美国来的,难道是偷渡过来的?或是随儿女过来吃救济的?无法理解非人类 [几曾回首] - 湘水北逝(0 bytes ) 2022-01-06
t
tomcat801
我陈述事实。不开玩笑了。

小声

清源白水
看地方吧, 我哥姐上山下乡的地方自留地随便种什么, 没限制。
老生常谈12
我在乡下学校念书时,开运动会无论是跑还是跳, - BeagleDog 她说的就是70年代的事,怎么没有运动会?
c
chinomango
68-71年我在江西红区,豆腐不缺,县城也不过2毛钱一版,切开了400小块。

城边的一个大队,每天都做几十大缸豆腐。还有蛋豆腐最好吃,油炸豆腐泡等等。

鸭蛋4毛一斤。但是油少的很。

红薯收获的季节,吃的我想吐,粉条、肉馅饺子也是薯粉包的。

 

c
chinomango
我同学的姐姐下放时一天挣6分,1毛2分钱;但是三人还退让最后约好要回城一起回。
c
chinomango
你们那的人笨,酱油酿造不难,豆腐更容易;我们那田埂边种的都是豆。
z
znr0505
我们那是粮棉产区,黄豆种植极少。
p
pvct
食用碱也得花钱买。有时生产队买些粗盐喂牛,各家也分一些煮菜吃。
湘水北逝
方便透露一下你父母亲官居何位?保得你不食人间烟火?
清迈
大连是殖民城市,开埠时间与香港、青岛、厦门差不多,城市现代化程度高,城市建设主要日俄殖民时期;他只是时空腾挪了一下

把城市的先进程度归功于毛而已。

不吃胡萝卜
+1
不吃胡萝卜
有钱也买不到。我爹是名医,为了买菜到蔬菜公司某人家里给人看病。我陪他去,路上感叹: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