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17年教育黑线时代,如果毛主席送几个女孩子到北大不知道是不是方便?

c
coach1960
楼主 (文学峸)

文革后期人心浮动,经济凋敝。搞到连香烟,肥皂,擦屁股纸都匮乏,毛主席又开始批什么劳么子“资产阶级法权”,人们发现这些都是BS。求生存就得走后门。

“走后门的人有成百万,包括你们在内,我也是一个,我送几个女孩子到北大上学,也是走后门,我也有资产阶级法权,我送去,小谢不能不收”
走资派还在走
文革前就送过,北大清华没收,所以毛儿席才急眼了,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c
coach1960
可能不敢不收,但还是不大方便
走资派还在走
向毛儿席保证,真的,当年贺鹏飞考清华没考上,又复读了一年。
s
soccermom
王洪文做副主席后,他的妻子被送进北大哲学系
信笔由墨
五十年代就有选调在职干部上正规大学的制度,不是党校,干校一类的。
c
coach1960
“调干生”高玉宝之类的
信笔由墨
高玉宝之类只是常人所知道的少数。大多数调干生毕业后走上科研生产岗位,成为科技工作者。
信笔由墨
从本质上讲,高玉宝之类的与那些被吹捧的,以吃笔墨饭,哗众取宠为能事的大师们是一类货。
c
coach1960
学校里的调干生出身的老师一大票,他们自己从来不提这个名词。有些事情是有心人才会慢慢了解了的
吾道悠悠
没这回事。
信笔由墨
调干生从来不提“调干生”这个名词,这是另一个议题。从另一方面讲,他们自己从来不提,不等于调干学习是不好的事。
c
coach1960
干嘛遮遮掩掩,调干生/工农兵学员制度就是扯蛋,period
清迈
有什么不方便的,贺龙罗瑞卿的儿子不都收了吗?
信笔由墨
调干生与工农兵学员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
s
soccermom
消息来源:当年北大西语系教师,她的丈夫是北大哲学系教师。王夫人是由谢静宜陪同去的北大,傲慢无比。
吾道悠悠
王妻叫崔根娣,王去中央后,王妻化名林健,

从国棉17 厂调到上无4厂,在军品车间当副主任,为人知趣低调。

2019年我回国时,当年曾在上无4厂工作的我盆友也这样说起过。

王妻是工人,小学文化程度,王去中央后,王妻也已40来岁,还有2个孩子,一般无上大学的心思。

王去中央工作后,王家搬入康平路市委大院,王妻每天步行15分钟左右去工厂上班。

s
soccermom
当年亲耳听西语系教师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