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男人一个月30张,女性60张--不分年龄。某年,长宁区造纸厂大火,救出了不少厕纸,淋湿了,在厂房外的街晒太阳。。。不久,我去买的草纸全是皱巴巴的---店员一张张数了好久。。。
那时候,不少公共厕所提供厕纸,一分钱一张。
70年插队去淮北,行李中托运了好几刀厕纸,因为,上茅房办大事,一定要自己备有厕纸。实在没办法,试过用树叶、麦杆子、稻草、泥块、小石块。。。所以,那年月,出门不带钱没事,不能忘记带厕纸。。。
事隔半个多世纪,某文革后出生的文学城网红,回归北京后来这里宣传中国“扶贫”的成就----居他报道,北京医院的厕所开始有厕纸了!虽然不知道其它级别的城市、农村城镇的厕纸情况----“扶贫“从这个焦点切入,多少是可以看到中国崛起----可不是吹的。---不过,最近有个文城老写手,为了耄招魂,在文城写了长文介绍中国60年代和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如何不错(好像饿死几千万人与国民经济下滑或增长无关似的)----不知道他是哪年出生的专家,更不知道他们的城市和上海的差别-----连北京的医院的厕所最近才有厕纸----60年前的北京市民的生活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我就没法想象了---还请北京的老朋友介绍一下?---谢谢。
从襄阳路算起, 襄阳公园里有, 襄阳公园是不要票的, 走到陕西路到茂名路中间的第二百货商店里有, 再往东走, 正对着思南路那个弄堂里有一个,再朝东, 淮国旧里面也有一个, 再东, 淮海公园对过一个弄堂里有
不過這種草紙和現在的抽水馬桶也不配、容易堵。一定要用巻筒”草紙”
九十年代初在上海看见的草纸是论刀的如你所描述的。七八十年代同时已经普遍用卷筒卫生纸了。我还记得七十年代末被大人派去买卷筒纸的经历。现在想想大概是大人用草纸,而柔软的卷筒纸是给我小孩儿用的,所以每次只买几卷。七十年代末还是很穷的。
上厕所用各种纸:烟盒,书,写过作业的本子,植物叶子,甚至土块。
上面有些没搅碎的秫秸皮,甚至还有稻壳,要赶上这么一张,刺痒刺痒的又不敢声张。粗糙的草纸常常把两边大腿跟磨破,走起路来像个瘸脚鸭。更糟糕的是草纸一湿,就断为两截,顺裤腿掉了出去,也不知掉在哪了。我们校园里经常可以看见半截的月经纸,幸亏是个女校,大家见怪不怪。
每个男人一个月30张,女性60张--不分年龄。某年,长宁区造纸厂大火,救出了不少厕纸,淋湿了,在厂房外的街晒太阳。。。不久,我去买的草纸全是皱巴巴的---店员一张张数了好久。。。
那时候,不少公共厕所提供厕纸,一分钱一张。
70年插队去淮北,行李中托运了好几刀厕纸,因为,上茅房办大事,一定要自己备有厕纸。实在没办法,试过用树叶、麦杆子、稻草、泥块、小石块。。。所以,那年月,出门不带钱没事,不能忘记带厕纸。。。
事隔半个多世纪,某文革后出生的文学城网红,回归北京后来这里宣传中国“扶贫”的成就----居他报道,北京医院的厕所开始有厕纸了!虽然不知道其它级别的城市、农村城镇的厕纸情况----“扶贫“从这个焦点切入,多少是可以看到中国崛起----可不是吹的。---不过,最近有个文城老写手,为了耄招魂,在文城写了长文介绍中国60年代和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如何不错(好像饿死几千万人与国民经济下滑或增长无关似的)----不知道他是哪年出生的专家,更不知道他们的城市和上海的差别-----连北京的医院的厕所最近才有厕纸----60年前的北京市民的生活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我就没法想象了---还请北京的老朋友介绍一下?---谢谢。
从襄阳路算起, 襄阳公园里有, 襄阳公园是不要票的, 走到陕西路到茂名路中间的第二百货商店里有, 再往东走, 正对着思南路那个弄堂里有一个,再朝东, 淮国旧里面也有一个, 再东, 淮海公园对过一个弄堂里有
不過這種草紙和現在的抽水馬桶也不配、容易堵。一定要用巻筒”草紙”
九十年代初在上海看见的草纸是论刀的如你所描述的。七八十年代同时已经普遍用卷筒卫生纸了。我还记得七十年代末被大人派去买卷筒纸的经历。现在想想大概是大人用草纸,而柔软的卷筒纸是给我小孩儿用的,所以每次只买几卷。七十年代末还是很穷的。
上厕所用各种纸:烟盒,书,写过作业的本子,植物叶子,甚至土块。
上面有些没搅碎的秫秸皮,甚至还有稻壳,要赶上这么一张,刺痒刺痒的又不敢声张。粗糙的草纸常常把两边大腿跟磨破,走起路来像个瘸脚鸭。更糟糕的是草纸一湿,就断为两截,顺裤腿掉了出去,也不知掉在哪了。我们校园里经常可以看见半截的月经纸,幸亏是个女校,大家见怪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