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后门当兵

吾道悠悠
楼主 (文学峸)

                                                                    关于开后门当兵

         军干子弟和高干子弟在文革中开后门当兵确实是一种社会现象,常被人议论,但由于历史原因和那些军干高干的自身经历,他们总认为送子参军似乎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

        当年在苏区,土共为”扩红”不遗余力,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共军也为兵源费尽心思,所以在那些军干和高干的传统意识中,将子女送部队是子承父业,接过父辈的枪,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尽力,是为国家提供了兵源,子女也可在部队的大熔炉得到了锻炼,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为此,一般不会感到是开后门啥的,或者说对当兵开后门的意识比较单薄。

       如果有人说开后门当兵,军干高干们大概会说,”不就是当个兵嘛”。

t
tomcat801
我知道一个哭上的兵!我老家一堂叔、老小,父母老迈,取媳妇有点难,那年征兵,传说他在公社征兵站哭了三天,感动了来带兵的军官

终于当上了兵,大概干了4年炊事员吧,退伍回乡了。

在县城当临时工。

76年后,省出版局(社?)办食堂招炊事员就招了他!

从此进了省城、媳妇原来还要彩礼等等…一听说进了省城了,啥也不要就赶紧结婚了!

 

c
chufang
比起插队,当兵更是个好选择。还别说有老子在背后,以后升官是没大问题的。
c
chufang
现在随着形势变化,许多八旗子弟纷纷下海,成了公司老总了。
吾道悠悠
这3天哭的值得。在省城有铁饭碗好。
吾道悠悠
我中学班上有5人当兵,

据说好像后来大都一般。

有2位一般干部家庭,没当兵的倒当上交通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另一位是正局,上海市委委员。

吾道悠悠
我有位好友

的父亲是55年中将,曾任副总参谋长,广州军区政委等职务。

她家兄妹都当兵。我曾与她说,早认识你就好了,也开后门让俺当个大头兵,呵呵。

 

衡山老道
当兵,也有差别。农村青年当兵,一般要回农村。城镇年轻人当兵,转业回城镇。
T
Tiger666
十100!
p
puyh
热闹不在参军时,而是在复员时。
z
znr0505
向中将
s
smart518
走后门当兵就是特权和腐败,没啥可洗地的。毛时代少有的污点之一,当年李庆霖给毛写信,毛也没啥好办法。
雾蒙蒙雨霏霏
那个时代的社会上对于当兵的人有一种仇视,觉得这些当兵的如果不是高干子弟,就是吃香的喝辣的家庭的子弟。所以越

那个时代的社会上对于当兵的人有一种仇视,觉得这些当兵的如果不是高干子弟,就是吃香的喝辣的家庭的子弟。所以越战时的战斗英雄到基层宣传他们的英雄事迹时,很多年轻人对此根本不关心,甚至有些人幸灾乐祸,觉得你们当年当兵占了便宜,现在也该轮到你们了。

t
tomcat801
嗯,乡亲们也是这么说! 而且去干了几年炊事员 ,人家就招退伍的炊事员!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