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
几个星期前出差回到天朝,从上海返美前夕,择机去到福州路书店,淘了四本《明朝那些事儿》,开开心心地,背越重洋,算是给自己的礼物。。。
以前,在网上从头到尾读过一遍,估计是早期版本哈,觉得有点意思。这次看见一套九本,全部背起来的话有点嫌太重,就挑了四本,留下五本算是以后出差再淘的念想吧。
哦耶,今年的圣诞节提前了差不多有半年!~~
有书,那就隔三岔五、化整为零、零零星星地读呗。。。
这不,读完了,要发感慨了。。。
什么?! 难道几十岁的人,还和十岁左右的小学生那样,读了点什么,就要写读后感?
其实,感想是县城的,哦不,现成的,只不过,借着这4/9套不全的通俗历史故事书,整理、抒发一下而已。。。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标题那12个字:破事虽破,猛人照猛,凡人且凡。
怎么说呢?
大明一朝,表面风光,却也少不了那诸多的破人、破事,好些地方让人不忍卒读(顺便提一下,我建议书名改成《明朝那些破事儿》,或许更好更贴切一些;当然,决定权是作者明月小友的哈):
就皇帝而言,有的不上朝、有的不干活,这都还不是最有杀伤力的;
精力旺盛的皇帝们,正事办了多少,说屈指可数可能低估了少数几位“明君”,不过,要是把手指、脚趾一起算的话应该就不存在低估了;
精力旺盛的皇帝们,胡作非为的事,说罄竹难书也就稍显夸张哈,比如,朱元璋滥杀功臣、屠戮百官,后代皇帝崽子、孙子们也是有样学样、花样百出、别出心裁。。。
就大臣而言,有的独断专权,有的贪赃枉法,有的贪生怕死,有的口水太多。。。
再结合二十一世纪新闻里、网络上看到的西方政治之怪现状,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何国、不分朝代,朝廷权重,破人、破事必多。。。
有人要问,这么说,岂不是悲观到顶了?
却不尽然。
正所谓:破事虽破,猛人照猛。
纵观古今中外,大约每百年左右必有猛人出世。
猛人之猛,非破人、破事所能挡也。
举例说来,明朝之李时珍、郑和、戚继光,歪果人如英国之牛顿、德国(后移居米国)之爱因斯坦,皆猛人也。
猛人者,非三好学生,亦非道德模范;然则猛人之成就,万人景仰,猛人之业绩,举世受惠。
不出猛人,奈历史何!?
再说多两句。破人、猛人,究其标准,基本上是用的对数坐标哈,也就是说:猛人之外,还有猛人;破人之外,还有破人--可谓生猛破滥无穷尽也。
至于夹在破人、猛人之间的,则有你我芸芸众生,小才微善,朝九晚五,养家糊口,凡人是也。
破人多发点疯、多整点破事,例如经济危机、或战乱频仍,凡人就吃多点苦;猛人狂飙突进、偶得天成,例如和平繁荣、或科技进步,凡人就多享点福。
凡人的幸福与否取决于时代,而时代的好坏或曰治乱却基本上不由凡人决定,而是更多地取决于破人、猛人之较量,也只能是无可奈何罢了。
各位亲友同凡,得猛则猛,欲破用忍,且凡且珍惜吧。。。
2025.8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我觉得《明朝那些事儿》说的最准确的一句就是
“中国老百姓,但凡有口吃的,就不至于造反”
所以,明朝起于农民造反,终于农民造反,民生问题如果不解决,社会动荡是必然下场。所以解决温饱才是社会稳定的关键。
所以,活在当下,没有在困苦中煎熬,还不感恩,好好生活,还惦记着作。。
怪不得有人会说“吃饱了,撑的”
只存活于自己的思想框架里,能做到言行合一的高度,靠辩论是成就不了的~
真正能改变民生,靠的肯定不是思想~
这么顺下来,五哥真是有背景的人~~
读书有感。。。
几个星期前出差回到天朝,从上海返美前夕,择机去到福州路书店,淘了四本《明朝那些事儿》,开开心心地,背越重洋,算是给自己的礼物。。。
以前,在网上从头到尾读过一遍,估计是早期版本哈,觉得有点意思。这次看见一套九本,全部背起来的话有点嫌太重,就挑了四本,留下五本算是以后出差再淘的念想吧。
哦耶,今年的圣诞节提前了差不多有半年!~~
有书,那就隔三岔五、化整为零、零零星星地读呗。。。
这不,读完了,要发感慨了。。。
什么?! 难道几十岁的人,还和十岁左右的小学生那样,读了点什么,就要写读后感?
其实,感想是县城的,哦不,现成的,只不过,借着这4/9套不全的通俗历史故事书,整理、抒发一下而已。。。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标题那12个字:破事虽破,猛人照猛,凡人且凡。
怎么说呢?
大明一朝,表面风光,却也少不了那诸多的破人、破事,好些地方让人不忍卒读(顺便提一下,我建议书名改成《明朝那些破事儿》,或许更好更贴切一些;当然,决定权是作者明月小友的哈):
就皇帝而言,有的不上朝、有的不干活,这都还不是最有杀伤力的;
精力旺盛的皇帝们,正事办了多少,说屈指可数可能低估了少数几位“明君”,不过,要是把手指、脚趾一起算的话应该就不存在低估了;
精力旺盛的皇帝们,胡作非为的事,说罄竹难书也就稍显夸张哈,比如,朱元璋滥杀功臣、屠戮百官,后代皇帝崽子、孙子们也是有样学样、花样百出、别出心裁。。。
就大臣而言,有的独断专权,有的贪赃枉法,有的贪生怕死,有的口水太多。。。
再结合二十一世纪新闻里、网络上看到的西方政治之怪现状,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何国、不分朝代,朝廷权重,破人、破事必多。。。
有人要问,这么说,岂不是悲观到顶了?
却不尽然。
正所谓:破事虽破,猛人照猛。
纵观古今中外,大约每百年左右必有猛人出世。
猛人之猛,非破人、破事所能挡也。
举例说来,明朝之李时珍、郑和、戚继光,歪果人如英国之牛顿、德国(后移居米国)之爱因斯坦,皆猛人也。
猛人者,非三好学生,亦非道德模范;然则猛人之成就,万人景仰,猛人之业绩,举世受惠。
不出猛人,奈历史何!?
再说多两句。破人、猛人,究其标准,基本上是用的对数坐标哈,也就是说:猛人之外,还有猛人;破人之外,还有破人--可谓生猛破滥无穷尽也。
至于夹在破人、猛人之间的,则有你我芸芸众生,小才微善,朝九晚五,养家糊口,凡人是也。
破人多发点疯、多整点破事,例如经济危机、或战乱频仍,凡人就吃多点苦;猛人狂飙突进、偶得天成,例如和平繁荣、或科技进步,凡人就多享点福。
凡人的幸福与否取决于时代,而时代的好坏或曰治乱却基本上不由凡人决定,而是更多地取决于破人、猛人之较量,也只能是无可奈何罢了。
各位亲友同凡,得猛则猛,欲破用忍,且凡且珍惜吧。。。
2025.8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我觉得《明朝那些事儿》说的最准确的一句就是
“中国老百姓,但凡有口吃的,就不至于造反”
所以,明朝起于农民造反,终于农民造反,民生问题如果不解决,社会动荡是必然下场。所以解决温饱才是社会稳定的关键。
所以,活在当下,没有在困苦中煎熬,还不感恩,好好生活,还惦记着作。。
怪不得有人会说“吃饱了,撑的”
只存活于自己的思想框架里,能做到言行合一的高度,靠辩论是成就不了的~
真正能改变民生,靠的肯定不是思想~
这么顺下来,五哥真是有背景的人~~