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关于有多少钱可以退休以及退休之后的收入的讨论。我离退休年龄还远,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个人投资经历,我自己总结出一些可行的退休之后创造收入的办法:
1. 收房租。投坛以地主居多,这个就不详细说了。
2. 股票红利以及债券红利。我的投资组合里几乎没有债券,因为还不够老,而且不抗通胀,这点我不喜欢。但是,当人年纪老到一定阶段,债券是需要出现在投资组合里的,因为债券是固定收益的,而且是被动收入。债券的收益率和债券发行者的信用好坏成反比,这点也很容易理解。年纪大的人更在乎投资的安全性和被动性,所以即使债券收益率低,很多年长者也会买债券。比起债券,我更喜欢发股息的股票。很多好公司除了股价稳步上涨之外,还有股息,例如一些大药厂,银行,大的半导体公司,苹果,微软等等。这些公司几乎没有破产的风险,股票虽然有起伏,但是只要基本面不变,长期还是看涨。
3. REIT。REIT良莠不齐,有好有坏,选择REIT之前自己先做做功课。有些 REIT是每月发股息的,等于租金收入,最重要是不用操心。好的 REIT这几年的涨幅也很惊人,例如一些工业地产和自助式仓储的 REIT。
4. 期权权利金。一个人如果从年轻开始就定投指数基金, 例如 SPY, VOO等等,到了60岁退休的时候,有200万的指数基金是一点不难的。如果会最基本的 covered call option 操作,假如是以最保守的方法去卖 call,一年只有5% 的权利金收入,那也有10万了。对于大部分退休人士而言,10万够用一年了吧? 这还没算指数的涨幅。除了covered call,另外一个相对风险不大的卖期权的办法是卖 cash covered put。例如,最近 Adobe因为对未来的展望没达标,股票大跌。其实,在我看来,Adobe是一个很好的公司,股票大跌是市场过度反应。今天的收盘价是$564, 明年9月到期的行权价在$450的 put option 可以卖到 $20, 也就是9个月有4.4%的收益率,年化收益是5.9%,好过银行定存,好过大部分的债券收益率。而且,如果 Adobe 真的跌到$450,我也很乐意以这个价格买下来。有一定功力的话,还可以靠做 vertical spread 等等期权手段来赚钱。多说一句,期权有一定难度,先花功夫练练手再做。
5. 短期借贷。这个也说来话长。简单说说,就是把钱借给资深的操盘人,这里的操盘人包括不良债券,旧房翻新等等。自己先用小钱试试,和这些人先建立关系。借贷一般以一年为最长。虽然理论上说是有一定风险,但是如果操盘人在业界做了很长时间了,实际风险并不高。我自己试过几次,没有一次出现意外的。
能想到的就是这些,等以后有了更多点子再来分享。总之,退休的收入可以有很多来源,重要的是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就是要身体健康,平平安安。祝各位节日愉快。
哈哈。去年花三千小玩一个virtual land。今年可以卖到六千。不知以后的建点啥可以出租。
年轻人的玩意儿,咱也得尝试一下。虽然懂得不多,也不会去玩大。但是还是要紧随潮流啊。
要是inflation and yield真涨上去,这个玩意儿就得赔钱。
现在是牛市,说起来总是很阳光的。如果来个10年熊市,公司发不出红利,即使发得出,股价上会损失。
还有,200万SPY股票是在IRA里的话,还是要RMD。
最不可行的是,为premiums卖naked put,这是风险最大的。卖put本来是为找个更合理的股价买股票,股市上从来没有free lunch,premium越高,说明volatility越高,也就是风险越大。如果要靠来生活的,不合适。
熊市10年理论上成立,但是在美股非常罕见。美股是牛长熊短。我是长期持有的,二十年前买入的好公司的股票跌回二十年前的价格几乎不可能。
我指的200万SPY不是在IRA里,即使在,RMD的要求是72岁以后。如果60岁退休的话,离72岁还早呢。
同意你说的卖put是找一个合理的价格买股票。我举的Adobe的例子,我确实是想以450的价格买下,极大概率是股价到不了这么低,那我就先赚权利金再说,而且Adobe的波动率比较低。卖put的逻辑是以合适的价格买股票,还是以价值投资为本,赚权利金是其次。
我今年卖了投资房改投股市。收益有50%左右。但明年就不知道股市会怎样。想在我的portfolio 里也买点房地产的reit.
既然要买如股票,对收入是没有帮助的,只有在卖股的时候才有收入。
其实,到了领社安金的时候,不用从股市上捞回10万美元,除非那时美元贬得一塌糊涂。
地主们总是有办法活,总是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要租房。
艰难的时期不会是60-72岁,而是在72岁以后,那时病多,自理能力下降。
美联储加息之后,股市会受到短暂的影响,但是长期仍然看好。最近的股市下跌已经部分 price in 了加息的影响。美国的国力也许不如20年以前,但是,和世界其它国家相比还是问题少的。美国的利息虽然在历史低位,但是和世界其它地区比,还是高的,加息以后美元会贬值吗? 只要美国的利息比其他主要国家的利息略高一点,美元就不会贬值,只要加息是符合市场预期的,只要美国经济和公司的基本面完好,股市就不会崩。
我说的是卖 covered call,股票当然是在卖的时候才实现盈利,但是卖 call是卖的时候就有收入的,除非你把call买回来。
卖期权是动脑子和动鼠标的技术活,也许还防止老年痴呆呢。如果72岁之后痴呆了,或者身体不行了,确实不适合做期权了,但是股票的红利还是可以拿的。真到了这个地步,还能继续TF吗,还能去和租客斗智斗勇吗?
做个2-3次就被call走了, 虽然一时能赚得些小钱,但无法持续操作
这个话题是讲如何有稳定的收益,在退休后能用来支付生活开支,我认为卖put是不可靠的,退一步讲对绝大多数人是不可靠的。
我以为,美国过去的20年,或者更长时期里的经济和股市,不能用来展望今后几十年的前景。于是就被噎了,
不投有别的选择?FED这样的利率和货币政策是逼得全美国人,有现金结余的家庭上股市。如果通胀长期保持在5%以上,所有的股票红利,除了个别的高红利股以外,都不能弥补通胀。于是为短期收益冒风险炒捣成为正常现象。
另一看法,即使美国再怎么差,也比别的国家好,好像已经成了一种常识,长期持有SPY的信念建立在这个常识之上。在今后几十年里,想要躺平而获得年收入8-10%的收益是很难的。
如果Adobe能够掉到450,很可能会继续掉下去。买卖option是零和游戏,你的赢率很难超过50%,因为你的对手大多是机构。
我觉得体力四十以后下降,上班开始消耗健康了。
碰上巿场股灾或者公司真有什么经营上的问题,股价打个对折很容易的事情。九个月的cash covered put风险是很大的,到那时你基本上会是凉透了。ccp 必须是短期的,越短越好。现在的options 多有一个星期的,两百万资金,一个星期找好标的卖出个千分之一的收益,一年累积也是十几万。但风险会小很多很多。
comes from selling covered calls. Sell at high point and prepare to roll forward if it is needed.
经常看到关于有多少钱可以退休以及退休之后的收入的讨论。我离退休年龄还远,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个人投资经历,我自己总结出一些可行的退休之后创造收入的办法:
1. 收房租。投坛以地主居多,这个就不详细说了。
2. 股票红利以及债券红利。我的投资组合里几乎没有债券,因为还不够老,而且不抗通胀,这点我不喜欢。但是,当人年纪老到一定阶段,债券是需要出现在投资组合里的,因为债券是固定收益的,而且是被动收入。债券的收益率和债券发行者的信用好坏成反比,这点也很容易理解。年纪大的人更在乎投资的安全性和被动性,所以即使债券收益率低,很多年长者也会买债券。比起债券,我更喜欢发股息的股票。很多好公司除了股价稳步上涨之外,还有股息,例如一些大药厂,银行,大的半导体公司,苹果,微软等等。这些公司几乎没有破产的风险,股票虽然有起伏,但是只要基本面不变,长期还是看涨。
3. REIT。REIT良莠不齐,有好有坏,选择REIT之前自己先做做功课。有些 REIT是每月发股息的,等于租金收入,最重要是不用操心。好的 REIT这几年的涨幅也很惊人,例如一些工业地产和自助式仓储的 REIT。
4. 期权权利金。一个人如果从年轻开始就定投指数基金, 例如 SPY, VOO等等,到了60岁退休的时候,有200万的指数基金是一点不难的。如果会最基本的 covered call option 操作,假如是以最保守的方法去卖 call,一年只有5% 的权利金收入,那也有10万了。对于大部分退休人士而言,10万够用一年了吧? 这还没算指数的涨幅。除了covered call,另外一个相对风险不大的卖期权的办法是卖 cash covered put。例如,最近 Adobe因为对未来的展望没达标,股票大跌。其实,在我看来,Adobe是一个很好的公司,股票大跌是市场过度反应。今天的收盘价是$564, 明年9月到期的行权价在$450的 put option 可以卖到 $20, 也就是9个月有4.4%的收益率,年化收益是5.9%,好过银行定存,好过大部分的债券收益率。而且,如果 Adobe 真的跌到$450,我也很乐意以这个价格买下来。有一定功力的话,还可以靠做 vertical spread 等等期权手段来赚钱。多说一句,期权有一定难度,先花功夫练练手再做。
5. 短期借贷。这个也说来话长。简单说说,就是把钱借给资深的操盘人,这里的操盘人包括不良债券,旧房翻新等等。自己先用小钱试试,和这些人先建立关系。借贷一般以一年为最长。虽然理论上说是有一定风险,但是如果操盘人在业界做了很长时间了,实际风险并不高。我自己试过几次,没有一次出现意外的。
能想到的就是这些,等以后有了更多点子再来分享。总之,退休的收入可以有很多来源,重要的是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就是要身体健康,平平安安。祝各位节日愉快。
哈哈。去年花三千小玩一个virtual land。今年可以卖到六千。不知以后的建点啥可以出租。
年轻人的玩意儿,咱也得尝试一下。虽然懂得不多,也不会去玩大。但是还是要紧随潮流啊。
要是inflation and yield真涨上去,这个玩意儿就得赔钱。
现在是牛市,说起来总是很阳光的。如果来个10年熊市,公司发不出红利,即使发得出,股价上会损失。
还有,200万SPY股票是在IRA里的话,还是要RMD。
最不可行的是,为premiums卖naked put,这是风险最大的。卖put本来是为找个更合理的股价买股票,股市上从来没有free lunch,premium越高,说明volatility越高,也就是风险越大。如果要靠来生活的,不合适。
熊市10年理论上成立,但是在美股非常罕见。美股是牛长熊短。我是长期持有的,二十年前买入的好公司的股票跌回二十年前的价格几乎不可能。
我指的200万SPY不是在IRA里,即使在,RMD的要求是72岁以后。如果60岁退休的话,离72岁还早呢。
同意你说的卖put是找一个合理的价格买股票。我举的Adobe的例子,我确实是想以450的价格买下,极大概率是股价到不了这么低,那我就先赚权利金再说,而且Adobe的波动率比较低。卖put的逻辑是以合适的价格买股票,还是以价值投资为本,赚权利金是其次。
我今年卖了投资房改投股市。收益有50%左右。但明年就不知道股市会怎样。想在我的portfolio 里也买点房地产的reit.
既然要买如股票,对收入是没有帮助的,只有在卖股的时候才有收入。
其实,到了领社安金的时候,不用从股市上捞回10万美元,除非那时美元贬得一塌糊涂。
地主们总是有办法活,总是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要租房。
艰难的时期不会是60-72岁,而是在72岁以后,那时病多,自理能力下降。
美联储加息之后,股市会受到短暂的影响,但是长期仍然看好。最近的股市下跌已经部分 price in 了加息的影响。美国的国力也许不如20年以前,但是,和世界其它国家相比还是问题少的。美国的利息虽然在历史低位,但是和世界其它地区比,还是高的,加息以后美元会贬值吗? 只要美国的利息比其他主要国家的利息略高一点,美元就不会贬值,只要加息是符合市场预期的,只要美国经济和公司的基本面完好,股市就不会崩。
我说的是卖 covered call,股票当然是在卖的时候才实现盈利,但是卖 call是卖的时候就有收入的,除非你把call买回来。
卖期权是动脑子和动鼠标的技术活,也许还防止老年痴呆呢。如果72岁之后痴呆了,或者身体不行了,确实不适合做期权了,但是股票的红利还是可以拿的。真到了这个地步,还能继续TF吗,还能去和租客斗智斗勇吗?
做个2-3次就被call走了, 虽然一时能赚得些小钱,但无法持续操作
这个话题是讲如何有稳定的收益,在退休后能用来支付生活开支,我认为卖put是不可靠的,退一步讲对绝大多数人是不可靠的。
我以为,美国过去的20年,或者更长时期里的经济和股市,不能用来展望今后几十年的前景。于是就被噎了,
如果对美国这么没信心,那么美国的地产,股票都不要投了不投有别的选择?FED这样的利率和货币政策是逼得全美国人,有现金结余的家庭上股市。如果通胀长期保持在5%以上,所有的股票红利,除了个别的高红利股以外,都不能弥补通胀。于是为短期收益冒风险炒捣成为正常现象。
另一看法,即使美国再怎么差,也比别的国家好,好像已经成了一种常识,长期持有SPY的信念建立在这个常识之上。在今后几十年里,想要躺平而获得年收入8-10%的收益是很难的。
如果Adobe能够掉到450,很可能会继续掉下去。买卖option是零和游戏,你的赢率很难超过50%,因为你的对手大多是机构。
我觉得体力四十以后下降,上班开始消耗健康了。
碰上巿场股灾或者公司真有什么经营上的问题,股价打个对折很容易的事情。九个月的cash covered put风险是很大的,到那时你基本上会是凉透了。ccp 必须是短期的,越短越好。现在的options 多有一个星期的,两百万资金,一个星期找好标的卖出个千分之一的收益,一年累积也是十几万。但风险会小很多很多。
comes from selling covered calls. Sell at high point and prepare to roll forward if it is nee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